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力学参数,探讨力学参数与斑块内组织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53例,术前行VVI检查,将斑块于方向自近心端向远心端均分为5部分,分别命名为R1、R2、R3、R4、R5,测量各节段斑块的力学参数(纵向应变、应变率),术后获得49例斑块,将大体标本与术前图像对应均分为5段,进行HE染色和CD68免疫组化分析。根据既往研究中不稳定斑块的病理诊断标准,将斑块分为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数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脂质核心比例及CD68阳性反应区平均光密度。结果49例斑块中,33例为不稳定组,16例为稳定组。两组斑块的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数±标准差)为R1>R2>R5>R4>R3,巨噬细胞数量、平均光密度、脂质核心比例为R2>R3>R1>R4>R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显示不稳定组大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R1~R5段纵向应变与相应节段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平均光密度、脂质核心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300、0.255、0.394,P<0.05),应变率与相应节段斑块巨噬细胞数量、脂质核心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199、0.214,P<0.05)。斑块上游R1~R2段相关系数r值较前增大(应变:r=0.480、0.418、0.582;应变率:r=0.292、0.319,P<0.05)。结论斑块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与斑块内巨噬细胞、脂质核心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斑块上游相关性更为显著,进而间接反映斑块力学参数在判断斑块稳定性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应变 组织学 巨噬细胞 脂质核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循环拉力对小鼠肌腱源性干细胞(TDSCs)分化的影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10只,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后腿至脚掌,显微镜下解剖收集小鼠髌腱和跟腱组织块,体外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第3代细胞的形态特点。(1)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Sc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Flk-1)、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鉴定细胞是否符合TDSCs特点。(2)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进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培养,分别采用茜素红、油红和阿尔新蓝染料对培养的三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接种到硅胶底培养皿上,分为双循环拉力组、单循环拉力组、对照组3组。双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Flexcell® 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单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自制拉伸力生物反应器,对照组细胞无拉力。双循环拉力组、单循环拉力组施加机械负荷组的参数均设置为0.25 Hz、6%的循环拉力,在培养期间进行机械负荷加载,每天加载8 h,共加载6 d。第6天机械负荷刺激结束后,收集3组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肌腱、成骨、脂肪和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TDSCs形态一致,呈梭形纤维状。(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和Sca-1表达阳性、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Flk-1表达阴性、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阴性,符合TDSCs标记鉴定特点。(2)三系分化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验证了提取的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3)对照组、单循环拉力组、双循环拉力组3组间比较,肌腱、成骨、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单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成骨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对表达均增高,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脂肪相关转录因子CEB/P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的相对表达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相对表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相关转录因子Sox9相对表达增高、Col2a1的相对表达降低,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循环拉力组与双循环拉力组比较,双循环拉力组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Col1a1的相对表达均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肌腱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双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单循环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体外TDSCs向肌腱细胞分化,有利于肌腱组织的再生和损伤后的修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多潜能干细胞 肌腱源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 单轴循环拉力 双轴循环拉力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激素水平及血细胞计数、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TBI患者93例(TBI组)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根据TB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统计比较TBI组患者伤后2 d、8 d和15 d及对照组受试者的激素水平、血细胞计数、血糖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1)伤后2、8 d时TBI组患者的皮质醇(COR)均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COR均依次降低。伤后2 d时TBI组患者的TSH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TSH均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T3均高于伤后2 d、8 d的T3。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依次降低,伤后8 d时对照组的T4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T4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F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FT3高于伤后2 d、8 d的FT3。伤后2 d、8 d时对照组和中度TBI组的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2 d时TBI组的白细胞(WBC)均高于对照组,伤后8 d时中度和重度TBI组、轻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轻度和中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轻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WBC低于伤后2 d,中度和重度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WBC低于伤后2、8 d。伤后2、8、15 d时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对照组的红细胞(RBC)均依次增高。伤后2 d时TBI组的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伤后15 d时轻度、中度TBI组和对照组的PLT低于重度TBI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PLT均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重度TBI组的血糖依次增加,伤后8 d时重度TBI组的血糖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血糖均依次降低。