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正>训练编辑(trainingeditor)肖特(GeorgeShort)先生原先在美联社任职,十五年前当聘来此中心工作。听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创办七年来请了拾多位外国专家讲授新闻写作,其中多数是美国人而没有一位英国教授时,肖特先生毫不讳言地说:“美国的新闻教学不行。”这是我今年一月在伦敦参观访问一周中第二次听到这种说法。此说对我颇为新鲜。是否过于武断?抑或有些道理?这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但不论怎样,肖特先生的话倒是更激起了我想了介英国的新闻培训工作的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她具有在实践中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学徒制)。这十多年来,英国也开始出现了学院制的培训方法。全国性的和地方的训练中心或训练班相继成立,正规的新闻院系也逐渐增多。

  • 标签: 美国人 训练班 训练中心 男学员 路透社 新闻从业人员
  • 简介:<正>司马迁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而其文疏荡,气势袭人。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草书独树一帜。盖叫天从挑酱油的姿势中悟出京剧表演艺术之美。音乐家从颐和园长廊听出了一首狂想曲。牛顿见平果落地,萌生了万有引力的猜想……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通感是神灵而奇妙的。我既不是史学家、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然而,去秋在波兰参加青年记者学习班期间,我从传播研究的专业的角度,对平日琐事默察静思,车上厕上枕上,也常有所领悟。虽然谈不上神奇,也可说饶有兴味。愿散录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 科学家 学习班 游击队 颐和园 名字
  • 简介:记者该如何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如何在报道中体现出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观察问题的前瞻性?我们有很多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举两个例子。

  • 标签: 记者 “记” 采访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 简介:<正>在奥地利,因为日程排得很紧,挤出一点时间走马观花似地参观了奥地利销量最大的报纸《新皇冠报》。这家1900年创刊,停刊多年后于1959年复刊的报纸平日销数是一百万份,星期日增加彩色副刊,销数达一百五十万份。对于一个人口只有七百五十万的小国来说,这

  • 标签: 报纸 皇冠 社会新闻 先令 编辑部主任 名记者
  • 简介:核心阅读人民日报建设的中央厨房,不是只为人民日报社自身的融合发展服务的,而是要成为公共平台,推动媒体行业的共同融合。中央厨房的核心目标,是让现有人员能够生产出全媒体时代的精品内容,内容效果是检验中央厨房的唯一标准。

  • 标签: 媒体融合 人民日报社 深水 融合发展 公共平台 媒体行业
  • 简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是以海外华人、华侨、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频道,于1992年10月1日开播。CCTV-4的新闻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更新,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视角,及时、客观地报道新闻、点评时事、发布信息,其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和权威性,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有大事,看四套",已成为海内外观众的普遍选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综合频道,CCTV-4汇新闻、专题、纪录片、综艺、

  • 标签: 中国故事 中文国际频道 CCTV-4 文昌 新闻节目 中央电视台
  • 简介:听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第六次来访华,我怀着仰慕之情,经陕西省对外友协副秘书长安危引见,在他下榻的人民大厦客房走访了他。噢.他就是八十高龄的索尔兹伯里,满头银丝,精神矍铄,一见面,就笑嗬嗬地招呼我们落座,不等提问,便单刀直入地谈起此行的目的:“我这次来华,是专程到延安采访的,为写一本‘新长征’的书搜集资料。这部六百多页的书,去年八月开始动笔,计划两年内完成,重点反映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丰功伟绩.”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赴苏联跟踪战争的著名记者,和埃德加·斯诺一样,早就在新闻界负有盛名,后来担任美国“纽约时报”副主编,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如今他仍是壮心不已。我拜读过他的杰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标签: 索尔兹伯里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纽约时报 外交官员 谢伟思
  • 简介:<正>今年四月廿六日至五月一日,美国总统里根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他访问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在上海逗留的二十二小时中,他到复旦大学访问与发表演说是上海之访的高潮,因此也是美国记者竭力进行报道的重点活动之一。这次随同里根总统来访的记者有二百多人,可算是个庞大的记者团。据说当时申请随访的记

