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网络广告的内涵、特点及分类进行了论述,其次对网络广告的有效性及网络广告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网络广告对当代消费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网络广告的改进策略,希望以此促进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网络广告的正确认识与理解,从而促进网络广告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网络广告 特点 消费行为 影响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妇照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行为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提升孕妇碘营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4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在杭州市的城区、郊区和乡村各选择2个区县,每个区县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选取5个妇幼保健机构作为调查点,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照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结果共对601例孕妇照顾开展有效调查,其中有68.9%(414/601)的孕妇照顾知晓食用加碘食盐是碘缺乏病最佳预防措施,但有15.0%(90/601)认为食用海产品是最佳预防措施;有41.9%(252/601)的孕妇照顾会主动选购含碘丰富食物烹饪,且有63.6%(382/601)会选择加碘食盐。城区、郊区和农村孕妇照顾间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和行为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孕妇照顾中,男性有50.3%(87/173)会主动选购含碘丰富食物烹饪,高于女性的38.6%(165/ 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97,P = 0.008);不同年龄孕妇照顾间主动选购含碘丰富食物烹饪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61,P = 0.013);不同文化程度孕妇照顾间主动选购含碘丰富食物烹饪及选择加碘食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34、39.42,P均< 0.001)。结论杭州市孕妇照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防治行为形成情况均较差,应加强孕妇照顾的主动宣教,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孕妇 知识 行为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六省份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3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我国东部(北京、江苏、广东)、东北(黑龙江)、中部(河南)、西部(四川)共抽取2 49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开展调查。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收集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信息、中小学生饮食相关态度和行为、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家长对其饮食行为的态度等。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2 499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2.7±2.5)岁;女性1 272名(50.9%);中学生1 279名(51.2%);56.2%的中小学生自己购买预包装食品。中小学生每周至少购买1次预包装食品比例排前6位的依次是奶及奶制品(74.6%)、烘焙食品(58.7%)、饮料(42.8%)、膨化食品(40.8%)、巧克力和糖果(39.8%)和坚果和干果类(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生、农村学生、非寄宿生、不喜欢吃零食、家长关注孩子吃零食相比,中学生(OR=3.36,95%CI:2.73~4.12)、城市学生(OR=1.33,95%CI:1.11~1.61)、寄宿生(OR=2.15,95%CI:1.66~2.79),喜欢吃零食(OR=2.01,95%CI:1.66~2.43)、家长不关注孩子吃零食(OR=1.27,95%CI:1.05~1.54)的学生自己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高;与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相比,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低(OR=0.70,95%CI:0.53~0.92);与家庭月收入<5 000元的学生相比,家庭月收入>10 000元的学生自己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低(OR=0.67,95%CI:0.52~0.87)。结论我国六省份中小学生购买预包装食品较多;年级、居住地、是否寄宿等个体特征和家长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其是否关注孩子吃零食等家庭环境是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学生 横断面研究 预包装食品 购买行为
  • 作者: 王毅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王晓丽 刘江 杨干金 李伟 贾修伟 刘晓琴 杜婵娟 谭琴 任延飞 廖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同志关爱小组,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000,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江油 621700,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100,绵阳市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650,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750,梓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150,绵阳市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高新区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性角色类型现状,分析均可型的相关特征,为HIV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10月采用雪球抽样,对四川省绵阳市MSM的性角色、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性角色均可型相关特征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合格问卷回收1 125份,性角色被动型35.8%,主动型25.4%,均可型38.8%。不同性角色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和2.181,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丧偶(OR=6.095)、县城及其他地区居住(OR=2.284)、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OR=2.469)、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OR=6.095)、近6个月多性伴(OR=1.522)的性角色均可型的可能大,年龄35岁以上(OR=0.386、0.446)、近1年参加社区活动(OR=0.583)的均可型可能较小。结论当地MSM性角色以均可型占比较高,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大部分是均可型,更可能发生多性伴和商业性行为,此人群HIV感染风险大,应针对性加强行为干预。

