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基础数据。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8月15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数据与各国政府部门实施的防控政策,采用累计发病率、累计死亡率、累计病死率和五天移动平均实时再生数(Rt)指标分析疫情流行趋势,探讨主要政策措施对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截至8月15日,全球COVID-19累计报告发病率27.66/万,累计报告死亡率0.10‰,累计报告病死率4%。累计报告发病率前3位国家为卡塔尔、巴林、圣马力诺,发病率(/万)分别为404.41、280.61、208.69;累计报告死亡率前3位国家分别为圣马力诺、比利时、秘鲁,死亡率(‰)分别为1.22、0.87、0.80;累计病死率前3位国家为也门、法国、意大利,病死率(%)分别为28.42、14.33、13.94。截至2020年8月15日,Rt(95% CI)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新西兰6.63(4.57,9.08)、博茨瓦纳2.43(2.16,2.71)和缅甸2.20(1.64,2.51)。结论截至8月15日,全球大部分国家的COVID-19疫情渐趋平稳,部分国家疫情出现反扑现象,应当警惕,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趋势分析 实时再生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是国民健康的卫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公共卫生的新特征包括:健康影响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多元化、复杂性;国民健康改善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会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区性。展望新时代公共卫生,要重点关注健康一生、环境健康及建成环境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同一健康和全球健康问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公共卫生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方法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2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的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文献,语言类型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92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逐条审核文献内容,排除会议通知、编者按等类型文献及内容关联不强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547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2软件统计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和去除副主题词后主要主题词出现频次,统计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发文量前十期刊的发文量;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合作者网络及主要主题词聚类分析,统计并记录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活跃作者发文情况及国家或地区分布。结果1 547篇文献中,相关研究活跃学者主要来自印度、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发文量前十的期刊总计发文量617篇(39.88%,617/1 547 )。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主要集中于COVID-19、病毒性肺炎、冠状病毒感染、眼病的流行病学、并发症、防控、诊断、病毒学,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β冠状病毒分离与纯化,眼科教育、组织与管理,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的组织与管理,毛霉菌病诊断。去除副主题词后,高频主要主题词还包括结膜炎、眼眶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近视等眼部疾病,多发性硬化、米勒费雪症候群等眼部相关系统性疾病,COVID-19治疗药物羟基氯喹、血管生成抑制剂,疫苗接种等。结论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涉及眼前后节多种眼部疾病。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羟基氯喹与可能的视网膜毒性、疫苗接种后可能的眼部不良反应等研究也值得关注。

  • 标签: 眼科学 文献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湖北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数量仍在增加。国内外多个团队对疫情发展进行了模型预测,但结论并不统一。因此,开展本次疫情的预测模型研究、评估COVID-19的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对于评估病毒的传播能力以及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从湖北省2020年1月17日到2月8日期间每天报告的确诊病例数等数据,分别采用指数增长方法(exponential growth,EG)、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序贯贝叶斯方法(sequential Bayesian method,SB)和时间相关基本再生数(time dependent reproduction numbers,TD)估计R0值。结果由观测病例数和4种方法预测的病例数的拟合情况可知,EG方法拟合效果最优。EG方法估计COVID-19湖北省R0的值为3.49(95%CI:3.42~3.58)。采取封城控制手段期间,EG方法估算R0值为2.95(95%CI:2.86~3.03)。结论在传染病流行初期,适合采用EG方法估算R0。同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COVID-19的传播速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本再生数 传播速率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报告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聚集性病例事件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WHO于2020年2月11日将该病命名为COVID-19。截至3月1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造成包括我国在内的11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11.8万病例。3月11日WHO评估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呈现大流行特征。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主要是由于病原溯源困难、传染源分布广泛、传播途径多样、易感人群免疫水平较低、传染性较强和疫苗研发尚需时日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原溯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疫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发现以来,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已有病例报告。随着疫情的发展,聚集性疫情所占的发病数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地区,暴露来源发生很大变化。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非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377起(涉及病例1 719例)进行分析。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297起(占79%),确诊病例中位数为4例;聚餐39起(占10%),确诊病例中位数为5例;商场或超市23起(占6%),确诊病例中位数为13例;工作单位12起(占3%),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交通工具6起(占2%),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依聚集性病例潜伏期估计所需条件,选出325例,推测潜伏期为1~20 d,中位数为7 d,众数为4 d。此外,对国内某百货大楼聚集疫情分析结果提示本次疫情潜伏期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钻石公主"号邮轮聚集疫情从2月5-21日共634人被确诊感染,各类人群(国籍、年龄、性别)均易感,提示乘客年龄、无症状感染及邮轮内封闭环境可能是导致邮轮后续病例出现间歇同源暴露和人传人增殖模式的主要原因,两起典型疫情的进展清晰地展现了武汉早期病例的播散情况。因此,在疫情防控中,除隔离患者外,追踪、排查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及次级接触者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疫区的健康人群,自我隔离是防控关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病例 流行特征 潜伏期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发生初期,我国采用围堵策略,并围绕此策略要点实施一系列核心措施,包括社会动员、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封锁疫区和交通管控以减少人员流动、增加人际距离、环境卫生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等,以期尽快将疫情控制在武汉等有限地区。本文对围堵策略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措施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围堵策略及核心措施的公共卫生意义,并基于措施效果的全面评价与疫情发展的态势评估提出下一步考虑建议。

