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作者: 侯悦 逄波 李哲 赵强 刘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包头01404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控制室,北京1022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北京100853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北京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炎沙门spvD基因对人克隆结肠腺癌Caco-2细胞侵袭力及胞内增殖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pvD基因缺失株,PCR扩增并克隆spvD基因于pBAD33表达载体获得回补质粒,导入相应缺失株得到回补株,并将pBAD33导入野生株及缺失株作为空载对照。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pvD mRNA表达水平。以Caco-2细胞作为体外模拟人肠上皮细胞模型,分别将野生株、缺失株及回补株与其共培养,探究spvD基因对Caco-2细胞的毒力。使用LSD-t检验进行3组间spvD mRNA表达水平比较及胞内活数比较,使用χ²检验进行3组间侵袭率的比较。结果以野生株spvD mRNA表达量作为单位“1”,缺失株为“0.00”、回补株为“2.60”(LSD-t野生株,缺失株=1.11,P=0.31;LSD-t野生株,回补株=-1.77,P=0.13;LSD-t缺失株,回补株=-2.88,P=0.03),该结果证实了缺失株及回补株的成功构建。上述3组肠炎沙门对Caco-2细胞的侵袭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株侵袭率为0.23%,缺失株侵袭率为0.16%,回补株侵袭率为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570)。通过比较细菌干预Caco-2细胞后不同时间点胞内活数,发现在干预16 h时,野生株(6.50×106 CFU/ml)、回补株(7.25×106 CFU/ml)胞内活数明显增多,均高于缺失株(1.90×106 CFU/ml)(LSD-t野生株,缺失株=7.95,P=0.00;LSD-t野生株,回补株=-1.27,P=0.25;LSD-t缺失株,回补株=-9.22,P=0.00)。结论尚不能认为spvD基因影响肠炎沙门对Caco-2细胞的侵袭力,但该基因可促进肠炎沙门在Caco-2细胞内增殖。

  • 标签: 肠炎沙门菌 基因敲除 毒力质粒 侵袭力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概述沙门等致病菌的特性及其所导致的危害,并对传统检测方式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专业对比,分别阐述不同检测手段之间的特点,并借助真实验案例,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技术之间的优劣势,以及目前实际应用体系的发展。通过分析介绍PCR技术应用于检测沙门的各种目的基因,探讨PCR技术用于检验沙门的进展,并对常规PCR、多重PCR及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简要阐述。

  • 标签: 沙门菌 PCR技术 被检目标基因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间断发热半个月余”的7岁患儿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感染科,经过对患儿血、脑积液和喝的鲜羊奶二代宏基因测序,最终诊断为斯弓形感染,患儿经过美罗培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后痊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耶肺孢子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154例PJP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预后情况,并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1例)与存活组(103例),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154例PJP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5例,年龄(53.7±14.8)岁。其中,1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占85.7%(132/154),肾脏疾病患者27.9%(43/154),结缔组织病患者33.1%(51/154)。临床症状方面,发热81.8%(126/154),咳嗽59.7%(92/154),呼吸困难52.6%(81/154)。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LDH)561.0(434.3,749.0)IU/L,91.3%(95/104)患者LDH 升高;CD4+T淋巴细胞<400个/μl和<200个/μl的患者分别占88.0%(95/108)和57.4%(62/108);74.4%(67/90)PJP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BG)>100.0 ng/L。影像学检查,CT检查90%(117/130)患者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网格影。死亡组患者LDH 690.5(528.8,932.3)IU/L,高于存活组502.5(381.8,657.0)IU/L(Z=-3.375,P=0.001);死亡组的白细胞计数9.8(5.8,12.6)×109/L高于存活组的7.3(5.0,10.1)×109/L(Z=-2.392,P=0.017);死亡组淋巴细胞比例5.3(3.2,9.3)%,低于存活组9.6(5.6,17.2)%(Z=-3.262,P=0.001);死亡组年龄(69.8±14.5)岁,高于存活组(50.6±14.0)岁(t=-3.756,P=0.001);死亡组患者动脉氧分压均值(64.8±17.7)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存活组(73.2±20.5)mmHg(t=2.345,P=0.021);死亡组患者合并细菌/曲霉菌感染为55.1%(27/51),高于存活组21.5%(22/103)(χ2=15.372,P=0.001)。结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生PJP;CD4+T淋巴细胞、LDH、BG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PJP的重要参考指标;年龄、LDH、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动脉氧分压及是否合并细菌和/或曲霉感染与PJP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乳酸脱氢酶类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菌 (1,3)-β-D葡聚糖试验
