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姜北 回雪颖 崔洪涛 闫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哈尔滨 150001,重庆市中医院博士后工作站 4000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病科,哈尔滨 15004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明确治疗不孕症的内服处方302首,涉及中药352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多见,其次是辛、苦二味,主要归肝、脾、肾、心经,使用频次>30次的有37味,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当归、川芎、茯苓、熟地黄、白芍、人参、香附、白术、肉桂、生地黄;频次>60次的常用药物组合40个,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5味药的核心组合13组,进一步聚类形成13个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方剂用药以调补气血、滋养五脏为主,适当配以理气开郁、燥湿化痰、温经通滞之品。

  • 标签: 不育,女性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中医方剂大辞典》 用药规律 中医药疗法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剂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就诊的NPDR患者60例,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试验组(中药+西药组)30例(30眼)和对照组(西药组)30例(30眼)。试验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9.27±8.7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9.30±9.59)岁。所有患者均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SCP MVD)、深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DCP MVD)、脉络膜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CC MVD)、浅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SCP FAZ)及深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DCP FAZ)。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BCVA(LogMAR)值分别为0.36(0.45)、0.18(0.22),SCP MVD分别为10.43(2.90)%、12.75(2.44)%,DCP MVD分别为9.15(3.75)%、11.14(4.22)%,CC MVD分别为44.09(9.85)%、50.63(8.19)%。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BCVA(LogMAR)值明显降低,SCP MVD、DCP MVD、CC MVD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BCVA小于对照组,SCP MVD、DCP MVD、CC MV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SCP FAZ、DCP FAZ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剂可以改善NPDR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从而提高患者的BCVA。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益气活血方剂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系统聚类思想,探索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实现方式。方法选取《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收录的581首方剂,规范药物名称,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导入SPSS 24.0,利用系统聚类功能生成谱系图,分析581首优选古方的分类情况。结果通过反复聚类可把581首方剂分为86类,最多的一组有29个方剂,最少的一组有2个方剂,平均每组约6.75个方剂,总体上呈现出越晚截取的组其内部方剂的相似性越低。结论本方法可实现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进一步加深对方剂配伍规律的认识,但在分析方剂相互间的配伍规律时会减少理论线索,且未专门考虑方剂中药物的药量及性味归经问题。