  • 标签: 性行为 性角色 特征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M自杀意念现状,并进一步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方法研究对象为≥18岁且HIV检测结果阴性的MSM,最近1年发生男男性行为(口交/肛交)。采用横断面调查和便利抽样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通过男性社交平台Blued 7.5软件招募MSM并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问卷、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采用Mplus 8.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MSM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MSM研究对象1 394人中,有自杀意念的MSM占25.7%(358/1 394),领悟社会支持可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β=-0.11,P=0.009),也可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β=-0.18,P<0.001)。结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的MSM的自杀意念越低,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提高MSM领悟社会支持、降低其抑郁,可能是预防其产生自杀意念的手段之一。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抑郁 自杀意念 中介效应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成瘾行为的发展过程对甲基苯丙胺使用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不同阶段使用的特点,为制订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所1周内完成临床诊断、访谈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按成瘾行为的阶段特征进行区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rett冲动量表(Barre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CogState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成瘾行为发展相关的因素。结果(1)强迫性用药组在累计使用时长[24(8,48)月,12(4,24)月,22(10,36)月]、用药剂量[(6.6±3.8)片,(2.8±1.4)片,(4.5±3.4)片]、渴求感评分[1.0(0,5.0)分,0(0,1.0)分,1.0(0,3.0)分]都高于其它两组(P<0.05),且有更多既往使用海洛因的经历[20.4%,9.8%,14.8%,P<0.05];规律性用药组则较其它两组有更多的戒毒次数[1(1,3)次,1(0,1)次,1(1,2)次,P<0.05]。强迫性用药组Barrett冲动量表总评分[(42.8±13.3)分,(34.5±13.6)分,(36.1±14.9)分]及各维度的评分[行动冲动:(37.5±15.8)分,(27.8±13.4)分,(29.2±17.8)分;认知冲动:(43.2±18.0)分,(39.4±17.0)分,(37.2±18.1)分;非计划冲动:(47.2±19.8)分,(38.8±18.7)分,(40.7±20.8)分]都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在认知评估中强迫性用药组ISL和SEC两个模块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16.50±4.87)分,(19.30±4.78)分,(18.33±4.91)分;(0.76±0.21)分,(0.89±0.22)分,(0.81±0.21)分;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长(β=0.022,OR=1.022,95%CI:1.003~1.042)、用药剂量(β=0.625,OR=1.869,95%CI:1.196~2.921)、渴求感(β=0.194,OR=1.214,95%CI:1.002~1.215)、Barrett总分(β=0.036,OR=1.037,95%CI:1.013~1.061)、非计划冲动评分(β=0.040,OR=1.041,95%CI:1.004~1.038)、行动冲动(β=0.033,OR=1.214, 95%CI:1.001~1.068)对成瘾的阶段性分组有影响。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甲基苯丙胺使用在物质使用、冲动性高低、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成瘾行为的发展与物质使用的时间、剂量相关,也与使用的人格冲动性相关,且发展到强迫性用药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其它两个阶段的受损明显。要动态识别甲基苯丙胺使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阻断成瘾的进程,以达到减少伤害的目标。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成瘾行为 冲动性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亲密伴侣暴力(IPV)经历情况并分析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7月在济南市、青岛市和济宁市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最近1年IPV经历和6个月高危性行为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 122人,年龄(29.80±8.78)岁,未婚占68.1%(764/1 122)。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为9.8%(110/1 122),来自济宁市和青岛市、本地居住时间>2年、寻找性伴场所为酒吧/浴室/公园、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患过STD的MSM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较高(P<0.05)。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9.0%(550/1 122)和20.9%(234/1 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IPV经历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风险高于无IPV经历(aOR=1.82,95%CI:1.14~2.91;aOR=3.30,95%CI:2.10~5.20)。结论MSM中存在IPV现象,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存在正相关。