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制备以水作为分散剂的单壁碳纳米管-刚果红(SWCNTs—cR)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山莨菪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修饰剂对山莨菪碱的氧化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山莨菪碱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双电子双质子过程,其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速率常数分别为6.49×10^2cm2/s,6.52×10^3moL/(L·S).基于实验优化分析条件,建立直接测定山莨菪碱的电化学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73×10-5.17×10^-4mol/L和6.31X10^-5-L14X10-4mol/L,检出限为1.74×10-4mol/L,同支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该方法也可用于山莨菪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刚果红 化学修饰电极 山莨菪碱 电化学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研究对小麦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浓度高于50mg/L时,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随着Zn2+处理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 标签: 小麦 Zn胁迫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 简介:一、探究目的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Fe(OH)2的制备是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出现的违反常规的操作(即滴管插入液面下)常会引起同学们的疑惑,这恰恰正是探究的绝佳素材.而且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制备Fe(OH)2,很难观察到理想的实验现象,

  • 标签: 氢氧化亚铁 制备 FE(OH)2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化合物
  • 简介:新课程初中化学人教版中,《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内容。而如何找准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指导组织好二氧化碳制取的活动与实验,然后通过知识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性和系统化。

  • 标签: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难点 重点 实验教学
  • 简介: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的表扬,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教师积极、肯定的表扬,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而学生的成功心理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成功心理 创设情境 设定目标 肯定评价 因材施教
  • 简介:以土壤标准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用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国标法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在测定土壤中铜、、铅、镉元素含量时的检出限、准确性、重现性等指标,以期为实验室土壤重金属检测提供更好、更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前处理时,其检出限较国标法更优、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更小,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稳定性和精密度更好.同时,该方法可以进行批样处理,操作简便,对消解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因而适用于地市级仪器设备普通的科研单位和监测部门.

  • 标签: 湿法消解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命题考查的重点内容,涉及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知识较多,因而了解其常见的判断方法非常重要。其理论知识零乱、抽象、难懂,尤其是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知识虽零散,但仍有规律可寻,现将常见的判断方法归纳如下:

  • 标签: 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 物质 “八法”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教材
  • 简介:加强纳米技术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为贯彻这一部署,在当今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应用需求背景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新原理级精细表征技术研究”获准立项,并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结构 表征 原理
  • 简介:2011年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会上讨论的“节能减排”,主要针对的就是.“碳排放”,碳排放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不少科学家相信:地球暖化的元凶是二氧化碳。“元凶”真的是二氧化碳吗?

  • 标签: 二氧化碳 凶手 节能减排 碳排放 科学家
  • 简介:通过漆酶/HBT体系对芦丁酶促聚合,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功能基团和分子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酶促聚合产物主要为芦丁二聚体和三聚体;聚合芦丁分子中含有邻醌结构,说明聚合过程中单体分子中B环形成了自由基中间体;由于A环羟基具有耦合位点,使其具有亲核性,易与含有邻醌的B环发生亲核加成,将芦丁分子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寡聚物。对芦丁二聚体和三聚体的结构也进行了推测。

  • 标签: 芦丁 漆酶/HBT体系 氧化聚合
  • 简介:对近6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卷中氧化还原反应试题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考查分值、考查内容、考查题型、命题趋势,并提出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试题复习备考的启示。

  • 标签: 高考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试题分析 教学启示
  • 简介:以壳聚糖和无机铝盐AlCl3.6H2O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分别用CO2超临界干燥手段及冷冻干燥手段制备了新型的壳聚糖/氧化铝复合气凝胶.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含量影响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等性质,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混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等性质也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复合气凝胶 壳聚糖 溶胶-凝胶法
  • 简介:复习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一节化学复习课设计成小组辩论赛的形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序的竞争环境,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中自主快乐学习化学。

  • 标签: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竞赛
  • 简介:近年高考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诸多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并把它渗透到每一节课之中。本文就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来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方。江苏省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是:理解本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标签: 思维能力训练 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能力 复习 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
  • 简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ZnO微纳米花液相合成、表征及其气敏性能测试综合化学实验。在低温下.用液相合成法大规模制备出纳米片组装成的ZnO微纳米花。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制作出ZnO微纳米花气体传感器,测试ZnO微纳米花传感器对易挥发有机气体的敏感响应。该实验使学生了解氧化纳米花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熟悉纳米材料的主要表征手段。掌握气体传感器的制作及其气敏测试原理和方法。系统全面地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 标签: 综合化学实验 纳米材料 微纳米花 气体传感器
  • 简介: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佳条件,找出了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保证了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成功率,降低实验成本,同时为优化实验室制氧气提供一种方法和经验。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过氧化氢 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