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46岁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因受凉后咽部疼痛给予口服10 ml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20 min,患者突然感觉全身不适、口舌发麻,继之出现呕吐、大汗、面色发白、呼吸困难(27次/min)、血压偏低(104/56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口服所致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补扩充血容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1 h后患者症状消失,血压124/76 mmHg。次日,患者未遵医嘱自行再次服用口服10 ml,数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腹痛。立即给予补及对症治疗,约20 min后症状消失。

  • 标签: 过敏反应 中草药 蓝芩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2组均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观察并记录退热、咳嗽消失、干湿啰音消失及喘息消失时间,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5.6%(31/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观察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干湿啰音消失及喘息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312、8.740、7.350、12.467,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发热、喘息、口渴、痰黄稠难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350、16.779、18.005、17.441、23.633,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12.56±1.80)ng/L比(17.09±2.78)ng/L,t=8.758]、TNF-α[(14.08±2.15)ng/L比(20.04±2.93)ng/L,t=10.5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7/41)、观察组为19.51%(8/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4、TNF-α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热毒闭肺 蓝芩口服液 阿奇霉素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1例25岁女性因便秘自行服用苁蓉通便口服20 ml、1次/d。间断服药3个月后患者逐渐出现尿黄、皮肤及巩膜黄染,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4个月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35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9 U/L,碱性磷酸酶(ALP)160 U/L,总胆红素(TBil)131.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9.3 μmol/L。考虑为苁蓉通便口服所致肝损伤,遂停用该药,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2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250 ml静脉滴注、1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2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周后,患者尿色基本正常,消化道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ALT 137 U/L,AST 87 U/L,ALP 126 U/L,TBil 34.9 μmol/L。2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肝损伤很可能与苁蓉通便口服中的何首乌成分有关。

  • 标签: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何首乌属 苁蓉通便口服液
  • 简介:摘要1例1岁4个月男孩因癫痫口服丙戊酸钠口服2.5 ml、2次/d,升血调元汤6 ml、2次/d和五维葡钙口服3 ml、2次/d治疗。用药第13天,患儿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和水疱,部分融合成片,双眼球结膜略充血伴分泌物,口唇黏膜充血糜烂,外生殖器少许斑丘疹,体温升高,最高40.0 ℃。诊断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考虑与丙戊酸钠口服有关。立即停用该药,予血液灌流,输注血浆和悬浮红细胞,抗感染和激素等治疗,同时予眼部和皮肤护理。停药并治疗第17天,患儿全身皮疹消退,溃烂处结痂,口唇黏膜糜烂处痊愈,双眼球结膜充血消失。

  • 标签: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多形红斑 丙戊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参芪益气口服中绿原酸、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相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50 nm×4.6 nm,5 µ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采用波长转换法,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检测波长为260 nm,阿魏酸为327 nm。结果绿原酸、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线性范围分别为70.40~704.00 μg(r=0.999 8)、1.36~13.60 μg(r=0.999 8)、1.28~12.80 μg(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4%(RSD=2.54%)、101.06%(RSD=1.57%)、98.00%(RSD=2.09%)。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方便、简便、准确,适用于同时对参芪益气口服中绿原酸、阿魏酸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含量测定(中药) 绿原酸 阿魏酸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振口服结合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科MPP患儿1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将65例单数对应患儿列为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5.42±0.33)岁,采用抗生素作常规抗菌治疗;将65例双数对应患儿列为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5.37±0.41)岁,采用金振口服+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症状缓解时间,评估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安全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EV1/FVC及CD3+、CD4+、CD4+/CD8+指标分别为(88.94±0.14)%、(549.72±15.16)L/min、(79.49±2.24)、(67.92±2.82)%、(58.24±2.26)%、(1.82±0.49),均高于对照组[(86.14±0.23)%、(531.32±15.44)L/min、(76.14±2.31)、(65.14±2.12)%、(55.32±2.17)%、(1.55±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指标分别为(0.52±0.14)mg/L、(0.25±0.07)µg/L、(10.12±1.15)mg/L,均低于对照组[(0.79±0.36)mg/L、(0.46±0.19)µg/L、(12.71±1.6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气喘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23±0.15)d、(6.62±0.42)d、(3.36±0.31)d、(4.15±0.32)d,均低于对照组[(4.46±0.33)d、(8.25±0.39)d、(5.12±0.44)d、(5.82±0.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6/65),与对照组7.69%(5/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结论在MPP患儿的抗菌治疗中联合金振口服可在增强疗效同时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金振口服液 抗生素 肺功能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肠通便胶囊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效果。