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以肝内外胆道系统进行性纤维性闭锁为特点,造成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胆汁性肝硬化,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肝疾病。在胆道闭锁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获得自体肝长期生存、改善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关键因素。用于胆道闭锁的诊断学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学方法和指标亦不断研发提出,本文对其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胆道闭锁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影像学诊断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文献综述是护理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系统、严谨的文献综述可以使已有的初级研究转化为有效指导护理实践的证据,进而促进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系统评价、Meta分析、系统评价再评价、Meta整合、范围综述、整合综述等常见的综述类型,区别不同类型综述的异同点,分析其优点及局限性,以期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循证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 标签: 综述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再评价 Meta整合 范围综述 整合综述
  • 简介:摘要全表型组关联研究(PheWAS)是一种反向遗传学分析方法,旨在研究哪些表型可能与给定的遗传变异相关联。随着生物医疗数据库和电子病历信息的开放获取,PheWAS已逐渐成为探索暴露因素与多种健康结局之间关联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同时探索某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表型之间的统计学关联的独特优势,从而有助于揭示多重因果关联以及各疾病间共同的致病机制。然而,PheWAS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该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工具变量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繁重的多重校正负担。此外,如何应用生物学知识阐释研究结果是PheWAS的另一重点问题。本文将围绕PheWAS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后续更好地开展PheWAS提供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全表型组关联研究 生物医疗大数据 电子化病历 多效性
  • 简介:摘要评估产后出血量是及时发现产后出血,采取恰当救治方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术分娩后出血量的评估,可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并采取恰当的复苏方案,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外科出血量的估计技术迅速发展,对改进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的精准度及临床效益具有提示意义。本文对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及外科出血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比较各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并探索有临床发展潜力的新方法及未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是人体最敏感、神经分布最丰富的组织,角膜神经痛已逐渐得到眼科医师的关注,但角膜神经痛的定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具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眼表疼痛评估量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逐步应用于角膜神经痛的临床评估中,角膜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得以丰富。本文针对近年来角膜神经痛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升国内广大眼科医师对角膜神经痛的认识,促进这些技术在我国角膜神经痛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角膜神经痛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因结合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高敏感、高特异性等优势被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但多应用于实验室自建项目,需要进行严格的方法评估,相关指导原则也应运而生,主要包括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C62-A文件、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的M10《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及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然而不同机构颁布的指导原则各有特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临床质谱应用建议,分析总结参考原则特点,为LC-MS/MS分析临床生物样品的标准化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质谱 方法验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准确快速检测灭活疫苗中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BPL)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BPL含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BPL含量。对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BPL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内可见BPL峰,阴性对照溶液未出峰。BPL峰5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BPL的浓度在1.11~35.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分别为2.22、4.44和8.88 μ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7.3%~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测限为0.30 μg/ml,定量限为0.49 μg/ml。结论建立的BPL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 标签: β-丙内酯 色谱法,气相 疫苗,灭活
