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春,卸任不久的原新华社社长青,与他的老搭档--原副社长冯健一起,来到苏南采访.这位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老记者,尽管在国外60个国家、国内四百多个县市留下辗转奔波的脚印,但是到苏南采访还是头一回.在这之前,他也曾乘出差之便游览过太湖和姑苏城,领略过苏南农村的新风貌,为"天堂胜地"惊人巨变激动不已,但是"万事杂陈苦昼短"(注一)的领导生涯,却使他一直未能实现到苏南采访的夙愿.现在,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多年的"苏南梦",终于在他73岁高龄时圆了.

  • 标签: 苏南农村 领导岗位 工作岗位 新华社 新闻 天堂
  • 简介: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全国新闻工作者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想起了在亿万读者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的青同志。最难能可贵的是,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没有放下笔和照相机,写作“冲动”竟延续到80岁之后!这不仅是新闻史上的奇迹,而且永远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 标签: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穆青 写作 新闻工作者 新闻战线 照相机
  • 简介:波黑穆斯林不应称作波黑“族”达洲近几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内战时常常把那里的穆斯林说成是“族”,这种说法是不材学的,亟需加以纠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子孙后代。在回答为什么不宜把波黑的穆斯林说成是“族”...

  • 标签: 塞尔维亚人 塞尔维亚族 波黑 伊斯兰教 南斯拉夫 穆斯林
  • 简介:为继承和发扬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者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青的足迹……

  • 标签: 采访团 穆青 新闻工作 新闻实践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
  • 简介:2009年,繁峙县副检察长新成落马案成为震动山西乃至全国的典型案件。之所以典型在于新成一方面头顶着“造林大王”“助学贤达”“建寺能手”“侠客”等美丽的光环,另一方面媒体上称他为“亿元巨贪”,有媒体报道贪了两个亿,超过了繁峙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正是新成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吸引了国人的眼球。

  • 标签: 人生 贪官 媒体报道 典型案件 副检察长 “侠客”
  • 简介:连日飞雪,重读青《新闻工作散论》,青先生那睿智亲切的音容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难忘的人,青先生就是我终生难忘的前辈。他给过我指导,给过我帮助,想起来便油然而生感激、敬重和亲密之情。现在重读他的著作,就像向刘向聆听他的教诲,同时也想起了与他的三面之缘。

  • 标签: 穆青 先生 新闻工作 重读 刘向
  • 简介:读了青同志各个时期的作品,在我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他几十年坚持不懈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了众多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普普通通但又很不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鼓舞、激励亿万人民起来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当前任务而斗争。用笔为党的事业战斗青同志有句名言:“记者应该立志作政治活动家”,“要时时刻刻考虑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党贯

  • 标签: 穆青 无产阶级党性 新闻改革 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 通讯
  • 简介:<正>青同志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已长达六十春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作品,始终紧扣时代,紧贴人民,成为时代的号角,人民的知音。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影响之深远,为我国新闻史上所罕见。青的新闻生涯,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成才的普遍规律。他是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是中国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

  • 标签: 穆青 成才之道 新闻作品 号手 新闻记者 新闻实践
  • 简介:1993年10月21日至11月22日,新华社原社长青、原副社长兼总编辑冯健和高级记者周原又一次回到他们的家乡河南.这是他们第三次联袂采访调研.第一次是在1965年冬,距今28年.那一次他们深入豫东老灾区兰考,和着泪水,七易其稿,写出了整整教育一代人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字里行间,表现了对一个优秀县委书记的敬,对人民的爱.

  • 标签: 周原 人民的爱 采访调研 副社长 县委书记 冯健
  • 简介: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已五六个年头,稿子写了不下千篇,可细细回味,真正能够在自己心底打下烙印、可以久久品味的作品并不多,而《耿氏酒堡改写酒类生产行规》(以下简称《耿氏》)一文是令我欣慰、促我进步的一篇佳作。此文荣获2003年度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

  • 标签: 酒类生产 行规 改写 提炼 新闻工作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