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1年10月24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起完全闭塞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第5天行心肺运动试验后发生猝死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肺运动试验 猝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婴儿意外猝死(SUID)的发生年龄与妊娠、出生情况和人口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自于疾控中心出生队列/婴儿死亡数据库(2011~2013年,11 737 930名活产儿)。SUID定义为婴儿猝死综合征、不明原因死亡或床上意外窒息勒死等。共有9 668例SUID(发生年龄:7~365 d,胎龄>28周,0.82/1 000名活产儿)。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的死亡比例来明确哪些因素显著影响SUID的发生年龄。结果43个可能影响婴儿死亡发生年龄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a)母亲吸烟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相关因素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b)低出生体重、早产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史相关因素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大有关,但当进行胎龄矫正后,这些因素也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结论影响死亡发生年龄的因素是导致SUID的明确危险因素。当进行胎龄矫正后,大多数危险因素都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病患病率的上升和病死率增高是当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发生心脏性猝死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明确其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及管理做一综述。

  • 标签: 肾病 透析 心脏性猝死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简介:摘要癫痫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SUDEP)指癫痫患者突发、意料之外且原因不明的死亡,是癫痫患者整体死亡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SUDEP的危险因素与癫痫发作控制不佳、夜间发作、俯卧位、抗癫痫药物、共患病等相关。由SUDEP所致的癫痫死亡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现就SUDEP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癫痫 猝死 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大姚县2例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死亡原因。方法对2020年6月15 - 20日大姚县2例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尸体解剖,并采集血液及组织样本等进行常见毒物毒品定性分析。结果2例病例所在地区均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历史重病区村,且死亡时间均发生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季节。2例病例间无血缘关系,死前均无明显异常症状,无特殊饮食,无农药和其他有毒化学药品接触史,常见毒物毒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尸体解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例1死于冠心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致急性心功能障碍,病例2死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结论2例病例均通过尸体解剖排除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并确定了死亡原因。提示在发生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时应尽快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积极通过开展尸体解剖,从病理学角度明确致死原因。

  • 标签: 猝死 尸体解剖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云南省大理州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推行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效果,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0年,云南省针对云南猝死的病因模式,在病区推行综合性干预措施。2019年7月,在大理州鹤庆、祥云、云龙、洱源、剑川、宾川、南涧共7个县的31个云南猝死发病自然村,分别选取发生过云南猝死的47户家庭作为病例家庭和未发生过云南猝死的23户家庭作为对照家庭。对病例家庭和对照家庭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了解"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与"当前"两个时间点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膳食结构、健康素养等。结果当前病例家庭年收入(中位数,20 492.6元)明显高于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3 88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5.27,P < 0.001)。当前病例家庭主食粮为大米(76.6%,36/47);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病例家庭中吃不饱的家庭占23.4%(11/47),当前病例家庭已没有吃不饱的情况。病例家庭当前与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相比,饮食习惯方面:吃毒沟褶菌人数占比由19.0%(39/205)降至0(0/190),吃野果人数占比由17.1%(35/205)降至9.5%(18/190),喝生水人数占比由55.1%(113/205)降至42.1%(80/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37、4.90、6.86,均P < 0.05)。生活习惯及健康意识方面:饭前便后勤洗手人数占比由9.8%(20/205)升至41.6%(79/190),不过度劳累人数占比由16.6%(34/205)升至34.2%(65/190),喷农药时做好防护人数占比由7.3%(15/205)升至21.6%(41/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17、33.94、16.48,均P < 0.001);如厕习惯方面:野外如厕人数占比由75.6%(155/205)降至9.5%(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5.21,P < 0.001)。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病例家庭吃毒沟褶菌、野外如厕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家庭(χ2 = 22.37、23.70,均P < 0.001),饭前便后勤洗手、不过度劳累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家庭(χ2 = 7.38、4.93,均P < 0.05)。结论大理州云南猝死病区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人群健康素养、防病意识均有较大提高。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平、膳食结构、健康素养可能是云南猝死的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 影响因素 干预评价
  • 作者: 昌上清 盛云婧 韩国鑫 李朔朔 朱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 572013,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100024,超声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中心,北京 100853,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 572013 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中心,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 GDF15)对猝死(sudden death, SD)患者的预警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中心急诊科就诊的SD患者49名纳入病例组,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于解放军总医院体检中心就诊的健康查体人员46名纳入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心肌标记物比较及病例组基本资料分析,从而评估SD时各心肌标记物的预警价值。结果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病例在SD病例中最高,达26.54%。60岁以下的SD占比达59.19%,且男女比为3.83:1。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发现,CK-MB[(41.35±98.38) vs (3.13±2.17),P=0.009]、肌酸激酶[(2652.82±6845.66) vs. (102.73±47.93) ,P=0.012]、GDF15[(549.80±809.79) vs. (115.70±167.42),P=0.001]。同时对病例组中各个心肌标志物比较发现,GDF15对应的AUC值为0.816,对于SD的诊断价值最高。且CK-MB、CK及GDF15与年龄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GDF15作为生物学标记物,在SD方面具有很好地预警作用。