应针对有IPV经历的MSM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亲密伴侣 暴力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成年吸烟的尝试戒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社区吸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尝试戒烟行为、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戒烟支持环境评估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戒烟尝试行为,并采取χ2检验对其戒烟尝试行为与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问题认知、戒烟支持环境等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与尝试戒烟行为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49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0人(91.3%),尝试戒烟与未尝试戒烟的分别为272人(60.6%)和177人(39.4%);月收入水平、烟草相关知识评估得分、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程度、过去1年是否就医、就医次数、过去1年是否有医务人员规劝戒烟、是否被医务人员询问过吸烟情况等因素为尝试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尝试戒烟行为可能性提高的因素有月收入水平(OR=1.271,95%CI:1.081~1.493)、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OR=1.251,95%CI:1.035~1.512)、过去1年有医务人员建议戒烟(OR=2.382,95%CI:1.054 ~5.381)。结论健康状况、环境支持、危害认知、经济水平、医生劝导等因素皆影响着尝试戒烟行为,自我毅力不足和他人影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将社区场所作为干预基本单位,结合专业指导,形成医院-社区-线上综合联动的戒烟干预模式,是烟草依赖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 标签: 戒烟 行为 影响因素 尝试戒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六省份居民营养成分表认知情况与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国西部地区(四川)、东部地区(广东、江苏、北京)、中部地区(河南)、东北地区(黑龙江)抽取3 002名18~70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营养成分表认知情况、不同类型预包装食品购买频率等信息;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营养成分表认知情况与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的关联。结果3 00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2.3±13.4)岁,其中女性占63.8%(1 914名);知道、会阅读、能理解营养成分表的比例依次为66.7%、49.8%、30.7%;每周购买≥1次预包装食品占56.6%(1 699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知道但不会阅读营养成分表相比,知道且会阅读者每周购买≥1次11类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高(均P<0.05)。与阅读但不能理解营养成分表相比,阅读且能理解每周购买≥1次11类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低(均P<0.05)。结论居民对营养成分表认知情况与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存在关联。

  • 标签: 食品 横断面研究 营养成分表 预包装食品 购买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浙江省台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方法根据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条目,对2013-2017年台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中的相关问题与选项进行重新修订,计算个体风险得分,结合个体HIV感染情况,分析该工具的预测能力。结果MSM研究对象1 944人,年龄(35.04±13.28)岁,未婚占48.2%,多为场所招募(55.7%)。HIV阳性率为12.6%(245/1 944),HIV阳性风险得分的中位数为23.99;HIV阴性风险得分的中位数为20.36,不同HIV感染状态的研究对象风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检验,P=0.007),HIV阳性风险得分显著高于HIV阴性。依据决策树原理,将研究对象按风险得分分为2类:≤18.66、>18.66,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χ2=13.1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18.66分与≤18.66分相比:aOR=1.72,95%CI:1.27~2.32,P<0.001)。对HIV感染预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553(95%CI:0.516~0.590,P=0.007),约登指数最大的点是风险得分为19.01的点,此时风险评估工具的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43。结论基于德尔菲法建立的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HIV感染风险,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实际风险也越高。但还需要设计更加科学严谨的队列研究进行验证和相应调整评估工具条目。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 风险评估 预测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MSM中HIV自我检测(HIVST)模式和现场HIV快速检测(HIV-RDT)模式的成本效果和支付意愿,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卫生服务提供的视角,收集珠海市在2019年1-9月MSM参与两种HIV检测模式的成本投入和效果产出,采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构建10 000名MSM队列决策树模型,测算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以敏感性分析模型中各参数的不确定性,绘制成本效果可支付曲线评价策略的可支付性。结果珠海市男同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动员参与HIVST和现场HIV-RDT的MSM人次数为2 303 vs. 816,发现HIV筛查阳性人数为33 vs. 35,筛查阳性率为1.7% vs. 4.3%。每筛查1例的成本为60.45元vs. 240.43元,每发现1例筛查阳性的成本为4 218元vs. 5 606元。决策树模型运行结果显示,每检测1例MSM的平均费用为44.67元vs. 148.42元,ICER为负值。当发现1例HIV筛查阳性支付意愿低于6 528元时,HIVST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当投入高于该阈值时,现场HIV-RDT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结论珠海市现行的HIVST模式是具有经济学价值的公共卫生项目,决策应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推广HIVST在MSM中的应用。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自我检测 HIV快速检测 成本效果分析 社会组织
  • 简介:摘要编制2~6岁儿童看护养育行为量表,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验证。招募1 350名2~6岁儿童看护,采用条目区分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结构、维度、条目进行分析,采用同质信度、折半信度、重测信度对量表信度进行分析,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对量表效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共包含7个维度,45个条目。同质信度分析显示,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折半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分析显示,两次测试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总分),0.854(社交),0.832(语言),0.871(大运动),0.893(精细动作),0.862(认知),0.832(自理),0.872(感觉)。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内容效度检验显示,项目评分的kendall系数为0.813(P<0.01);结构效度分析显示,本量表各维度与总量表、各维度之间均相关,各维度平均方差提取值均大于该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整体而言,本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作为2~6岁儿童看护养育行为的评价和指导工具。

