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迟发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迟发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 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迟发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迟发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导线穿孔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车把综合征所致的股动脉损伤是下肢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股动脉受到撞击导致的钝挫伤常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肢体缺血。临床上通常需要切开探查进行血管修复甚至血管重建。本文报道2例车把综合征导致股动脉损伤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血管具体损伤类型不同,均合并下肢动脉远端栓塞,急诊行股动脉血运重建同时在DSA引导下行下肢动脉精准取栓的杂交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供临床借鉴以提高保肢率。

  • 标签: 杂交手术 车把综合征 股动脉损伤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发现的新CD4+T细胞亚群,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趋化中性粒细胞在气道募集而促进非Th2优势型哮喘的发生。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在DNA甲基化中具有调控作用,且能通过调控Th17分化而影响哮喘的进展。文中主要综述了近年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2调控Th17优势分化进而介导非Th2优势型哮喘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2 辅助性T细胞17 非Th2优势型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的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脉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内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脉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P=0.033]。结论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与传统胸腹主动脉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瘤 杂交手术
  • 简介:摘要骨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通常能预示恶性肿瘤患者的短期预后。恶性肿瘤一旦发生骨转移,就很难治愈,骨骼相关事件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QL)降低,但仍然可以多种治疗手段来去除瘤体及其压迫症状或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新药研发和肿瘤治疗技术的革新给这些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更好的QL,并延长了预期寿命。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及其选择时机和治疗原则,以及综合多学科的经验和优势,有利于患者QL和预后受益最大化。

  • 标签: 恶性肿瘤,骨转移 多学科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杂交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杂交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研究组)治疗的2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及31例行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治疗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胃管保留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肝功能及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分类变量以数字记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患儿年龄、囊肿直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儿性别、囊肿分型和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腹痛、腹部包块)采用行×列表分析,肝功能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术前及术后第7天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5±0.6)d,胃管保留时间为(3.9±0.8)d,较对照组(1.9±0.7)d和(4.7±1.3)d均明显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1.28±2.98)×109/L和(21.32±11.74)mg/L,较对照组(14.15±4.02)×109/L和(31.80±27.61)mg/L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杂交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患儿术后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显著加快,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胆总管囊肿 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开放-腔内血管杂交手术(hybrid open-endovascular repair,HOER)与Viabahn开放性血运重建术(Viabahn ope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VORTEC)+HOER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进行了标准HOER手术和12例进行了VORTEC+HOER手术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VORTEC+HOER手术组术中肾缺血时间显著低于标准HOER手术组[(9±3) min比(15±6) min,P<0.05]。标准HOER手术组术后第一天血清肌酐升高程度显著高于VORTEC+HOER手术组[(1.68±0.79) µmol/L比(1.05±0.06) µmol/L,P<0.05]。标准HOER手术组中5例发生了急性肾损伤(5/21,24%),而VORTEC+HOER手术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0/12,0)。结论TAAA杂交手术中运用VORTEC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肾缺血时间和术后血清肌酐的升高程度,从而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瘤,腹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 标签: 流产,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 标签: 流产,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EWSR1基因重排阴性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中的CIC重排肉瘤(CRS)或BCOR-CCNB3肉瘤(BCS),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且疑为尤文肉瘤但荧光原位杂交(FISH)未检测到EWSR1基因重排的病例28例,采用FISH检测CIC基因断裂及BCOR基因断裂情况,从中筛选出CRS或BCS,部分BCS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筛选出CRS 5例,BCS 6例,各占EWSR1基因重排阴性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17.9%(5/28)和21.4%(6/28),两者总占比为39.3%(11/28)。CRS 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5~65岁。其中4例发生于软组织,1例发生于骨组织。肿瘤细胞稍大,泡状核,核仁明显,呈弥漫片状、分叶状或血管周生长,间质可见纤维间隔,部分黏液变。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99,部分病例表达Fli-1、TLE1、DUX4、WT-1、Calretinin。5例CRS患者随访7~22个月,2例死亡,2例无瘤生存,1例失访。BCS 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8~20岁。其中4例发生于骨组织,2例发生于软组织。肿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排列成实性或束状生长,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间或有细胞稀疏区伴间质黏液变。肿瘤细胞表达TLE1、CCNB3,少部分病例表达CD99、Fli-1。3例经RT-PCR验证为BCOR-CCNB3基因融合。6例BCS患者随访1~68个月,1例死亡,5例无瘤生存。结论39.3%的EWSR1基因重排阴性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为CRS或BCS肉瘤,分子检测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 标签: 肉瘤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原位杂交,荧光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膜透析液(腹透液)安全、有效的特性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进入腹腔后易被吸收,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渗透梯度而致超滤下降,且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使用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艾考糊精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3 000~19 000道尔顿的葡萄糖聚合物,不易被腹膜吸收。以艾考糊精为渗透剂的等渗腹透液通过介导胶体渗透压可在PD长留腹时维持稳定的渗透梯度而产生持续超滤。艾考糊精腹透液在国外已使用20多年,除显著的超滤作用外,其在生物相容性、腹膜保护、提高PD技术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艾考糊精腹透液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重点对其临床优势及获益人群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透析液 超滤 艾考糊精 生物相容性 技术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于产前诊断意外检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重复/缺失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5 025份无DMD家族史产前诊断样本中,经aCGH检出的31例DMD基因重复/缺失病例。同时使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胎儿及孕妇进行验证,并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对检出DMD基因重复/缺失进行致病性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例(0.62%,31/5 025)DMD基因重复/缺失中,25例≤200 kb,6例>200 kb;缺失24例,重复7例;外显子重复/缺失19例,内含子重复/缺失12例。对31例变异按照ACMG五分类评分,致病性变异17例,致病不明/可能良性/良性变异14例。检出的19例外显子变异中,17例为DMD基因内部变异,2例涉及DMD基因内部及以外区域变异,经MLPA技术验证,均获得阳性结果。结论aCGH技术检出的DMD基因外显子区域重复/缺失真实可信,对DMD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对于同时涉及DMD基因内部及以外区域变异的病例,aCGH能够明确DMD基因上下游断裂点区域,为ACMG分级提供依据。