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94例F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清肠通便胶囊,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复发情况,检测血清P物质(SP)、生长抑素(S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水平升高(P<0.05),SS及NO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因子水平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通便胶囊与乳果糖口服联合治疗小儿FC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血清SP水平,同时降低SS及NO水平,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便秘 功能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磨汤口服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慢性腹泻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腹泻导致儿童营养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四磨汤口服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85%(51/60),高于对照组的65%(39/60),P<0.05。治疗前,两组营养状况评分及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营养状况评分为(89.93±11.49)分,高于对照组的(80.52±10.03)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葡萄球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慢性腹泻导致的儿童营养不良,能够有效改善因长期腹泻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 标签: 四磨汤口服液 酪酸梭菌活菌散 营养不良
  • 作者: 朱红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米易县撒莲镇卫生院,四川米易617200
  • 简介:小儿腹泻是每位家长最常见且最担心的儿童疾病,特别是夏末初秋时节,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一旦发生腹泻且持续反复发作,必须要提高警惕,以免腹泻严重造成小儿脱水,导致小儿虚脱,威胁其生命安全。小儿腹泻怎么办?发生腹泻的危害以及紧急补救措施有哪些?下面将详细介绍。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口服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雌性小鼠分成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茵栀黄口服组,每组6只。肝脏组织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采用高效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回肠内容物胆汁酸组成,包括牛磺酸结合β鼠胆酸(TβMCA)、熊去氧胆酸(UDCA)和胆酸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法尼醇Ⅹ受体(FXR)、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和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胆汁酸合成相关酶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族a成员1(CYP27a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b成员1(CYP7b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a成员1(CYP7a1)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8亚族b成员1(CYP8b1)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茵栀黄口服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47±0.07) mmol/L比(1.90±0.13) mmol/L、(2.57±0.17) mmol/L比(6.84±0.23) mmol/L、(0.88±0.22) mg/dL比(2.06±0.25) mg/dL、(28.43±3.16) U/L比(87.15±23.27) U/L、(147.40±8.47) U/L比(289.00±12.66)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15.19、4.31、2.50、9.58,P均<0.05)。茵栀黄口服组肝细胞脂肪变和气球样变评分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00±0.26)分比(2.33±0.33)分、(0.33±0.21)分比(1.17±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4.90,P均<0.05)。茵栀黄口服组回肠内容物FXR拮抗型胆汁酸TβMCA和UDCA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4.95±0.68) nmol/g比(2.64±0.15) nmol/g、(7.86±1.84) nmol/g比(2.22±0.38) n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2.99,P均<0.05);茵栀黄口服组回肠内容物FXR激动型胆汁酸胆酸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4.69±0.46) nmol/g比(21.66±3.25) n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茵栀黄口服组回肠组织FXR、FGF15 mRNA和蛋白质,以及肝组织FGFR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86±0.40比4.25±0.70、9.99±2.82比75.17±23.41、4.76±0.63比12.66±1.39、2.20±0.14比5.30±0.25、1.15±0.05比3.05±0.16、1.73±0.09比2.3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2.76、4.87、10.90、10.96、2.94,P均<0.05)。茵栀黄口服组胆汁酸合成替代途径中的CYP27a1和CYP7b1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2.13±0.33比0.50±0.09和2.95±0.60比0.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3.20,P均<0.05);但CYP8b1表达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2.38±0.41比8.6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通过改变小鼠肠道胆汁酸组分抑制肠道FXR-FGF15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达到减轻NAFLD的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茵栀黄口服液 法尼醇Ⅹ受体 胆汁酸代谢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氨溴特罗口服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4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C-ACT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20/21)与对照组71.43%(15/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PEF变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分别为(1.41±0.34)L、(1.74±0.31)L,均高于对照组,PEF变异率为(15.24±2.47)%,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治疗2周,研究组C-ACT评分分别为(23.12±1.09)分、(25.51±0.7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M水平分别为(11.51±2.06)g/L、(2.63±0.48)g/L,均高于对照组,IgE水平为(259.04±54.58)g/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治疗CVA患儿,能有效控制哮喘病情,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 标签: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氨溴特罗口服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总胆红素、转铁蛋白(TRF)和C反应蛋白(CRP)影响。方法选择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两组连续治疗5 d后评价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胎便排空时间、大便次数、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总胆红素、TRF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1.05%)(χ2=4.362,P<0.05);观察组胎便排空时间[(38.49±5.42)h]快于对照组的(64.37±7.81)h,且大便次数[(6.58±1.32)次/d]多于对照组的(3.82±1.08)次/d(t=22.384、13.246,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65.42±1.72)%]、CD4+[(39.83±2.63)%]和CD4+/CD8+[(1.46±0.10)]均高于对照组的(62.19±1.54)%、(34.25±1.98)%和(1.27±0.13)(t=11.452、13.874、9.482,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62.73±13.25)μmol/L]和CRP[(8.97±1.5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7.48±22.39)μmol/L和(12.64±2.10)mg/L,而TRF[(1.89±0.21)g/L]高于对照组[(1.59±0.16)g/L](t=17.225、9.301、11.483,均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总胆红素和CRP水平,提高TRF水平。