  • 简介:摘要沙门病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经常发生局部和跨地区的暴发流行,随着全球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沙门跨境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近期多国出现巧克力相关单相鼠伤寒沙门感染暴发疫情,对我国食源性疾病特别是沙门病的监测和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临床机构与疾控和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的合作、提升沙门基因组测序分析以及应用于流行病学监测和暴发溯源的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相关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及协作,是及时发现暴发及传播、预防和控制传播的主要手段,也是食源性疾病监测亟待加强的地方。

  • 标签: 沙门菌 暴发 全基因组测序 多部门协同
  • 简介:摘要赫反应最早在梅毒治疗过程中被描述,表现为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使其原有症状加剧。在布鲁病抗感染过程中,国外曾报道过类赫反应的病例。本例患者为布鲁病并发类赫反应,病程中出现发热、咳嗽和胸腔积液之后,继续原抗布鲁治疗方案,患者症状和胸腔积液很快缓解。

  • 标签: 赫氏反应 类赫氏反应 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市某医院沙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的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其中男性447例,女性314例,年龄0~95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采样时间等进行分组,对沙门的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和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经VITEK-MS质谱分析和血清凝集试验,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感染患者中共检出沙门感染69例,总检出率为9.07%(69/761)。69株沙门分布于6个血清群16个血清型,以B群和D群为主,鼠伤寒沙门肠炎沙门占比最高,分别占42.03%(29/69)和23.19%(16/69)。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患者沙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06);不同年龄段患者沙门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5,P<0.001),0~18岁未成年人检出率显著高于成年人。不同月份沙门检出率有一定差异,沙门检出率随月份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5—10月份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沙门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4.55%(41/55)和61.82%(34/55),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8.18%(21/55),尚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沙门菌株。结论厦门市沙门感染血清型多而复杂,以鼠伤寒沙门肠炎沙门为主,未成年人感染占主要部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夏秋季为高发季节。本地区沙门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 标签: 沙门菌 血清型 季节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致病岛1(SPI1)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调控有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公用数据库,解析神经母细胞瘤中调控Warburg效应的候选关键转录因子SPI1;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敲低SPI1的SK-N-BE(2)细胞株,分为空载体对照(Mock)组、SPI1过表达(SPI1)组、随机干扰(sh-Scb)组、SPI1干扰(sh-SPI1)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启动子活性和表达水平;分光光度计法和糖酵解压力试验检测有氧糖酵解水平;软琼脂克隆形成和基质胶侵袭检测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PI1组己糖激酶2(HK2)表达高于Mock组(3.63±0.53比1.00±0.05,t=17.462,P<0.05),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表达高于Mock组(3.28±0.39比1.00±0.03,t=17.651,P<0.05),细胞外酸化率(ECAR)高于sh-Scb组[(32.17±3.15) mpH/min比(9.82±1.49) mpH/min,t=10.352,P<0.05],克隆形成数高于Mock组[(163.30±7.59)个比(48.02±4.85)个,t=17.840,P<0.05],侵袭细胞数高于Mock组[(184.70±10.58)个比(88.33±5.56)个,t=8.214,P<0.05]。sh-SPI1组HK2表达低于sh-Scb组(0.33±0.02比1.00±0.04,t=14.370,P<0.05),PGK1表达低于sh-Scb组(0.34±0.02比1.00±0.03,t=19.192,P<0.05),ECAR值低于sh-Scb组(3.07±0.48比10.05±1.37,t=7.580,P<0.05),克隆形成数低于sh-Scb组[(21.33±3.96)个比(44.67±5.69)个,t=5.916,P<0.05],侵袭细胞数低于sh-Scb组[(40.67±3.48)个比(88.00±6.89)个,t=4.99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录因子SPI1通过增强HK2和PGK1表达,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的Warburg效应和肿瘤进展。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基因转录 沙门菌致病岛1
