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不但暴露英国小报新闻伦理缺失的问题,也暴露了英国媒体监管机构的失职。英国报刊的主要监管机构PCC失职有三大原因:调查取证不到位、用调解代替监管、缺乏真正独立性。PCC在窃听丑闻上失职表明,英国报刊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变的时候。

  • 标签: 窃听门 英国报纸 PCC 监管
  • 简介:在媒体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下,记者在社会冲突事件报道中往往采用对抗性报道框架建构新闻话语:对双方当事人的报道篇幅不均衡,记者常站在弱势一方,通过选取事实、构建隐喻、关联社会敏感信息等方式,突出社会矛盾、激发读者对强势群体的想象和不满情绪。进而引爆舆论、制造轰动效应。此类报道框架激化社会矛盾,缺乏建设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搭建矛盾双方的对话平台.缓和冲突、消解矛盾,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社会冲突事件的报道框架应该从对抗性报道框架向建设性报道框架转变.这也寄希望于主流媒体的公正和建设性报道的及时介入.引导舆论从对抗走向和谐和建设。

  • 标签: 新闻框架 社会冲突 药家鑫
  • 简介:“突发事件”是什么?经过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突发事件,如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不能避免的人身损害等;另一种是社会性的突发事件,如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因相关部门处置不当引发的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等。

  • 标签: “突发事件” 语言表现 版面 党报 自然灾害 编辑工作
  • 简介:当前血腥悲剧事件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追求新闻价值,忽视人道主义关怀;缺失社会责任,忽视新闻报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报道真相为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血腥悲剧事件的报道要注意把握两个平衡: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新闻第一原则与人道主义的平衡。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从人道主义出发,避免伦理失范问题。

  • 标签: 新闻伦理 血腥悲剧事件新闻 人道主义 社会责任 隐私权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各方面矛盾不断涌现。近几年,我国危机事件发生频繁,有自然灾害也有人为社会危机,这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中击。新闻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者,其在危机事件中到底有哪些传播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指出危机事件一般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 标签: 新闻媒体 危机事件 含义 传播作用
  • 简介: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约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早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社会上随便一件小事都可能会蹦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造成了重大突发事件呈现频发态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舆情引导,需要不断地加以探讨和探索。当前,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认识偏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 标签: 重大突发事件 舆情引导 认识偏差 资源环境约束 社会问题 发展不平衡
  • 简介:符号学分析可以开辟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学术新视野与新维度。本文指出,网络公共事件研究必须建立对话这一逻辑前设,并指向共识和认同这一目标诉求,才能使分析路径更为清晰。符号学的方法论已经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完全可以用来分析网络公共事件。在网络公共事件的符号学分析中,必须以各个主体提供的文本为分析对象,从命名分析、修辞分析、叙述分析、心理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等层面展开具体的研究。

  • 标签: 网络公共事件 符号学分析 对话 社会认同 分析路径
  • 简介:本文以福柯"将话语和语言置于社会实践和过程的中心位置"的观念为指导,采用费尔克拉夫"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路径,分析宜黄拆迁事件中的三方话语——《南方都市报》的媒介话语、宜黄官方话语以及新浪微博直播"机场围堵战"和"女厕攻防战"的民间话语。本文认为,"话语描述"(discourserepresentation)和"预先假设"(presuppositions)是话语建构的主要方式且具意识形态效能,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仅话语与话语互动,而且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互动,话语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建构社会现实。

  • 标签: 宜黄拆迁 南都 宜黄地方政府 微博 话语
  • 简介:2011年6月26日,网友“jiaoao592”发现四川省会理县政府网站的头条新闻配发图片合成痕迹太过明显,将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视察的照片发布在网上。当晚,大量网友涌向会理县政府主页,使服务器陷入了瘫痪。同时,不少精通图像处理的网友将领导的身影合成到了各种图片当中,其中不乏恶搞、低俗之作。

  • 标签: 政府危机公关 会理县 悬浮 事件 传播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