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网络删帖是国际通用的网络管控手段。网络删帖属于新闻(信息)传播“刊后追惩制”范畴,呈现出即时性、规模化、商业化、智能化等特点。不当删帖和有偿删帖危害社会和网络环境,由此应建构起网络删帖行为的边界:涉嫌违法犯罪的有偿删帖应明令禁止、依法打击;网络删帖与表达自由的平衡可参照“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完善法律规制、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是网络删帖科学化的有力保障;规范的删帖流程是防止网络删帖越界和删帖权利滥用的具体路径。

  • 标签: 网络删帖 有偿删帖 表达自由 网络管理 新闻控制
  • 简介:12月15日,加拿大魁北克一家地方法院,对一起奇怪的案子作出判决:26岁的艾玛·科诺巴基小姐,被裁定犯有两项过失致人死亡罪、一项危险驾驶罪,共判处90天监禁,10年内禁止驾驶汽车。这起交通肇事案在加拿大甚至北美地区都备受关注,甚至有数千人签名为其求情,媒体上也是争议不断。

  • 标签: 动物保护 危险驾驶 过失致人死亡罪 加拿大魁北克 交通肇事 生命健康权
  • 简介:我们每个人有一个心理的边界,这个边界保证了个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感知世界的角度和权力。清晰的心理边界也意味着有能力区分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也就是有能力区分"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之间的区别。但是因为这个心理边界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这个边界常常被忽略。不过,当我们的边界被入侵时,我们是可以感受到的。

  • 标签: 外在现实 人生经验 空间的 我是我 挫败感 中所
  • 简介:陈家花在50年租赁这三亩地上的钱,外加建房装修,总共约435万。其中租赁款打到宋创公司账上。而根据宋创公司的说法,这些钱已经村委会转给村民。几年前,北京宋庄画家村曾风波不断,画家们的小产权房引发纠纷,一些阿家搬出宋庄。临近2014年年底,拆迁腾起的灰尘再次笼罩在宋庄上空。

  • 标签: 画家 纠纷 村委会 租赁
  • 简介:客观地看。容易引发失实纠纷的批评报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报道的基本事实失实,第二种是报道中所作的结论或发表的评论违背了基本事实或与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相符合,第三种是报道的内容或采访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报道对象的法定权利。而究其主观原因,批评报道引发失实纠纷则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工作方法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 标签: 批评报道 纠纷 职业道德修养 基本事实 法律规定 法定权利
  • 简介:出版社因未退稿被判赔作者戴某因向复旦大学出版社投稿6个月之后,既没收到采用稿件的通知.也没收到退回的稿件,将出版社诉至法院,要求出版社依据国家版权局《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的相关规定退还作品的打印稿,并支付经济补偿费等8000余元。2008年1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判令复旦大学出版社向戴某返还其作品的打印稿,如不能返还则应折价赔偿相应制作费120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3000元。

  • 标签: 版权纠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文字作品 折价赔偿 国家版权局
  • 简介:基本情况上世纪90年代末,法院开始受理涉及网络的著作权案件,至今已近10年。10年前,此类案件数量很少,类型单一,争议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对数字化的作品是否保护、著作权法可否适用于网络环境等基础问题上。随着2001年10月《著作权法》的修订,以及2006年5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公布施行,尤其是近几年来,涉及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迅速增长且全面开花,已成为法院著作权纠纷案件审判、甚至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著作权纠纷 网络环境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著作权法》 责任 案件审判
  • 简介: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时.应根据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和道德标准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符合公众兴趣.并且在主观上应该出于善意和诚意.报道个人隐私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中生有。

  • 标签: 犯罪新闻报道 隐私权 纠纷 个人隐私 公众兴趣 道德标准
  • 简介:华冰、邹雯在《传媒评论》2015年第8期撰文指出,2015年2月12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杭州“7·5”公交放火案。法院认为被告人包来旭采用极端手段发泄不满,性质极其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故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包来旭死刑。惨案发生已过去半年,但公众依然记忆犹新。事发后,社会各界舆情纷纷,在谴责凶手之余,公众也产生诸多疑问:在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在专业逻辑下对暴力犯罪的过度“跟踪报道”是不是纵容了罪犯及其恶行。

  • 标签: 突发危机事件 媒体传播 暴力犯罪 逻辑 中级人民法院 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