伤后15 d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钾均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钾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重度TBI组的钠高于轻度、中度TBI组和对照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钠低于对照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钠低于伤后2 d。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氯低于伤后2 d。伤后2 d时中度TBI组和对照组的血钙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钙低于对照组;轻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钙高于伤后2 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患者的WBC、血糖与COR呈正相关关系,与TSH、T3、FT3呈负相关关系(P<0.05);RBC与TSH呈负相关关系,与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PLT与COR呈负相关关系,与ACTH、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P<0.05);钾与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与COR呈负相关关系(P< 0.05);钠与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与COR呈正相关关系(P<0.05);氯与COR、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P<0.05);钙与T3、T4、FT3、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I患者受伤越严重,T3、FT3、FT4、RBC下降越明显,WBC、血糖升高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当TBI后血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明显异常时,建议评估ACTH和TSH功能。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 简介:摘要脑肠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肠中肠道对脑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肠轴 迷走神经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 简介:摘要因果推断中,时序(或方向性)的概念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因果思维出发,以真实因和真实果的发生时间将大自然时间划分为3个时域和2个时点,从而锚定了因果推断只能实现于第3时域。测量时序可分为5种类型:跨第1和3时域纵向时序(实验性时序)、跨第2和3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逆纵向时序和同时域横向时序(观察性时序)。这种分类法适用于首次或多次测量、及时和延后测量等所有测量策略。除了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或干预措施)在其发生之前(第1时域)或观察和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在真实果发生之前(第2时域)的情形外,所有其他测量策略类似于历史重建或"考古",测量时序的重要性次于测量的准确性。从研究设计应整合偏倚设计的观点来看,本文提出基于大自然时间的测量时序五分类法,概念清楚并将有助于判断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为正确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因果思维 因果时序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10 kg以下婴儿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时,使用滚筒和离心病死率有无差异。设计回顾性倾向性匹配队列研究。场所所有向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ELSO)报告的ECMO中心。对象2011至2016年期间,ELSO注册中心记录的所有行ECMO支持且<10 kg患儿。干预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ECMO适应症,中心或外周血管插管以及ECMO前患者诊治情况预测接受离心的可能性,并据此倾向性匹配离心和滚筒接受者(1∶1)。测量和主要结果2011至2016年间ELSO注册中心共记录12′890名行ECMO治疗的10′kg以下患儿。所有患儿倾向性匹配成一组包含8′366样本的队列.分别倾向性匹配静脉-动脉和静脉-静脉ECMO患儿。除滚筒组中较早年的ECMO外(标准化平均差异=0.49),倾向性匹配队列相似。其中离心组的出院存活率较低(57%vs59%,OR 0.91,95%CI 0.83~0.99,P=0.04)。溶血、感染、肢体损伤、机械、代谢、神经、肺部和肾脏并发症在离心组中更为常见。组间出血并发症相似。溶血介导了离心与病死率的关系(间接效应=0.023,P<0.001)。结论该倾向性评分匹配队列研究纳入8 366名体重<10 kg的ECMO支持患儿,其中离心支持者病死率和ECMO并发症率较高。溶血被认为是离心和患儿死亡间关系的潜在介导因素,并且满足完全介导标准。

  • 标签: 体外膜氧合 溶血 并发症 存活 儿童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出血、微生物群失调、便秘等并发症,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预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讯,它们之间通过多种机制进行信号传递和交流,称为肠-脑或脑-肠。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与脑-肠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而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肠之间的潜在关系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方法。笔者现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肠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脑-肠轴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作为肠道与神经系统间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与肠道、大脑形成了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该主要通过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迷走神经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方式影响人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儿童孤独症以及新生儿脑病等。该文基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分析肠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微生物-肠-脑作一综述,并对该通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脑-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期带胰岛素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并与不带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6月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长期戴胰岛素T2DM患者140例为带组,同期不带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160例为对照组,应用SDS和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带组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8.57%,对照组为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1,P<0.01)。带组生活质量加权总分值(6.02±1.86)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1,P<0.01)。结论长期带胰岛素的T2DM患者的抑郁患病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胰岛素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素泵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作者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型皮瓣及choke血管理论,探讨跨区供血皮瓣结合部的改造与重建,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表明:(1)基于血管体区或穿支体区均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其区别在于血管蒂与轴线;(2)如果各供区间的choke血管为端端吻合,呈串联排列,可获得超长皮瓣,而侧侧吻合呈并联排列,则可获超宽皮瓣;(3)Choke血管区的改造与重建可延长皮瓣轴线,使其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明显增大;(4)皮瓣切取范围可参考现有的解剖学资料及术前与术中检测综合评估。