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17年春,著名教育家程先生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当时,毛泽东等一批积极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在该校就读。他们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秘密从事着革命活动。这一切得到了一师校长武程及部分进步教师的支持,却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仇视。

  • 标签: 武绍程 毛泽东 教育家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校长 人物传记
  • 简介:<正>赵是战国时代赵国第六任国君,于公元前325年继位,名赵雍。他于公元前307年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由此国力骤增,成为战国时代以至后期唯一可以与秦对抗的强权。“胡服骑射”对于赵国军事强盛和民族融合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赵不愧为战国时代杰出的改革家、军事家。他勇于改革,敢于借鉴他民族长处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奋发。其英名因此而得以流传后世。然而,赵在改革中主要突出军事,而在尚贤用人等政治策略上感情用事,犹柔寡断,酿成“沙丘之变”,自己被活活饿死,这是其悲剧和局限所在。本文就“胡服骑射”、“沙丘之变”等方面论述一下赵的功过得失。

  • 标签: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军事改革 赵国 民族融合 战国时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靳生禾新著的《赵评传》。作者用唯物主义史观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赵的生平,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历史读物。全书共9.3万字,分为七章,第一章概要介绍了赵时期的历史背景、胡服骑射的实施、功效、历史影响以及该问题研究的现状。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详尽介绍了赵胡服骑射时的军事形势,胡服骑射的实施过程、方法、步骤及功效,并论述了胡服骑射的必然性。第五章专门介绍了赵时期的政绩,其中既有其邦交政策、民族政策,又有政治制度的改革。第六章介绍赵晚年及沙丘事变。第七章为作者对赵足迹所达之处进行的

  • 标签: 历史读物 山西人民出版社 军事形势 唯物主义史 民族政策 历史影响
  • 简介:子被责,移第北邙下。于时人多地贵,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币地竟埒。时人号曰“金沟”.

  • 标签: 王武子 圈“金沟” 被责
  • 简介:作者认为今人论著多以为1862年1月开始的太平军多次攻打上海的前敌指挥是谭光,此说有误。1862年上半年谭在指挥攻打湖州,直至1868年8月初,他才调至苏州,主持苏福省事务,此后才由他指挥进攻上海的战役。

  • 标签: 李秀成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湖州 上海史 苏州
  • 简介:摘要思维导图方式如果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在词汇、阅读等不同教学方面结合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教学。

  • 标签: 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要说的就是初中英语写作问题,长期以来这是困扰学生与老师的主要学科问题。老师感到难讲,学生觉得写作无处下手,造成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其感到厌烦,这就会大大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是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将猜想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掌握。

  • 标签: 猜想 小学数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晋书》记载,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晋明帝二年(公元324年)的某天。东晋叛臣敦的军营驻扎在于湖(今安徽省当涂县南)。这天来了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只见他右肩挂着个钱袋,一路叫喊着:“有山货卖吗?买山货喽。”

  • 标签: 司马 《晋书》 当涂县 安徽省 东晋 山货
  • 简介:摘要秦阳在《荆轲刺秦王》中是一个小角色,从他身上可以窥见刺秦计划的准备不充分、秦国与燕国力量的悬殊、暗示刺秦必败等内容。荆轲刺秦以败而终,他是重要原因。但这样一个小人物,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本文以秦阳为眼,来探寻秦阳自己、荆轲、太子丹、秦王几个人物,得出刺秦必定失败的结论,同时总结出了当代中学生应从秦阳身上得到的启示。

  • 标签: 秦武阳刺秦计划失败启示
  • 简介:关于明代散曲大家薛论道的生年,应早于谢伯阳先生所说的约1531年,晚于蒋月侠、卫所说的约1520年,把它定为1526年左右较为合适。

  • 标签: 明代散曲家 薛论道 生年考辨
  • 简介:“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听着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们是不是想起了成龙、李小龙这样的武林高手,手脚也挥舞起来了昵?成为武林高手是不少男孩子的梦想,我也正朝着这个梦想奋斗着。

  • 标签: “武” 李小龙 梦想 孩子
  • 简介:一个""字,千百故事包含其间。单看字形,便有一番讨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字归到"戈"部,拆""字为"从止从戈",并引《左传》中楚庄王的故事,称"止戈为武",即平息争端、停用武力,是之精神。而在甲骨文和篆文中,""的意思则与前述大相径庭:"止"与"趾"通,止戈便是手持长戈,脚下行军,或足、戈并立。取用最直接的本意,即手持武器,严正警戒。

  • 标签: 骑士精神 斯巴达人 中世纪欧洲 佛禅 汉匈战争 大学历史系
  • 简介: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袁对水墨人物画的创新尝试,并不是依凭手段的变革,这个从大东北的小城市出道的仍然年轻的画家,从来没把自个儿当做了不起的"智者".他的生存方式和创作方式都坚守着传统,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是融入了万千情思的思想。在袁

  • 标签: 水墨人物画 决定作用 新尝试 吉林省 生存方式 吉林市
  • 简介:甲骨文“”,上面是“戈”,“戈”是古代作战时用的兵器,在这里代指交战用的武器;下面是“止”,为脚,在这里表示“行走”“行动”。可见,“”字是由“戈”和“止”组成的会意字。其意思是:扛着武器上战场,去攻打敌人。

  • 标签: “武” “止” 甲骨文 会意字 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