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老年住院患者对生前预的认知度、接受度现状,分析是否愿意制定生前预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如何在山西省老年住院患者中推广生前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7年1—12月山西省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收集411例老年住院患者有效问卷,收集内容包括一般社会学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居住地、文化水平、职业、有无子女、有无配偶)、生前预认知及是否愿意签署生前预"我的五个愿望"文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签署生前预文件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山西省411例老年住院患者对生前预的认知水平低(146例,35.5%),在一般资料中,文化水平和职业与老年住院患者对生前预的认知水平相关(χ2=12.093、11.906,P=0.001、0.00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60~69岁年龄段相比,70~79岁(OR=0.592,95%CI:0.360~0.974)和80~89岁(OR=0.408,95%CI:0.238~0.701)的老年住院患者对签署生前预文件持消极态度,城市(OR=2.293,95%CI:1.335~3.940)、医务工作者(OR=3.156,95%CI:1.419~7.020)和无子女的老年住院患者(OR=3.156,95%CI:1.287~7.740)较农村、其他职业(除外教师和公务员)以及有子女的老年住院患者更愿意提前签署生前预文件。结论山西省老年住院患者对生前预认知水平低,对提前签署"我的五个愿望"文件接受度差,为使其惠及大众,需加大在我省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生前预嘱 知情同意 医疗自主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教育管理者制订本科生临床实践阶段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临床护理实践时间≤3个月的960名本科生,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患沟通能力培训相关内容及患沟通能力。分析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960名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患沟通能力得分为(2.18±0.21)分,其中得分最高为敏锐倾听维度(2.42±0.51)分,得分最低为验证感受维度(1.88±0.5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实践初期医院是否进行患沟通培训、不同培训形式的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患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患沟通能力得分与医院进行患沟通培训次数呈正相关(r=0.456,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进行患沟通培训次数和培训方式是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患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实践初期的本科患沟通能力水平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有效的培训方案加强培养。

  • 标签: 学生,护理 本科 沟通能力 临床实践初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BAROCAP数字式气压计PTB330是由芬兰Vaisala公司开发生产用于测量地面气压数值的一款产品,以其易于维护、测量高精确性以及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在国内机场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中从其原理出发,阐述解决气压计常见故障中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供相关技术人员在此类问题中得到借鉴,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协助航空器安全飞行。

  • 标签: PTB330 气压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Orem自我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进行比较。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测评,健康行为采用《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两组患者干预后《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各维度得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护理比传统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

  • 标签: Orem自护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最初由桑德斯出于对癌末患者的人道关怀而创办安宁疗机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临终照护体系,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中国台湾地区的安宁疗护发展,呈现了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特点。当下中国有着对安宁疗的迫切需求,这些过往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安宁疗护 癌症 临终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病例编制对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选取60名在该院实习的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生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流程图形式评价生模拟情景学习中知识运用、分析及整合能力,并编制病例情景教学手册,让生全面、深入、形象认识各种病例,教学结束后让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及了解。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生教学培训效果及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评分、病历书写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专业态度、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病例编制模式能有效提高生学习积极性及效果,有利于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

  • 标签: 以护生为主体 情景教学病例编制 护生 临床综合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思维培养的生主持SBAR交班模式在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本科室专科知识实习的生49人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本科室专科知识实习的生47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习生参与分管床位并汇报病情。实验组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让生主持SBAR交班模式,分管床位,并按症状-背景-评估-建议的模式汇报患者的病情。两组生分别进行临床带教后的理论考核、病情十知道内容考核、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临床带教后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的病情十知道内容得分及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临床思维培养的生主持SBAR交班模式应用于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可以提高生对所管病床患者病情的全面性、提高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培养了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科室在生带教中可以借鉴应用。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临床带教;临床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实习生在实习不同阶段的心理弹性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实习的81名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期,实习生的心理弹性总分为(131.64±8.33)分;实习后期,实习生的心理弹性总分为(128.42±10.1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生的心理弹性总分高于专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习期,实习生的心理弹性得分均较低,尤其是实习后期。在临床实习期,医院护理部及科室带教老师应重视实习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建立各种应对机制,帮助实习生能更好地面对临床压力,完成临床实习。