提出跨区供血皮瓣的choke血管区改造与重建,以及如何明确跨区切取范围与提高皮瓣远端成活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整形外科 choke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医师应用系列颌部切面观察胎儿上腭是否存在差异,评估产前应用该方法检查胎儿上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2018年5月至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中孕产前超声筛查并随访正常的孕妇共120例(除外多胎),每人各40例,回顾留存的颌部系列切面图像,包括:上牙槽横向(UA)切面、下牙槽横向(IA)切面、软腭水平(SP)切面、腭骨水平板水平(HP)切面、上颌骨腭突水平(MPP)切面,并对留存的HP切面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医师间各切面的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UA和IA切面。86.7%(104/120)获得S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87.5%(35/40)、85.0%(34/40)和87.5%(35/40)。92.5%(111/120)获得H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7.5%(39/40)、87.5%(35/40)和92.5%(37/40)。91.7%(110/120)获得MP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2.5%(37/40)、95.0%(38/40)和87.5%(35/40)。不同医师间各切面获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105/111)HP切面评分合格,A、B、C医师合格率分别为97.4%(38/39)、91.4%(32/35)和94.6%(35/37),不同医师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切面合格病例中,88.6%(93/105)水平夹角<30°,6例不合格病例水平夹角均>30°。无法获取HP切面病例中,77.8%(7/9)入射角度>30°。结论产前超声筛查时可采用连续扫查获取系列颌部切面观察上腭,且不同年资医师间切面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产前 超声
  • 作者: 闫景瑶 邵凤民 赵焕焕 韩秋霞 丁潇楠 耿文佳 朱晗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1
  • 出处:《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50052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450052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10000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广东省中医院
  • 简介:摘要缺血再灌注是急性肾损伤(AKI)中肾功能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在AKI过程中,HIF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IF-PHD的概念、调节机制及其在肾损伤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更好了解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肾脏保护方法。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脯氨酰羟化酶 急性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本综述对近年来应激与肠道微生态-肠脑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应激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通路、神经免疫通路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调节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其相互作用机制有望应用于临床,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 标签: 应激 肠道微生态-肠脑轴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辅助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柱骨折2例(4髋),髋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滚压式血参数以及血液浓度对溶血的影响。方法根据体外溶血实验标准,搭建体外循环实验装置,分析不同循环时间(0~90 min)、血液流速(1~4 L/min)、血液体积分数(60%、70%)对循环系统中血样溶血的影响,并采用一阶线性回归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的循环时间越长,溶血率越大;血液流速越高,溶血率越大。在流速为1和2 L/min时,溶血率曲线有随时间变化的拐点,即当循环时间超过30 min后,溶血率曲线斜率突然增大;但流速在3和4 L/min时,溶血突变现象则不明显。与血液体积分数为70%时相比,血液体积分数为60%的血样更不容易发生溶血。结论血循环时间越长、血转速越高(血液流速越高),血红细胞越容易发生破坏,即溶血率与循环时间和血液流速成正比。循环时间增长到一定程度时,溶血率曲线出现拐点,此时溶血趋势会明显增强。

  • 标签: 体外循环 滚压式血泵 溶血实验 溶血率
  • 简介:摘要β-酪蛋白是牛乳蛋白的主要成分,其中以A1、A2 β-酪蛋白最为常见。β-酪蛋白衍生肽具有生物活性,可影响胃肠道和肠脑功能。A1和A2 β-酪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效应,其中A1 β-酪蛋白衍生肽可能加重肠道功能障碍和胃肠道炎症、干扰氧化还原平衡,并可能导致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试验表明,与饮用含A1和A2 β-酪蛋白的牛奶相比,饮用不含A1 β-酪蛋白的牛奶胃肠不良症状和肠道炎症较少,并且在标准化测试中与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A1和A2 β-酪蛋白在生理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避免食用A1 β-酪蛋白可改善人的整体健康,尤其是改善消化和认知功能。

  • 标签: A1 β-酪蛋白 A2 β-酪蛋白 消化 肠脑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肠"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通过交互作用,调控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反应的结构。脓毒症是常见、高危的因感染引发机体异常反应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脑肠"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中枢神经-外周器官交互作用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大脑奖赏系统、边缘系统、胆碱能神经相关核团及神经肽如何通过脑-肠影响肠道免疫,肠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肠道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肠-脑影响大脑免疫两大方面,综述"脑肠"交互作用对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免疫治疗的新思路提供依据。

  • 标签: 脑肠轴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位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37例(60只眼)。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散光型矫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人工晶状体的位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裸眼视力(logMAR)为0.89±0.38,术后3个月提高至0.20±0.10(t=13.862,P=0.000)。术前角膜散光度为(2.34±1.05)D,术后3个月降低为(0.41±0.22)D(t=15.150,P=0.000)。术后1个月和3个月人工晶状体位平均旋转度数分别为3.48°±1.46°和3.72°±1.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1,P=0.141)。结论超声乳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提高视力,且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较好。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散光,人工 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