  • 标签: 肌营养不良,杜氏 比较基因组杂交 产前诊断 遗传变异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支介入优先的杂交手术技术治疗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ATAAD)合并重要器官灌注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分支介入优先的策略治疗ATAAD合并重要器官灌注不良的43例患者围术期相关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均经过术前检查和综合评估,因合并重要器官灌注不良不具备急诊行开放主动脉修复手术,因此考虑分支介入优先策略,急诊通过介入技术恢复分支血管血运,改善主要脏器缺血后再联合开放主动脉修复手术。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分支介入优先治疗后,其中由于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未能行开放手术11例,器官功能恢复期间出现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未能行开放手术6例。介入手术后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的26例,其中22例器官功能恢复良好无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联合手术后因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并发症死亡4例。结论通过分支优先的介入治疗策略先恢复重要器官的灌注和功能,对于合并严重器官灌注不良不具备急诊开放主动脉修复手术条件的ATAAD患者,能获得开放手术的机会,降低开放手术后围术期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分支介入优先 器官灌注不良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 杂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默疗法结合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88例。根据单双号病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静默疗法结合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观察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入睡时间、入睡障碍、睡眠效率、药物应用、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时间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默疗法结合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心理弹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肿瘤 化疗 静默疗法 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 睡眠质量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段硬膜外阻滞(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镇痛时的优势效应。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JSS评分≥3分,发病时间≤12 h,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常规镇痛组(C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镇痛;TEB组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C组入院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3 μg·kg-1·h-1。TEA组入院后于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泵注0.66%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混合液,速率3~5 ml/h,持续120 h。于镇痛1、24、48、72和120 h时记录VAS评分和腹内压(IAP);于镇痛24、72和120 h时记录HR、RR、氧合指数、CTSI评分、JSS评分和Ranson评分,评估镇痛72 h内去重症化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EB组各时点VAS评分和IAP降低,去重症化率升高,镇痛120 h时Ranson评分、CTSI评分和JSS评分降低(P<0.05)。结论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改善疾病的发展,较常规镇痛具有明显优势效应。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格优势干预对肺癌患者尊严水平、希望指数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品格优势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尊严水平、希望指数及自我感受负担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尊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erth希望指数及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格优势干预可有效提升肺癌患者尊严水平、希望指数,并减轻自我感受负担,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品格优势干预 肺癌 尊严水平 希望指数 自我感受负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科学研究,包括医学科学研究的主渠道之一。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了“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时代资助导向。影像医学领域内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明显。本文就科学基金优势和影像医学学科特点进行梳理,提出目前影像医学领域科研工作面对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建议,旨在促进影像医学学科向长远、创新及卓越发展方向迈进。