  • 标签: 看护者 养育行为 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业工人中男男性行为HIV感染(MSM感染)在确证前后的高危性行为变化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HIV感染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8-9月在深圳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方便抽样选取产业工人中MSM感染为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为530人。问卷调查结合日常随访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高危性行为、性伴告知、病毒载量检测和性病患病史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确证前后的高危性行为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确证后12个月内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产业工人中MSM感染560例,确证后12个月内发生无保护肛交(UAI)的比例为32.1%(180/560)。确证前12个月内与同性临时、商业和固定性伴发生UAI的比例分别为73.4%(381/519)、75.1%(187/249)和69.5%(207/298),确证后12个月内分别降低到36.2%(146/403)、40.2%(86/214)和34.2%(67/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确证后12个月内发生UAI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0.41,95%CI:0.23~0.71)、确证后肛交性角色为被插入方(aOR=0.40,95%CI:0.19~0.85)或插入方和被插入方均有(aOR=0.40,95%CI:0.20~0.83)以及确证后未发生无保护口交(aOR=0.02,95%CI:0.01~0.05);研究对象确证后12个月内发生UAI的危险性因素是不认为病毒载量检测值持续阴性需要坚持使用安全套(aOR=3.02,95%CI:1.37~6.69)。结论相比于确证前,尽管产业工人中MSM感染在确证后与同性性伴发生UAI的比例有所降低,仍有约1/3的比例发生高危性行为,应针对该人群开展强化干预以减少高危性行为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产业工人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状,以及与照护应对方式和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5家三甲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血液肿瘤患儿照护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亲密度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37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血液肿瘤患儿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8%、22.9%、10.7%、8.4%、39.7%、13.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照护积极应对与患儿的困难总分、多动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呈负相关(r=-0.186,-0.153,-0.174,均P<0.05),与亲社会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照护消极应对与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和多动的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3,0.204,0.170,均P<0.05);家庭亲密度则与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呈负相关(r=-0.254,-0.225,-0.183,-0.137,-0.195,均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r=0.23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护积极应对是患儿良好同伴交往的保护性因素(β=-0.050,OR=0.951, 95%CI=0.907~0.996),而家庭亲密度则是患儿亲社会行为的保护性因素(β=-0.045,OR=0.956, 95%CI=0.923~0.991)。结论血液肿瘤患儿的情绪行为问题较为严重,且照护积极应对和家庭亲密度对患儿发生不良情绪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

  • 标签: 情绪行为问题 应对方式 家庭亲密度 儿童 照护者 血液肿瘤
  • 作者: 杨雪 李杰 王博 韩晶 王辉 宋兵 刘俊 王丽艳 庞琳 张广 汤后林 刘童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5,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5181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39,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650041,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01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发生过性行为(OR=2.58,95%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2.47,95%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OR=0.70,95%CI:0.49~0.99)、咨询过nPEP(OR=70.98,95%CI:40.51~136.83)。结论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男男性行为HIV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在2021年4-6月云南省14个城市(自治州)开展调查。国家级哨点样本量为400人,省级哨点样本量为100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rEP用药意愿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2 450人,听说过PrEP的比例为68.5%(1 677/2 449),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为56.7%(1 343/2 368),愿意自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30.6%(724/2 368),愿意免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56.2%(1 330/2 3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rEP用药意愿低的相关因素包括40~和≥50岁(aOR=2.49和aOR=4.48)、汉族(aOR=1.47)、外省户籍(aOR=1.64)、高中/中专(aOR=1.96)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3.49)、样本来源分别为浴池/桑拿(aOR=3.53)、网络招募(aOR=2.53)和自愿咨询与检测(aOR=1.42)、本地居住时间3~和7~12个月(aOR=0.18和aOR=0.25)、调查现场分类为二类与三类地区(aOR=3.63和aOR=1.71)、最近1周未发生同性肛交(aOR=2.60)和未发生商业性同性性行为(aOR=13.32)、自我感知HIV感染风险较高(aOR=0.50)。