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作者: 王金津 谢正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β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包括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其中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为高致病性HCoV,其跨种传播和流行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对全球公共卫生及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但相对于成人病例,儿童感染病例较少、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对5种βHCoV感染特点进行综述,比较儿童与成人病例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可能原因,以期为全面认识βHCoV感染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冠状病毒 人冠状病毒OC43 人冠状病毒HKU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可视化肝中静脉及其支的解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肝脏增强CT检查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20~83岁。使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肝脏CT检查薄层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和数据测量。每例健康体检者均重建肝脏、门静脉以及肝静脉,了解其解剖情况。观察指标:(1)肝脏体积。(2) 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的位置关系。(3)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左右半肝分界线的位置关系。(4)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情况。(5)肝中静脉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肝脏体积: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肝脏体积为1 248.8 mL(785.5~3 745.6 mL)。(2)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的位置关系:100例健康体检者中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重叠75例,偏右25例。(3)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左右半肝分界线的位置关系:100例健康体检者中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的左右半肝分界面完全一致76例,肝中静脉起始段位置偏右而近下腔静脉段一致24例,无肝中静脉偏于门静脉流域划分的左右半肝分界面左侧者。(4)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解剖性肝切除离断肝实质长度为121.7 mm(91.3~177.2 mm)。胆囊窝距肝中静脉的距离为17.8 mm(6.5~35.8 mm)。(5)肝中静脉支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肝中静脉支重建共507支,其中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支总数分别为61支、147支、190支、109支。每例健康体检者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支数目分别为1支(0~1支)、1支(0~3支)、2支(0~4支)、1支(0~2支)。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支根部直径分别为3.6 mm(2.2~8.1 mm)、3.7 mm(2.0~6.6 mm)、3.6 mm(2.2~6.8 mm)、3.5 mm(2.3~7.9 mm),支根部距胆囊窝的距离分别为103.9 mm(76.9~130.0 mm)、59.1 mm(12.0~115.3 mm)、54.2 mm(22.8~95.9 mm)、103.9 mm(66.5~144.2 mm)。根据肝中静脉各段支根部位置、直径范围绘制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的肝中静脉支根部位置图。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通过肝中静脉支解剖数据及肝中静脉支根部位置图展示肝中静脉支流的解剖结构。

  • 标签: 肝静脉 肝中静脉 肝中静脉属支 三维重建 解剖测量 解剖性半肝切除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拉菌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莫拉菌角膜炎的16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风险因素、治疗效果及病原菌的分布变化、耐药性趋势进行分析。应用半自动鉴定仪ATB Reader与质谱检测仪MBT鉴定莫拉菌种。结果:纳入研究的16例莫拉菌角膜炎均为经实验室检查的确诊病例。经临床特征分析得出,最常见的局部与系统性风险因素分别为既往眼部手术史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痛,最常见的体征是角膜溃疡。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所有患者中腔隙莫拉菌7例,非液化莫拉菌4例,奥斯陆莫拉菌3例,卡他莫拉菌1例,亚特兰大莫拉菌1例。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致病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眼部常用药物耐药性不高。结论:在纳入的16例莫拉菌角膜炎患者中,以眼痛和角膜溃疡多见;腔隙莫拉菌和非液化莫拉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其分离株对药物敏感性较高。

