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科住院患者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180例,年龄(80.3±6.7)岁。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80例(44.4%)和非肌少症组100例(55.6%),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共病、躯体功能、营养、认知、心理、老年综合征、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共病指数为(2.6±1.7)、疾病累计评分(11.3±4.1)分,高于非肌少症组(2.1±1.1)和(7.9±1.8)分(均P<0.05);微营养评分(11.2±4.1)分和简易认知评分(2.3±1.0)分均低于非肌少症组(12.8±2.1)分和(4.4±0.9)分(P<0.05);握力(21.2±5.8)kg比(27.6±6.72)kg、5次起坐时间(31.4±15.3)s比(13.2±4.0)s、3 m起立—行走时间(24.2±9.5)s比(12.0±2.9)s、步速(0.6±0.3)m/s比(0.9±0.3)m/s、简易躯体能力评定(6.1±1.9)分比(9.8±1.3)分(均P<0.01)。肌少症组患者老年综合征如尿失禁、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失眠、口腔问题、慢性疼痛、焦虑、抑郁、跌倒发生率均高于非肌少症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步速、老年综合征数量是肌少症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401、1.286、3.654,均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率高,老年综合评估可全面的了解肌少症患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肌少症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工业区居民砷暴露情况影响因素,为保障工业区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7年,在兰州市西固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样本,检测砷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模型评估工业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抽取常住居民(包括成人、儿童青少年)进行尿砷和血砷含量检测,分析砷的内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和砷与内、外暴露各因素的关系。砷含量均以几何均数表示。结果共采集84份大气PM2.5样本,砷含量为7.53 ng/m3;共采集108份饮用水样本,砷含量为0.002 2 mg/L;共采集40份土壤样本,砷含量为0.14 mg/kg。工业区环境中砷的总非致癌风险商为0.39,低于非致癌风险商可接受水平(1.00);总致癌风险为6.59 × 10-5,其中以饮用水经口摄入途径贡献最大,呼吸吸入途径次之,分别占总致癌风险的78.60%[(5.18 × 10-5)/(6.59 × 10-5)]和20.79%[(1.37 × 10-5)/(6.59 × 10-5)]。共抽取常住居民135人,采集血样135份,血砷含量为0.92 μg/L,其中成人血砷含量(1.05 μg/L)高于儿童青少年(0.75 μg/L,U = - 3.594,P < 0.05);采集尿样135份,尿砷含量为14.17 μg/L;尿砷与血砷水平呈正相关(r = 0.357,P < 0.05)。血砷水平与总致癌风险,经呼吸、口和皮肤暴露的致癌风险均呈正相关(r = 0.252、0.244、0.255、0.255,P均< 0.05)。结论工业区环境中的砷元素对居民健康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应限制居民饮用水经口途径和呼吸途径的砷摄入。

  • 标签: 砷中毒 健康风险评价 内暴露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对505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60岁以下各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均P<0.05),且男性及女性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超重、肥胖、高血压及空腹血糖升高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改变可控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结节发生率。

  • 标签: 健康体检 甲状腺结节 检出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医生执业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我国医生的执业水平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成熟评价框架制定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评价量表。2018年6—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托医联体平台,随机选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家医院,共2 156名医生参与调查。对其执业能力6个维度(医学知识、疾病诊疗、科研教学、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群体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医生各维度执业能力自评结果显示,职业精神维度评分最高(3.89分),科研教学维度最低(2.85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6个维度的执业能力水平高低与性别、学历、职称、导师资格、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是否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等有关(P<0.05)。结论我国医生执业能力总体尚待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医生应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知识结构还需丰富,医生应树立大健康理念;非技术服务能力尚有欠缺,医生应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接受医学教育的程度决定医生执业能力高低,保证规范化培训质量是关键举措。

  • 标签: 卫生人力 医生 执业能力 自评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从医信念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其医学生的从医信念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至2月,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2020级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其从医信念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78名医学生参加了调查,从医信念评分为(88.72±16.83)分。医学生参与讲座等活动的频率(b=0.130,P<0.001)、学习中获得的帮助(b=0.204,P<0.001)、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b=0.085,P=0.014)、基于案例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效果(b=0.245,P<0.001)、职业规划课程帮助程度(b=0.067,P=0.028)、认为未来医患关系将逐渐改善的看法(b=0.088,P=0.002)与个体从医信念相关;与女性、高年级(大学三年级及以上)、必修课程成绩在后50%的医学生相比,男性(b=0.094,P<0.001)、低年级(b=0.109,P<0.001)、必修课程成绩在前50%者(b=0.136,P<0.001)的医学生从医信念更强,上述变量可以解释医学生从医信念变异的46.8%。