  • 标签: 电视报道 电视网 里根 美国总统 美国记者 名记者
  • 简介:<正>“味”这个词,日语发音是“阿积”,它不仅表示味道,还包含感受、体会种种意思。一次在课堂上,森可昭先生刚好使用了“味”这个词。先生说,地方报有一种特殊的“味”,那是在大报工作体会不到的。听了觉得颇能传神。

  • 标签: 地方报纸 东京 电视 工作体会 日本新闻界 读者
  • 简介:去年岁末,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泰国。那迷人的热带风光,那感人的真挚友情,已成为永驻脑际的美好回忆。回国以后,几次提笔,想作些记述,免得虚此八千行程,对不住泰国朋友热烈而隆重的接待。但又几次搁笔,担心浮光掠影有负读者。不过有些感触,如鲠在喉,还是一吐为快。离开曼谷前,代表团“放羊”一天。杨文斗、黄应寿和我结伴而行,上午去了唐人街。下午,我和老黄又兴冲冲地奔向闹市。我们四只眼睛象扫描一般,搜遍一街

  • 标签: 老黄 热带风光 如鲠在喉 四只眼睛 新闻代表团 两眼墨黑
  • 简介:目前,世界新闻媒介竞争十分激烈,以对外宣传工作为使命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我国整个外宣工作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最近走进了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楼,进行了采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技术和业务上的独特优...

  • 标签: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闻媒介 对外宣传 对外广播
  • 简介:“一份专业媒体的成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也可以说是一块试验田。”这句对《计算机世界》报的点评,出自资深报人,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2003年7月,现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到《计算机世界》报社现场办公时也明确谈到:“《计算机世界》中美合资虽然是一个特例,但这张报纸融进IT产业,通过企业化管理和市场运作.形成了报业改革的独特现象,探索了许多成功经验。”

  • 标签: 报社 社长 刘九如 报业改革 副总编辑 报业发展
  • 简介:<正>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凤凰卫视美洲台、欧洲台《文明的延续·盛世的起点——中国陕西》栏目摄制组一行人再次来到陕西。在陕西省政府办公院内,西安事变旧址新城黄楼前,我们见到了神气十足的陕西省政府景俊海副省长。没等我们提

  • 标签: 陕西省副省长 陕西发展 景俊 中国陕西 佛祖舍利 渭北高原
  • 简介:中国有句俗话,叫“虎父无犬子”,按照这个说法,在电影《父子雄兵》里,大鹏饰演的儿子,应该继承范伟饰演的父亲身上的优点,哪怕有一半,也可以划归“优秀青年”行列了。在影片里,范伟绝对是优质的“民间偶像”,当兵出身的他退伍后,依然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社会上嫉恶如仇,路见不平一声吼,在邻里关系方面,则友善可亲。

  • 标签: 《父子熊兵》 电影 内容介绍 影视评论
  • 简介:长期以来,新闻单位为杜绝新闻失实作了很大努力,但失买新闻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可列出许多条。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把握不住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有意混淆事物的因果关系,也是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把先后相继关系当作因果关系,造成新闻失实。平常人们说的“前因后果”,即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比如白天和黑夜,虽然是相继出现的,但并无因果关系。在新闻报道中,把先后相继出现的关系都视

  • 标签: 新闻失实 因果关系 新闻报道 新闻工作者 泰山老母 《新闻战线》
  • 简介: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徐启雄前得知,在他之前,浙江美术界也曾有过一位全国政协委员,那就是黄宾虹大师。从黄先生逝世的1955年到1993年这38年间,浙江美术家中再也没有人能进入全国政协。浙江画院的徐启雄得此殊荣,不容易!画美反被美所累徐启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工笔”:说话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严谨得我插不上一句问话。满头银发的徐启雄,人长得也很“工笔”。当年把徐启雄从中央美术学院选调到人民日报社的华君武,曾有入木三分的评价: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现代工笔人物画 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央美术学院 画家 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