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可逆性男用避孕药的研发进展缓慢。虽然研究已充分表明激素类药物具备有效和可逆的避孕作用,但仍然没有此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目前,正在研发一种睾酮和孕激素的自用凝胶Nestorone®,而以往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注射给药方法。具有雄激素和孕激素活性的新型长效类固醇制剂,也正在进行早期临床试验。非激素疗法作用于精子发生的潜在位点,或干扰附睾或输精管中的精子成熟,具有某些潜在的优势,但仍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调查表明男性及其伴侣更愿意尝试新的男性避孕方法,只是没有相关产品上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男性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患者男,23岁,2009年发现左乳包块,2014年开始出现疼痛。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与周围乳腺组织边界尚清,肿瘤细胞主要呈筛状,部分区域为实体状,可见基底细胞样细胞及导管腔面上皮细胞2种细胞类型,间质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性。基底细胞样细胞为主要组分,核圆形或成角,胞质稀少,细胞边界不清,间质内陷形成假腺腔;筛状结构间可见被挤压的导管结构,导管上皮细胞矮立方状,胞质嗜酸。免疫表型:基底细胞样细胞p63、MYB、细胞角蛋白(CK)5/6阳性;导管腔面上皮细胞E-cadherin、p120、CD117阳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20%。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常罕见预后较好的发生在乳腺的浸润性癌,男性乳腺更加罕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副乳头是副乳房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可含有或不含乳晕和乳腺组织。男性副乳头的发生相对少见,它不仅影响外观,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发生癌变。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门诊收治1例成年男性胸壁副乳头,手术行病变皮肤及其下组织根治性切除。病理检查显示病变组织内见毛囊皮脂腺单位,未见乳腺实质组织。术后13个月随访,术区皮肤平整,伴部分色素沉着,未见复发,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乳房 副乳头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昆明市>15岁男性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比例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规模估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多阶段抽样方法和街头拦截调查方法,2019年10-12月对昆明市>15岁男性进行调查,估计样本量为9 908人。结果在昆明市5个县区的30个招募点,共招募了>15岁男性10 707人,调查10 283人,应答率96.0%。调查对象16~40岁占75.3%(7 74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1.1%(7 312人),未婚占49.8%(5 121人)。调查对象与年龄标准化后的最近半年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06%(95%CI:0.86%~1.26%)与0.97%(95%CI:0.78%~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因素包括调查区域在主城区是远郊县(区)的2.217倍(95%CI:1.004~4.895)、其他城市户籍地是昆明市户籍的0.421倍(95%CI:0.260~0.682)、在昆明市居住时间≤6个月是>6个月的2.282倍(95%CI:1.262~4.1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的0.336倍(95%CI:0.228~0.495)、已婚者是未婚者的0.462倍(95%CI:0.303~0.705)。结论昆明市>15岁男性最近半年发生男男性行为比例接近1.00%,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来自昆明市主城区、昆明市户籍、昆明市居住时间较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和未婚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省开展MSM规模估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性行为 相关因素 街头拦截调查
  • 简介:摘要自1984年印度医学家报道“在指导下对精子的可逆性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of sperm under guidance,RISUG)在男性避孕节育中有良好效果,并被宣布作为可以解放女性避孕痛苦的男性避孕药以来,国际上对RISUG的研究也有近40年时间。然而不同学者报道其研究结果差异甚大,部分学者报道该药效果不明显,部分报道其不良反应较大而无法深入研究。因此,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以来成为各家争论的焦点,其临床进展也缓慢不前,除药物效果值得推敲,其本身的安全性亦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本文就RISUG男性避孕针的研究背景、作用机理、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包括给药方式、给药剂量、起效时间、作用效果、逆转方式、安全性等),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可逆性精子抑制剂 避孕 男性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男性生育力保存(male fertility preservation, MFP)是应对男性不育的重要策略,目的是为有需求的男性提供生育力保存,为男性在实施影响生育诊断与治疗前或暴露前保存生育力,为在未来生育时提供可用精子。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发起,并组织MFP领域的专家成立编写组后撰写。内容涉及MFP的各个方面,包括MFP的适用人群、MFP前的准备、不同样本获取的方法及具体冻融方法、冻存样本保存方法以及MFP相关的质量控制与伦理问题等。本共识重视规范MFP的应用范围,同时聚焦精子冷冻、复苏过程及质量控制,为从事生殖医学、男科学、妇产科学或肿瘤生育力保存的专业医务人员,尤其为辅助生殖机构和人类精子库的专业人员提供专家咨询建议。