  • 标签: 莫拉菌属 角膜炎 临床特征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中性粒细胞比值(NE%)、淋巴细胞计数(LYM)及淋巴细胞比值(LYM%)在不同菌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者377例,年龄范围为1~30 d。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阴性(G-)菌败血症组和革兰阳性(G+)菌败血症组,排除非单一细菌感染者。G-菌败血症组130例,男67例,女63例,年龄(17.20±10.46)d;G+菌败血症组271例,男143例,女128例,年龄(16.62±9.44)d。同时选择局部感染的非败血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男73例,女77例,年龄(17.50±7.55)d。收集同时采集的血清PCT、hs-CRP、血常规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WBC、NE、NE%、LYM及LYM%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G-菌败血症组与G+菌败血症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菌败血症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54.62%(71/130)和31.54%(41/130),G+菌败血症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分别占19.19%(52/271)和18.45%(50/271)。G-菌败血症组和G+菌败血症组的WBC和N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2、1.494,均P>0.05);G-菌败血症组和G+菌败血症组的NE%、LYM、LY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48、6.844、5.862,均P<0.05)。G-菌败血症组的PCT和hs-CRP水平均高于G+菌败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169.11,均P<0.05)。PCT的ROC下面积为0.766,以1.56 μ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73%。hs-CRP的ROC下面积为0.730,以19.43 m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72%。G-菌败血症组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败血症组以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可通过PCT和hs-CRP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根据不同细菌类型指导临床经验用药。

  • 标签: PCT hs-CRP 血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 不同菌种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无花果叶煮水外用引起的儿童植物日光性皮炎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点与诊疗原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光过敏疾患 皮炎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无花果叶煮水外用引起的儿童植物日光性皮炎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点与诊疗原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光过敏疾患 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1例建立AV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2~61个月)。患者AVG术后平均初级通畅时间为(22.20±1.97)个月,1、2、3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1.5%、36.6%和23.2%。AVG术后平均次级通畅时间为(38.30±2.30)个月,术后的1、2、3年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5.6%、68.6%和55.8%。AVG术后出现血栓形成65例(49.6%),通路狭窄50例(38.2%),移植物感染13例(9.9%),假性动脉瘤2例(1.5%),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2例(1.5%),血清肿2例(1.5%)。结论AVG初级通畅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差,但通过修复手术能达到较满意的次级通畅率。术后规律随访,早期发现狭窄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是维持AVG远期通畅的关键。

  • 标签: 血液滤过 移植物闭塞,血管 通畅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湖南省C亚人腺病毒(HAdV-C)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2014年从湖南省长沙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HAdV-C病毒株(Hunan2014-s024),分段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国内外流行的HAdV-C代表株全基因组序列构建HAdV-C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结果Hunan2014-s024株与2006年山西省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HAdV-C病毒株(MK041244-CHN-2006)的同源性最高,并以该病毒基因组元件为主要骨架,在penton base基因上交换了2012年湖南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株(MK041246-CHN-2012)的基因片段。结论2014湖南株(Hunan2014-s024)为2006年山西省病毒株(MK041244-CHN-2006)与2012年湖南株(MK041246-CHN-2012)的重组病毒,由于其致病性可能发生了改变,因此有必要加强HAdV-C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以了解其潜在疾病负担和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湖南省 C亚属人腺病毒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由于缺乏公认的客观诊断指标,多数眼部GVHD患者无法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泪液细胞因子检测是一种简单、安全、可定量的非侵入性检查法,根据眼部GVHD疾病特点筛选特异性细胞因子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是辅助眼部GVHD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可行办法,也是本领域诊断性研究的探索热点。本文对眼部GVHD的诊断现状进行总结,从免疫反应过程、相关细胞因子以及当前眼部GVHD患者细胞因子检测的成果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因子 泪液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严重影响移植成功率,是患者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最佳的aGVHD预防方案尚未达成共识。随着对aGVHD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为allo-HSCT后aGVHD的预防提供更多的新药及联合用药选择。笔者拟就allo-HSCT后发生aGVHD的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及预防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更有效地预防aGVHD,提高allo-HSCT成功率提供参考。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植物固醇血症是罕见且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或G8(ABCG5/G8)基因突变引起,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血清植物固醇含量显著增加。该文立足于临床检验应用,简要阐述植物固醇的代谢,从植物固醇血症的诊断现状、与ASCVD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植物固醇浓度的检测、ABCG5/G8基因突变的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关注度。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植物固醇血症 ABCG5/G8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GVHD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迄今尚缺乏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增加移植物中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可提高对GVHD的疗效。笔者拟就Treg亚群及其免疫抑制机制,优先促进Treg免疫重建的途径,以及扩增数量有限的Treg应用于临床进行阐述,旨在揭示Treg防治GVHD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临床更好地应用Treg提高GVHD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细胞介素2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随着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弊端的出现,免疫治疗作为现代新兴治疗方法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植物多糖凭借其抗肿瘤活性和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影响肿瘤的重要因素,而植物多糖对TAMs的调节是免疫抗肿瘤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以植物多糖对TAMs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植物多糖免疫佐剂的发展前景,为植物多糖在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中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多糖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 标签: 植物提取液 除臭剂 净化 恶臭气体
  • 简介:摘要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标准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切除感染的移植物、动脉及周围组织,同时恢复受累器官和肢体的血运。解剖外血管旁路和原位重建是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迄今为止,临床上有多种血管移植物用于恢复血运重建,主要包括利福平或银涂层的人工血管以及自体静脉、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或牛心包等生物材料,但对于最佳的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并未达成共识。近年来,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用于治疗移植物感染性疾病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移植物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对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腹 假体和植入物 感染 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 原位重建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对于精细解剖的要求与日俱增。腹腔镜技术对于外科手术中解剖层面的选择和神经血管的保护具有优势。4K腹腔镜为外科手术提供更清晰的视野,也为更精细的解剖提供基础条件。笔者结合手术实例分享4K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植物神经保护的相关经验。

