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出版本书是一本以学校积极领导力为主题的教材和参考书。该书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积极组织心理学等学科,以及有关创造力的研究为基础;以人本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从积极的管理观、积极的教育观、积极的创造力观、在政府与市场力量之外的教育家精神、校长和教师的职业繁荣、

  • 标签: 学校 机械工业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 人本主义 心理学 创造力
  • 简介:文章选取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探究教育对中国老年健康的影响,并根据预算约束放松说、效率提升假说和认知丰富假说分析教育对老年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将老年健康分为身体功能健康、认知功能健康和健康自评三个维度,教育对老年的三项健康指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2)教育通过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对老年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提升老年的健康水平,同时关注老年的心理状态和物质生活质量,以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中的健康问题。

  • 标签: 教育 健康 老龄化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学校课程建设是当前学校领导力提升的核心内容,学校领导力与学校个性化发展是当前推进学校改革的重要议题。在分析学校领导力内涵、要素,构建学校领导力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变革性实践,重点探讨通过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来展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和特色,同时尝试对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解读。

  • 标签: 学校领导力 课程建设 学校个性化发展
  • 简介:就当代中国而言,“教育是什么”关乎的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指向的是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由于对教育内涵和本质的理解不同,目前国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亦面临不同的取向,有注重教育育人功能的,也有把教育与促进经济、增强国力捆绑在一起的。在一个讲求实利、崇尚效率的社会,人们似乎更热衷于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并期待教育能够为社会解决各种难题。

  • 标签: 教育内涵 中国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应答 当代中国 学术问题
  • 简介:为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过程,以教师工作价值观为调节变量,分析探讨教师知觉的校长道德领导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校长道德领导量表包含德行修养、以人为本、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观四个维度;校长道德领导的“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观”能够预测教师工作投入整体及其各纬度包括“活力”“奉献”“专注”;教师工作价值观中“物质报酬”“利他奉献”“安全稳定”维度对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和教师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学校领导者要兼顾合理的物质报酬与鼓励利他奉献精神,而保障教师岗位安全稳定则是对教师专业尊重及营造和谐信任气氛的重要内容,在此氛围下,校长推行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观的领导方式,将有助于凝聚向心力、鼓舞教师以良知行事并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本质上来。

  • 标签: 校长道德领导 工作投入 工作价值观 调节作用
  • 简介:斯普林格出版社2017年出版本书以科研生产效率评价为中心,对生产效率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构建了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211工程"建设第三期(2006—2010年)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展开如下实证研究: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科研生产 效率评估 中国 评价指标体系 生产效率
  • 简介:1985-1996年,王明达同志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分管全国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这十余年正是我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整理者访谈王明达同志的过程中,王明达同志畅谈了对职业教育性质的认识,1985-1996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和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论述对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弥足珍贵。

  • 标签: 职业教育 口述史 教育综合改革
  • 简介:课程是决定国家教育成功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中印两个国家的课程改革入手,探讨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澄清两国课程目标内涵,分析两国课程结构调整,深究两国课程评价体系,并尝试客观地看待其课程内容评价、考试方式和学习时间的联系,从而发现两国课程改革的基本异同和发展的四个共同特征。

  • 标签: 课程比较 印尼课程 中国课程 课程改革 学制
  • 简介:教科书是读者最多、最特殊,又最被读者信赖甚至依赖,最耗费读者精力和时间,对读者影响最深远的文本。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就是手捧着这小小的文本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有什么样的年轻,也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未来。[1]正是教科书,确定了什么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精华文化。百年中国教科书的发展过程,是有目的地选择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教科书通过确立文化标准,成为引领青少年儿童的重要导向。如今,

  • 标签: 优秀文化 教科书 中国 青少年儿童 目的地选择 文化标准
  • 简介:杜威教育思想被引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审视、反思中国语境下杜威教育思想传播过程中的误读甚至曲解,对真正回归杜威教育思想本身、深化中国教育变革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照。以“实用主义”、“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例,初步澄清杜威思想的内涵,分析了各种现实中的误读,并得出几点启示。

  • 标签: 杜威 实用主义 儿童中心 从做中学
  • 简介:基于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高等教育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均值为0.8146,年均增长率为1.29%,技术进步指数是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TFP值分别为0.8605、0.8167和0.7611,呈阶梯式下降,区域性差异明显。因此,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应加大各地区间的协同效应,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弱势省份资源投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改善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

  • 标签: 高等教育 全要素生产率 效率 Hicks-Moorsteen指数
  • 简介: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学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学的创始——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从德国到中国,赫尔巴特教育学历经多次转化,最终浓缩在教科书中呈现给中国的面相只是"简笔画"。受"钱塘观潮"心态的影响,以及语言史料所限,国人亦满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简笔画状态。

  • 标签: 清末民初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学派
  • 简介: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之后出现的大学工资溢价和大学劳动力相对供给呈同方向变化,以及新老年龄组的大学工资溢价同上升的的演化趋势特征,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得出结构式计量经济模型,采用两阶段估计法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相同教育组内不同年龄劳动者间的替代弹性非常强,中国大学工资溢价不受特定年龄组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影响,而只受两个教育组总相对供给的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在1995-2007年期间对大学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长强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停止扩招而是产业升级。

  • 标签: 大学工资溢价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供给
  • 简介:职业活动的历史发展和实践过程表明,职业精神生成需基于职业规范的个体表达,源于职业经验的参与式理解与体验,赖于职业共同体的共同目标与身份认同。基于职业精神的生成规律,在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中设计"资格"的"职业规范"纬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兼顾"实践性"与"审美性",促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体化,构成了以职业精神为着力点提升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视域和实践焦点。

  • 标签: 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 职业规范 职业经验 职业共同体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尚不完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滞后;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程度有限,教师素质和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应从完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机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
  • 简介:中国绘画,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13世纪末以来的绘画处于鼎盛时期,其伴随着宋代的结束而灭亡,至少是明显式微后的产物。虽然30多年前远东以外的某些国家开始严谨地研究中国的绘画,

  • 标签: 元代绘画 中国绘画 引导 鼎盛时期 13世纪 专家学者
  • 简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任何一种社会伦理所要处理的核心关系。强调群体或整体的原则,主张整体的至上性;承认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依赖关系,主张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且神圣不可侵犯,一直是中国社会对待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两大伦理传统。长期以来,在两大伦理传统中,整体或集体成为一个超个体的存在,个人利益被看作整体利益或集体利益的对立物,因而受到否定和批判。

  • 标签: 社会伦理 现代中国 个体 the 个人与集体 变迁
  • 简介:法语口语教学在法语语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从多角度考虑听、说、读、写和翻译等诸项语言能力的教育。在当前国内的法语口语教育环境下,一些学生只注重对法语教材的学习,只讲究认识法语,而不求掌握对法语说和听的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法语学生只能阅读,不会说也不会听,会面临很尴尬的法语口语应用局面。

  • 标签: 法语专业 口语教学 教学研究 教学困境 中国 突围
  • 简介:中国特色教育政策评价是指将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话语引入我国教育政策环境,并与已有的教育政策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本文从我国“211”“985”“双一流”工程政策的比较分析入手,借用西方政策评价的效果模式,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政策效果是否实现预期政策目标进行了全面考量.“211”“985”工程实现了短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应在教育公平、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下,逐步淡化并向“双一流”政策过渡.

  • 标签: 211工程 985工程 双一流工程 政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