  • 标签: 男性生育力保存 精子冷冻 肿瘤 生殖技术,辅助 人类精子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青春期男性乳腺发育为表现的孤立性17,20裂解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及基因遗传特点。方法对1例14岁男性乳腺发育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固醇激素检测及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压正常,乳腺(以"双侧增大2年余"就诊,)Tanner分期乳腺B5期,外生殖器G2期。实验室检查血钾、血气分析均正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类固醇激素:孕烯醇酮、孕酮、17-羟孕烯醇酮、17-羟孕酮明显升高,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睾酮、双氢睾酮等明显降低。基因检测发现患者CYP17A1基因携带分别来自父母的复合杂合变异c.1304T>C(p.F435S)和c.1346G>A(p.R449H)(未报道)。CYP17A1基因R449H变异导致17,20裂解酶氧化还原伙伴结合位点的蛋白三维构象改变,特异性影响17,20裂解酶活性。结论孤立性17,20裂解酶缺陷症是青春期男性乳腺发育的罕见病因,CYP17A1基因R449H变异可特异性影响17,20裂解酶活性。

  • 标签: 17,20裂解酶缺陷症 CYP17A1基因 青春期 男性乳腺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意识模糊性觉醒(CA)是一种少见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国内鲜有报道,临床上对CA存在误诊和漏诊。详细地询问病史及同步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对于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现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1例老年CA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CA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意识模糊性觉醒 异态睡眠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偶三角皮瓣重建男性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9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4例男性乳头平坦或缺失患者,年龄29~45岁,平均37.2岁。其中先天性双侧乳头平坦1例,药物腐蚀致双侧乳头缺失1例,外源性损伤、双侧乳头重建失败后乳头平坦2例。根据乳头和乳晕区皮肤血运情况及弹性,设计对偶三角皮瓣行双侧乳头重建。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乳头感觉和形态进行随访。结果4例患者8个乳头中7个乳头完全存活,两侧基本对称,无皮瓣感染及坏死;1个乳头出现局部皮瓣坏死,直径稍增宽,高度降低。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重建乳头软,感觉良好,乳头高度3~4 mm,直径约5 mm,7个乳头形态良好,1个乳头形态稍差。结论根据乳晕区皮肤设计对偶三角皮瓣重建男性乳头,术后两侧乳头对称,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乳头 男性
  • 简介:摘要男性末端直肠前方毗邻结构,是腹盆部外科及泌尿外科学界重点关注的解剖结构之一。该区域空间狭小、位置深在、结构较多、界限欠清,解剖研究仍有一些争议。其中,会阴体(PB)、会阴深横肌(DTPM)、直肠尿道肌(RUM)这三个肌肉是此处较有代表性的解剖结构,对于直肠肛门经会阴侧的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综述相关结构的组织学、解剖学特点及生理作用,为指导盆底手术操作提供借鉴。

  • 标签: 男性 直肠 会阴体 会阴深横肌 直肠尿道肌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和社会压力增加,男性精液质量逐步下降,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精液分析是目前诊断男性不育症的首选检查,但无法明确与男性不育症相关的精液代谢改变及其相关机制,且临床上尚存在部分不育症患者表现出正常的精液分析结果。代谢组学的出现有希望弥补精液分析的这些不足。代谢组学通过对样本中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诊疗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各国学者利用代谢组学对不育男性的血清、精浆等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了多种可能与男性不育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中的多种通路。本文就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及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不育症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代谢组学 代谢紊乱 生物标志物 潜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男性性工作者(MSW)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7月,在MSM社会组织协助下,选择无锡市市区MSM主要活动场所,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MSW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piData 3.0和SPSS 17.0软件整理数据和统计学分析。结果MSW研究对象500例,其中异性恋者占48.6%(243/500),同性恋者占51.4%(257/500),HIV感染率为5.4%(27/500),其中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HIV感染率分别为3.3%(8/243)和7.4%(19/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43)。最近3个月肛交以被动方为主,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11.5%(28/243)和28.0%(72/257);最近3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98.4%(239/243)和15.6%(40/257);最近3个月未检测HIV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44.9%(109/243)和20.6%(53/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W异性恋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7.54,95%CI:2.53~37.11)、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aOR=3.76,95%CI:1.15~12.23)、有酒后肛交(aOR=10.91,95%CI:2.29~51.87)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aOR=8.23,95%CI:1.29~52.51);MSW同性恋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包括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aOR=2.94,95%CI:1.17~7.37)、有群交(aOR=4.08,95%CI:1.05~15.81)、未做过HIV检测(aOR=6.58,95%CI:2.01~18.06)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aOR=4.55,95%CI:1.15~18.06)。结论MSW中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HIV感染率均较高,两类人群的高危行为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干预措施。

  • 标签: 性取向 男性性工作者 艾滋病病毒 危险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换取现金或物品而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MB)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对预防服务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访谈28名MB,年龄20~67岁,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6名已婚,户籍来自15个省,性取向多样化,主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入行主要为经济原因,依靠会所和个人网络寻找顾客,同伴口口相传为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性服务对象除男性同性恋外,5/28同时为男性异性恋、 6/28同时为女性提供性服务。但半数以上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28有药物滥用史。3名已知感染了HIV仍然在做MB。简单、直观的宣传更受欢迎,接受相关健康服务时首先关注保护隐私。结论MB群体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强化针对MB人群的干预措施。

  • 标签: HIV 性行为 定性研究 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