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劳动者有了单位,就有了劳保医疗;没有了单位,就失去了劳保医疗。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与“劳保医疗”之间的关系,好似“皮”与“毛”。有了“皮”,“毛”就有了根基;否则的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标签: 就业 劳保医疗 计划经济体制 劳动者 医疗保险
  • 简介:一、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和特征灵活就业又称非正规就业,是指在正规就业形式之外的其他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灵活就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有、集体等单位的正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而从事各类灵活就业的人员规模在逐步增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流动进城的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也是灵活就业形式的工作。

  • 标签: 灵活就业人员 就业形式 难点 参保 90年代中期 下岗失业人员
  • 简介:在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部门职工依然是劳动力队伍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现象与发展经济学的认识存在矛盾.发展经济学假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职工会转入到正规就业部门工作。

  • 标签: 非正规就业 医疗保障 职工 发展中国家 经济学假设 发展经济学
  • 简介:宜昌市是全国101个国企改革的试点城市。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大量职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他们迫切期望在发生疾病的时候,能向单位职工一样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就业的新要求,解除灵活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该市较早突破了医疗保险限于“城镇职工”的局限,城区从2002年7月1日开始试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截止到2004年末,有44707名灵活就业人员(含低保人员1406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占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的18.68%,占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中灵活就业人员的64.80%。

  • 标签: 灵活就业人员 医疗保险 运行情况分析 宜昌市 “单位人” 市场经济条件
  • 简介:通过对220名具有广州市户口的工伤职工和247名外来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本地工和外来工在性别组成、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类型、伤前职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而在文化程度、伤残程度、就业欲望和实际就业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别。这说明不同群体工伤职工在流行病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我们在进行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时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

  • 标签: 工伤职工 流行病学 再就业 性别比例 劳动强度 中国
  • 简介:本文首先对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和产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两类效应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挤出和产出效应同时存在,挤出效应更多是短期效应,长期来看产出效应可以通过提高适龄劳动人口、降低养老金缴费率和抚养比等渠道弥补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率的冲击。根据上述结果对退休方案的节奏和时机进行了测算,发现每年延迟半岁的退休政策可以最大化地降低短期内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的不利影响,同时产出和挤出效应的时间轴效应表明最优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是在2020年之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及节奏控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延迟退休 就业 产出效应 挤出效应
  • 简介:一、公司方面:1.继续助养虹口、黄浦两区165名“三不靠”老人。(民政政策靠不到、有单位靠不到、有子女靠不到)2.上海市团市委、红领巾理事会组织的助困特别行动,我司代理人向本市一百户特困家庭和南市区聋哑学校捐款20863.5元,学习用品5000元。3.长江、嫩江等地区特大洪灾,公司捐款30万元,员工捐款6.7万元,衣物2320件。4.我司代理人响应总公司“98抗洪救灾捐资助学”活动,向受灾学童捐款20664元。

  • 标签: 保险代理人 太平洋保险公司 上海分公司 扶贫帮困 回报社会 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