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现有语言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语音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其源动力来自于呼吸。说话人的情感会影响自身的呼吸,由于呼吸影响人说话时的气息运用,因而会造成说话人不同的发音状态,进而影响言语表达时的语音质量。而语音又是语言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说话人语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言语表达的质量。也就是说,情感、呼吸、语音形成了一个循环互动系统,情感会促动人类的呼吸,

  • 标签: 语音表现 呼吸 情感 情韵 播音 语音质量
  • 简介:知识型网络问答社区的不断涌现开启了知识"变现"的新媒体时代。"分答"正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知识型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分答"是果壳网旗下"在行"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一款付费语音问答产品。自2016年5月15日上线以来,"分答"在42天之内的注册用户达1000万,入驻答主33万,交易金额超过1800万。本文旨在研究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的传播特点,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传播机制,进而以"分答"为缩影,总结出知识型新媒体的成功之道,并且尝试预测其发展趋势。

  • 标签: 分答 传播机制 网络问答平台 新媒体
  • 简介: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属性,为我们认识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传播学界明确了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身份,却很少对其作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儿童媒介视阈中,提出“媒介童年”概念,对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学、儿童电视的媒介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利用儿童电影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儿童电影的认识。

  • 标签: 儿童电影 儿童媒介 媒介童年 媒介特性 媒介素养教育
  • 简介:我国儿童电影市场步入稳步发展,但与国际儿童电影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现状对儿童电影受众研究提出了挑战。从个体认知发展视角看,儿童电影受众研究需关注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在获取、理解信息方面的不同;从社会认知发展视角出发,则关注儿童电影受众通过媒介工具理解、甚至建构主流文化的过程。从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视角看,儿童电影不仅要在内容上聚焦儿童的精神成长主题,更要重视儿童特有的、解决内在冲突的途径。如今的儿童电影受众研究是一个呼吁多学科共同参与、值得研究者们认真思考的领域。

  • 标签: 儿童电影 受众研究 认知发展 儿童本位
  • 简介:<正>本刊讯(记者左志新)8月3日,由宋庆龄亲手创办、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旗下的新中国第一本少儿刊物《儿童时代》迎来创刊65周年。数十年来《儿童时代》获奖无数。《儿童时代图画书》荣登"2014中国童书榜",《儿童时代》入选"2015年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据悉,作为《儿童时代》创刊65周年的献礼图书,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推出"致儿童时代"系列丛书,由梅子涵、周

  • 标签: 儿童时代 中国福利会 梅子涵 图画书 少儿刊物 殷健灵
  • 简介: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儿童广告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儿童广告的研究存在研究领域和主题广泛、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二十年来我国儿童广告研究呈现出数量逐渐增加、研究主题不断丰富以及研究方法日渐科学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儿童广告 广告商 儿童产品 广告媒体
  • 简介: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12岁以下的儿童尚缺乏对信息的完全判断和认知能力。由于儿童不能准确地分辨事物的本质,因此,广告对儿童进行传播时,很可能会对儿童产生负面作用,进而影响着儿童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本人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儿童商业广告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道德价值观 商业广告 儿童 缺憾 心理学家 认知能力
  • 简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去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导致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人民日报》2003年至2012年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作分析,从报道的数量、选用体裁、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人民日报》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而梳理《人民日报》留守儿童报道的特点,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留守儿童 人民日报 内容分析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标签化报道并展开探究论述,分别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层面、心理层面和道德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尽管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但并不等同于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媒体报道应秉持专业主义精神,客观中立、理性发声;发掘留守群体的积极因素,为留守儿童去污名,打造一个正常的舆论环境。

  • 标签: 留守儿童 标签化 问题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