  • 标签: 直肠肿瘤 根治术 神经保护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耳软骨鼻中隔延伸移植物(SEG)支架技术,并探讨在鼻整形术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广东东莞南城西妃医疗美容门诊部行鼻整形术116例患者,女102例,男14例,年龄18~42岁,平均23.7岁。采取双侧耳甲艇软骨进行贝壳对位缝合和燕尾改形,制成SEG搭建鼻头软骨支架,鼻梁采用膨体或硅胶假体,进行鼻综合整形术,随访6~18个月,观察鼻长、鼻突出度、鼻尖、鼻唇角形态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16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获满意的外形效果,鼻背延长3~6 mm,鼻突出度延长2~5 mm。随访6~18个月,效果稳定(回缩0.5~1.5 mm);鼻尖、鼻唇角形态满意,皮肤色泽正常。耳软骨供区无畸形,瘢痕不明显。结论改良耳软骨SEG支架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不仅对于初鼻之轻中度的短鼻延长、鼻突出度延长有较好效果,对于初鼻之重度短鼻和挛缩不严重的二次鼻整形也有明显改善效果。

  • 标签: 鼻综合整形术 耳软骨 鼻中隔延伸移植物 短鼻延长
  • 简介:摘要趋化因子受体CCR5(CC chemokine receptor 5)属于β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表面,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募集趋化免疫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逐渐成为移植免疫研究的热点。文章就CCR5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信号传递及CCR5在aGVHD防治中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 标签: 趋化因子受体 CCR5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脑死亡供者(DBD)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移植物功能不良(PEGF)相关分子标志物,并构建肝移植术后PEGF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基因表达数据库(GEO)GSE23649数据集中16例DBD供肝复灌2 h标本(8例发生PEGF,8例未发生PEGF)转录组数据,采用差异表达分析筛选PEGF相关基因;运用LASSO-Logistics回归筛选最佳建模基因集合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Nomogram图评估模型预测效力及可视化;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PEGF相关生物学通路。结果本研究筛选出6个与DBD肝移植术后PEGF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4个上调基因(HBB、PFDN5、RPS3A、RPS5)和2个下调基因(RPL22、FAM62B)。基于该6基因所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对DBD肝移植术后PEGF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1,P=0.000 8)。GSEA提示DBD肝移植术后PEGF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相关(均P<0.05)。结论该模型将有助于DBD肝移植术后早期精准评估PEGF风险,且未来有望联合常温机械灌注用于术前供肝质量评估。

  • 标签: 肝移植 早期肝移植物功能不良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