  • 简介:摘要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研究所(The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Research Institute,PCORI)开发的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标准有助于确保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产生人们所需的证据,来回答患者和临床医生关于哪种方法最有效,对谁最有效,在什么情况下最有效的问题。这套标准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研究的相关要素而制定,但也可为其他类型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此标准可用于制定研究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实施研究,以及解释研究结果。标准开发遵循系统的程序,即研究关键方法问题的范围及其潜在标准,将范围缩小聚焦到最重要的标准上,起草标准初稿,征求同行专家组和广大公众的反馈意见,基于反馈意见确定标准终稿,供PCORI理事会审查并采纳。本文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标准撰写研究计划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8年至2019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儿童流感的病原分布情况,以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用好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方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北方地区10家医院就诊的580例儿童流感样病例的呼吸道咽拭子样本,采用流感病毒抗原胶体金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全部580例临床样本中,采用抗原胶体金法共检出阳性样本256例(256/580例,44.1%),其中单纯甲型流感235例(235/256例,91.8%),单纯乙型流感21例(21/256,8.2%),阴性样本324例(324/580例,55.9%),未发现甲型、乙型流感同时阳性病例。采用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全部580份样本,共检出353例阳性(353/580例,60.9%),其中单纯甲型流感311例(311/353例,88.1%),单纯乙型流感41例(41/353例,11.6%),甲型、乙型流感混合感染1例(1/353例,0.3%),阴性227例(227/580例,39.1%)。在324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样本中,111例(111/324例,34.3%)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太原地区甲型流感检出率为23.2%(22/95例),乙型流感核酸检出率为43.2%(41/95例),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以核酸检测为标准,评价流感病原检测试剂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8.56%、93.83%、31.44%、6.17%、94.53%、65.74%、11.12、0.335、0.624和0.812。结论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儿童流感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太原地区以乙型流感为主。对比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特异性达到93.83%,敏感性68.56%,需要进一步提高,漏诊率31.44%需注意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尤其是存在重症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尽快使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检测。

  • 标签: 流感病毒 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另选取2018年6~10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治疗工具,治疗中发生的相关问题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钢针的使用率较低,而留置针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导管维护欠佳、贴膜固定欠佳、贴膜维护欠佳、穿刺部位选择不正确、相关并发症及输液部件连接问题,且在该制度实施后,其各项问题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后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追踪方法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发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治疗效果,并对增进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益处,值得推广。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静脉治疗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临床研究方法培训现状,介绍了美国在院校内与院校后较为全面的培训体系,对比探讨了中国在临床研究方法培训上存在的问题,即中国在校医学生没有接受临床研究专业课程培养,在其进入工作后也缺少专业精准的临床研究方法培训。这导致医生很难独立开展临床研究。因此,建议中国医学院校也需要系统建立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临床研究方法课程,系统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其次,根据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生的层次,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模式,以及科学引导现有的社会资源,从而为中国临床研究方法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逐步提升临床医生独立负责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推动国家医学水平。

  • 标签: 中美对比 临床研究方法学 培训资源
  • 简介:摘要费宇彤及同事探究了针刺临床试验中设计和实施的方法挑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的测定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犬10条,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麻醉下显露膀胱及尿道外口并在膀胱、尿道高压段腔内和尿道壁血管窦内放置测压管用于测定膀胱内压(IBP)、尿道高压段腔内定点压(IUP)和尿道壁内血管窦压(VSP)。每条犬分别在静息和应力状态同步测定IBP、IUP及VSP。完成上述测压后,经VSP测压通道灌注肝素墨汁混合液,过量麻醉处死犬取全尿道和膀胱标本固定后行冰冻切片观察尿道壁内血管窦墨汁充盈着色,以验证VSP所反映的血管窦结构。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使用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结果本方法能够准确记录静息状态下稳定的VSP值和应力状态下灵敏的VSP变化,并实现IBP、IUP、VSP的同步测定。本组10条成年雌性犬静息状态下IBP、IUP、VSP分别为(9.10±2.81)、(21.02±3.83)、(12.27±3.51) cmH2O(1 cmH2O=0.098 kPa),IUP/VSP为1.86±0.64;应力状态下,IBP、IUP、VSP分别为(43.05±6.41)、(52.01±7.47)、(17.80±4.50) cmH2O,IUP/VSP为3.08±0.81。墨汁灌注冰冻切片可见各节段尿道壁内血管窦被墨汁充盈染色,从形态学角度证实本研究所测的VSP为尿道壁内血管窦内压力。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的形成机制奠定了方法基础。

  • 标签: 雌性犬 尿道 血管窦压 墨汁灌注
