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精确作战的网络组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保障重心'概念模型的作战网络拓扑重构方法:从指挥视角出发,以指挥流程为主线,围绕任务紧要性特点组织作战网络的拓扑重构。对'保障重心'概念模型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剖析了'保障重心'与作战网络拓扑重构的关联性。围绕'保障重心'的数据信息流特征及通联需求,构建了以提升网络通信能力和抗毁能力为目标的作战网络拓扑重构模型。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升重构网络的传输能力,为开展精确作战、指挥和保障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

  • 标签: 保障重心 拓扑重构 目标函数 关联性
  • 简介:以治理的视阈探索军队政治文化重构,应当呈现四个方面的基本向度:一是以更具实践性和亲和力的意识形态引领军人的政治认同,二是以更为符合军事活动特征的职业观念培育军人的道德认同,三是以逐步完善的现代法治体系强化军人的规范认同,四是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群体关系激发军人的情感认同。

  • 标签: 军队政治文化 军人 政治认同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近年来学术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性质、逻辑结构以及理论内涵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比较研究、系统性研究以及研究的现实性等方面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 标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文本学 分析
  • 简介:近年来,武警院校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仍未能从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中彻底解放出来。要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堂教学。本文从宏观上回答了基层建设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以及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和重构课堂教学等基本问题。

  • 标签: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创新人才 更新 重构 教学改革
  • 简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功地走上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又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更是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在民族复兴过程中,必然涉及如何使军队建设与和平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问题。以往的一些大国振兴主要依靠武力扩张和掠夺,而中国的振兴将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实现,这意味着和平发展进程中我军与以往一些大国振兴过程中的军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批判地吸收以往大国振兴过程中的军队建设经验,对于我们谋划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军队建设、使我军更好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和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建设经验 发展进程 军队建设 和平发展道路 相适应 时代特征
  • 简介: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转向关注现实的感性世界和实践,使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完成了哲学史上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在以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主题的当代,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性和批判精神,回答实践提出的历史课题,既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前进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 实践
  • 简介:2017年7月19日,在国防大学历史上永久铭刻!习近平主席亲自决策组建新的国防大学,向国防大学授旗并致训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亲临国防大学视察指导并作重要指示。该校党委始终牢记习主席殷殷重托,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

  • 标签: 国防大学 军事学 中国 世界 重构 大学历史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这一事件的集体记忆是国际社会集体记忆的重要内容。作为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战,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记忆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是由多重因素所造成的。今天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国成为世界和平发展重要力量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的抗战的集体记忆必须在记忆主体上进行调整,在记忆视角上进行转换,在评价标准上进行再造。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国际社会平等意识的Ft益增强,中外学者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战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为重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抗战的集体记忆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国际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抗战 集体记忆
  • 简介:薛小荣(1977-),男,陕西安康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部队政治工作系副教授,法学博士,中校军衔。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国防思想史、军事政治学。该书从阐述"国防"一词的今古异义出发,以民族国家为切入点,透视近代国防在中国近代国家型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国家与国防的互动,及由此而带来的国防近代化。该书认为.

  • 标签: 民族国家 近代化 国防 中国 博士 评介
  • 简介:国防行政与军事行政二元理论为当前某些学者所秉持。将国防行政与军事行政看作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行政现象,认为其相互独立,自成体系,没有包容关系是该理论的基本观点。然而,这一理论建构的基础是有缺陷的。作为该理论立论基础的国防与行政的关系、军事权的宪法地位以及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等相关理论问题因其自身的逻辑缺失而无法为该理论提供令人信服的法理支持。立足于国防行政与军事行政二元理论基础的解构与批判成为必要和可能。

  • 标签: 国防行政 军事行政 二元理论 解构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