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一年多来,“有偿新闻”在许多地方仍然禁而不绝。这同整个社会大气候有关;但是对“有偿新闻”行为性质的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实在也是个重要原因。不少人认为,搞“有偿新闻”就是把新闻当作商品来买卖,因而慷慨激昂地反对新闻具有商品属性。那些热心搞“有偿新闻”的人,也就将计就计地接过商品交换的概念,把它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联系起来,为自己搞有偿新闻营造避风港。“有偿新闻”究竟是不是新闻的商品交易、究竟是不是新闻具有商品属性的表现?对这一问题实在很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 标签: “有偿新闻” 商品属性 行为性质 付费电视 广播电视 通讯事业
  • 简介:相关数据显示,当下人们使用多个终端成为普遍现象,相关的动机与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议题。且由于终端的多功能化促进了媒介技术融合,使传统的'就媒介接触行为本身研究媒介接触效果'的范式不能适应多终端用户的媒介行为和效果的测定。因此,通过访谈归纳可能的多终端使用动机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得到需求满足、便利习惯、他人认可三个多终端使用动机因子,在对多终端使用行为的验证性回归分析中前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向影响得到验证。证明多终端使用的目标性动机和经验性动机对使用行为共同产生影响。其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亦可为相关产品设计、广告生产投放等商业领域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多终端使用 使用行为 使用动机 媒介多任务
  • 简介:标点符号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熟知的那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中,问题出在标点符号上。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标点符号的用法已有新的发展变化,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新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在说明中强调:“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作者和编辑来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不应该成为一个值得议论的问题的,然而现在随便翻开一张报纸,稍微留意一下,就可发现一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和省会城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几乎所有报纸都存在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稿件内容的表达,有时还会

  • 标签: 国家新闻出版署 编校质量 党委机关报 语言文字规范化 句子内部 少数民族文学
  • 简介:随着大量陌生人成为微信联系人以及用户隐私担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情绪。为了解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6),从社会交往压力视角出发,基于压力源-负担-结果(SSO)框架,构建社会交往压力源、社交媒体倦怠和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模型。研究发现,社交过载和信息过载压力源正向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而隐私关注和消极社会比较不影响社交媒体倦怠。此外,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隐私关注(压力源)会通过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负担)进而影响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结果),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会交往压力源与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最后,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社交媒体倦怠与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 标签: 社会交往压力 社交媒体倦怠 不持续使用意向 微信朋友圈
  • 简介:博客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时尚的网络应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博客的内容及其包装的考察,揭示出大学生在博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媒素养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

  • 标签: 大学生 博客 传媒素养
  • 简介: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新闻语言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非常普遍。人们在享受新闻中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优势的同时,网络流行语使用中的弊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着重介绍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使用的弊端,并分析提出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规范,以使网络流行语更合理地在新闻语言中使用

  • 标签: 网络流行语 新闻语言 使用规范
  • 简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重视和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了,并且作出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给新疆带来了前所来有的历史机遇。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形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新闻工作者如何利用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开发民族地区的新闻资源,搞好民族地区新闻宣传,这已成为摆在各族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新课题。

  • 标签: 民族地区 新闻资源 新闻工作者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新闻 历史机遇
  • 简介: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 标签: “使用与满足”理论 真人秀节目 受众
  • 简介:在线品牌社区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品牌营销沟通的重要平台,聚焦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以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品牌社区的持续使用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实证研究发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沟通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品牌社区的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互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互动性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品牌社区满意度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品牌社区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对品牌社区的持续使用意愿。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品牌社区的理论研究视角,也为品牌管理人员建设品牌社区带来启示。

  • 标签: 移动互联网 品牌社区 满意度 技术模型 使用意愿
  • 简介:网民通过自媒体参与公共事务已是“不可逆转的现象”。本文实证研究了自媒体的使用对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自媒体的使用和网上网下公共事务参与之间存在有力的因果关系。其中,自媒体表达行为、接收行为、网络依赖、社交动机以及网下公共事务参与正向显著影响了网民的网上公共事务参与;自媒体表达行为、自媒体的使用资历以及网上公共事务参与显著正向影响了网民的网下公共事务参与,而自媒体接收行为对网下公共事务参与呈现负向影响。自媒体的使用,不仅加强了网民在虚拟空间的联系,而且网民的连结和动员可能从虚拟的空间“挪移”到现实的世界,使得网民的网下行动更有力量。