结论医学生从医信念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医学生学习中获得的教学资源与支持以及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的看法是其从医信念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丰富人文课程、举办相关讲座、参与志愿活动、丰富教学方法等途径强化医学生的从医信念,同时多关注女性、学习成绩较低者和高年级医学生,并发挥媒体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从医信念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情况影响因素分析,为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4月,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来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4 308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彩超结果,比较不同亚组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616名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异常(14.3%,616/4 308),甲状腺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结节(5.1%,220/4 308)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异常(7.1%,308/4 308)。与男性放射工作人员比较,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SH异常率更高(P<0.05);随着工龄增加甲状腺结节检出率、T3、甲状腺素(T4)异常率升高(P<0.05);未评级医疗机构和私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最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年龄均为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68、1.016,95%CI:1.548~2.763、1.002~1.030,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损伤,应重点关注女性、高年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 标签: 放射学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结节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患者的新冠灭活疫苗接种情况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至9月扬州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收治的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病毒且年龄≥18岁的704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将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归为非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归为重症组。根据新冠灭活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接种1针组和接种2针组,评价疫苗接种情况对病情严重程度、抗体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导致重症新冠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接种2针疫苗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比例均明显低于接种1针组和未接种组〔3.02%(7/232)比9.48%(22/232)、15.83%(38/240),均P<0.05〕,而发病至就诊时间(d:1.97±1.66比2.66±2.70)、年龄(岁:45.3±12.2比63.6±17.0)、直接胆红素〔DBil(μmol/L):3.70±1.83比5.30±5.13〕、乳酸脱氢酶〔LDH(U/L):240.69±74.29比256.30±85.18〕、血肌酐〔SCr(μmol/L):63.38±19.86比70.23±25.43〕、白细胞介素-6〔IL-6(ng/L):7.32(1.54,17.40)比18.38(8.83,33.43)〕、肌酸激酶〔CK(U/L):66.00(43.00,99.75)比78.00(54.50,144.00)〕、D-二聚体〔mg/L:0.30(0.08,0.49)比0.41(0.23,0.69)〕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血小板计数〔PLT(×109/L):176.69±60.25比149.25±59.07〕、白细胞计数〔WBC(×109/L):5.43±1.77比5.03±1.88〕、淋巴细胞计数〔LYM(×109/L):1.34±0.88比1.17±0.50〕均明显高于未接种组(均P<0.05)。接种2针组入院10 d免疫球蛋白G(IgG)滴度显著高于接种1针组和未接种组〔U/L:130.94(92.23,326.31)比113.18(17.62,136.20)、117.85(33.52,156.73),均P<0.05〕,入院16 d IgG滴度显著高于未接种组〔U/L:156.12(120.32,167.76)比126.52(61.34,149.57),P<0.05〕。重症组患者2针疫苗完全接种比例〔10.45%(7/67)比35.32%(225/637)〕、LYM(×109/L:1.09±0.32比1.25±0.56)、PLT(×109/L:138.55±68.03比166.93±59.70)均明显低于非重症组,而发病至就诊时间(d:3.01±2.99比2.25±2.09)、住院时间(d:28±18比16±6)、男性比例〔77.61%(52/67)比34.54%(220/637)〕、年龄(岁:69.13±12.63比52.28±16.53)、DBil〔μmol/L:4.20(3.18,6.65)比3.60 (2.80,4.90)〕、LDH(U/L:310.61±98.33比238.19±72.14)、SCr(μmol/L:85.67±38.25比65.98±18.57)、C-反应蛋白〔CRP(μmol/L):28.12(11.32,42.23)比8.49(2.61,17.58)〕、IL-6〔ng/L:38.38(24.67,81.50)比11.40(4.60,22.07)〕、CK 〔U/L:140.00(66.00,274.00)比72.80(53.00,111.00)〕、D-二聚体〔mg/L:0.46(0.29,0.67)比0.35(0.19,0.57)〕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1针组和接种2针组发生重症的风险为0.430倍(P=0.010)。再将年龄纳入回归分析,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2针组发生重症的风险为0.381倍〔优势比(OR)=0.381,95%可信区间(95%CI)为0.121~1.1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为保护因素(OR=0.992,95%CI为0.986~0.998);年龄>60岁(OR=3.681,95%CI为1.637~8.278)、CK(OR=1.001,95%CI为1.000~1.001)、IL-6(OR=1.006,95%CI为1.002~1.010)、SCr(OR=1.020,95%CI为1.007~1.033)均为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德尔塔病毒感染,与未接种新冠疫苗患者相比,完全接种2针新冠灭活疫苗新冠肺炎患者的IL-6、SCr、CK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LT、LYM和IgG抗体滴度更高,发生重症比例降低,2针疫苗完全接种更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新冠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衰竭 重症 德尔塔变异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及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18年1~10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180例初产妇及120例经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的出现率为45.00%。180例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6.11%,120例经产妇的产后抑郁出现率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关系、配偶文化程度、初产妇文化程度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关系及家庭月收入。结论该院初产妇比较经产妇有更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孕妇孕期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降低孕妇产后抑郁出现率。

  • 标签: 初产妇 经产妇 产后抑郁