  • 标签: 猝死 生长分化因子15 心肌标记物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遗传学病因在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子尸检可协助明确SIDS的遗传学病因。分子尸检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二代测序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检测方法。既往通过分子尸检明确的SIDS遗传学病因主要分布于心脏离子通道病、心肌病、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疾病等。同时分子尸检也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科医生对心脏性猝死(SCD)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全科医生参与SC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4名河南省全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和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开展SCD相关知识调查,内容包括SCD预防、早诊和急救3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条目,总分15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124名河南省全科医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63名基层全科医生和61名全科住培医生。结果发现全科医生对于SCD预防、早诊和急救等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总体得分8.03(标准差为2.58)。全科住培医生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基层全科医生[(3.44±0.89)分比(2.19±1.06)分、(2.67±0.91)分比(1.43±0.80)分、(3.54±0.94)分比(2.84±1.30)分,t=7.13、8.11、3.45,均P≤0.001],基层全科医生对"早筛检查指标的选择"和"心脏骤停的抢救措施"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全科住培医生(50.8%比9.8%、88.9%比26.2%,χ2=24.79、49.02,均P<0.001)。结论全科医生对SCD预防、早诊和急救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均衡、不充分,应有针对性的开展SCD知识的培训,梳理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薄弱点,提出改进建议,将SCD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落到实处。

  • 标签: 医师 猝死,心脏 认知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 作者: 谭成 易秀英 陈颖 王双双 王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儿科 412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儿科 412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儿童心脏性猝死少见但危害性极大。儿童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院外,突发性强,抢救成功率低,对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后果。与儿童其他致命事件相比(如车祸、溺水等),儿童心脏性猝死更受关注。儿童心脏性猝死一直被视为临床心脏病学、急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降低儿童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随着检查技术领域的不断进展,对心电图T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入,T波已成为预测儿童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该文将综述T波及儿童心脏性猝死研究进展。

  • 标签: 儿童 心脏性猝死 心电描记术 T波
  • 简介:摘要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科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仍需探讨。文章基于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现状,采用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分析法对全科医生参与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全科医生的角色和任务,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提供借鉴和建议。

  • 标签: 猝死,心脏 全科医生 防治体系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科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仍需探讨。文章基于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现状,采用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分析法对全科医生参与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全科医生的角色和任务,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提供借鉴和建议。

  • 标签: 猝死,心脏 全科医生 防治体系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蛋白基因突变之间的病因联系。方法以4个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家庭为研究对象,收集家庭内的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n= 3)尸解心腔血,采集与其有血缘遗传关系的直系亲属(病例亲属,n=4)和无血缘遗传关系的对照人群(n=7)静脉血,提取DNA进行ARVC桥粒蛋白基因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桥粒斑蛋白(DSP)、桥粒芯蛋白2(DSG2)、桥粒芯胶蛋白2(DSC2)、连接桥粒斑珠蛋白(JUP)共97个外显子位点的PCR扩增及测序,结合遗传家系综合分析5个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及病例亲属全部发生DSP基因突变,PKP2、DSG2、DSC2和JUP基因突变各1人,同一人同时携带1~3个基因突变。DSP基因存在4个外显子突变位点,其中1个为新发现杂合同义突变c.4014 C>A(p.A1338A)。1例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同时携带PKP2基因的2个错义突变位点,且1个为新发现杂合子突变c.739 G>C(p.G247R)。新发现JUP基因的1个杂合错义突变位点c.799 G>A(p.A267T),其蛋白质功能预测值高达0.963,蛋白质功能发生异常改变的可能性较高。DSG2和DSC2基因各有1个突变位点。对照人群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及病例亲属携带ARVC桥粒蛋白基因DSP、PKP2、DSG2、DSC2、JUP突变,推测部分云南猝死与ARVC桥粒蛋白基因突变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病因关联。

  • 标签: 猝死,心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蛋白基因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所致心脏性猝死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本文从慢性肾脏病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以及透析治疗的影响三方面梳理慢性肾脏病所致心脏性猝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猝死,心脏 肥大,左心室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抗议马克龙政府提高燃油附加税,法国巴黎爆发了50年来最大的骚乱。随着“黄马甲”运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抗议群体也从工人扩展到了学生、知识分子群体,抗议民众的焦点也从燃油税转移到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运动表现出了无组织、无领导、无目标等特点。通过分析“黄马甲”运动发展始末,为我们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民粹主义浪潮提供启示。

  • 标签: 黄马甲 全球化 民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