  • 标签: 心理弹性 实习 护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SHARE模式对肿瘤患者坏消息的告知进行调查分析,为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首次入院并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充分采取家属意见,12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告知,避开患者,对患者家庭主要成员进行集体告知,解答疑问,由家庭成员研究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告知。观察组采用SHARE模式告知癌症患者坏消息,通过创造独立的告知环境,运用患者能够听懂并且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坏消息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信息,包括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疾病及术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情绪,尽全力减轻被告知者的担心和疑虑。结果应用SHARE告知患者坏消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癌痛情况,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安宁疗过程中,患者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正确的应用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关系更加和谐。

  • 标签: SHARE模式 坏消息 癌症告知: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宁疗护士情感劳动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上海、深圳、连云港3家安宁疗单位的8名安宁疗护士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半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结果安宁疗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包括自然表达、表层表达、深层表达;护士情感劳动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安宁疗护理岗位设置不清晰、多学科团队指导保障不足、公众安宁疗认知不够、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等现象,易使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增加护士的职业疲累感,使护士情感劳动行为缺乏稳定长效的动力源泉,影响其情感劳动行为的表达。结论应当关注安宁疗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对影响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加以干预和完善。

  • 标签: 护士 安宁疗护 情感劳动 影响因素 田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本研究编写的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河北省11所本、专科医学院校的2 693名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研制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0.959。河北省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得分为(119.70±15.35),总体得分率为85.50%,其中学历、年级、参加志愿者活动、性格、周围人关心程度、家庭氛围及授课教师是否提到人文关怀等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生人文关怀品质处于良好水平,高校可根据现状和影响因素做针对性的教育,为生营造良好的人文课堂氛围,鼓励生积极参加人文实践,提高生人文关怀品质。

  • 标签: 护生 人文关怀品质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生在临床实习不同阶段临床沟通能力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护理教育者制订更好的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2所高校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生280名,于2019年7月30日—2020年2月17日在生实习的3个阶段进行调查,采用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在生进入临床实习第2、5、8个月时进行3轮网络问卷调查。第1轮问卷应答254名(90.7%),第2轮应答210名(75.0%),第3轮问卷应答193名(68.9%)。结果在3个阶段的测评中,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总分分别为(3.27±0.39)、(3.29±0.35)、(3.27±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未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提示临床护理管理者应适当增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患沟通技巧的课程及培训。

  • 标签: 学生,护理 临床沟通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某区安宁疗服务终线调查数据,探讨该区安宁疗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推动安宁疗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获取北京市某区4家三级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报的"2020年全国第二批安宁疗试点地区终线调查表"的数据,填报时间范围为2020年1—12月。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安宁疗模式、相关保障政策、安宁疗团队、病例诊断分类、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费用负担等,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2020年,北京市某区9家医疗机构中仅4家三级医院开展安宁疗的门诊、会诊和住院服务,9家医疗机构均未开展居家安宁疗服务。4家医院从事安宁疗的医师和护士分别为35人和40人;安宁疗护住院病例为267例,其中恶性肿瘤病例121例,占45.32%;安宁疗患者平均住院日(40.0天)多于医院平均住院日(7.8天);安宁疗患者日均住院费(3 428.7元)低于医院日均住院费(3 605.6元);安宁疗服务项目尚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相关保障政策不完善。结论北京市某区安宁疗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安宁疗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配套政策等均不能满足该区安宁疗服务需求。应加快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安宁疗,搭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照护网络,大力培养安宁疗护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以推动该地区安宁疗服务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安宁疗护 医疗机构 试点 终线调查表 服务模式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宁疗护士情感劳动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上海、深圳、连云港3家安宁疗单位的8名安宁疗护士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半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结果安宁疗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包括自然表达、表层表达、深层表达;护士情感劳动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安宁疗护理岗位设置不清晰、多学科团队指导保障不足、公众安宁疗认知不够、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等现象,易使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增加护士的职业疲累感,使护士情感劳动行为缺乏稳定长效的动力源泉,影响其情感劳动行为的表达。结论应当关注安宁疗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对影响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加以干预和完善。

