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作者: 马文英 窦红莉 马飞云 牛阳 张昊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教育部中医药现代化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教育部中医药现代化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 简介:摘要药作为和药的集合名词,早已融入我国文化,其不仅是中古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且在药用及其他领域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龙脑不仅可作药用,还可作香料熏染,亦有入食、入茶、入酒等多种应用。文章拟对历代本草古籍中记载的龙脑药用药性、功效及其他应用进行梳理,重点归纳总结其在药用方面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及应用特点,并收录现代药理作用作为补充,以期为龙脑在药用方面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本草考证 龙脑香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中古时期龙脑在阿拉伯就曾广泛应用。传入中国后,中医药吸收融合龙脑相关域外知识,在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经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对龙脑进行"中药化"知识建构。龙脑在唐代作为一味独立的本草,正式载入本草著作,宋降以来,其药用知识不断拓展。中医药对外来药物"以文化之"的过程,可以反映药物知识形成与积累的过程,为外来药物的"中药化"提供历史镜鉴,也为探索中药知识形成与发展模式提供思路。

  • 标签: 龙脑香 外来药物 中药化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对叶丝加工序的设备布局变化调整和设备改造,从而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叶丝加系统瞬时加香精度稳定控制,为烟丝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设备保障。

  • 标签: 物料流量控制 瞬时精度 匀料装置
  • 简介:摘要报告4例腹膜透析合并胸腹瘘病例。腹膜腔CT造影检查确诊胸腹瘘的存在,行胸腔灌注榄烯治疗。治疗后胸腔超声复查示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缓解。院外随访期间4例患者均未停止腹膜透析。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提示榄烯胸腔灌注治疗腹膜透析合并胸腹瘘安全有效。

  • 标签: 腹膜透析 并发症 治疗结果 胸腹瘘 榄香烯
  • 简介:摘要1例25岁女性患者因乳腺结节自行口服乳癖散结胶囊4粒(0.55 g/粒)、3次/d和芍颗粒1袋(4 g/袋)、3次/d。2个月后出现尿黄、皮肤瘙痒、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33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17 U/L,碱性磷酸酶(ALP)164 U/L,总胆红素(TBil)88 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27 U/L。考虑为乳癖散结胶囊和芍颗粒导致的肝损伤。停用上述药物,予以保肝、利胆治疗。3周后,患者前述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ALT 106 U/L、AST 88 U/L、ALP 88 U/L、TBil 13 μmol/L、γ-GT 32 U/L。1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肝损伤很可能与乳癖散结胶囊和芍颗粒中的柴胡成分和乳癖散结胶囊中的夏枯草成分有关。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乳癖散结胶囊 香芍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砂六君子汤加减方辅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及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Hp根除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78.57%、69.0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返酸、烧心、上腹痛、胃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NO、IL-6水平[(32.03±3.36)μmol/L、(102.52±16.68)pg/ml]低于对照组[(39.40±4.06)μmol/L、(128.68±18.77)pg/ml],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使用砂六君子汤加减方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缓解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胃溃疡 香砂六君子汤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简介:摘要蔡连教授认为,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以瘀为主,临床可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湿瘀阻4个证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基于经方,审证求变,临证中还应重视精血理论,注意扶正祛邪,避免损伤阴血。其善用中药灌肠和外敷法,并灵活应用药对,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名医经验 盆腔炎 输卵管性不孕 临证心得 蔡连香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巴马猪不同部位来源肋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探讨肋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区域性差异。方法8个月龄巴马猪6只,取其第6~8肋软骨,分为近肋骨端(A组)、中段(B组)、近胸骨端(C组),获得软骨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测量各组吸光度值,绘制曲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形成的集落数计算克隆形成率。血清饥饿诱导软骨细胞凋亡,TUNEL染色标记凋亡细胞,计数各组凋亡细胞数。在细胞划痕实验中通过相对面积法计算各组细胞迁移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CK-8结果显示,3组细胞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19,P=0.014)。各组克隆形成率:A组为(18.33±0.47)%,B组为(12±0.82)%,C组为(14.33±0.9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3,P<0.001)。各组凋亡细胞数:A组为(29.57±3.87)个/视野,B组为(97.8±21.99)个/视野,C组为(64.2±12.81)个/视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1,P<0.001)。各组细胞迁移率:24 h时A组为(14.07±3.99)%、B组为(18.41±3.31)%、C组为(15.08±4.6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时,巴马猪近肋骨端来源的肋软骨细胞表现出更高的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和对缺营养环境的耐受能力,而不同部位来源的肋软骨细胞单位时间内细胞迁移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肋软骨 细胞增殖 克隆形成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榄烯注射液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0例,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号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试验组术中胸腔冲洗、淋洒留置榄烯注射液并术后静脉滴注;对照组术中应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观察两组安全性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期获益指标。结果试验组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肌酐升高、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3.33%(39/90)、0(0/90)、5.55%(5/90)、6.67%(6/90)、4.44%(4/90)、0(0/90),对照组分别为53.33%(48/90)、1.11%(1/90)、2.22%(2/90)、4.44%(4/90)、7.78%(7/90)、1.11%(1/9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02,P=0.179;P=1.000;χ2=0.595,P=0.441;χ2=0.424,P=0.515;χ2=0.871,P=0.351;P=1.000)。试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173.36±41.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4.82±4.35)d,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为(81.43±3.89)分,对照组分别为(175.76±40.46)h、(15.34±5.22)d、(80.49±2.6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5,P=0.695;t=-0.726,P=0.472;t=1.890,P=0.061)。试验组引流液总量为(665.39±201.31)ml,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67±213.84)ml和8.89%(8/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3,P=0.032;χ2=4.211,P=0.040)。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1周复查,两组的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45±6.96)% vs. (53.71±6.54)%,t=1.728,P=0.087];试验组的CD4+、CD4+/CD8+、NK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43±5.05)% vs. (25.92±8.06)%,t=3.501,P=0.001;1.30±0.21 vs. 1.23±0.20,t=0.229,P=0.028;(254.20±15.21)个/μl vs. (237.05±10.73)个/μl,t=2.741,P=0.007]。试验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37±0.18)ng/ml、(1.26±0.28)ng/ml、(0.89±0.17)ng/ml、(1.06±0.2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0.42)ng/ml、(2.92±0.45)ng/ml、(2.38±1.55)ng/ml、(2.82±0.15)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28,P=0.014;t=19.728,P=0.011;t=17.924,P=0.006;t=16.625,P=0.003)。试验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2.22%(2/90),半年死亡率为1.11%(1/90),对照组分别为5.56%(5/90)和2.22%(2/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P=0.441;χ2=0.000,P=1.000)。结论榄烯无瘤技术序贯治疗联合术后静脉滴注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肿瘤 榄香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砂平胃汤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8月-2019年8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砂平胃汤。2组均治疗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促胃液素(gastrin, GAS)、促胃动素(motilin, 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水平;采用滴注法将粪便标本接种至细菌培养基中行定量、定性检测,进行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计数;观察并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肠内营养耐受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为78.33%(4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4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内营养耐受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147、16.512、11.039,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2.94±0.17)μg/L比(3.85±0.29)μg/L,t=20.969]、CGRP[(124.02±22.56)ng/L比(140.45±31.05)ng/L,t=3.316]、CRP[(4.12±0.91)mg/L比(5.89±1.11)mg/L,t=9.55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GAS[(128.74±28.54)ng/L比(105.88±25.98)ng/L,t=4.588]、MTL[(251.02±35.22)ng/L比(205.14±31.47)ng/L,t=7.52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SS[(6.59±1.01)µg/L比(7.85±1.23)µg/L,t=6.13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478、14.128,P值均<0.001);肠球菌、肠杆菌计数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593、16.315,P值均<0.001)。结论砂平胃汤辅助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激素、PCT、CGRP、CRP水平,平衡肠道菌群,提高疗效。

