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逐渐成熟,儿童肝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一些经验丰富的移植中心,儿童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术后感染仍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率及受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治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个学科的相关专家,总结国内外儿童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深入论证并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以临床感染部位进行分类以方便指导临床工作,从肝移植患儿的术后常见感染、移植特殊感染感染预防及免疫接种3个方面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为正开展或拟开展儿童肝移植的中心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术后感染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受者的BK病毒(BK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完成的561例肾移植受者(器官捐献和活体供肾)的临床信息及术后18个月随访资料,根据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的血、尿标本中BKV DNA载量以及移植肾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对照组(A组,BKV监测结果阴性或尿液中BKV DNA载量<1.0×107拷贝/ml ,372例)、高水平BKV尿症组(B组,尿液中BKV DNA载量≥1.0×107拷贝/ml但血BKV阴性,128例)、BKV血症组(C组,血清BKV DNA载量≥1.0×103拷贝/ml,52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N)组(D组,移植肾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BKVN,9例)。统计分析术后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术后18个月内,561例肾移植受者高水平BKV尿症发生率为33.69%(189/561),检出时间为术后(4.2±3.8)个月;BKV血症发生率为10.87%(61/561),检出时间为术后(5.2±3.6)个月;BKVN发生率为1.78%(10/561),检出时间为术后(7.0±4.0)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受者性别、年龄、免疫抑制方案、急性排斥反应史、供者类型与BKV感染有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男性受者(P=0.013)、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联用的免疫维持方案(P<0.001)和急性排斥反应史(P=0.002)是术后BKV感染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12个月内是BKV感染的高发期,男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史、免疫抑制方案是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内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内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内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内)、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内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发生FRI的患者,如内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内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200例中老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中老年患者年龄为55~75岁,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64%)。共分离4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4株、革兰阴性菌25株、真菌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3.40)、手术时间(OR=2.50)、白蛋白水平(OR=2.83)、合并基础疾病(OR=4.23)、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3.14)及住院时间(OR=2.33)是导致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众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通常分为早期感染(≤2周)、延迟感染(2~10周)和晚期感染(≥10周),但在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1年,甚至长达30年才会出现骨感染,其发生时间远远超出了晚期感染定义的时限(10周),目前也尚无关于超长时限发生骨感染的报道。为此,笔者将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1年而发生的骨感染称之为“超晚期感染”,并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超晚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感染的病因、致病菌种类、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为临床制订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感染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早期感染危险因素,为早期针对性干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前植入IABP、术后植入IABP、术后植入ECMO、术前机械通气、术前白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血清CRP、手术类型、APACHE Ⅱ评分、NYHA分级、血红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95例心脏移植术受者中,发生早期感染34例,感染后死亡8例。感染组术前血红蛋白(女性<110 g/L或男性<120 g/L)、术后植入ECMO、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2 d)、术后ICU时间(≥10 d)受者分别为18例(52.94%)、8例(23.53%)、30例(88.24%)、22例(64.71%)、18例(52.94%)、20例(58.82%)、4例(11.76%)、21例(61.76%)、19例(55.88%),未感染组分别为16例(26.23%)、3例(4.92%)、32例(52.46%)、24例(39.34%)、15例(24.59%)、31例(34.43%)、1例(1.64%)、21例(34.43%)、4例(6.5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8、5.68、12.326、5.623、7.740、5.297、4.489、6.615、28.94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β值=1.024,Wald χ2值=7.653,OR值=2.141,OR95%CI=1.323~4.215)、术后植入ECMO(β值=1.783,Wald χ2值=6.186,OR值=5.949,OR95%CI=1.459~24.25)、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β值=0.712,Wald χ2值=5.745,OR值=1.054,OR95%CI=1.183~6.753)、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β值=0.832,Wald χ2值=6.756,OR值=1.132,OR95%CI=1.416~8.406)、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2 d(β值=0.745,Wald χ2值=6.563,OR值=1.212,OR95%CI=1.289~7.346)、术后ICU时间≥10 d(β值=1.325,Wald χ2值=9.752,OR值=2.435,OR95%CI=1.426~6.354)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与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术后植入ECMO、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明显相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移植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7例Ⅲ型CEA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其中,男141例,女66例;出生体重为(2.90±0.49)kg;中位手术年龄为4.0 d。食管盲端远近端之间的距离为(1.66±1.03) cm。84.1%(174/207)的患儿伴发其他畸形;8.7%(18/207)的患儿被诊断为VACTERL综合征,包括心脏畸形17例、肛门直肠畸形3例、脊柱或锥体畸形8例、泌尿系统畸形5例和肢体畸形5例。46.9% (97/207)的患儿在术前存在肺炎表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胸腔感染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18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CEA术后胸腔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5.7%(74/207)的患儿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64.3%(133/207)的患儿接受开胸手术治疗;胸膜外入路手术99例,胸膜内入路手术108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感染24例、气胸94例、吻合口漏74例、吻合口狭窄73例和复发性食管气管瘘13例。从胸腔感染患儿的胸水中分离出致病菌31株,其中58.1 % (18/31)为革兰氏阳性菌,41.9%(13/31)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气胸发生率为91.7%(22/24),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8%(17/24);非感染组气胸发生率为39.3%(72/183),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1.1 %(57/183)。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开胸手术比例大,且气胸、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合并综合征、食管盲端远近端之间的距离、术前肺炎、手术年龄、手术入路、术后机械通气、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开胸手术更易发生胸腔感染,气胸和吻合口漏可能与胸腔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食管闭锁 先天畸形 胸腔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95例,观察和记录纳入对象资料、目标性监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制定早期防控对策。结果295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29例、感染率9.83%。术后肺部感染单因素构成比中年龄(≥85岁)、体重指数(BMI)(≤19 kg/m2)、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糖尿病史、术前肺功能低下、麻醉方法(全麻)、手术时间(≥2 h)、病房环境差、术中输血、留置胃管、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CD4+/CD8+<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住院时间(≥20 d)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高于年龄(<85岁)、BMI(>19 kg/m2)、未吸烟、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无糖尿病史、术前肺功能正常、麻醉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2 h)、病房环境良好、术中未输血、未留置胃管、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CD4+/CD8+≥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住院时间(<20 d)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术前肺功能、麻醉方法、手术时间、病房环境、术中输血、留置胃管、血红蛋白、白蛋白、CD4+/CD8+、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是否合理、住院时间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独立高危风险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病房环境良好、血红蛋白、白蛋白、CD4+/CD8+水平、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呈负相关。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多样,应加强高危因素早期识别与防控,利于减少危险因素,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等。