  • 简介:摘要沙门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传染病菌,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血液感染及肠外局灶性感染等多种沙门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对沙门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治疗沙门病传统一线药物耐药的发生,阿奇霉素已成为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但已有研究报道耐阿奇霉素沙门菌株,且沙门对阿奇霉素耐药日益普遍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强、内酯环结构被破坏、核糖体甲基化、携带ICE_erm42基因可能是耐药相关机制。沙门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发现、监测及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延缓其耐药趋势有重要作用。该文将沙门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沙门菌 阿奇霉素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肠道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证实肠道群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放射性肠炎(RE)多见于行放疗的肿瘤患者。近年来,肠道群与RE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RE与肠道群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细胞的浸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益生菌补充治疗能够缓解部分RE患者的临床症状。最近一些研究聚焦于粪便群移植及小分子新药在RE中的治疗作用。笔者总结了近期基于肠道群的RE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期望为靶向肠道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肠道微生物组 放射性肠炎 鼠李糖乳杆菌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至2018年无锡市鼠伤寒沙门分离株耐药情况和分子分型。方法选取无锡市2011至2018年从各类监测样本中分离的109株鼠伤寒沙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耐药性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09株鼠伤寒沙门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9.72%(76/109)和68.81%(75/109);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呋喃妥因、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85%(26/109)、22.02%(24/109)、11.93%(13/109)、4.59%(5/109)、3.67%(4/109)、3.67%(4/109)、0.92%(1/109)、0.92%(1/109);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均敏感;对阿奇霉素的耐药逐年下降,2018年开始出现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的耐药,对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呈上升趋势。有31株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率为28.%(31/109)。109株鼠伤寒沙门经聚类分析可分为85个带型(N1~N85),相似度57.3%~100%。结论无锡市鼠伤寒沙门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 标签: 沙门菌,鼠伤寒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合并耶肺孢子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HSPN合并PJP患儿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肺部影像学特征、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HSPN合并PJP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5~13岁,发病前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3.5~5个月)。4例患儿均以干咳少痰、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早期肺部均未闻及干湿性啰音。4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显示,3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45~83 mmHg, 1 mmHg=0.133 kPa),1例未行血气分析检测,4例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均降低(0.089×109/L~0.493×109/L),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均升高(414~1 604 U/L),3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499.5~1 638.0 pg/ml),1例未记录1,3-β-D-葡聚糖结果,2例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升高(1 227~1 460 U/ml),2例未行涎液化糖链抗原-6检测。4例患儿的胸部CT均呈双肺弥漫性间实质改变,以间质病变为主,1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患儿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PCR检出耶肺孢子的特异性基因片段,2例肺孢子病原学检测阴性。4例患儿均接受甲氧苄啶-磺胺唑治疗,其中2例因病情严重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联合应用卡泊芬净抗肺孢子感染,4例患儿根据合并感染的情况加用抗细菌、抗真菌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例死亡,3例治愈。结论规范、谨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预防PJP发生的关键;监测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必要时行预防性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有助于确诊PJP;一旦临床诊断PJP,应尽早进行抗肺孢子治疗,甲氧苄啶-磺胺唑联合卡泊芬净可能是治疗重症患儿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儿童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紫癜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肺孢子重症肺炎的综合救治措施。