  • 标签: 护士 安宁疗护 情感劳动 影响因素 田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护理学校学生干眼状况,了解其眼表健康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学习的90名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CULUS Jenvis-OSDI干眼问卷及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对生的眼表健康状况进行主、客观分析。结果OSDI干眼问卷调查显示,轻度干眼21名(23.3%),中度干眼42名(46.7%),重度干眼21名(23.3%)。干眼的主要症状是异物感,占53.3%;次要症状是畏光、视力模糊,分别占46.7%与40.0%。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显示,双眼泪液分泌量正常;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级干眼中,临界干眼占60%左右,干眼占10%左右。眼红分析显示,充血分数>2.0分者9名(10%),为炎症所致干眼。结论护校学生干眼症发病率较高,主观症状明显,提示学生用眼过度,不注意用眼卫生,带教老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宣教,普及科学合理用眼知识,重视眼表健康。

  • 标签: 学生,护理 干眼症 眼表疾病 调查
  • 简介:摘要安宁疗是针对终末期患者实施的提高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宁疗的对象大多情绪低落、内心暴躁愤怒,不会直接向医护人员寻求情感上的安慰与支持,而是在语言或行为中表现出一些情感上的暗示和担忧,更有甚者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攻击。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能够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情绪、担忧、需求及暴力言语中的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强调观察、鼓励倾听与吐露心声,因此,非暴力沟通在安宁疗的沟通中有着必要而独特的重要性。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安宁疗护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血糖优质护理项目"对住院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2018年,该院启动"住院血糖优质护理项目",选取该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5月项目启动前收治患者128例与2018年6月项目启动后收治的患者1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自我管理能力及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项目开展前后患者等待手术天数、术后等待出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自我管理能力、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住院血糖优项目的开展有效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改善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外科护士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围术期 血糖 优护项目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宁疗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安宁疗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发表的与安宁疗相关文献,以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766篇,截取高频关键词46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安宁疗的7个热点:绝症晚期患者对安宁疗的需求和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获得的社会支持;安宁疗模式的升级;预先指示和预立医疗计划的推广实施;医护人员对安宁疗知信行的调查和相关培训;安宁疗转诊和治疗的最佳时间;安宁疗中的疼痛管理。结论近年来安宁疗受到持续关注,但我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了解到国际上安宁疗的研究热点,以供国内安宁疗研究者参考。

  • 标签: 安宁疗护 临终关怀 舒缓医疗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互动达标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能力、血脂、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G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采用患互动达标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能力、血脂、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w,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w,试验组患者自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患互动达标模式对G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自能力,改善其血糖控制水平,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护患互动达标模式 自护能力 血糖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境式体验教学降低生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内一科的生为研究对象,行历史对照试验;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生为对照组,共72人,其中男14人,女58人,年龄(19.59±1.12)岁,实施传统带教教学;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生为观察组,共76人,其中男17人,女59人,年龄(19.67±1.04)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境式体验教学。采用自制调查表统计两组生的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知识认知率。结果对照组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33%(6/72),观察组为1.3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13)。对照组的基础知识得分[(3.39±3.19)分比(11.01±3.03)分]、态度得分[(38.89±13.17)分比(43.28±10.09)分]、行为得分[(37.81±14.09)分比(68.39±17.15)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式体验教学可降低生的针刺伤发生率,提高针刺伤认知及预防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 标签: 针刺伤 针刺伤认知 情景式体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