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习法在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5月,采用随机数法从徐州医科大学2017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中抽取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牙体预备的评分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随机数法将45名学生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5名学生。A组学生采用费学习法进行学习,他们首先接受口腔医学院教师的牙体预备教学,随后A组学生依次对B组、C组学生进行带教。教学结束后,A组学生再进行一次牙体预备教学,记为A+组。采用数字化评估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A组、B组、C组和A+组学生的牙体预备成绩采用迪凯尔(DHC 220)系统进行数字化评估。问卷调查在教学完成后进行,调查对象为3组学生。学生的牙体预备成绩先进行方差分析,随后采用LSD-t检测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问卷调查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 H测试法,比较不同组学生对5个条目的回答是否相同。结果各组学生牙体预备的评分:A组学生(74.6±4.7)分,B组学生(73.7±6.4)分,C组学生(74.1±6.4)分,A+组学生(84.4±5.3)分。各组学生评分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88,P<0.05),进一步采用LSD法两两比较得知,A+组学生的评分结果优于其他各组学生,A+组与A组、B组和C组的评分结果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学生成绩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的5个条目中,有2个条目的回答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条目2"新的学习方法是否对提高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有帮助"(χ2=15.724,P<0.05)和条目4"新的学习方法是否提高了你非专业方面的能力"(χ2=11.161,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中应用费学习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费曼学习法 口腔修复学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和藏医80幅唐中均有对动物类药物的记载,并绘制了相应的药。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所收动物药范围、表现方法和真实度3个方面各有异同,分具特色。由此展现出不同民族在图像表达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不同文化异彩纷呈的面貌。

  • 标签: 《本草图经》 藏医曼唐 动物药图
  • 简介:摘要利什病是由利什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中国发病率较低。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易漏诊。现报道1例长期间断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表现的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等非感染性疾病,多次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传统方法未检测到病原体,仍考虑感染性发热,遂行外周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检测出利什原虫,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小剂量爬坡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属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
  • 作者: 宛北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根据交通部相关文件要求,到2015年9月底基本实现全国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截止2017年12月,ETC专用车道已经达到13291条,主线收费站覆盖率已经达到99%,匝道收费站达到90%,ETC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6000万,而随着etc用户的增加,etc逃费也成了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鲍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病(VL)又被称为黑热病,是人体被利什原虫感染所致的播散性原虫病。VL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与消瘦等。我国治疗VL的临床药物以5价锑剂为主。目前临床治疗VL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少。笔者拟就VL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方案 5价锑剂 两性霉素B 巴龙霉素 米替福新 喷他脒 儿童
  • 简介:摘要尼匹克病C型是一种胆固醇转运障碍引起的脂质贮积病,为NPC1或NPC2基因突变所致。因发病年龄不同,分为5型,分别为新生儿型、早期婴幼儿型、晚期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差异。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肺浸润、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和痴笑猝倒。该病确诊依赖于发现NPC1或NPC2基因致病性突变和(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菲律宾菌素染色显示胆固醇异常分布。目前该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体上预后仍较差。麦格司他可延缓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时间,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尼曼匹克病C型 肝脾肿大 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 麦格司他
  • 简介:摘要鲍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其易产生耐药性及植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鲍不动杆菌生物膜导致的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医师的极大挑战。因此,了解鲍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生物膜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此文从细菌生物膜的角度归纳鲍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讨论鲍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调节因素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概述了亚致死剂量抗生素对鲍不动杆菌耐药形成的影响,为针对鲍不动杆菌生物膜所致感染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防控耐药菌株传播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漏诊,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现报道2例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为主要特征的HIV感染合并内脏利什病患者,均有传统内脏利什病疫区居留史,骨髓检查发现杜氏利什原虫。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骨髓涂片未再找到杜氏利什原虫,但患者病情多次复发,最终均死亡。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
  • 简介:摘要鲍不动杆菌(Ab)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该菌具有膜孔蛋白、荚膜多糖、磷脂酶、外膜囊泡和铁摄取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能力显著,产生耐药酶、作用靶点改变、外排泵系统、膜通透性改变、产生生物被膜等多种耐药机制,表现出对环境和抗菌药物的极强适应力。本文对Ab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致病因子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构成和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日间手术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量排名前3位病种(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胆囊炎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通过倾向性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对752例日间手术和非日间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492例患者数据,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35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8例。与非日间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的住院费用下降,慢性胆囊炎、精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3个病种的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14.59%、6.20%和16.20%,其中一般医疗服务、护理和检查化验呈下降趋势,材料费、药品呈上升趋势。一般医疗服务、护理、检查化验、临床诊断、治疗、药品、材料费与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关联度大(灰色关联度>0.90)。支付方式、切口愈合类型、出院诊断对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有影响(P<0.05)。结论与非日间手术相比,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总体降低,但并非所有项目费用均降低,影响日间手术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费用内部构成、支付方式等。医院应重点挖掘日间手术内在控潜力,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覆盖范围。

