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起源于欧美,在国内已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医学教育。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戴维盖芬医学院的PBL为美国典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文章从PBL课程本身及支撑体系的顶层设计角度剖析了该校成熟的PBL教学理念和运作模式,认为其PBL教学方式及培养体系符合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培养需求。

  • 标签: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医学教学法 过程学习 职业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因病致贫家庭患儿基本情况及救助实施状况。方法于2019年3—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及核查的方式,收集"中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首批开展救助试点工作的6省17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患病儿童信息,对汇总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312份,患儿年龄中位数为8.54岁。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导致家庭贫困的常见疾病,医疗费用支付困难是患儿看病的最主要问题。对251名患儿进行分级诊疗判断,其中193名(76.89%)患儿可在省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收治,43名患儿需要接受慢性病管理,有15名患儿需送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进一步确诊。结论针对贫困地区患病儿童家庭的帮扶,可在疾病预防宣教、健康扶贫政策相关知识普及、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技术水平及医疗资源合理应用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 标签: 健康扶贫 建档立卡 因病致贫家庭 疾病核查 试点项目 现场调查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师培训中存在着门诊训练普遍严重不足的问题。而美国作为现代家庭/全科医学学科的发源地,其相关教育体系建设和医师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本研究比较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UCSD)家庭医学科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的培养方案,重点比较了两者门诊训练的差别,如门诊轮转占总轮转时间比例的差异,学员独立接诊能力训练的差异等,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阐释了美国家庭医学门诊训练给予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如增加全科门诊训练比例、增设全科教学门诊、以实践代观摩、试行连续性照顾门诊等。

  • 标签: 全科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门诊训练 启示
  • 简介:摘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基于自身学科和师资优势,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制度建设和认定方面回顾了我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试点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其次介绍了作为基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重要形式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备案项目开展情况,最后总结分析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评估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工作的建议。

  • 标签: 国家级 继续医学教育 基地 试点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试点医院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DRG支付方式由试点探索向实际付费过渡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4所DRG试点医院的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3个维度、既往临床路径依从行为以及临床路径依从意愿。不同因素对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意愿影响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其中有205名(61.2%)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意愿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重视医生同事对于临床路径的态度(OR=16.44)、理解临床路径相关文件内容(OR=14.91)、认同信息系统与临床路径适配好(OR=12.54)、认同临床路径相关学习资源充足(OR=9.42)、认同临床路径能够控制医疗费用(OR=7.83)、近6个月所负责患者的入组率高(OR=5.77)医生的临床路径依从意愿相对更高(P<0.05);而相对重视护理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态度(OR=0.11)、近6个月所负责患者的入组完成率高(OR=0.09)、医方原因引发的变异率高(OR=0.00)医生的临床路径依从意愿相对更低(P<0.05)。结论DRG试点医院多数医生的临床路径依从意愿高,影响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既往相关工作经历、周围同事的态度以及支持资源。可通过加快DRG付费工作进程、实行临床路径弹性管理模式、增强医生参与感、保证充足的支持资源,提升DRG试点医院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意愿。

  • 标签: 临床路径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依从意愿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为了进一步扎实隐患管理,探索更全面有效的隐患排查工作方法,制定管道、用户隐患的具体判别标准,消除隐患,确保本质安全。华油公司成立了全面隐患排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管道部、质量安全环保部、燃气设计所和腾龙公司及技术人员组成,6月底编制了华油公司《关于开展管道隐患全面排查治理试点的工作方案》,选定了宜宾中气公司为试点单位。目前,已顺利完成了隐患全面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阶段任务,形成了规范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法,隐患判定的标准以及隐患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标准。