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住院的肾移植术后确诊为卡肺孢子重症肺炎患者2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救治措施。结果21例肾移植术后卡肺孢子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联合抗生素行病原学治疗的同时,还需停用免疫抑制剂,并给予镇痛镇静、营养支持、氧疗、机械通气甚至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等综合治疗措施。结论卡肺孢子重症肺炎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需要停用免疫抑制剂,并采取积极的氧疗方法,进行机械通气甚至VV-ECMO等综合救治措施。

  • 标签: 卡氏肺孢子菌 肺炎 重症 免疫功能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批发市场肉类食品中沙门的表型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分离自北京市批发市场的336株肉类食品来源沙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5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测试,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SeqSero2、SISTR软件分析血清型和ST型,使用Abricate软件的CARD、VFDB模块预测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使用沙门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和血清凝集法验证部分疑难菌株血清型。结果336株沙门菌株对萘啶酸、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2.5%(210/336)和55.1%(185/336),对替加环素、头孢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207株(61.6%,207/336)为多重耐药株,最高可同时耐受10类药物,最常见耐药谱为NAL-AMP-SAM。共检出24种血清型,主要型别为肠炎(34.5%,116/336)、德尔卑(17.3%,58/336)和印第安纳(10.4%,35/336);共检出27种ST型,主要型别为ST11,ST型与血清型较为相符。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超过48%,耐药基因预测与耐药表型结果一致性较高;共预测出122种毒力基因,其中74种携带率达100%。结论北京市批发市场肉类食品中沙门中多重耐药比例较高、耐药谱复杂,血清型和ST型种类多样,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耐药表型和基因型较为一致。

  • 标签: 沙门菌属 血清分型 毒力因子类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食品产业高度工业化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呈跨国界、跨区域、进展快、难预测等特点,造成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自2021年12月以来,欧洲多国报告了疑似食用受污染巧克力产品的ST34型单相鼠伤寒沙门聚集性感染病例。经回溯性调查,比利时涉事工厂的酪乳管道高度疑似为本次单相鼠伤寒沙门污染的源头,此次事件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梳理了此次单相鼠伤寒沙门污染巧克力产品所致暴发事件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单相鼠伤寒沙门的特征以及巧克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管理措施,并基于本次暴发事件系统论述我国食品企业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建议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 标签: 食品 巧克力 单相鼠伤寒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物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粪移植除了在成人及儿童胃肠道疾病及胃肠道外疾病的应用日益广泛外,其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中也有大量研究。本文就粪移植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肠结肠炎,坏死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常发生于早产儿的肠道急症,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其病因之一。NEC患儿发病前后的肠道群均不同于健康儿。虽然尚未发现NEC的特定致病菌及相关代谢产物,但潜在致病菌及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石胆酸、色氨酸衍生代谢物等或在NEC中起着保护或促进作用。靶向调控肠道群如益生菌、粪便群移植等可以通过改变肠道群构成,从而起到防治NEC的作用。另外,NEC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一旦确诊往往即为重症,基于群寻找合适的标志物对于NEC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发病机制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与巨结肠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 HAEC)患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及口服益生菌对肠道群的优化和预防HAEC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35例患儿共62份肠道内容物样本。将具有便秘、腹胀等症状、钡剂灌肠检查提示并通过病理诊断为HD的27例患儿作为HD术前组,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为(13.0±19.6)个月。将已诊断为HD且术前已出现发热、腹泻、腹胀、粪便奇臭等临床表现被确诊为HAEC的8例患儿作为HAEC术前组,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为(6.8±4.5 )个月。将HD术前组患儿根据术后是否摄入益生菌分为HD术后益生菌组(15例)和HD术后对照组(12例)。