  • 作者: 王晓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4-26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 第10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500
  • 简介: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孕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将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后孕妇早产、剖宫产、胎盘早剖、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d、7d、20d、40d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有显著改善效果,还能有效减轻孕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对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临床护理有积极影响。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影响分析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影响分析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影响分析

  • 标签: 整体护理;孕产妇;妊娠结局;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我院血液净化科14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制人口学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简易体能测量表(SPPB)评估躯体功能,简易五项评分问卷(SARC-F)作为肌少症快速筛查的工具,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焦虑、抑郁的筛选检查。采用FRAIL衰弱量表进行衰弱评估,根据不同衰弱评分分成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并分析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无衰弱组33例(22.6%),衰弱前期组86例(58.9%),衰弱组27例(18.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衰弱分组在性别(χ2=6.220,P=0.045)、年龄(F=5.197,P=0.007)、体型(χ2=31.927,P<0.001)、SARC-F分(χ2=24.283,P<0.001)、SPPB(χ2=26.7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衰弱组中肌少症高危患者3例(9.4%),衰弱前期组中肌少症高危13例(40.6%),衰弱期组中肌少症高危患者16例(50%),且衰弱不同分组中肌少症发生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0.99~1.08,P=0.049)、性别(OR=0.39,95%CI:0.17~0.87,P=0.021)、体型(OR=0.07,95%CI:0.01~0.50,P=0.008)、SARC-F(OR=0.14,95%CI:0.05~0.38,P<0.001)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衰弱的发生受性别、年龄、体型、肌少症的影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 衰弱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慢性呼吸道症状信息。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我国≥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5 082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我国≥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分别为3.75%(95%CI:3.38%~4.11%)、5.83%(95%CI:5.40%~6.26%)、2.45%(95%CI:2.02%~2.87%)、8.93%(95%CI:8.25%~9.6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较高,分别为10.27%、13.85%、6.43%、2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BMI、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史、吸烟状况、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影响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的流行。3种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部地区、吸烟者、有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史、室内生物燃料暴露、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体重较轻或肥胖者的3种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高。结论我国≥40岁居民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水平较高,多种因素影响慢性呼吸道症状的流行状况。应针对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其疾病负担。

  • 标签: 慢性咳嗽 慢性咳痰 呼吸困难 监测
  • 简介:摘要运用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对浙江省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政策执行标准、政策资源、政策执行者意向和管理组织结构4个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促进全国健康影响评价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初步构建了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政策内容与执行策略的不完善,领导决策和顶层设计的不足,政策执行主体在态度、理解程度和执行偏好方面的差异,以及跨部门协作中各部门权责体系的不明确。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浙江省应积极推动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整合优化政策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多元整体协同的健康治理机制,以跨部门协作为健康共建路径,促进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 标签: 公共政策 健康影响评价 健康 爱德华模型 政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方案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缺乳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产后缺乳的剖宫产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20~4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使用常规护理联合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泌乳素值、泌乳始动时间、各时段泌乳量评分及母乳喂养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泌乳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泌乳素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4±13.99)μg/L比(209.81±9.69)μg/L],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1.91±1.83)h比(19.97±1.7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78、18.077,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24~<48 h、48~<72 h、72~96 h泌乳量评分分别为(1.18±0.67)分、(1.85±0.89)分、(2.88±0.48)分,均高于对照组[(0.69±0.78)分、(1.09±0.82)分、(2.16±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7、3.601、3.911,均P<0.05)。