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人性研究,探究人性内涵特征及其教育意蕴对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教育实践进展,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教育应坚守人学立场,深化教育人学研究,探索构建教育人学理论,以人性化教育研究,推动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教育培养人性完善、智慧圆满之人才,进而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育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 标签: 人性 内涵 特征 教育学意蕴
  • 简介:《礼记·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论著,并从教师对学生、教师对自身、教师对教学和士子君王对教师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智慧和职业地位。《记》阐析的教师职业特征论,多有投射并廷扩于韩愈的《师说》篇上,成为中国教师思想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节点。

  • 标签: 学记 师说 教师职业特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接纳性教育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 户籍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
  • 简介:中国教育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 标签: 当代中国教育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回归突破 教育学人
  • 简介:<正>国家教委在1991年制订的《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中,把人口教育看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人口数量与发展状况,初步懂得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国家教委最新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也要求小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初步懂得要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理。知道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让小学生懂得点

  • 标签: 懂点 小学生 人口教育 乡土教材 行人 懂得点
  • 简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类型的差异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本文利用CGSS微观数据和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主观上,人们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支持力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相对于公共教育领域,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支持公共资源投入到社会保障和养老金领域。客观上,省级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公共教育支出强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与中国特殊的老龄化进程有关。

  • 标签: 老龄化 公共教育 代际冲突 代际公平
  • 简介:美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性,似乎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空前的肯定与张扬,近年来,前“国家教委”要求在全国高校普通开设美育课程,就是一个明证。然而,这种肯定与张扬实际上仍然停留在管理的层面上。作为一种观念,美育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在实践上,美育还未能摆脱德育的从属地位、尚未走出艺术教育窄圈。因而无

  • 标签: 美育 情感教育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审美能力 受教育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日本人口出生人数自1970年代初期经济完成起飞之后开始持续减少,对于因应经济起飞时期高速发展壮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极大的生源冲击甚至经营危机。由于少子化带来的就学人口减少,各高等院校不得不提高升学率、变通入学程序,包括开拓国际市场等等,采取各种措施满足招生需要。而由此造成的教育质量低下乃至教育目的的迷失,无疑为教育发展埋下更加深刻的危机。

  • 标签: 少子化 高等教育 升学率 招生 办学质量
  • 简介:教育统计使用电子计算机作统计分析,在国内是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叶佩华教授首倡的。为供有电子计算机的读者应用。叶佩华教授编写的常用数理统计计算程序库,本刊从这一期起拟连续发表其中的一部分。

  • 标签: 常用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计算 计算程序库
  • 简介:文章从理论和古代诗词创作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诗词意境的审美特征:意与境浑的"情性美"、"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深邃悠远的"情韵美".

  • 标签: 诗词 意境 审美 特征
  • 简介:随着生育政策由'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调整,生育势能会逐渐释放,基于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及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生育政策变动后出生的孩子成长为高中适龄人口之前,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人口预测结果来看,2018—2020年的高中学龄人口基本保持2017年的水平,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结构调整。在人口政策的作用显现后,北京市高中适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给现有的北京市高中学校资源带来了很大压力,急需进行规模扩张调整。但是随着生育势能的完全释放,高中适龄人口数量很快进入下降期,生均占有资源增加,这是进行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最佳时期。基于人口变化对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将未来北京市高中教育发展划分为结构调整期、规模扩张期以及内涵发展期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标签: 人口预测 高中教育 发展规划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由经济相对贫困农村向发达城市涌动的民工潮持续高涨,如何有效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实施全民教育、巩固城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市,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国家农业部报告,2001年农民外出打工7800万人,比2000年增加5%,已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16.3%,其中北京现有流动人口多达300万之众。由于我国现行的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支持的义务教育体制,人口的流动造成了义务教育的供需错位。从而使得农村流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北京教科院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与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共同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朝阳区、石景山区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干预活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热切关注。现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摘登如下,以便对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有所助益。

  • 标签: 义务教育 入学机会 教育质量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 多元体制
  • 简介:〕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能不能在我国真正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真正保障人民权利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政府能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