  • 标签: 髋部手术患者 骨折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指眼科内眼手术后发生的与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眼内炎。尽管经过努力,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在其诊疗和防治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国内白内障、眼外伤和青光眼等专业学组专家,综合国内外研究证据,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防治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及提高其治愈率和患者视功能提供参考。

  • 标签: 眼内炎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诊疗准则(主题) 感染控制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0月13日至2020年11月19日期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纳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4例(1420眼),将发生非感染性炎症与未发生炎症者分为炎症组与非炎症组,分析术后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所用药物、器械使用及手术操作等环节,并查找其发病时间、症状、体征、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评分等。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16例(21眼),其中男5例(7眼),女11例(14眼),年龄54~83(68.6±9.5)岁。围手术期所有药品、器械无违规,所有消毒用品消毒指标均合格,手术操作过程规范,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均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发病时间为术后(23.3±9.7)d。结膜呈现混合性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闪辉(+~+++),前房细胞(++~+++)。部分患者前房内有纤维素性渗出,B超显示玻璃体不同程度的混浊。所有患者前房水及玻璃体病原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炎症组与非炎症组术前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均为正常,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炎症组前房深度明显小于非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10)。结论:本研究中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高度怀疑与人工晶状体有关,经过积极治疗后,炎症均得到控制并消退。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非感染性眼内炎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细菌性栓塞为其常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结合病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颅内动脉瘤。该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完全好转。

