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媒在传媒业掀起了一股热潮。在智媒的背景下,学界和业界对智媒的未来展开了广泛探讨。然而,伴随着传媒业的实践,智媒也显露出种种问题和隐患,需要对其发展进行重新评估。从媒体软决定论出发,结合行业发展大量数据,通过对智媒的技术基础和用户接受两方面的分析,窥探出智媒现阶段的真实发展状况,从而对传媒业中的智媒进行冷思考。研究发现,智媒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对智媒的期待应回归理性。一方面,现阶段的智媒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VR/AR并未普及且方便性及费用需要优化、物联网技术并未爆发、新界面与新交互尚未成熟;另一方面,智媒传播形态的用户接受仍有待观察,用户对于对话式新闻、定制化新闻、传感器新闻以及临场式新闻的使用存在风险感知。

  • 标签: 智媒 人工智能 用户接受 媒介软决定论
  • 简介: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将知乎上回答“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一提问的影响力最大的文章进行解构分析。主要着眼于对修辞学“五艺”中觅材取材、谋篇布局、文体风格的解读,并结合三大诉求理论,图尔明模式解读文章的论证过程。发现文章传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观:崇尚和平、正义;愿意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 标签: 修辞学 南京大屠杀 图尔明模式 正义
  • 简介:过去对广告生产造成的社会及个人影响研究,多以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视角,成果颇丰。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将广告生产看作社会过程的一部分,参与建构个人社会进程的研究并不多。不同于过去将广告与消费者、广告与社会放在对立分割位置的研究视角,本研究试图把个体(消费者)看作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中的能动部分。从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和埃利亚斯(NorbertElias)社会关系与过程论出发,超越个体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思想,对广告生产与个人'名誉点'相互建构的进程进行批判分析。布尔迪厄'名誉'及'名誉点'理论,是被国内学界忽视的一对概念。在对卡比尔人社群做人类学考查时,布氏论证了这对范畴。卡比尔人通过名誉点争斗行为主动维护作为集体价值的名誉,并完成名誉再生产,这一过程始终是以个体积极在场和实践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通过调用个体名誉点争斗行为,参与市场社会价值主导的名誉建构与再生产的同时,也抗争性建构社会与市场价值的博弈空间。由此,广告生产融入并推动着社会的进程。亦可作为布氏'名誉点'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 标签: 名誉点 广告生产 意义再生产与博弈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诺贝特·埃利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