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各国均积极致力于发展这一类产业,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后发大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产业协同创新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方向。本文在归纳以往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寻求后发大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 标签: 战略新兴产业 协同创新 后发大国
  • 简介: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亟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依托大国市场优势,可以培育本土新兴产业,并通过本土产业与出口的有力关联,形成外贸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基于2000年~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本地市场规模越大,消费结构升级越能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这在2007年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不足的背景下表现尤为明显;借助大国市场优势,消费结构升级最终促进了国内供给升级,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打破了既有全球分工格局,为发挥本地市场优势、培育本土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契机;但由于进口产品对本土产品的替代作用,进口增加会削弱上述机制的实施效果。

  • 标签: 大国经济 本土市场 本地市场效应 消费结构升级 出口商品结构 新兴产业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日益拉大,由此带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群体焦虑心理,以及潜藏的腐败问题。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亟待解决的课题。面对利益关系协调这一复杂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借鉴国外协调利益关系的相关做法,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改革之路。

  • 标签: 利益 协调 公平
  • 简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经济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也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随着区域开放度不断扩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产业空间联动的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也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归纳以往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产业空间联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思路。

  • 标签: 产业空间联动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 简介:本文研究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产业同构对区域协调能力的影响,选取2005—2015年三省三产业产值及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这四个子系统的具体数据,测算三省产业结构相似度及三省区域协调度,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三省产业同构度高,区域协调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同构对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协调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化。为此,从强化政策引导、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建立独立于各省的区域协调共享平台方面提出建议;从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产业,尤其是加强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助推力视角提出策略。研究分析了"创新"在提高三省区域协调能力中的带动作用,强调理性面对产业同构问题,寻求发展各省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协调能力的提升。

  • 标签: 长江中游 产业同构 区域协调
  • 简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9市2区19个行业数据,对湾区分行业区位熵以及城市间和行业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位熵反映出各城市在不同产业上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是除了澳门在湾区产业协同的整体关联度为0.888以外,其他城市的灰色关联度都在0.9以上,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结构趋同,其中最高的为深圳、广州和珠海。而湾区分行业关联度的测算结果反映出批发零售商业服务、文化旅游业、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优势差异行业是未来产业协同的方向。因此,要从国家层面顶层规划和建立产业耦合机制,突破同质竞争难题,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促进优势差异行业融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协同发展。

  • 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经济 产业协同 产业发展 区位熵 灰色关联度
  • 简介: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阈,将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两个子系统,在充分考虑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超效率网络DEA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年~2016年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和子系统创新效率均较高,且转化应用效率略高于技术研发效率,但各地区的创新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高技术企业传统发展格局面临重整,东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地区后发效应渐显,中部凹陷问题依然严重;一些资源大省、传统产业强省发展不足,而部分西部省区开始崛起。耦合协调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同,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协调度较高,四川、湖北等地基本协调,内蒙古、青海等则存在系统失调问题。我国创新系统失衡问题将长期存在,但预计四川、贵州、陕西、重庆等地将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创新生态系统 高技术企业 创新效率 技术研发 转化应用 超效率网络DEA
  • 简介:基于国内外学者“四化”研究成果,利用湖南省1998~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几何平均法及HR评价模型法测算湖南“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值。结果表明,考查期内湖南“四化”发展水平指数快速提升,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滞后;2015年湖南“四化”同步发展处于优质协调阶段。影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因素中,以农业现代化视角为切入点,构建Tobit模型。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因素中农业资本劳动比、财政支农、农业技术人员数量、有效灌溉率对“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自然灾害制约“四化”同步协调发展。鉴于此,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地位,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完善农村人才梯队,发挥科技对农业支撑作用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政策取向。

  • 标签: “四化”同步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 简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好。以房地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当滞后1期时,房地产是城镇化的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当滞后2期时,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最后,对实现房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 标签: 房地产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因子分析 格兰杰检验
  • 简介: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人才的需要与高校专业设置互为制约关系。通过对温州区域产业布局与温州各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情况调查分析,研究温州区域产业与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关联性,提出调整专业设置,促进温州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对温州高等教育及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其他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也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地方本科院校 专业设置 区域产业 专业对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