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正>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赖以进行的一种手段,国际间的任何经济贸易和投资决策都离不开时汇率的分析:同样,一国汇率也是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变量。就其与税收的关系而言,一国官方汇率水平与税收水平一般呈负相关关系,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官方汇率的高估(即兑换一个单位外汇所需本国货币的减少),会降低税收水平;实际官方汇率高估越多,税收水平也就越低,造成的税收损失也就越大。具体地说,汇率高估所带来的税收损失有直接与间接之分。一、汇率高估带来的直接税收损失税收水平与汇率之所以呈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汇率高估时进口税、出口税、销售税等商品课税有直接影响。1.汇率高估对进口税的影响,实际汇率与税收水平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是实际汇率与进口税基大小之间的关系。我国进口税主要是由海关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并代征国内商品税(指增值税、消费税)。就一般而言,进口税大部分是从价计征的(二次大战后,由于各国普遍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此大多数国家逐步由计征从量税转向计征从、价税),其税基取决于进口的商品汇率计算的国内价格。在经官方渠道进口的商品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当汇率高估时,按国内价格计算的实际商品价格将下跌。如果某个国家有大量外汇并且(?

  • 标签: 汇率高估 税收水平 进口税 税收损失 进口商品结构 官方汇率
  • 简介:欧元启动以来,汇率降低约30%左右。欧元汇率疲软有欧元汇率高估、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在中长期内欧元能否走强,取决于多种因素,应对欧元汇率变动中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有充分的认识。

  • 标签: 汇率走势 走势分析 欧元 汇率 中欧贸易 中国
  • 简介:<正>外商投资企业实收资本帐户用何种汇率折合的问题,在《外商投企资企业会计制度》中早有规定,今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财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了更明确的说明。但据笔者所知,部分财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对此尚认识不一,实务上亦处理不同,特别是对无合同约定汇率情况下如何折合记帐体位币问题,莫衷一是,有必要进行探讨。现对《规定》所列1994年1月1日后投入资本折合记帐本位币的三条原则,谈一点个人认识。一、关于资产帐户的折合问题《规定》明确指出“对有关资产帐户,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市场汇价折合”而末提到也可以按当月1日市场汇价折合。这是因为,既然我国汇率已经并轨,则在会计核算上,对外币业务自应采用当日汇价折合人民币记帐,以符合实际,这也是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办法。如外方以进口设备作为投资,用当日汇价折合,不仅可真实地反映投入时该项固定资产的人民币价值,而且当企业以人民币为注册资本时,更应以该项设备按当日汇价折合的人民币数额来衡量外方应缴资本是否缴足。之所以也可采用当月1日汇价,仅仅是为简化核算手续。所以作为投入资本的资产,与一般发生的外币资产增加不同,只能采用当日汇价折合人民币?

  • 标签: 人民币 实收资本 记帐本位币 注册资本 汇率折算 出资比例
  • 简介:<正>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折算问题是因为母、子公司采用不同的记帐货币,而在报表合并需折算或母公司所在国货币时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变动十分频繁;汇率种类也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汇率作为折算汇率也就直接影响到最后合并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现就几种在选用汇率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作一些比较:(一)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它们是指外汇市场在买入、卖出外币时所采用的不同价格。由于两者价格不同,在外币折算时应取两者的平均数,即:(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 标签: 外币折算 浮动汇率制 自由市场汇率 外汇市场 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
  • 简介: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于1994年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然而,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一制度的缺陷日益凸显;在微观上,人民币汇率水平被人为扭曲,不能形成市场汇率;在宏观上,人民币汇率机制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国际收支调节构成了严重制约。因此,改革现行汇率机制,避免其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必要的冲击迫在眉睫。基于我国的国情,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只能作为未来的改革目标,目前应从三个方面对现行汇率制度作出改进: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制;扩大会员的最高持汇规模、放宽汇率日波幅限制;建立人民币盯住货币篮制度。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最高持汇规模 日波幅 国际收支调节
  • 简介:<正>外商投资企业外币业务所引起的会计问题,首先是交易中实际使用的外币按一定的汇率折合为记帐本位币记帐。在以往外币业务帐务处理办法中,汇率折算方式表述为“记帐汇率或帐面汇率”;具体应用的汇率是“国家外汇牌价”。由于新行业会计制度的施行以及今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外币帐户处理所涉及的汇率,取而代之的则是“折合汇率”和“市场汇价”。为什么要改变汇率的表述方式?

  • 标签: 帐务处理 汇率折算 外币帐户 记帐本位币 会计制度 外币业务
  • 简介:本文搜集了2005年7月21日至2009年11月30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每日中间价、上证综合指数以及20种行业股指的每目收盘价,并结合我国实际,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点。将总样本划分为两阶段进行研究,利用协整分析研究汇率和各大股指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关联。然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它们之间的传导方向和途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汇率和股价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反向关联关系,汇率是股价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水电、运输、造纸、制造、采掘、建筑、金融、金属和综企等行业进行传导的。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股票价格 传导方式
  • 简介:试论汇率并轨对外币业务会计的影响谷祺,刘明辉,方红星外币业务会计不仅是涉外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国际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阶段进行会计计量的标准货币必须是唯一的,而发生外币业务却意味着交易、结算货币与记帐本位币的不一致性,这样就从...

  • 标签: 外币业务会计 汇率并轨 外汇牌价 汇兑损益 会计核算 银行间外汇市场
  • 简介:当前人民币面临着持续的升值压力,我国应该改革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所产生的金融风险。考虑到我国的实际,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当前不能迅速实现完全的自由浮动。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2.改革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3.实行目标区汇率制度,中远期逐步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4.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 标签: 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 盯住汇率制度
  • 简介: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赢得了很高的信誉,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结合国外公认的"时间一致性"理论,论述了如何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问题.

  • 标签: 时间一致性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
  • 简介:“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同时开放经济下价格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始终存在两难选择.社会融资规模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关键检测分析指标,是经济发展的金融表现,同时受到数量型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供应、汇率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实际影响.检验结论表明,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基本能够直接对社会融资规模产生影响,而汇率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同时两种政策的影响还存在差异.因此,货币政策调控应兼顾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健全汇率形成机制;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宏观调控市场化的指标.

  • 标签: “新常态” 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 人民币汇率
  • 简介:各国依据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确立的不同税收管辖权的实施,对同一经济活动或事项,可能产生税收管辖权的重叠或脱节,即产生国际重复征税和规避课税的问题。税收协调问题是国际财政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各国政府处理与其它国家政府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 标签: 税收管辖权 跨国纳税人 跨国课税对象 国际避逃税
  • 简介:经济增长及幅度决定税收增长及幅度,税收增长及幅度反映经济增长及幅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税收增长及幅度常常与经济增长及幅度不一致,甚至相背离.但是它总是以经济增长为轴线上下波动,并且从长期看,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应相互抵消.在我国,税收与经济的增长关系在1994年税制改革前后具有明显的不同,税改后,税收与经济更加协调.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就目前而言,我们应从完善税制、取消税收计划、加大税收宣传和对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方面努力,以促使税收与经济更为协调地增长.

  • 标签: 税收 税收制度 税收计划 税收流失 经济协调增长 税法
  • 简介:从出口形势和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但从人民币维持强势和国际收支因素来说,人民币又存在升值的因素。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基本在合理范围,亚洲货币贬值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急需人民币贬值。官方贬值会产生消极影响:经济混乱、零和游戏、加剧港币压力、不利中美经济和政治关系。宜静不宜动是中国汇率政策的现实选择。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公共政策:税收、支出、投资和人力政策。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双重压力 贬值 升值 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