  • 标签: 华油公司 隐患 排查 治理
  • 作者: 王丹 薛冬 唐洪磊 申占龙 叶颖江 沈琳 陆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务处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广东省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广州 51018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北京市结直肠癌诊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试点项目进展和推广效果,为推进肿瘤MDT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获取231家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医院2018年度(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2019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和2020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MDT项目评估表的数据。分析试点医院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情况、门诊和住院MDT开展情况、病例分布,以及MDT管理、收费和区域辐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排除数据缺失的试点医院,2018—2020年度纳入分析的试点医院数量分别为227家、224家和224家。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的试点医院从2018年度的174家提升至2020年度的222家;门诊和住院MDT病例分别从48 332例和61 823例增长至72 493例和106 899例;实施MDT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从159家提升至214家。2020年度,门诊和住院MDT均次费用均以200~500元为主;135家(60.3%)试点医院是区域内MDT主导医院。结论我国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MDT的试点医院数量逐年增长,且试点医院在区域内起到一定引领作用。为加快推广肿瘤MDT模式,笔者建议医院应针对MDT进一步提高患者可及性、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医保报销、加强区域辐射作用。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多学科协作诊疗 试点医院 诊疗模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乙型肝炎(乙肝)报告情况和质量。方法下载2019年全国200个乙肝监测试点NNDRS报告的乙肝个案调查表和附卡,计算附卡有效填写率;根据附卡信息,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 299-2008)对报告乙肝进行复核,用Kappa检验评价报告与复核分类的一致性;分析导致分类不一致的原因。结果2019年NNDRS中200个乙肝监测点共报告乙肝64 686例,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5.8%、92.4%和1.8%。报告乙肝总发病率为56.7/10万,其中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3.3/10万,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52.4/10万。报告病例平均年龄为47(47±15)岁,64.4%为男性。ALT平均水平为214.2(214.2±1 253.4)U/L。报告病例中50.6%(32 722)为农、林、牧、渔和水利业生产人员。东、中、西部地区报告乙肝发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2.5%(27 501)、22.1%(14 315)和35.4%(22 870)。报告乙肝复核分类总一致率为58.8%,Kappa=0.15;对于能够明确乙肝分类的39 271例急性和慢性乙肝,复核分类总一致率为96.9%,Kappa=0.73。病例分类不一致的原因中附卡信息缺失占94.5%(24 267/25 681)。结论监测地区乙肝分类诊断能力提高,但NNDRS中乙肝病例报告卡附卡有效填写率有待提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监测 临床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激发创新活力,国家出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北京积水潭医院成为40家试点单位之一,通过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的现状,总结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工作的经验。方法通过政策研究和案例实践,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结果制定医院赋权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完成北京市首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赋权工作。结论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可为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的路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标签: 科技成果转化 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药卫生管理人才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UIC)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对此类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UIC为中国医疗与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开设了一年制工商管理硕士(医药卫生管理方向)项目,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就业衔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医药卫生管理 研究生教育 工商管理硕士
  • 简介:摘要按绩效支付作为创新支付方式的主要类型之一,将支付和医疗服务质量相结合,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加速医疗新技术的临床引用,提高患者对创新技术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上海自2021年4月开始,对7种微小核糖核酸检测、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冷冻)3项新技术诊疗项目推行按绩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通过多轮的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最终确定阳性检测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肿块缩小情况分别作为3项技术的医保支付绩效考核指标,并明确相应的考核支付标准。上海按绩效支付改革试点可为各地开展按绩效支付提供参考。

  • 标签: 卫生保健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 创新技术 绩效支付 考核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指标设计及试点数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检索分析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相关指标,初步形成核心要素指标集后组织多次专题会议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试点数据定量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形成核心要素指标集。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13例,分别来自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体检中心、同仁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5家医院。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49.5±17.6)岁,男性302例(49.3%),女性311例(50.7%)。健康体检结论显示出现最多的健康问题数目在5~8个之间,男女两性别之间健康体检问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史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7.9%比10.6%,P=0.010)。生活方式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与饮酒比例均高于女性人群(24.8%比2.2%,P˂0.001;9.9%比1.3%,P˂0.001)。运动习惯及睡眠情况调查显示男性人群不运动的比例低于女性人群(13.2%比22.8%,P=0.022),不同性别人群在睡眠时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报告核心要素指标集可统一规范体检数据的采集,提高其共享与应用程度,更好地发挥体检报告资料的决策作用。

