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将公司治理监管确立为保险监管的三大体系之一。紧接着,2006年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正式确立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保险公司治理在制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近来多家中小保险公司出现公司治理缺陷导致偿付能力骤降的情况,保险治理风险突出,这是由于保险本身的特殊性和治理制度缺陷共同导致的。

  • 标签: 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风险 保险业 特殊性 生成机理 保险监管体系
  • 简介: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更是保险存立的根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把“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的三大任务之一。

  • 标签: 实体经济 保险业 服务 金融工作会议 本源 回归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我国保险监管伴随着保险的复业及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初步建立了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偿付能力监管作为现代保险监管的核心,也经历了从模仿跟随到自主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偿付能力监管的资本约束、风险评估、分析检查和信息披露机制,在防控金融风险、引导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保险监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偿付能力监管 保险业 制度建设 保险监管体系 展望 信息披露机制
  • 简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从保险一个行业中也可以映射出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恢复,我国保险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标签: 改革开放 保险业务 质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史
  • 简介:本文基于2003-2015年全国31个省份保险发展的相关数据,以保险深度、财产保险深度和人身保险深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我国保险减贫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利用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保险减贫效应的空间集聚、区域差异和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保险发展和贫困程度都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从全国角度来看,保险、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都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并且财产保险减贫效应大于人身保险;从区域角度来看,对于整个保险而言,只有东部和中部具有减贫效应;对财产保险而言,东中西部都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并且西部财产保险减贫效应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对于人身保险而言,只有东部地区具有减贫效应。保险减贫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到特定水平,越过某一门槛,保险减贫效应会显著增加,甚至发生质变。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保险,将保险纳入到扶贫开发体系中,充分发挥保险的减贫效应,逐步降低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保险公司还应该采取积极差异化承保策略,为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因为只有区域经济提高到一定水平,保险减贫效应才能产生预期效果。

  • 标签: 保险业 减贫效应 区域差异 门槛特征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40年来,我国人身险因改革而发展,因开放而壮大。

  • 标签: 改革开放 人身保险业 科学发展 展望 中国共产党 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