  • 标签: 卒中 胃肠功能障碍 香砂平胃汤 促胃肠动力药 肠道菌群调节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帽状腱膜下针刺法联合口服芍颗粒治疗绝经后女性慢性血管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00例绝经后伴有慢性血管紧张型头痛的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帽状腱膜下针刺治疗,1次/d,15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成药芍颗粒,每次1袋,3次/d,15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2个月后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36)。两组患者治疗前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随访时,与治疗后的阿森斯量表各因子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组仅"白天思睡"此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比期望的早醒"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帽状腱膜下针刺法联合芍颗粒可减轻绝经后女性的慢性血管紧张型头痛程度,效果优于常规单纯针刺疗法,并在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上疗效确切。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绝经期 香芍颗粒 针刺疗法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榄酮酸(β-E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大鼠软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并使用甲苯胺蓝鉴定,将其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IL-1β组、β-EA低、高剂量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对正常软骨细胞用不同浓度β-EA处理后,对照组、β-EA低剂量组、β-EA高剂量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97.00%、97.36%、95.80%;按分组处理的对照组、IL-1β组、β-EA低剂量组、β-EA高剂量组软骨细胞活力分别为97.22%、49.57%、60.20%、79.95%;正在增殖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38%、9.16%、13.62%、24.56%;细胞迁移数分别为354.67、86.67、136.67、192.67个;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18%、36.74%、24.41%、16.98%。这些结果表明β-EA对正常软骨细胞无明显毒性(F=0.438,P>0.05),并对IL-1β作用下的受到抑制的软骨细胞活力具有促进恢复作用(F=379.200,P<0.05)。IL-1β组中增殖、迁移的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F=84.920、117.100,P<0.05);β-EA低、高剂量组增殖、迁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IL-1β组(F=84.920、117.100,P<0.05)。IL-1β明显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F=169.600,P<0.05);通过高、低剂量的β-EA处理后,IL-1β作用下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F=169.600,P<0.05)。同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的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F=111.600、50.830、132.500,P<0.05),bcl-2明显升高(F=59.850,P<0.05)。结论β-榄酮酸可促进IL-1β作用下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其凋亡,对软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β-榄香酮酸 白细胞介素-1β 软骨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榄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一线应用吉非替尼后缓慢进展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榄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及免疫功能。并随访从疾病缓慢进展至疾病出现快速进展的时间(PFS2)。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和3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3%(25/30)和58.1%(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31),试验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3,P=0.009)。试验组中位PFS2为4.20个月(95%CI为3.94~4.46),对照组中位PFS2为4.00个月(95%CI为2.94~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P=0.026)。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命质量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67(-6.66,20.00) vs. 0(-6.66,6.66),Z=-2.429,P=0.015;29.17(2.08,56.26) vs. 12.49(-14.59,39.57),Z=-2.263,P=0.024;16.67(-33.33,56.67) vs. 8.34(-18.74,35.42),Z=-2.249,P=0.025]。免疫功能方面,试验组治疗后CD4+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44.27%±6.78% vs. 41.17%±3.73%,t=-2.426,P=0.022),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21.47%±3.18% vs. 23.50%±2.37%,t=2.532,P=0.017)。治疗后试验组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6.78% vs. 39.63%±5.80%,t=2.725,P=0.011)。结论β-榄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一线吉非替尼治疗后缓慢进展晚期肺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生命质量和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肿瘤 榄香烯 吉非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