  • 标签: 健康体检报告 核心要素 体检数据 指标设计
  •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开始在全国10个省份启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本文从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定义出发,系统分析了国际、国内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解读了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设计与进展,并提出试点中重点工作内容的思考与建议,为下一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向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公共卫生医师 规范化培训 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系统集成”改革的方法论,普遍分析了江苏省内实施系统集成改革地区的方案及改革过程,主要包括最早开展集成改革的县级试点江阴市、从“放管服”改革开始探索到出自身经验的苏州市吴江区以及唯一一个开发区身份参与试点的常州市新北区(高新区)。通过深入了解南京市江宁区的改革内容和流程,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三个基本标准,整合了一套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标改革的具体目标规划与执行结果,总结出改革的成效,并为地方政府系统集成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系统 集成 管理机制 集成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在改革试点地区的公平性、实施绩效、激励性与可持续性情况。方法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补偿机制改革试点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各改革利益主体进行访谈。同时,收集4个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情况、收支情况、工作当量等内容。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共开展了12场访谈,访谈了92人。研究发现,改革采取了合理的资金分配比例(保基本人员经费比例低于50%)及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调节系数(1.0~1.8)等措施,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机构和职工工作当量的提升(4个试点地区在岗人员工作当量数的平均值由前一年的3 843.5万工作当量增至4 259.0万工作当量)体现了改革的绩效成果。而政策的激励性和可持续性是当前改革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机构内部的分配制度未开展相应的改革。结论以当量法为基础的补偿机制改革改变了医务人员以往对资金分配的认知。其倡导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理念与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补偿机制 工作当量 评估 浙江省
  • 简介:摘要我国的胸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受训者筛选和考核、培训内容设置和出站要求设定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制度。从培训模式、基地认证、对象招收、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及科研能力培训六个方面,对比我国与日本、美国、英国的胸外科专科培训制度后发现,各国培训体制存在差异,建立有效的专科培训制度需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培养模式,逐步打造一体化培训体系,并针对受训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提供多样化选择。通过设置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严格筛选培训基地,缩小各省市医院间培养的专科医师在业务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差异,保障培训的同质化。同时需注重科研教学,提升受训者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动科研型临床人才的建设。建立合理且高效的培训模式,有望推动我国专科医学教育的进步。

  • 标签: 胸外科学 教育,专业 专科医师 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科研训练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增加自主科研的时间。本文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科研训练为例,阐述了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通过科研训练考核、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92.9%(39/42)的学生第一学年科研训练考核成绩优秀,17名参加第二学年科研训练考核的学生中,15名学生成绩优秀。80.0%(24/30)的学生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提高科研能力;10名导师中有6名导师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95.5%(64/67)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个科研课题,其中90.6%(58/64)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及之前就已经参加科研课题,且71.9%(46/64)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96.7%(62/64)的学生希望得到临床研究设计方面的培训,92.2%(59/64)的学生希望得到课题设计方面的培训。试点班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有助于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研能力,在今后的训练安排中可以进一步提供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 试点班 科研训练 医学生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通过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观摩,了解了其医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其机能实验更为重视人体实验、重视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重视团队讨论,而这些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针对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人体生理实验、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等提出改革的设想。

  • 标签: 美国 医学生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病历资料的医生报告与计算机自动识别方式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的准确性。方法2019年4—10月在宜昌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呼吸内科门诊及急诊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编码属于J00-J22范围且病历症状信息完整的病例,共3 542例,以流感监测专业人员根据ILI病例定义的判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诊断一致率,分析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医生报告两种方式对ILI病例监测的准确性。结果病例年龄M(P25,P75)为30(24,38)岁;其中符合定义标准ILI病例为1 179例(33.29%),医生报告ILI 为1 306例(36.87%),计算机自动识别ILI为 1 150例(32.47%);男性为1 391例(39.27%)。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医生报告与金标准判断的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7和0.6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和0.84。计算机自动识别方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5%和99.70%)均高于医生报告方式(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7%和85.78%)(P值均<0.001)。结论基于电子病历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式开展ILI病例监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计算机自动识别 电子病历 监测方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