  • 简介:摘要随机对照试验是用于确证干预措施能否改善临床结局的金标准。但是诸多研究方法因素,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介绍荟萃流行病学,一种系统性探索研究方法对结果影响的研究,并综述样本量,分配隐藏和盲法,研究基金来源,和研究注册对试验结果影响的荟萃流行病学研究。并介绍适应性试验设计,一种更高效并有助于识别优效性干预措施的方法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流行病学 适应性试验设计 重症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制型慢病毒(replication competent lentivirus, RCL) VSV-G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性能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慢病毒载体包膜VSV-G基因为目标序列,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扩增效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生产终末细胞及慢病毒载体收获液样品的初步应用性研究。结果建立的VSV-G荧光定量PCR法,专属性较好,对293T细胞、PBMC细胞及C8166细胞均无特异性扩增,线性范围为1×102拷贝/test~1×109拷贝/test,R2能够达到0.998以上,扩增效率在93%~98%之间,精密度RSD<12%,准确度回收率为85%~106%,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5拷贝/test和40拷贝/test。另外,该方法的耐用性较好。各项验证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54批样品(包括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及载体生产终末细胞)进行RCL C8166细胞培养法的终点检测,结果显示54批样品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VSV-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各项验证参数均可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慢病毒载体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 标签: 复制型慢病毒 VSV-G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国产首台质子治疗装置配套治疗计划系统(未取得注册证的Raystation10B科研版)建模与初步剂量验证方法与结果。并通过剂量验证结果分析验证建模精度。方法治疗计划系统(TPS)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积分深度剂量(integrated depth dose,IDD)曲线的采集与建模、空气中束斑采集与建模、通过扫描点距为2.5 mm、照射野为10 cm × 10 cm的方野来进行绝对剂量标定建模。本研究通过测量3种不同复杂程度案例的剂量分布并与TPS的剂量分布对比,验证和分析建模精度并给出机器束流参数的要求和调试建议。结果TPS模型拟合的低能区IDD曲线峰值比实际测量值偏低,中高能区拟合的较好。所有能区射程都拟合准确。3种不同复杂程度案例实际测量与治疗计划靶区平均剂量偏差都在±5%(国家型式检测标准)以内,高剂量梯度区域位置偏差(DTA)都<3 mm。结论该治疗计划系统的建模精度总体上满足测量验证的要求。但由于TPS模型中蒙特卡罗模拟的IDD分辨率低且低能区布拉格峰非常尖锐,低能区IDD建模拟合精度不足。

  • 标签: 质子治疗 治疗计划系统 建模 剂量验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靶区体积、计算网格和剂量阈值等参数对ArcCHECK、SRS MapCHECK和3DMap 3种验证设备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分别比较靶区体积(<25 cm3和≥25 cm3)、计算网格(1.0、1.5和2.0 mm)和剂量阈值(5%、10%和15%)对3种验证设备3 mm/3%、3 mm/2%、3 mm/1%、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的影响。结果靶区体积的改变对于3DMap的影响较大,与小体积相比,3DMap大体积的3 mm/3%、3 mm/2%、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增加2.2%、2.2%、4.4%和4.7%(t=-2.76、-2.17、-4.72、-3.86,P<0.05);计算网格1.5和1.0 mm相比,对于MapCHECK的影响较大,5种γ通过率分别降低0.7%、1.1%、1.7%、0.9%和1.5%(t=-6.15、-6.23、-5.98、-5.11、-8.34,P<0.05)。计算网格2.0和1.0 mm相比,对于ArcCHECK影响较大,5种γ通过率分别降低1.0%、1.7%、2.4%、1.7%和2.7%(t=-4.75、-7.30、-8.63、-7.11、-8.26,P<0.05);剂量阈值10%和5%相比,对于ArcCHECK影响较大,3 mm/3%、3 mm/2%、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降低0.5%、0.8%、1.2%和1.7% (t=5.20、5.68、8.17、9.99,P<0.05)。剂量阈值15%和5%相比,对于3DMap的影响较大,3 mm/3%、3 mm/2%、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降低1.6%、1.7%、2.8%和3.2%(t=3.25、2.98、4.40、4.21,P<0.05)。结论靶区体积、计算网格和剂量阈值对3种验证设备立体定向放疗计划的验证通过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使用时应对于不同的验证设备具体考虑这些参数对于验证结果的影响。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靶区体积 计算网格 剂量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追踪方法的管理干预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3 26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3 450例为干预组,同时选择护士长12名、护理人员86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组实施基于追踪方法的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士长及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分分别为(18.24±1.56)分、(18.12±1.45)分、(18.22±1.54)分、(18.44±1.42)分,均高于对照组(16.68±1.45)分、(16.45±1.52)分、(16.45±1.36)分、(16.56±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护士护理评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93.24±5.56)分、(91.45±7.36)分、(95.23±4.16)分、(96.13±3.47)分、(95.39±4.78)分,均高于对照组(87.67±9.09)分、(84.52±10.12)分、(90.18±8.05)分、(92.44±6.15)分、(91.46±7.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评分分别为(95.32±4.45)分、(95.78±3.45)分、(94.56±5.45)分,均高于对照组(90.65±7.68)分、(91.12±8.20)分、(90.45±8.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20%、2.26%、0.26%,均低于对照组6.62%、4.96%、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追踪方法的管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管理 追踪方法学 核心能力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