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般地说,国内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对康德的典型理论是不够重视的。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康德的典型观是“类型论”,而且是形式主义的;二是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没有正面论述艺术典型问题。其实,这也许是一种误解。康德的典型理论在德国古典美学的典型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接触的资料中,朱光潜先生对康德的典型理论是重视的。他在《西方美学史》中把康德的典型理论放在醒目的地位上,而且作了较为详细与系统的评述。

  • 标签: 典型理论 审美意象 康德 形象显现 想象力 德国古典美学
  • 简介:人格特质理论是依据几个关键性特质来区分人格差异的;特质理论模型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卡特尔运用全新的方法,提出了相关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艾森克强调三种不相关的因素,这些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 标签: 人格 特质理论 评价
  • 简介:应激的认知激活理论是Ursin和Eriksen等多位研究者在其多年对动物与人类应激的相关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模型。该理论的核心思想观点是从积极心理的角度把应激反应看作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而应激反应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对负担刺激的认知评估后,在生理唤醒层次上产生的更高的生理预警反应。本研究对该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实验证据加以梳理简介,并与其他的应激理论进行对比评述。评述指出,该理论对应激反应的积极心理学的认知,以及从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综合视角提出了应激的心理解释机制,使得该理论表现出了强大的理论优势和良好的解释效度。同时,本研究也指出该理论忽略了情绪对压力认知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等问题。

  • 标签: 应激 应激反应 预期 认知的激活理论 预警
  • 简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始自卢卡斯,后经巴罗拓展的均衡周期分析法的充实而形成.它与早期理论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传导机制和冲击原因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对技术冲击、产生与货币关系、社会最优化、动态分析方法、模型建构方法、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学检验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理论无法准确揭示经济波动的原因.

  • 标签: 实际经济周期 动态一般均衡 基-普模型
  • 简介: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70年代出现的一个课程理论流派,是一批不满于传统课程理论,试图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建的学者们的课程观点的总称。他们主张课程研究的焦点从课程开发转移到力图理解课程现象,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超越“科学研究范式”的新的“人文研究范式”,课程不再是被视为预先制定的外在于师生的“学校材料”,而是师生在共同交往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事件。

  • 标签: 概念重建主义 课程理论 述评
  • 简介:杜威基于经验论的理论基础将教材心理化等同于教材直接经验化。杜威认为儿童直接学习学科知识是无效的,只有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才能防止无效学习。经过直接经验化的教材不是提供一些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学,而是给他们一些事情去做,“从做中学”是教材直接经验化致力的根本方向。教材直接经验化要满足两个条件:连续性与交互作用。教材直接经验化由于错误地将经验与科学看做是同质的,导致它在实践层面无法真正落实。

  • 标签: 教材 心理化 直接经验化
  • 简介:随着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学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国外生态文明研究最早探索可追溯到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警告,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史学、环境美学、生态人类学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研究。国内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开始,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围绕生态文明概念范畴、建设主体与路径、制度体系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研究重点应在结合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培育区位特色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理论研究 述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强迫症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对它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对强迫症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关于强迫症的心理机制的观点,发现各个流派的观点存在分歧.有必要逐步走向整合。

  • 标签: 强迫症 心理机制 冲突与融合
  •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1892-1940)德籍犹太人,是个谜一样的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曾被誉为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但是这些荣誉对他本人说未免有些姗姗来迟,正如古人常常感叹的那样:“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诗人)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本雅明生前默默无闻,直到死后的第15个年头,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多诺编辑出版了本雅明的文集之后,他才名声大噪。在西方的精神生活中激起了久久的“本雅明复兴”。时至今日,其艺术理论漂洋过海登陆中国,在中国兴起研究本雅明的热潮,出现了大量的译著、学术专著和理论文章。本文试图在其众多理论话语中,对其著名的“艺术生产”理论作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 标签: 理论述评 瓦尔特·本雅明艺术 生产理论
  • 简介: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提出了强化的概念,重视环境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实现了由研究人的意识转向研究人的行为,并将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并把动物实验中的学习直接推论到人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
  • 简介: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刘秀江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本世纪20~30年代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其直接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其所推崇的样板是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实验学校...

