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大众休闲时代,各类旅游投资、规划、活动如火如荼;各地节庆、古镇、主题街区竞相登场。经济效益的驱动之下,旅游“表象化”问题浮出水面。符号不得不尽可能简单化、表象化,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地争相复制。①从符号学角度审视,旅游“表象化”的文化成因与符号体系的整体性有关。后现代学者詹姆逊,借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提出了指符、意符和参符三个要素。指符是指符号的物质形式,旅游过程中它刺激了游客的感官,使游客体验到愉悦,进而引导游客去了解,挖掘其背后所代表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以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愉悦;意符则是一个词在人们的思维中所引起的观念,在旅游过程中使人体验到的丰富文化内涵;参符,是指指符和意符所指明外在物体,是客观现实中的序列,②在旅游过程中体现为原生文化带来的深度体验,是符号的生命力所在。符号体系的三部分,作为整体环环相扣。环节间错位,甚至缺失,都可能成为旅游“表象化”的文化成因。

  • 标签: 旅游“表象化” 指符 意符 参符
  • 简介:符号互动论把人格分为“主我”和“客我”,“自我”在“主我”与“客我”的相互沟通和协调中形成并逐渐实现社会化,“主我”“客我”的矛盾斗争与曹雪芹的“正邪两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用“自我”理论更容易理解宝黛这样“正邪两赋”的人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

  • 标签: 正邪两赋 符号互动 自然自我 社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