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对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分解的基础上,利用FrancoisLescaroux(2008)的方法、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对2001-2010年8个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数据集中研究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要素分解模型。通过因素分解,重点分析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耗竭能源过程中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减缓了能源强度的下降,而主要支持能源强度下降的还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产业结构变动在一些时期是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在有些时期为能源强度减缓下降或上升做出贡献,其影响并不固定。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降低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生产部门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 结构分解
  • 简介:本文运用1991年1月-2011年12月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结合最新发展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技术,从多尺度识别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内在的准周期成分。准周期的识别过程就是房价形成因素的寻找过程。以房地产改革元年1998年为数据分断点做比较研究和稳定性检验,对应的准周期得到再次识别,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研究表明:从1991年1月-2011年12月的样本期间来看,房地产市场供给弹性不足;货币因素在房价形成中的贡献最大;长期经济增长因素贡献很小,不是驱动房价的主要力量。房改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然而,货币供给对房价增长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期因素的相对方差贡献变大了,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更紧密。根据结论,本研究建议房地产调控应重在控制货币增速和加大土地供给两方面。

  • 标签: 经验模态分解(EMD) EEMD 本征模态函数(IMF) 房地产准周期
  • 简介:本文以我国的水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三个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外资进入和政府监管对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在引起产业结构向污染性行业转移的同时没有产生显著的技术促进效应,同时FDI的增加会引起本地环境监管的加强和其他地区环境监管的恶化,总体上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形成负面影响.而在地区协调行动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是发挥FDI积极环境效应的关键.

  • 标签: 环境 政府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 标签: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内生效应 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