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后,干预组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率分别为94.12%(32/34)、5.88%(2/34)、0.00%(0/34),与对照组[62.50%(20/32)、25.00%(8/32)、12.50%(4/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31、4.687、4.524,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OPT模型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泌乳素值,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及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 初产妇 产后缺乳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pSS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及其对疾病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0例pSS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严重程度评分(FSS)、欧洲五维健康问卷(EQ-5D)、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Ⅰ~Ⅱ)、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症状和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pSS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应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pSS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0%(42/100),在不伴抑郁症的pS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8.8%(17/59)。睡眠障碍组患者EQ-5D[0.66(0.59,0.76)]、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1.0(0.0,3.0)]分别低于睡眠良好者[0.76(0.71,1.20)]和[2.5(1.0,4.0)](Z=3.07,P=0.012;Z=3.18,P=0.011)。睡眠障碍组患者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评分[6.2(4.8,7.9)]、整体眼干燥VAS[60.0(21.4,82.1)]、焦虑VAS[11.0(2.9,43.0)]、患者总体评估(PGA) VAS[46.0(18.0,65.0)]、FSS[4.34(3.01,5.61)]和BDⅠ~Ⅱ[15.1(7.3,22.4)]均高于睡眠良好组患者的[4.1(2.8,5.3)]、[40.0(7.0,70.3)]、[2.3(0.0,18.0)]、[11.0(0.0,52.0)]、[2.45(1.65,4.40)]和[7.4(4.3,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3;Z=2.04,P=0.042;Z=2.19,P=0.031;Z=3.00,P=0.015;Z=3.43,P=0.001;Z=3.12,P=0.003)。睡眠障碍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2.0±1.5)×109/L]、ESR [(46±20) mm/1 h],均高于睡眠良好组的[(1.4±1.3)×109/L、(38±17) mm/1 h](t=2.00,P=0.048;t=2.04,P=0.044)。PSQI评分与IgG(r=-0.20,P=0.012)、ESSDAI呈负相关(r=-0.26,P=0.004),与FSS (r=0.38,P=0.001)、BDⅠ~Ⅱ(r=0.47,P=0.014)、ESSPRI(r=0.46,P=0.001)、白细胞计数(r=0.28,P=0.013)或中性粒细胞绝对数(r=0.26,P=0.009)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白细胞减少[OR值(95%CI)=0.245(0.065,0.692),P=0.005]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pSS伴睡眠障碍时,通过影响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情况及免疫功能,继而影响患者疾病预后和活动指数。临床上积极对pSS患者行多学科干预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慢性病管理,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睡眠障碍 疾病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6-12月从北京市顺义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幼儿园,将其管辖的所有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家庭基本情况、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 391例,其中存在至少1种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1 432例(59.9%)。最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为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48.8%),然后依次为进食位置不固定(14.0%)、挑食(13.0%)、进食时间过长(11.2%)、零食过多(9.0%)、汤泡饭(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主要看护人、家长对儿童进食的态度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OR=0.528,95%CI:0.431~0.647)、家庭年收入高(OR=0.656,95%CI:0.473~0.909)是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祖父母/外祖父母看护(OR=1.366,95%CI:1.151~1.622)、靠哄骗/强制引导儿童进食的态度(OR=1.581,95%CI:1.284~1.947)是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应重视对儿童家庭尤其是低年收入、低文化程度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看护家庭的干预指导,以降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 标签: 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 流行病学 家庭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16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药师对患者出院带药信息进行审核并统计用药偏差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用药偏差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及其主治医生相关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64例患者中110例出现用药偏差,用药偏差发生率为67.1%,发生组患者所患疾病数量、出院时开具的药物品种较未发生组多(Z=2.552,t=3.063,均P<0.05);主治医生年龄、工作年限较未发生组短,职称较未发生组低(Z=3.754、3.713,Z=2.01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所患疾病数量及出院时开具的药物品种较多是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60、1.227,均P<0.05);主治医生年龄较大、工作年限较长是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25、0.930,均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患者所患疾病数量及出院时开具的药物品种较多、主治医生年龄较小、工作年限较短均可能导致用药偏差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慢性病 用药偏差 药物品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衰弱认知管理门诊主观记忆障碍患者322例,根据《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非MCI组。