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社区里。王大妈退休后,没有什么爱好,没事就爱和小区的老人在一起闲聊。社会上的新鲜事、生活中的家务事、身边发生的琐碎事,老人们碰到一起闲聊的话题很多,唧唧喳喳的一聊就好几个小时,王大妈感觉很开心。可王大妈的女儿却很不以为然,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市井闲谈,劝母亲找点事情做做,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养养花种种草什么的。

  • 标签: 老人 健康 兴趣爱好
  • 简介: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体质逐渐虚弱.对于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有所减退,因此,老年人在夏季特别要注意进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进补方式。

  • 标签: 进补 夏季 老人 新陈代谢 功能衰退 适应能力
  • 简介:“咔嚓、咔嚓……”一张张南京城市面貌的照片永远地记录了下来。在南京,有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为了留住城市的变迁,花费了10年工夫拍下了上万张南京不同时期的照片。近日,在马家祥的书房中,记者欣赏了这些照片。

  • 标签: 南京 照片 变迁 老人 城市面貌 不同时期
  • 简介: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喂,你好!”“太感谢了,我真是遇到了好人……”电话里传来的是远在山东黄县(现为龙口市)逄大爷激动而质朴的声音。怎么回事?一位外地老人是什么原因诚恳地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 标签: 生活补助 老人 档案 工作人员 工作日 龙口市
  • 简介:我们的老祖先都是靠打猎、捕鱼和采摘野果为生的,在他们生活中最头痛的事情就是饮水问题。当时不像现在一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来。口渴想喝水时,必须四处寻找泉水来喝,或是长途跋涉到河川、湖泊等地方取水,真是不方便极了。

  • 标签: 饮水问题 故事 水龙头 头痛
  • 简介:河伯与海神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唯心主义思想家.由于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老庄",所以又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强调事物的自生白化,否认有神的主宰.如在其著作中讲的"河伯与海神"的故事就包含着极深的哲理.故事大意是:一年的秋天,阴雨绵绵,黄河水一片汪洋,几乎漫过高大的堤岸,黄河神河伯以为黄河的水量最大,再也不会有谁超过它了.可是当它顺流而下,来到东海时,只见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真是海天一色,无有尽头,一时给惊呆了.

  • 标签: 老子 老庄 唯心主义 庄子 哲学家 事物
  • 简介: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一直在利用广播,对大陆展开所谓“攻心战”。据悉,在那个年代,台湾当局不仅利用广播对大陆民众“攻心”,还借助广播指挥潜伏在大陆的特务。作为反击,大陆对台广播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

  • 标签: 对台广播 故事 台湾省 90年代 50年代 攻心战
  • 简介: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选择不精、转化创新不足。一句话——民间故事亟需“打捞”.

  • 标签: 民间故事 打捞 文化工作 中国精神
  • 简介:漫步在现代建筑中的巢湖市巢城区域,寻觅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老街的痕迹,依稀还能记得儿时我们在老街青石板路面疯玩的故事,脑海中也渐渐浮现出:草城街的“石拱桥”,小西门的“样巴街”,城东北的“老牛坟”……

  • 标签: 徽派建筑风格 巢湖老街 民俗文化 四季民俗 文化底蕴
  • 简介:矗立在桦甸市和永吉县交界的肇大鸡山,海拔高度1257米、为吉林省境内的第二大高峰(仅次于南楼山)。晴朗的天气里,人们在几十公里以外,就能够看到她的雄姿。据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东巡时,有一天,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吉林南山里打猎,到了晚上,就在现今的肇大鸡山脚下的永吉县朝阳堡南的“老营盘”驻扎下来。因为一路奔波、高宗皇帝特别困乏,草

  • 标签: 海拔高度 吉林省 爱新觉罗 桦甸市 永吉 故事
  • 简介:1905年6月16号,天津《大公报》的版面上出现了“电影”这个新鲜词.这是华文报纸第一次用“电影”这两个字来形容从欧美传来的“活动影戏”。《大公报》是当时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报纸,于是,“电影”这个词很快在京津地区乃至全国流行开来。

  • 标签: 天津 《大公报》 故事 光影 华文报纸 中国北方
  • 简介:本文从档案学视角探讨了空巢老人档案在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帮助解决我国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空巢老人 档案构建
  • 简介:从1987年起,台湾摄影师林添福走遍大江南北20多个省份,总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了5000多幅照片,用镜头记录下了55个民族200多对金婚夫妇的爱情故事。这些老夫妻,有的青梅竹马,有的父母包办,有的抢亲结婚,有的私奔逃婚……传统观念和新思想,战争和饥荒,男人和女人,爱和恨,恩和怨,欢乐和痛苦,坦然和忧虑,一切的一切,都蕴涵其中。他们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中国上世纪社会历史的见证和缩影。

  • 标签: 爱情故事 金婚 镜头 青梅竹马 传统观念 社会历史
  • 简介:5月11日,一位自称是原万州区皮毛厂的职工,名叫颜朝满的年过80的老人,前来万州区档案馆查阅他1956-1962年在皮毛厂工作时的职工花名册,以证实他是皮毛厂的正式职工,可以请求政府解决生活费。我馆查找了该企业的档案,而该企业只存有1977年后的档案,没有颜朝满老人要找的资料,老人感到非常失望,我们就建议他再向旁人了解一些其它情况再来。过了两天,

  • 标签: 档案资料 老人 心愿 区档案馆 万州区 职工
  • 简介:不久前,家住静安寺街道三义坊社区79岁的杨阿婆向居委会反映,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嘉运坊石库门建筑虽然已被拆除,但门楣上的匾额却仍在胶州路175弄内的一棵枇杷树下。当时,人们随意把它丢弃在附近弄堂的大树底下,一丢就是十一年,最近两年曾有个别商人向附近居民打听,想要买走这块匾额,这才引起居民的重视。

  • 标签: 故事 牌匾 二三十年代 居委会 石库门 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