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加速,同世界各个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此外,“汉语热”以及“一带一路”都加速推进了汉语的学习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汉语国际推广的进程加快。不管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是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文化休克”的现象。 “文化休克”给汉语教师和第二语言学习者都带来了挑战。本文立足于探究文化休克对汉语国际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对海外汉语志愿者自身克服文化休克及在汉语国际教学上克服文化休克提供建议和思考。

  • 标签: 文化休克 汉语国际教学 汉语教师
  • 简介:摘要:世界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跨国工作、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文化休克”是文化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通常人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后,就可以逐步适应目的文化。本文以电影《推手》为例,介绍其影片中“文化休克”的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文化休克”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文化休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文化休克”的方法策略。

  • 标签: “文化休克” 跨文化交际 《推手》
  • 简介:摘要:随着全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思政教育结合案例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德育素质促进反思等教学设计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以《休克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与步骤。

  • 标签: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思政元素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成为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是网络时代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教育界结合多种信息化技术方法对教育方法及理念展开积极探索的优秀成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翻转课堂“知、信、能”教学效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 翻转课堂 “知 能”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体化教学在《急危重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结论实习前针对《急危重护理学》采用一体化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增加信心,缓解焦虑,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 标签: 护理专业一体化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 标签: SSP 高职急危重症教学学 实训教学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 标签: SSP 高职急危重症教学学 实训教学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 标签: SSP 高职急危重症教学学 实训教学 运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学生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学习中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究。方法 教师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及现代化技术设疑并融入思政元素,学生思考答疑并解决问题。 结论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适当地运用课程思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策略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了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划分40例。在护理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重在对比两组患者治病效果。结果 对照组所得数据优于观察组,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患者所获得的的数据差异比较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比效果,证明了引入护理质量指标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所获得效果更加优异,预后期更好。

  • 标签: 护理质量 指标管理 危急重症
  • 简介:摘要:大专院校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使得大专院校更加注重专业课程和思政育人的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将课程思政与急危重症护理学有效融合,让二者产生协同作用,为高校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学学科。因此,要想实现该方向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大专教师需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将课程思政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以此来提高护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专业的正确态度,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护理工作。本文以大专院校急危重症护理学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课程思政应用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总目标,然后提出课程思政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进一步推动大专院校急危重症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标签: 课程思政 急危重症护理学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文化休克”与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题,探讨了文化休克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沟通技巧和情感教育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标签: “文化休克”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重在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择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对比观察组、实验组的实验数据,其中,观察组将会差异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将会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结果 在经过研究后表明,实验组所获得的数据更高于观察组。结论  实验组采用了精细化护理之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更短,并成功的实施了抢救,所获得的的抢救效果更优,在医学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急危重症患者 精细化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急危重症护理作为一门关键性的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当前我国高校提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将急危重症护理学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对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呼吸机和重症监护病房共选择15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和各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平衡等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评价焦虑量表(SAS)和自我评价抑郁量表(SDS)的数值。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比较。比较了两组SF-36的值。结果两组术前SAS和SDS值无显着差异(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呼吸内科和危重科患者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人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