  • 标签: 黄疸,新生儿 免疫 胆红素 转铁蛋白 C反应蛋白质 疗效比较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WHO推荐的口服盐(ORS)曾用于腹泻、烧伤的补治疗和防治非洲埃博拉病毒感染,已充分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主要造成肺损伤和呼吸衰竭,治疗对策主要是抗病毒、抗炎和器官支持治疗。笔者研究团队以等分子量丙酮酸盐取代WHO原有碳酸氢盐或枸橼酸盐,制成丙酮酸钠口服盐(Pyr-ORS),通过10多年来的系列动物实验,证明Pyr-ORS具有抗缺氧、抗酸、抗炎、增加内脏血流灌注和保护多器官功能等作用,可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支持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丙酮酸 补液疗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丙酮酸口服补液盐 支持治疗 推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口服麦芽糊精果糖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2.58±9.5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52.64±9.63)岁。对照组术前1 d午夜后禁饮禁食,观察组术前1 d及手术当天口服麦芽糊精果糖。比较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及舒适度。结果术前4 h,两组应激反应指标MDA、SOD、FBG、Insulin、HOMA-I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MDA、SOD、FBG、Insulin、HOMA-IR水平均高于术前4 h,且观察组MDA、FBG、Insulin、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SOD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舒适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舒适度为36.84%(14/38),优于对照组的13.1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麦芽糊精果糖可减轻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并提高舒适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术前口服 麦芽糊精果糖液 胃肠道肿瘤 术后应激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Ⅲ度烫伤大鼠口服时胃排空率和胃黏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PF级成年大鼠分为5组:假伤后胃内补组(GR组)、烫伤后胃内补组(SGR组)、烫伤后电针+胃内补组(SGR+EA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胃内补(VGX+SGR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电针+胃内补组(VGX+SGR+EA组),每组24只。在1 000 mL无菌蒸馏水中,加入3.5 g丙酮酸钠、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和20.0 g葡萄糖,配置丙酮酸钠口服盐(Pyr-ORS),调节pH值至7.35。将大鼠麻醉后分别行颈动脉、股静脉和股动脉分离术并置管。烫伤大鼠采用沸水(100 ℃,15 s)造成背部约35%总体表面积(TBSA)的Ⅲ度烫伤,假烫伤大鼠采用温水浸泡(37 ℃,15 s)。烫伤后即刻,每只大鼠给予皮下注射0.5 mL 0.9%氯化钠溶液和500 mL丁丙诺啡用于止痛。采用输液泵立即经胃管输注Pyr-ORS,持续1 h。VGX+SGR组和VGX+SGR+EA组大鼠烫伤前进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SGR+EA组和VGX+SGR+EA组,选择足三里穴进行针刺,连接电针仪,强度为2 mA,2~100 Hz,针刺深度7 mm,在给予烫伤大鼠Pyr-ORS的胃内补后,持续电针刺激0.5 h。分别于烫伤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胃黏膜血流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的胃排空率[2 h:(16.5±3.2)%、(22.6 ± 3.7)%、(13.6±3.0)%、(14.2±3.2)%;4 h:(12.9± 2.4 )%、(17.1±2.3)%、(10.8±2.7)%、(12.7±2.5)%]均分别低于GR组[2 h:(45.9±4.6)%;4 h:(4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8.18、13.67、20.37、19.60,P值均小于0.05);4 h:(t=28.29、24.71、28.67、27.96,P值均小于0.05)。SGR+EA组的胃排空率高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4.32、6.54、5.94,P值均小于0.05);4 h:(t=4.38、6.15、4.49,P值均小于0.05)]。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2 h:(54.0±7.3)、(74.6±8.7)、(42.0±5.5)、(45.2±6.2) BPU;4 h:(46.0±6.8)、(65.6±10.1)、(37.8±5.6)、(42.7±6.4) BPU]均分别明显低于GR组[2 h:(142.0±18.1) BPU;4 h:(127.4±16.5) B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5.67、11.67、18.35、17.56,P值均小于0.05);4 h:(t=15.80、11.07、17.81、16.58,P值均小于0.05)];SGR+EA组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6.28、10.97、9.53,P值均小于0.05);4 h:(t=5.58、8.33、6.63,P值均小于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促进Ⅲ度烫伤大鼠口服后的胃排空率,增加胃黏膜血流,提高口服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 标签: 电针 大鼠 补液疗法 迷走神经 烫伤 足三里穴 胃排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石硫合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杀菌剂,呈强碱性,对人畜有强腐蚀性,石硫合剂中毒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石硫合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中毒后快速出现口唇及咽部黏膜破溃、发热、肺部炎症,肺部CT见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经高流量吸氧,补促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循环功能等针对性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 标签: 农药 石硫合剂 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栀桑汤治疗肝肺郁热型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皮肤科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肝肺郁热型经前痤疮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2)。治疗组以自拟丹栀桑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和维生素B6治疗,两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26/2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1,P<0.05)。结论丹栀桑汤治疗肝肺郁热型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异维A酸胶囊相近,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痤疮,红斑 卵泡期 月经 肝肺郁热型 丹栀桑芩汤 异维A酸胶囊 医学,中国传统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