  • 标签: 梁漱溟 乡村建设 生命哲学观 乡村教育理论 民本主义 社会生命
  • 简介:星野昭吉的全球政治理论是在批判和超越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国际政治理论的主体结构是建筑在民族国家的现实基础上的,是以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关系无序的无政府假说为前提的。星野昭吉则提出,只有超越个别的国家、地区和集团利益,超越一切民族、宗教、社会团体的利益,以全球公益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最高价值,通过全球治理,才能彻底解决所有全球性问题,实现全球社会(人类社会)最终的持久和平。由此,他摆脱了"一国中心"、"大国中心"、"均势"等权力与利益的思考定式,确立了以实现全球和平为目标、以全球公益价值取向为中心、以全球政治体系结构分析为基础、以变革现状势力与维持现状势力之间力量变化为动力、以倡导多层面协调合作全球治理为解决方案的全新理论范式。

  • 标签: 星野昭吉 全球政治理论 全球公益与全球治理 持久和平
  • 简介:<正>英国近代实证论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在近代教育史上建立了他的业蹟。他倡导科学教育,把自然科学引进学校课程,建立了以实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中等学校课程的变化,相应地导致教学方法的改革,斯宾塞的教学论也随之建立起来。他在《智育》这篇论文中,集中地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

  • 标签: 斯宾塞 教学论 儿童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 简介:对新时期三十多年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探讨、研究文学意境论问题的概况,意境说的提出和发展作了较具体的述评。涉论教材45部。

  • 标签: 文学理论 新时期 教材建设 意境论
  • 简介:在简要回顾样例学习研究主要历程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样例学习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这些理论的合理内核、存在的不足及应用上的局限性。作者结合自己及团队成员十余年来从事规则样例学习实验研究及理论探索的收获和心得,明确提出了建构规则样例学习认知理论的思想要点:规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和事物关系的认识,并据此制订的支配人们心理与行为操作的准则;规则样例学习是学生利用已知规则,在样例学习过程中经过新旧规则之间和样例规则与解题规则之间的逻辑推理,领悟新规则并掌握其应用的认知过程。

  • 标签: 样例学习理论 规则样例学习认知理论 样例规则 解题规则
  • 简介:<正>三、斯宾塞的课程分类以人生活动的分类为依据斯宾塞根据资产阶级社会学观点,把人生活动分为五大类:(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维持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6)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根据这个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逐渐减少的活动次序,建立了他认为合理的教育的次序,并

  • 标签: 斯宾塞 课程论 课程分类 儿童心理 社会学观点 抚养教育
  • 简介:外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语言的本质理论和语言的学习理论(theoriesofthenatureofthelanguageandoflanguagelearning)。纵观国外外语教学三百年的历史,尽管出现了众多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但就语言的学习理论及其博大深远的影响而言,可分为三大理论体系:行为论(behaviourism)、认知论(cognitivism)和二语习得理论(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heory)。研究它们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轨迹,合理借鉴它们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对推动我国的外语教学和研究,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一行为论的创始人Watson和另一位心理学家Raynor曾对一个名叫Albert的婴儿做过实验。他们先用榔头敲钢棒的声音来恐吓Albert。其后,他们又一边对他敲钢棒,一边在他面前出示鼠、兔和狗等动物,以此来吓唬他。几个月后,他们发现,即使不敲钢棒,Albert一见这些动物,甚至见到毛皮衣服,也会害怕。这个实验,从伦理上说,是不道德的。但常被作为条件作用说的早期例证而加以引用。条件反射说有三大步骤: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和强化(reinforcement)。只要你遵循这三大步骤,你就能训练动物去做情理之中的任何事情。这种理论的操作实验方法是把白

  • 标签: 外语教学 听说法 语言教学 认知法 语言能力 习得理论
  • 简介:魏裔介身为理学名臣,却也非常关注诗坛。他提倡真诗,主张温柔敦厚,推崇七子,同时也不废公安、竟陵。他反对模拟剽窃,要求为诗应自成一家,并对诗人的主体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魏裔介 理学 真诗 摹拟 新变
  • 简介: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教育价值论,是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对于现实中处于大变动和大发展过程的教育价值关系的观念反映体系。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需求,在这里被折射为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针和教育价值评价之间的冲突。郑观应(1842—1922)作为19世纪60年代崭露头角的新兴

  • 标签: 郑观应 教育思想家 教育价值取向 阶级利益 近代教育 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