  • 标签: 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 方剂 分类 类方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化疗联合中药方剂对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1例。治疗组给予化疗+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血清TIMP-1、VEGF、MMP-9水平,症状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4.8%,59/91)高于对照组(45.1%,41/91),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腹疼痛、纳差、乏力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IMP-1、VEGF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药方剂治疗胃癌能够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抑制VEGF、TIMP-1与MMP-9表达,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中药 化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方剂扶正消癥汤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61.35±2.60)岁,年龄范围为50~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经典方案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经典方案组给予经典FOLFOX6方案化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经典方案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扶正消癥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癌抗原199(CA 199)]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75.0%(30/40)]显著优于经典方案组[52.5%(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脘灼热[(3.58±0.66)分、(2.41±0.54)分]、口燥咽干[(2.56±0.85)分、(1.35±0.47)分]、精神萎靡[(3.25±1.13)分、(2.09±0.88)分]、气短乏力[(2.77±1.28)分、(1.30±0.86)分]评分低于治疗前[(5.23±0.98)分、(5.30±1.15)分,(4.10±1.25)分、(4.08±1.33)分,(3.86±1.08)分、(3.80±1.13)分,(4.39±1.30)分、(4.42±1.25)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胃脘灼热、口燥咽干、精神萎靡、气短乏力评分显著低于经典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A 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扶正消癥汤治疗胃癌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中药方剂 扶正消癥汤 胃癌 中医证候积分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每一层的方剂进行共现计算,以获取桂枝类方的分层树形结构图。结果纳入方剂79首,药物96味,总用药频次529次,涉及7种功效。高频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主要功效包括解表、温通经脉、温阳利水等。方剂树形结构图共分为7层,包含最大项为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麻黄、葛根,侧支药物有茯苓、白术、泽泻、干姜等。结论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可串联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展示方剂里高频共现药物间的联系,可用于经方的学习。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方剂 树形分析算法 桂枝 组方规律
  • 简介: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要求"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本文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师资队伍4个方面,总结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的8个有效融合,以期为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的有机结合提供实证研究支持,也为高等学校各类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设方案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高校 专业课程 思想政治 有效融合 立德树人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规律,探讨活血化瘀方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 kg/L)、模型组(生理盐水2 kg/L)、脑蛋白水解物组(BP组,5.6 g/kg)、桃红四物汤组(TH组,10.2 g/kg)、血府逐瘀汤组(XF组,15.6 g/kg)、通窍活血汤组(TQ组,9.6 g/kg)、补阳还五汤组(BY组,28.7 g/kg)7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sTBI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予创伤处理。各组分别于伤后6 h灌胃相应药物,伤后1、3、7 d进行NSS评分;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伤后1 d即出现明显的颅脑损伤症状,表现为NSS评分明显升高,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BDNF和N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说明sTB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并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与模型组相比,XF组、TQ组和BY组NSS评分于伤后1 d即明显下降(分:6.6±1.5、6.1±2.0、5.7±2.4比9.4±1.5,均P<0.05),而BP组及TH组NSS评分于伤后7 d才明显下降,且TQ组和BY组NSS评分下降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加显著。与模型组比较,BP组海马组织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分别于伤后1 d、3 d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以BY组升高更为显著〔Wnt3a mRNA(2-ΔΔCt):154.7±4.1比17.4±1.0,β-catenin mRNA(2-ΔΔCt):17.05±0.45比2.74±0.13,均P<0.05〕,其次为TQ组〔Wnt3a mRNA(2-ΔΔCt):126.6±2.8比17.4±1.0,β-catenin mRNA(2-ΔΔCt):8.70±1.19比2.74±0.13,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BP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升高,但3 d达峰值后有所下降;4个活血化瘀方剂组BDNF和NGF的阳性表达于伤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于伤后7 d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TQ组和BY组在伤后1 d即明显高于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个/MP):56.4±6.2、61.6±7.0比37.4±2.0,NGF阳性细胞(个/MP):58.4±5.0、62.4±4.4比53.4±3.6,均P<0.05〕,且伤后7 d时升高幅度较其他药物组更为显著。结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和补阳还五汤对sTBI急性期大鼠的神经再生修复均有一定疗效,但作用强度有所不同,以补阳还五汤和通窍活血汤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补阳还五汤 重型颅脑损伤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微创介入治疗术后形成胆汁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三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资料。筛选术后随访证实的胆汁瘤患者,总结胆汁瘤的分类和治疗。结果共筛选出43例胆汁瘤患者,其中14例需要治疗,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29~85)岁。根据治疗方法和部位不同将胆汁瘤分为:肝外胆汁瘤(2例),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单纯性胆汁瘤(10例),行经皮胆汁瘤引流术;感染性胆汁瘤(2例),同时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及经皮胆汁瘤引流术。结论胆汁瘤是肝脏疾病介入治疗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将其分类指导治疗,以期提高疗效。

  • 标签: 胆汁瘤 介入治疗 引流
  • 简介:摘要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其一线治疗的适应证也在逐步获批,肺癌免疫治疗正向着早期新辅助治疗方向推进。在免疫单药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免疫联合放疗、化疗及双免疫治疗使患者的疗效进一步提高,强强联合是肺癌治疗的大势所趋。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疗效显著,并向小细胞肺癌领域扩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肺癌免疫治疗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筛选肺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如何优化免疫治疗的方案,如何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如何克服免疫治疗的耐药,以及如何监测管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临床研究或审批中,肺癌免疫治疗将会给我国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范围内烧伤发病率、烧伤严重程度、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呈降低趋势。但是儿童烧伤发病率降低趋势却不明显,有的地区甚至有所升高。烧伤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第2位致伤因素。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烧伤占比最高,其中尤以1~3岁为高发年龄,占比高达70%。我国尚无全国性儿童烧伤数据库,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 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各种伤害,而儿童烧伤占儿童意外伤害的比例高达21%。烧伤及后期多次整形康复治疗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因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创面愈合能力强,愈合后常有增生性瘢痕形成,同时还要兼顾对其发育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儿童烧伤治疗的复杂性。严重的儿童烧伤患者依然面临生存瓶颈:重度烧伤儿童中,年龄越小,生存率越低;儿童烧伤休克发生率高,烧伤面积>10%总体表面积即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在低龄阶段反复多次及长时程的手术对儿童大脑发育不利,因此,对于儿童烧伤的创面处理应把握好手术指征。浅Ⅱ度烧伤、预计愈合时间在4周以内的深Ⅱ度烧伤创面,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对于深Ⅱ度和部分Ⅲ度烧伤创面,如创面范围小、位于非功能部位或患者年龄过小、家属无手术意愿,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外用含银离子药物是创面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手段,创面敷料可选用甲壳胺膜、生物护创膜及辐照猪皮等,也可用水胶体或泡沫型敷料等新型敷料覆盖。广泛深度烧伤创面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削除创面坏死组织,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抗瘢痕治疗是儿童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重要环节,可采用药物、压力治疗(弹力套及支具)、光电治疗及其他治疗(放射治疗、按摩等)等手段综合治疗。经严格抗瘢痕治疗仍有功能不佳或者外观畸形的患者应行手术整复治疗。我国目前儿童烧伤预防尚缺乏系统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文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非常重视儿童烧伤的预防教育,采用各种形式进行科普教育。经常深入学校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宣传预防烧伤措施及烧伤急救处理知识。科室医师自导自演的小品——"'烧伤三宝’之婆媳大战"获得第五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一等奖。科室医师通过报刊、电台、广播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引入慈善基金会资助贫困烧伤儿童。同时,科室每年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儿童夏令营,帮助烧伤的孩子们重返校园等。建立全国性的儿童烧伤数据库,发布年度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指导报告,为儿童烧伤预防和救治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系统的流行病学依据是烧伤医务工作者下一步工作的核心。