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状态、广泛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估焦虑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睡眠障碍、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定营养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322例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中发生MCI 173例(53.73% ),非MCI患者149例(46.27%)。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阅读习惯、做家务情况、社会交往、焦虑、年龄、抑郁、有无睡眠障碍是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MCI发生率较高,认知管理门诊应对此类患者全面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根据个人情况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认知情况

  • 标签: 老年人 主观记忆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期间应用两性霉素B且用药前后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进行肝损伤分型与诊断,计算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发生率,并将患者按年龄(≤45、>45岁),入院前3个月内有无肝损伤/肝病史,所用两性霉素B剂型(非脂质体、脂质体)、最大日剂量(<30、≥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0.5 mg/kg),是否阶梯加量用药、疗程(≤21、>21 d)、累积剂量(<600、≥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10 mg/kg),是否联用保肝药物,以及是否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各分为2组,分别比较上述11项临床特征不同的2组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前者效应值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后者效应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其95%CI和R2值。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13~92岁;体重(65.0±12.3)kg。42例患者中,>45岁者26例;既往有肝损伤/肝病史者15例;应用两性霉素B者30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者10例,2种剂型均应用者2例;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 mg/kg者25例,≥30 mg、≥0.5 mg/kg者17例;阶梯加量用药者28例,初始剂量即为最大日剂量者14例;累积剂量<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 mg/kg者24例,≥600 mg、≥10 mg/kg者18例;联用保肝药物者29例;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者33例。应用两性霉素B后,42例患者TBil、AL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9;P=0.017),诊断为两性霉素B相关肝损伤者7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γ-GT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9,95%CI:1.037~3.970,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59,95%CI:0.28~0.90,P=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1.61,95%CI:0.14~3.07,P=0.033;R2=0.524),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85,95%CI:0.25~1.45,P=0.006,R2=0.205;标准化系数:0.89,95%CI:0.29~1.50,P=0.005,R2=0.206)。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6.7%。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两性霉素B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门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量的影响,为医院大型影像设备的合理使用、精细化管理和后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集北京市某三级公立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的CT检查量数据,利用单组和多组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定性访谈。结果间断时间序列回归结果显示改革后该院门诊每百诊疗人次CT检查人次的即刻变化水平增加0.216人次(P<0.001),变化趋势(斜率)增加0.012人次/月(P<0.001),改革前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门诊每百诊疗人次CT检查人次的斜率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结论医药分开改革使得该院门诊CT检查利用水平整体增加,但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类参保人群的门诊CT检查利用水平长期趋势及其存在的差异并无显著影响。定性访谈结果提示需要关注相关从业人员超负荷工作状态,并警惕大型仪器设备过度利用行为。

  • 标签: 医药分开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间断时间序列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远洋捕捞渔民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8月休渔期石岛港6家远洋渔业公司入石岛人民医院体检的360名渔民为调查对象,依据IBS罗马Ⅲ诊断标准,最终确诊68例IBS患者为远洋组。同时选取2021年5月至8月入本院肠镜检查的当地居民(非远洋作业)男性人员1 450例,共有60例患者符合IBS入选标准,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人群IBS发生率;比较远洋组不同海龄IBS发生率;统计2组人群IBS亚型发生率;采用广泛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评价2组人群焦虑和抑郁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焦虑、抑郁与IB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远洋组IB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远洋组海龄≥20年组IBS发生率(44.1%)和10~19年组IBS发生率(35.3%)均明显高于2~9年组IBS发生率(20.6%),远洋组海龄≥20年组IBS发生率明显高于10~19年组和1~9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洋组IBS便秘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泻型和混合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远洋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远洋组IBS发生率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两个维度呈正相关(r1=0.549、r2=0.561,P1=0.008、P2=0.006)。结论从事远洋捕捞渔民IBS患病率高,且以便秘型为主,大多数合并心理异常,焦虑、抑郁能明显影响IBS患者肠道症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远洋捕捞 渔民 石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