  • 标签: 科学基金 影像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小儿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LOAWSN)治疗(穿刺针组),27例采用常规三孔腹腔镜睾丸引降固定术(TLO)治疗(三切孔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睾丸发育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穿刺针组的手术时间[(36.35±7.81)min]明显低于三切孔组的手术时间[(42.10±5.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2.94)mL vs.(4.96±3.75)mL,t=2.785,P=0.772];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9±0.48)d vs.(5.72±0.55)d,t=0.980,P=0.392];穿刺针组术后6~12个月复查B超显示术后睾丸发育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分别为22、4、1例,三切孔组分别为24、5、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9,P=0.860)。结论采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时间短,术后瘢痕隐蔽、美观。

  • 标签: 睾丸固定术 儿童 腹壁 缝合技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9版中国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指南对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IHC)检测HER-2(++)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IHC检测结果判读均为HER-2(++)。进一步行HER-2/17号染色体着丝粒(CEP17)双探针FISH检测,分别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对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分析2019版指南对HER-2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HER-2阳性139例(24.43%),HER-2阴性363例(63.80%),不确定67例(11.78%)。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第1组115例(20.21%),第2组9例(1.58%),第3组15例(2.64%),第4组67例(11.78%),第5组363例(63.80%); HER-2阳性130例(22.85%),HER-2阴性439例(77.15%)。与2014版指南比较,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后HER-2阳性率由24.43%(139/569)降低为22.85%(130/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4,P=0.577);HER-2阴性率由63.80%(363/569)增加到77.15%(439/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2,P<0.05)。43例IHC不完整的弱至中等强度细胞膜染色、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为HER-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为HER-2(+)的患者,其FISH检测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HER-2阳性1例(2.33%),不确定6例(13.95%),HER-2阴性36例(83.7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43例患者均为HER-2阴性。结论按照2019版指南判读IHC检测HER-2(++)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部分患者由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的HER-2(++)变为HER-2(+),使FISH检测的HER-2阳性率出现小幅度降低,HER-2阴性率升高,并消除了FISH检测不确定的结果,为筛选HER-2靶向治疗获益患者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9版中国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指南对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IHC)检测HER-2(++)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IHC检测结果判读均为HER-2(++)。进一步行HER-2/17号染色体着丝粒(CEP17)双探针FISH检测,分别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对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分析2019版指南对HER-2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HER-2阳性139例(24.43%),HER-2阴性363例(63.80%),不确定67例(11.78%)。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第1组115例(20.21%),第2组9例(1.58%),第3组15例(2.64%),第4组67例(11.78%),第5组363例(63.80%); HER-2阳性130例(22.85%),HER-2阴性439例(77.15%)。与2014版指南比较,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后HER-2阳性率由24.43%(139/569)降低为22.85%(130/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4,P=0.577);HER-2阴性率由63.80%(363/569)增加到77.15%(439/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2,P<0.05)。43例IHC不完整的弱至中等强度细胞膜染色、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为HER-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为HER-2(+)的患者,其FISH检测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HER-2阳性1例(2.33%),不确定6例(13.95%),HER-2阴性36例(83.7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43例患者均为HER-2阴性。结论按照2019版指南判读IHC检测HER-2(++)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部分患者由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的HER-2(++)变为HER-2(+),使FISH检测的HER-2阳性率出现小幅度降低,HER-2阴性率升高,并消除了FISH检测不确定的结果,为筛选HER-2靶向治疗获益患者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