  • 标签: 儿童 烧伤 伤口愈合 康复 数据库 预防教育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针对非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研究已达瓶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和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基因靶点以及免疫受体与食管癌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等,此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也在研究中,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实现食管癌的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至2017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选择前牙散隙要求正畸治疗的重度牙周病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55~68岁,平均62岁。矫正前进行系统牙周治疗,然后用固定直丝弓技术正畸治疗。结果经过20~28个月正畸治疗后,牙周病患者的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周组织和牙槽骨较之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侧貌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对重度牙周病患者用牙周治疗加正畸治疗,矫治错畸形又改善牙周健康情况,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周病学 牙面畸形 错畸形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我国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低。因此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现报道分子靶向治疗加免疫治疗联合多介入手段治疗晚期肝癌1例,以期能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免疫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再程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失败的152例胸段食管鳞癌治疗失败后总生存(OS)及不同挽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术后首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6(2.0~69.1)个月。复发后的中位OS期为8.0(0.8~43.3)个月。全组患者复发后的1、2、3年OS率分别为36.0%、15.1%、5.2%。单纯局部区域复发、单纯远处转移、局部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进展后中位OS期分别为11.3(1.8~43.3)、6.7(1.2~28.6)、5.1(0.8~22.9)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ypTNM分期、复发后综合治疗、局部区域复发与复发食管鳞癌OS相关(P=0.009、0.012、0.000、0.026)。结论新辅助治疗模式、ypTNM分期、复发模式及复发后治疗模式是是影响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总体预后不佳,复发后应根据复发位置、新辅助治疗模式、患者体力状态等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以使患者取得最大挽救治疗获益。

  • 标签: 食管肿瘤,复发/新辅助疗法 局部区域复发 远处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一种非常具有医学前景的食管癌临床治疗策略,综合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辅助放疗可作为重度食管癌、不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在腺癌中治疗价值更高,新辅助放化疗可作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腺癌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摘要我国窄谱中波紫外线应用于白癜风治疗已有十余年,目前,其临床治疗参数尚缺乏统一标准,不规范的治疗不仅不能使患者从中获益,还易引起红斑、水疱、光老化等不良反应。基于世界白癜风工作组光疗委员会制定的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专家共识,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治疗经验,本文从治疗频率、初始治疗剂量、连续治疗或中断治疗后剂量调整、平台期及疗程选择、可接受的最大光疗总次数等方面讨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参数的选择,提高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 标签: 白癜风 紫外线疗法 窄谱中波紫外线 参数
  • 简介:摘要3例患者(例1男,27岁,慢性丙型肝炎;例2男,71岁,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癌;例3男,60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服用含达拉他韦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出现耐药或治疗失败。例1和2均服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HCV非结构蛋白(NS)5A均未发现耐药变异。例1在治疗第4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15 IU/ml;停药10 d后出现病毒学突破,HCV序列检测示S122G、L31V、Y93H和C316N的4个位点变异。例2在治疗第8周时HCV RNA<15 IU/ml,12周时出现病毒学突破。2例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例3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24周,治疗第4、12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为<15 IU/ml,停药12周出现病毒学突破,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获得SVR。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抗病毒药 治疗失败 变异 耐药性,病毒 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胃癌认识不断深入和新技术发展,多种针对不同阶段胃癌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主的内镜技术是胃癌诊断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胃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等,并需要针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方式对于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放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近年来,包括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等胃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均取得重要进展,然而其要成为胃癌一线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笔者相信:随着更多胃癌研究结果的不断涌现,胃癌综合治疗方式必将更加丰富,使胃癌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确化,最终让更多患者获益。

  • 标签: 胃肿瘤 综合治疗 内窥镜 手术 化疗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