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DNA测序以评价各组样本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构成分布,并分析HD术后益生菌组和HD术后对照组的HAEC发病率、复发率等。结果HAEC术前组患儿肠道群多样性明显低于无HAEC的HD术前组患儿,HD术前组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HAEC术前组(2.049比1.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7),simpson指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20比0.527,P=0.07)。在群门水平上,变形门丰度在HAEC术前组比HD术前组高(45.3%比3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放线门丰度在HAEC术前组比HD术前组更少(8.7%比14.1%),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 0.047 );拟杆菌门丰度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 )。在HD术后对照组及HD术后益生菌组中,变形门丰度在HD术后对照组较多(39.1%比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 );放线门丰度HD术后益生菌组显著高于HD术后对照组(50.4%比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在群属水平上,HD术前组患儿其肠道群中双歧杆菌属的丰度明显较HAEC术前组高(4.3%比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HD术后益生菌组与HD术后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属的优势更加明显(48.2%比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 )。克雷伯属在HAEC术前组中的丰度显著高于HD术前组,且在群中占较大优势(0.2%比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术后HAEC的发病率方面,HD术后对照组高于HD术后益生菌组(41.7%比13.3%),益生菌的摄入可能会减少HAEC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HD、HAEC患儿的群存在差异,益生菌制剂的使用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能够减少HAEC的发生。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小肠结肠炎 宏基因组学 肠道菌群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前肠道群结构特征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2018年4月20日至11月20日生后24 h内收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或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且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胎龄<35周的46例早产VLBWI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早产VLBWI基本临床资料及粪便样本,粪便样本留取时间节点为生后1周内第1、4、7日龄,之后每周留取1次,留取终点为NEC发生或出院或生后第8周(以先到者为终点),粪便样本通过16 S rDNA高通量核苷酸测序。根据有无NEC发生分为NEC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1∶1的比例匹配。分析2组粪便样本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TU)组成、序列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NEC组23例,其中男13例(57%),出生胎龄(29.4±1.8)周;对照组23例,其中男11例(48%),出生胎龄(29.9±1.6)周。物种丰度差异分析显示,2组厚壁门在7日龄均有一过性下降,对照组随日龄增加有升高趋势,而NEC组无此趋势;2组变形门均于7日龄升高,对照组随日龄增加丰度逐渐减低,而NEC组持续增高;NEC组群与对照组比较,7日龄变形门、γ-变形纲、肠杆菌科丰度均低,14日龄粪杆菌属明显高,21日龄梭属、链球菌属均低,28日龄厚壁门、梭纲、产气荚膜梭均低,变形门、γ-变形纲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3.00、43.00、45.00、80.00、74.00、76.00、19.00、8.00、36.00、25.00、25.00,均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NEC组shannon指数在21、28日龄均低于对照组[2.4(1.4,3.0)比3.1(2.6,4.0),2.4(1.4,2.8)比3.9(3.3,4.2),U=67.00、12.00,P=0.027、0.001]。结论早产VLBWI在发展为NEC之前肠道群定植模式已改变,差异群的出现及群多样性的减低为早期识别和预防NEC发生提供可能。

  • 标签: 婴儿,早产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粪便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滋病相关性卡肺孢子肺炎与非艾滋病相关性卡肺孢子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以提高临床医师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的卡肺孢子肺炎17例,按照不同基础疾病将病例分为艾滋病组(7例)与非艾滋病组(1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以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艾滋病组病例平均年龄为37.7岁,且均为男性,非艾滋病组病例平均年龄为46.9岁,男性占70.0%。卡肺孢子肺炎感染时出现咳嗽、胸闷、喘憋的临床表现在艾滋病组均有发生,但在非艾滋病感染组有7例发生;非艾滋病组中病例均有发热,艾滋病组4例发热。8例病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液检查查到卡肺孢子,2例经宏基因二代测序确诊。结论艾滋病合并卡肺孢子肺炎的病例均具有典型的肺部影像学特征及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非艾滋病感染卡肺孢子肺炎病例多数合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符,因此临床医生应关注这类患者并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