结论MSM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超过一半,PrEP宣传推广工作应重点关注PrEP用药意愿低的MSM,尤其是来自经济较落后地区、年龄较大、汉族、外省户籍、本地居住时间较短和自我感知HIV感染风险较低的MSM。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 意愿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交软件上男性同性性行为(MSM)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知识知晓、检测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对Blued平台用户的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吸毒行为、丙肝防治知识、丙肝既往检测情况和未来检测意愿等。知识部分共14题,以答对10题及以上定义为"知晓"。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丙肝知识知晓率、检测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数据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成1 800份有效问卷,其中58.9%(1 061/1 800)听说过丙肝,总体丙肝知识知晓率为33.5% (603/1 800)。年龄30岁、月收入在5 000~10 000元、高中及以上学历、既往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其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2.5%(371/873)、36.7%(191/520)、35.1%(584/1 663)和37.4%(544/1 453),高于相应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未做过HIV检测及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调查对象未来3个月愿意进行丙肝检测的比例为82.5%(851/1 031);既往做过HIV检测、近6个月有肛交行为以及有高风险行为,其愿意检测的比例分别为85.2%(766/899)、86.1%(609/707)和86.6%(610/704),高于未做过HIV检测、近6个月无肛交及无高风险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调查对象丙肝知识知晓率较低,但有较高的检测意愿,应针对该人群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并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其定期检测。

  • 标签: 肝炎,丙型 男性同性性行为者 知晓率 检测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照顾中对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大学舟山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化疗的肺癌患者主要照顾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取健康宣教,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照顾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个人负担评分(24.86±1.02)分、责任负担担评(7.02±1.12)分、照顾负担量表评分(ZBI)总分(38.98±2.03)分,对照组分别为(28.99±1.98)分、(8.87±1.86)分、(45.22±3.4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98、5.329、6.103,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4.23±2.54)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04±3.26)分,对照组分别为(52.98±4.93)分、(58.97±4.9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98、7.810,均P<0.05)。观察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分别为(42.97±3.21)分、(24.12±2.23)分、(45.76±2.76)分、(51.54±2.88)分、(171.67±9.76)分,对照组分别为(32.54±1.65)分、(12.51±1.13)分、(32.31±1.46)分、(40.24±1.25)分、(134.65±4.0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29、12.818、13.027、12.387、14.028,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在肺癌化疗患者主要照顾中能够减轻负性情绪,提升照顾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负担。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联合 家庭托儿及病人照管 认知疗法 行为 患病代价 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患者家庭照顾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2—10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脏内科病房及某糖尿病专科医院糖尿病肾病科住院的280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家庭照顾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糖尿病照顾活动和支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Zarit护理负担量表进行调查,探讨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家庭照顾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的因素。结果280名家庭照顾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总分为(61.32±8.07)分;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自理能力,家庭照顾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照顾负担、性别、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照顾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的因素(调整R2=0.558,F=59.769,P<0.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家庭照顾的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应多关注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及自我效能感低、社会支持水平低、照顾负担重、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家庭照顾,从家庭照顾的角度提供健康教育和培训,协助家庭照顾提高其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的能力。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家庭照顾者 照顾活动和支持行为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