  • 标签: 围堵策略 核心措施 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日本在举办东京奥运会期间(包括前后14 d)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特点,为今后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的防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全球、日本及涉奥人员新冠肺炎发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布滞后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疫情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东京奥运会防疫措施及效果。结果2021年7月6日至8月22日,日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468 564例,东京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138 690例,发病均呈急剧升高趋势。日本3 d前和东京1 d前的发病率与奥运代表团的发病率正相关。涉奥人员中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共538例,发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奥运服务人员,占总病例数的53.72%。各大洲代表团发病率之间有差异(P=0.026),中美洲代表团发病率最高(6.06%),北美洲代表团发病率最低(0.33%);团体项目的发病率(0.83%)与单人项目的发病率(0.32%)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04,P=0.030)。结论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采取的防疫措施具有一定效果,涉奥场所未发生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暴发疫情疫情总体可控。

  • 标签: 奥运会 新冠肺炎 疫情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控制,但其他国家确诊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境外输入病例正在增多,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疫情防控仍不容松懈。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出行、工作、学习等行为模式改变带来的特殊性,对儿童烧伤的预防、急救和居家护理,以及居家功能康复等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医护工作者参考。

  • 标签: 儿童 烧伤 急救 康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尽早做好院内预防措施;既要收治急危重症病人,更要适应疫情期间的整体安排,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充分发挥外科医师在抗疫中的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外科 疫情 防护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腹症患者急诊手术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8日至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5~82岁。所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行肺部CT检查,必要时完善咽拭子核酸检测。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后按常规选择麻醉方式;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选择麻醉方式。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后,按常规程序行急诊手术。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三级防护进行急诊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0例急腹症患者中,16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4例无法排除新冠肺炎。20例急腹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腹部手术,其中硬膜外麻醉手术2例(开腹阑尾切除术1例、开腹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1例),全身麻醉手术18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9例、开腹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囊造瘘术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2~194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m;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8 mL。(2)术后情况:16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于普通单间病房治疗,其中1例术后5 d出现发热,急诊复查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及时转至隔离病房治疗,同时完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双阳性;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及家属均为武汉居民,疫情期间未居家隔离,无法确认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参与该例患者治疗的医护人员在14 d医学观察期内未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其余1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例术前结合病史及肺部CT检查结果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直接转入隔离病房治疗,术后连续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患者原发病术后恢复顺利。20例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例,敞开伤口消毒换药后行二次缝合,愈合良好;肠液漏1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保守治疗后好转。20例急腹症患者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急诊关口前移的方式进行筛查。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按常规程序行急诊手术;对于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三级防护行急诊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复查肺部CT及咽拭子核酸检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于单间病房治疗;术后确诊新冠肺炎须及时转至隔离病房治疗;术前结合病史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直接转入隔离病房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腹症 急诊手术 诊断 治疗 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底我国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指南建议以及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研究文献,本"专家意见"起草COVID -19疫情背景下小儿外科诊疗防控工作建议,着重于推荐COVID -19疫情期间,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级预防和控制措施,适用于国内外各级儿童医院和小儿外科机构的临床实践和医疗防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但仍不可避免骨折患者、尤其是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在此特殊时期,创伤骨科医师应如何在常规的诊疗方式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好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做好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流程的同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聚集性传播,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创伤骨科医、护、患三者出发,结合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对当前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创伤骨科患者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 创伤和损伤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来,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并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根据既往对其他冠状病毒研究结果和消化科诊疗活动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科工作防护要点进行了细化总结,供消化科一线工作人员临床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消化科 个人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聚集性疫情特征,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8日海淀区COVID-19聚集性疫情感染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结果疫情初期海淀区共发生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感染者45例,死亡5例,以家庭聚集(11/13)、外省输入(9/13)为主;潜伏期传播4起;潜伏期M(P25,P75)为5(3.5,7.5)d;代间距M(P25,P75)为5(3.5,11.5)d;50%(13/26)的主动就医患者多次就诊;84.1%(37/44)的病例于发病前2d至发病后7d检出新冠病毒核酸;总续发率11.6%(29/249),家庭续发率32.1%(27/84)。结论海淀区COVID-19疫情初期以家庭聚集为主,提高病例早期识别能力、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及尽早采样,有利于遏制疫情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续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