  • 标签: 费用控制 日间手术 住院费用 倾向值匹配法 结构变动度 灰色关联度
  • 简介:摘要使用远程控电能表也伴生一定的系统风险,不过可以通过实施管理创新,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供电方和客户的双赢。远程控电能表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由于人工或者系统导致的风险,同时可以提高电力公司电费的回收效率与服务用电客户的水平,还可以减少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使得远程控电能表系统趋于完善,从而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好更为优质的用电环境,保障用电的安全,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 标签: 远程费控 电能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难治性皮下氏裂头蚴感染合并肺吸虫感染病例。患者曾有食用蛙类及醉虾等流行病学史,反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伴皮肤瘙痒,经多周期口服治疗剂量的吡喹酮后痊愈。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在处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病例时,需要认真筛查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 标签: 裂头蚴病 吸虫 嗜酸粒细胞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和培养小鼠鲍囊壁层上皮细胞,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理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通过细胞筛联合磁性分离的方法分离小鼠肾小体,原代培养后获取壁层上皮细胞,诱导壁层上皮细胞分化为足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壁层上皮细胞和足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结果原代培养的壁层上皮细胞呈现铺路石样,表达壁层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laudin-1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24,不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系膜细胞和足细胞标志蛋白。体外培养传代至6代的壁层上皮细胞仍表达Claudin-1、CD133和CD24。经过诱导分化后,壁层上皮细胞可表达足细胞特异蛋白WT-1和Synaptopodin。结论细胞筛联合磁性分离法提取肾小体,体外培养获得的小鼠壁层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表达足细胞标志蛋白。

  • 标签: 肾单位 上皮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的 鉴定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增生等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患者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这些疾病与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调节异常有关。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月乐(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可改善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等症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孕激素相当,且能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症的痛经症状;另外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时,LNG-IUS与全身孕激素治疗相当或优于后者。因此近年来,LNG-IU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LNG-IUS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曼月乐 妇科常见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分析目前浙江省公路工程安全生产计量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安全生产费 审计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患儿临床分离的311株菌株耐药性,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鲍不动杆菌(CRAB)组和非CRAB组;选取与CRAB密切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1株菌株对应166例患儿(男101例、女65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至14岁。重症支气管肺炎[66例(39.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例(16.9%)]、外伤 [17例(10.2%)]是常见的原发病。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提示,AB对替加环素敏感度最高(280/311,90.0%),阿米卡星(250/311,80.4%)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93/311,62.1%)随后。但多数AB对环丙沙星(247/311,79.4%)、氨苄西林(244/311,78.5%)和头孢他啶(245/311,78.8%)具有耐药性。311株菌株中有82.6%(257/311)为CRAB,65.9%(205/311)为多重耐药鲍不动杆菌(MDRAB)。CRAB组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三代头孢使用≥7 d、其他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率及介入性操作概率均高于非CRAB组[26.2%(34/130) 比8.3%(3/36)、43.8%(57/130)比22.2%(8/36)、47.7%(62/130)比13.9%(5/36)、46.9%(61/130)比 22.2%(8/36)、75.4%(98/130)比50.0%(18/36),χ²=5.169、5.533、13.383、7.082、8.631,P=0.023、0.019、<0.01、0.008、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OR=3.179,95%CI 1.247~8.107,P=0.015)和介入性操作(OR=5.107,95%CI 1.446~18.042,P=0.011)为CRAB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PM、OXA-24基因在CRAB和非CRAB 中均有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9.2%(116/130)和86.1%(31/36)、77.7%(101/130)和72.2%(26/36),均P>0.05];而VIM及OXA-58基因在两组中未检测到。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在CRAB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CRAB(均P<0.01)。结论在PICU临床总检出AB中,CRAB和MDRAB所占比例高;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及介入性操作是CRAB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CRAB相比CRAB存在高表达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和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

  • 标签: 儿童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外排泵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发生的一起耐碳青霉烯鲍不动杆菌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5例耐碳青霉烯鲍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流行期间科室收治的其他4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均为耐碳青霉烯鲍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61.2岁,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机械排痰可能是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工的手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不动杆菌,药敏结果与患者一致。结论此次神经外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护工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CRAB感染患者暴露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暴发 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