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918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发明合成氨的方法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到今年已整整100周年。回望历史,从哈伯以来,化学家对合成氨的研究从未停过脚步,诺贝尔化学奖曾3次垂青与合成氨有关的研究。那么,合成氨工业的意义何在?百年以来,化学家在合成氨领域是如何步步前行的?这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呢?

  • 标签: 合成氨工业 诺贝尔化学奖 史话 化学家 哈伯
  • 简介:传言: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真相:没道理的啦!微波加热的主要介质是水,加热的原理是让食物中的水分子高频(pin)振荡。从而产生热。给水加热这一过程中并不会生成新的物质。

  • 标签: 微波加热 微波炉 食物 致癌物质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雷电形成特点,雷电形成时的大气电场情况,研究设计了微波诱导防雷系统。微波诱导防雷系统包括大气电场检测装置,微波发射装置,雷电保护电路和诱导装置四部分。大气电场检测装置包括大气电场检测电路和数据控制中心。微波发射装置连接大气电场检测装置和诱导装置,本文给出了各部分的设计方案。

  • 标签: 微波诱导雷电主动防雷
  • 简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是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在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求解相关问题时,必须先判断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再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正确地将合运动分解成简单的分运动,然后依据分运动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列式,最后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等特点求解相关问题。

  • 标签: 正交分解法 合运动 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题 分运动
  • 简介:以自制固体酸Ti(SO4)2/SiO2为催化剂,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采用单因子法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分子结构.获得优化合成工艺的条件为: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的物质的量比4.5∶1、催化剂用量2.5%(相对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数)、带水剂甲苯的用量15mL(相对于0.05mol三羟甲基丙烷)、回流温度140℃、反应时间为4h;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88.4%.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确为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

  • 标签: 植物油基酯 椰子油酸 三羟甲基丙烷 固体酸 催化合成
  • 简介:摘要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教学中,设计层层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认知翻译过程,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促进学生构建概念模型。

  • 标签: 翻译密码子反密码子
  • 简介:本文以通过雷达系统低截获能力分析得到雷达系统最优的低截获性能为目的,从雷达系统低截获方程出发,分析低截获能力中的各个因素,从理论角度对雷达系统辐射功率、占空比、波形等要素进行研究,得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独特的积累成像算法,使合成孔径雷达相对于常规雷达有较好的低截获性能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通过采用优化后的雷达波形、合理的占空比、灵活的功率控制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雷达系统的被截获系数,提升雷达系统的低截获性能。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SAR 截获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合成了丙硫菌唑的关键中间体3,5-二氯-2-戊酮:将α-氯α-乙酰基-γ-丁内酯滴加到盐酸水溶液中,然后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式得到了目标产物3,5-二氯-2-戊酮,收率为85.6%;为了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因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以α-氯-α-乙酰基-γ-丁内酯为原料,二氯乙烷为溶剂,通入氯化氢气体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合成3,5-二氯-2-戊酮,回其收率为84.4%。

  • 标签: 丙硫菌唑 α-乙酰基-γ-丁内酯 α-氯-α-乙酰基-γ-丁内酯 3 5-二氯-2-戊酮
  • 简介: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等过程中,通过添加、混合或浸润等方法加入到食品中的少量合成或天然物质。因此,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两种。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化学合成 天然物质 食品生产 浸润
  • 简介: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是合成卡维地洛的一个重要中间体,以2-(2-甲氧基苯氧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合成溶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1,1-二氯乙烷为溶剂,当原料氯化亚砜和乙醇配比为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转化率最高,达95.2%。

  • 标签: 卡维地洛 二氯亚砜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
  • 简介:合成钛硅多孔材料Cu-ETS-10,考察其孔结构和对乙烯乙烷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微孔发达,孔径适合乙烯乙烷的吸附;负载Cu后,对乙烯的吸附能力增强,对乙烷的吸附能力变弱,分离因数增大,有利于乙烯乙烷的分离。当Cu负载量为18.45%时,对乙烯、乙烷的吸附量分别为1.85mmol/g和0.12mmol/g,分离因数达到14.83;温度对乙烯、乙烷的分离有一定的影响,低温有利于乙烯、乙烷的分离。

  • 标签: Cu-ETS-10合成 乙烯 乙烷 吸附性能
  • 简介: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中对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中陌生有机物的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查。

  • 标签: 消去反应 有机合成路线 官能团 化学方程式 结构简式 有机化学
  • 简介:利用廉价易得的2-呋哺甲醛、2-噻吩甲醛、2-吡啶甲醛等杂环芳甲醛以及正丁胺、苯胺等脂肪及芳香伯胺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8种N,N(O,S)-亚胺类双齿配体。得到了优良的分离收率,最高达到了97%。产物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分别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NMR及13C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问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相符。

  • 标签: 2-呋喃(噻吩 吡啶)甲醛 伯胺 芳杂环亚胺 N N(O S)-双齿配体
  • 简介:1,2,6-三甲基哌嗪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药、抗菌剂等分子的合成中。为了开发一条合成1,2,6-三甲基哌嗪的绿色、环保工艺,以大宗化工产品2,6-二甲基哌嗪作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实现其氮原子的选择性甲基化;在甲基化过程中,避免了剧毒性甲基化试剂的使用;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由2,6-二甲基哌嗪合成1,2,6-三甲基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最终产物的结构通过1H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

  • 标签: 甲基化 1 2 6-三甲基哌嗪 2 6-二甲基哌嗪 绿色 合成工艺
  • 简介:以氯化碘(ICl)为催化剂,通过苯胺、乙醛酸乙酯与炔反应制备了喹啉-2-羧酸乙酯类化合物.各种炔、苯胺与乙醛酸乙酯均能顺利反应,产物收率为57%-94%.讨论了底物取代基与产物收率的关系,确证了产物的结构.

  • 标签: 喹啉-2-羧酸乙酯 苯胺 乙醛酸乙酯 氯化碘
  • 简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以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为代表的实蒂课堂闪亮登场这种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实景课堂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让有网络覆盖的与教学相关的典型工厂、企业、景点等场所的真实景观及工作动态实时传输到多个教室;将教室的信息实时反馈到现场,实现教室学生、主讲教师与现场专家、现场教师的互动交流的“多师”教学方式。实帚课堂教学要注意抓好联络策略、配合策略、系列化策略。实营课堂促进了教学组织方式改革,解决了教学时间及空间矛盾,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更新了教学理念。

  • 标签: 教学策略 互联网 合成氨 现代通信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组织方式
  • 简介: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型多酸配位聚合物{[Cu3(L)(L')(OH)(H2O)2]·3H2O}n和{[Co4(HL)(L'')(H2O)4]·H2O}n(其中L=2,3',4,5',6-联苯五酸,L'=2,2'-二联吡啶,L''=4,4'-二联吡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

  • 标签: 联苯五酸 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在常温溶剂挥发法的条件下,选择两性离子配体1,1′,1″-(苯-1,3,5-三基-三(亚甲基))三(4-羧基吡啶鎓)-三溴化物(H3LBr3)和ZnCl2反应,合成了一例未见报道的配合物[Zn3(L)2Cl6(H2O)4]·2H2O(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表现出有趣的零维、三核、“H型”结构。1结晶于中心对称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金属Zn(II)离子具有4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和6配位的八面体两种不同的配位构型,配体呈椅式结构。荧光测试表明1的荧光发射峰归因于配体中心的电荷转移。另外,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 标签: 晶体结构 荧光 配位化合物 两性离子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