  • 标签: 自媒体 网民 公共事务
  • 简介: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利用互联网手段介入政治生活领域的一种现象。就现状来讲,网络政治参与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容易滋生网络危机事件,这就要求政府及时转变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作用,积极寻求政治治理的新范式。由曾凡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使用与政治参与》一书,探索了中国公民借助互联网参与网络政治的途径,并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了理性地探求。

  • 标签: 网络政治参与 互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探求 理性 中国公民
  • 简介:如果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政府新闻发布中的资源整合首先体现为一种思维观念,即在多媒体时代下如何正确看待政府资源优势,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提升政府对外有效发布,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知度和共识度,进而使政府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实现增值的过程。

  • 标签: 政府新闻发布 突发事件新闻 多媒体时代 知度 思维观念 公众利益
  • 简介:继民生新闻、选秀等热潮之后,“编播季”成为近来风起云涌的中国电视界又一时髦的新名词。央视二套和多家省级卫视纷纷提出在节目的总体编排上将采用“季播”模式,改变原来一年一张节目表的编排方式,代之以季节性的多张节目编排表。

  • 标签: 电视节目 资源组合 编排方式 民生新闻 省级卫视 节目编排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乡城迁移者也逐渐利用社交媒体构建起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共同影响着农民工的自主意识与身份认同,嵌入其中的社会资本是这一过程中或隐性或显性的重要因素,成为乡城迁移者获取生活、工作资源的途径。本研究立足社会资本理论,剖析位于北京朝阳区金盏乡——乡城迁移者聚居地的皮村中乡城迁移者社交媒体的建构及其嵌入的社会资本和身份认同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帮助乡城迁移者构建了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社交圈子。然而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现实安排,社交媒体及其嵌入的社会资本未能带来乡城迁移者身份认同的改变。身份认同更有赖于法律地位的赋予而非心理的认知。

  • 标签: 乡城迁移者 社交媒体 社会资本 身份认同
  • 简介:健身运动类App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各种锻炼场景中。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为视角,考察此类App的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的可能促进作用。采用问卷调查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8)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健身运动App的应用使得用户对跑步的态度更为积极,强化了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和跑步自我效能感,三者会进一步增强跑步意向。同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也对跑步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另外,用户已有的跑步经验会通过自我效能感而对跑步意向产生积极效果。我们进一步讨论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局限性,并以跨理论模式、社会支持、动机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未来研究思考与推进的理论方向。

  • 标签: 健身运动App 计划行为理论 自我效能感 主观规范
  • 简介:网络直播平台吸引了以青年为主体的巨大受众群体,但是,网络直播平台的采纳在青年群体内部形成了显著的数字接入鸿沟。目前,由于网络直播产业的崛起速度很快,学界对数字鸿沟的产生因素了解甚少。文章使用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满足理论来作为理论框架,通过两个独立的探索性的调查来考察影响青年群体采纳意图及持续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因素。发现产生这种数字鸿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采纳者对直播平台的态度能够促进其持续使用的意图,但非采纳者的态度与其采纳意图负相关;采纳者的主观规范能够促进其持续使用的意图,而非采纳者的主观规范与其采纳意图无关。从社交网络内部的互动来看,基于身边社群的互动均能够促进群体内部主观规范的形成,但对于采纳者和非采纳者来说,形成的主观规范是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群体因为网络直播平台的数字接入鸿沟已经发展成为显著的文化分隔。

  • 标签: 网络直播 青年群体 数字鸿沟 接入沟 文化分隔
  • 简介:随着政策推动和市场的需求,多家高校纷纷设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过去的几年内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理论体系的欠缺、师资力量较弱等原因,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本文在进行文献梳理和调研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建设如何做到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促进专业的稳健成长。

  • 标签: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
  • 简介:媒介公共关系对物质资源的管理体现在通过整合,实现物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升媒介的竞争力。当前媒介公共关系资源整合主要体现在媒介报道资源整合、媒介集团化资源整合、新旧媒体资源整合三方面。

  • 标签: 媒介公关 物质资源 整合
  • 简介:地铁报是在城市现代化与媒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报业形态,地铁报的媒介性质与传统报业有所差异,因而其对媒介资源的占有、分配、整合都有别于传统报业。本文以地铁报创办时期的资源整合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并特别探讨其在媒介资源整合中与同集团旗下传统付费报纸的资源冲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

  • 标签: 地铁报 媒介资源整合 媒介资源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