  • 标签: 动脉瘤,感染性 心内膜炎,细菌性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脊柱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预测评估体系。方法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整理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评估项目,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专家咨询。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建立三级评估指标并进行赋分,最终制定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评估体系。结果经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复率为100%。专家咨询权威程度为0.85,可靠性高;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525~0.686,协调程度良好(P<0.05)。三级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选择的重要风险条目包括术前评估条目6项,术后评估条目18项,经过统计分析,得出6个术前预测指标和12个术后预测指标,按照半定量的方法得出高、中、低风险的风险优先系数范围值。结论本研究依据专家咨询和FMEA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脊柱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因素和评估预测工具。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伤口感染 预测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简介:摘要艰难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院内感染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典型内镜下表现是伪膜性病变,但部分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可呈现非特异性肠炎表现。本文报告1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病例,并对其可能发病原因和内镜下非伪膜性表现进行分析。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艰难梭菌感染 内镜下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细菌类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患者277例的中段尿进行常规培养,其中男126例、女151例,年龄(66.7±8.7)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7.62%(215/2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2.24%(117/277)和肺炎克雷伯菌15.16%(42/27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21.30%(59/277),主要为粪肠球菌D群8.66%(24/277)和无乳链球菌B群4.69%(13/277);真菌检出占1.08%(3/27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较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均>96%),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主要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均>60%);粪肠球菌D群和无乳链球菌B群对氨苄西林、利奈唑胺、青霉素、达托霉素、呋喃妥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均>94%),粪肠球菌D群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66%),无乳链球菌B群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均>80%)。结论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D群和无乳链球菌B群为主;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注重病原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膀胱癌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估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有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提取。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利用RevMan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37例,对照组5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对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2(2.31~8.46)、11.62(5.22~25.84)、8.39(5.17~13.641)、8.07(1.86~34.98),“年龄≥60岁”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存在争议。结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和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对于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胆系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PTCD 术后胆系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发生泌尿系感染,24例)和未感染组(未发生泌尿系感染,76例);此外,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结石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出现结石复发,27例)和未复发组(未出现结石复发,73例)。分析肾结石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尿白细胞计数(WBC)+++的感染性结石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935、9.846,95%CI:13.853~20.643、8.075~12.972,均P<0.05,)。而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则不是其影响因素(OR=0.455,P=0.235,95%CI:0.221~0.2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术后泌尿系感染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泌尿系感染是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05,P<0.001,95%CI:6.224~14.853)。而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则不是其影响因素(OR=0.304,P=0.134,95%CI:0.122~0.145)。结论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而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泌尿系感染。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以及结石复发的风险。

  • 标签: 肾结石 碎石术 感染 泌尿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23例)及非感染组(78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集感染组患者的痰标本,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23例颅脑外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右肺下叶为主要病变部位,以单纯浸润性病变为主。23例颅脑外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29.03%),革兰阴性菌20株(64.52%),真菌2株(6.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917,P=0.006)、吸烟史(OR=1.982,P=0.001)、昏迷时间>24 h(OR=2.164,P=0.004)、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法评分<7分(OR=2.094,P=0.001)、低蛋白血症(OR=2.217,P=0.005)、气管切开(OR=2.328,P=0.006)、住院时间≥20 d(OR=2.477,P=0.008)是脑外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咳嗽、咳痰是颅脑外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右肺下叶为主要病变部位,以单纯浸润性病变为主,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临床需根据易感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遵循集束化护理方案制订流程,确定集束化护理主题并组建多学科支持体系后,基于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初步拟定策略草案,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计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专家意见与试点反馈最终形成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含4项一级指标、7个二级条目,各条目的重要性与临床适用性均>3.50分。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均较高,权威系数分别为0.73、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216、0.125(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科学且实用,后续将进一步开展验证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心脏移植术后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成人 心脏移植 机械循环辅助 医院感染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开放性手外伤患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开放性手外伤手术患者1 526例。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和对照组(1 440例),分析感染组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并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麻醉及手术等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开放性手外伤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率为5.6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60.47%)居多,感染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17.44%)、金黄色葡萄球菌(15.12%)、大肠埃希菌(13.95%)多见。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受伤到手术时间(≥6 h)、创面污染、负压引流这6个因素为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负压引流为保护因素。结论开放性手外伤术后仍有一定的感染率,导致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影响因素也较多。对于患者存在年龄大、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受伤到手术时间长、创面污染等情况者,临床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的参考价值,针对性进行预防控制,以降低开放性手外伤感染率。

  • 标签: 手损伤 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谈对免疫宿主低下人群的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本医疗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定点医院2021年10月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其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受者为中年男性,在肾移植后3年发病,以中低热起病,伴咳嗽、乏力。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以双下肺为著,渐进性加重,直至出现"白肺",早期合并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应用减量,并增大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早期因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透析3次,给予阿比多尔及连花清瘟胶囊口服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使用特种免疫球蛋白及恢复期血浆静脉滴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最终患者临床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其他人群无明显差异,但此类免疫宿主低下患者更易出现器官功能的损害,肾移植受者合并重型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用量如何调整、呼吸支持、抗菌药物选择、器官保护、营养支持及中医药干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抑制剂 营养支持 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