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扁桃体的软病。患者女,43岁,因“右侧咽部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体: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下极见一苍白乳头状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蒂部无法窥及。术前诊断扁桃体肿物,在全身麻醉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右侧扁桃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扁桃体乳头状新生物,大小3.5 cm×2.1 cm×0.9 cm,下至扁桃体下极,部分累及舌根。术后病理诊断为软病。术后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好转出院。1个月后:患者右侧咽部见一苍白乳头状肿物、颈部levelⅡ区可触及一肿物,大小3.5 cm×3 cm×2 cm。颈部CT平扫+增强:右颈部多发囊实性占位,考虑炎性改变可能。临床诊断:右侧咽部软病,右颈部肿物软病可能性大。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右颈部肿痛好转,办理出院。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诉颈部肿痛复发,就诊外院(具体不详),之后患者失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结石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异常的尿液状况或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导致肾乳头上皮下钙(Randall斑块)或者阻塞肾小管的结石晶体(Randall钙栓)的形成,然后过饱和的晶体聚集在Randall斑块或钙栓上进而形成结石。然而,肾乳头钙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表现形式还包括肾乳头锚定结石、肾乳头隐窝内结石、肾乳头尖端糜烂、外生型肾乳头等肾乳头病变。本文着重介绍Randall斑块学说的发展进程,和Randall斑块的形成和转变机制,以及上述不同类型肾乳头钙病变的表现和临床处理方式,对Randall斑块、伴随结石的肾乳头病变、与结石相关的肾乳头病变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结石 Randall斑块 肾乳头钙斑病变
  • 简介:摘要青样血管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周期复发性皮肤血管阻塞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最终可能形成瓷白色萎缩性瘢痕。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出现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和生物制剂,对青样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标签: 青斑样血管病 治疗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恶性化是人类致死的重要病因,肿瘤细胞的不断浸润、转移是导致肿瘤恶性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进程,其主要受黏着(focal adhesions,FAs)的调控。黏着是由多分子构成的复合物,其中踝蛋白(Talin,TLN)作为黏着复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整合素(integrin)活化的重要调控蛋白。TLN能将整合素和胞内肌动蛋白(actin)两者联系起来,同时TLN还与细胞运动的调控息息相关。文章就TLN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细胞迁移和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黏着斑 踝蛋白 整合素激活 细胞迁移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样血管病网状青和紫癜性皮损的特点、分布规律。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64例青样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中男23例,女41例;年龄13 ~ 54岁,发病年龄7 ~ 51岁,48例25岁前发病;病程6个月至10年。49例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皮损基本表现为坏死性不规则紫癜、紫癜性皮病样红斑、不规则溃疡、网状青、毛细血管扩张、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性瘢痕和色素沉着。64例溃疡和坏死性紫癜多为不规则形,发生于足背和踝关节周围。40例有紫癜性皮病样的皮损表现,其中32例表现为色素性紫癜,8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4例出现麻木刺痛等神经末梢受损的症状。结论青样血管病的皮损表现多样,对于出现广泛网状青、紫癜样皮病样皮损、麻木等症状的患者,需做好鉴别诊断。

  • 标签: 网状青斑 紫癜 皮肤溃疡 青斑样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氟牙发生风险与骨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4 - 5月选取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4所小学作为调查地点,整群抽样法抽取学校7 ~ 12岁儿童共502名,采集晨尿和空腹静脉血,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Dean法评估儿童氟牙患病情况,并根据结果分为氟牙组(n = 173)和对照组(n = 3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氟牙发生风险与骨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牙组儿童血清磷、O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ol/L:1.54 ± 0.19比1.58 ± 0.21;ng/ml:11.59 ± 5.22比12.78 ± 5.88,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C水平对氟牙发生风险有影响[比值比(OR) = 0.96,95%置信区间(CI):0.92 ~ 0.99,P < 0.05]。骨代谢相关指标对氟牙发生风险的贡献度由大到小分别为血清OC(36.34%)、磷(25.89%)、BALP(13.16%)、PTH(9.73%)、钙(9.44%)、CT(3.72%)和ALP水平(1.72%)。结论儿童氟牙的发生与骨代谢指标变化有关,OC在氟牙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氟中毒,牙 儿童 骨钙素
  • 简介:摘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随着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认识的加深,以及贴试验规范化应用要求的提高,有关共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是在2015年版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尤其细化了临床适应证的选择,完善了结果判断和解释,增加了延迟检测及患者教育等,以进一步规范贴试验的临床应用并提升其价值。

  • 标签: 斑片试验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变应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黏着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的胞质中,能够传递来自细胞膜受体、整合素以及细胞间生长因子的信号,参与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黏附与迁移、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物学过程。FAK在许多相互独立的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眼科也不例外,笔者就FAK的一般特性及其在常见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这些疾病新的发病机制,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黏着斑激酶 眼胚发育 白内障 青光眼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角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80例硬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发病年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亚型间临床特征差异。结果180例患者中,女性123例,男性57例,男女比为1∶2.16。硬病发病年龄女性为(28.69 ± 17.97)岁,男性为(29.90 ± 20.67)岁。其中,带状硬病最为常见(68例,37.78%),其次是斑块状硬病(63例,35.00%)、混合型硬病(28例,15.56%)和深部硬病(21例,11.67%)。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临床亚型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95,P < 0.001)。男女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亚型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0.15,P = 0.696;χ2 = 2.88,P = 0.410)。Pasini和Pierini皮肤萎缩症(PP萎缩)在本组患者中常见(62例,34.44%),表现为片状或带状分布,45例片状PP萎缩中26例及17例带状PP萎缩中11例同时合并其他亚型硬病。75例患者检测自身抗体,阳性34例(45.33%),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种类多,男性则较为单一,主要为抗核抗体、抗SSA及抗SSB抗体。女性患者合并症种类较多,但硬化萎缩性苔藓和白癜风是男女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结论PP萎缩是硬病一个常见的临床亚型,常合并其他亚型,可能是中国人硬病发病的一个特点。斑块状硬病、带状硬病、深部硬病和混合型硬病作为硬病大类的分类方法比较合理。

  • 标签: 硬皮病,局部性 皮肤表现 分类法 自身抗体 Pasini和Pierini皮肤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道超与腹部超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阴道超和腹部超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超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阴道超结果的诊断准确率(95.0%,57/60)高于腹部超(68.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的误诊率(3.3%,2/60)及漏诊率(1.7%,1/60)低于腹部超(18.3%,11/60;1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超相比,阴道超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准确率更高,能够有效地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利于尽早治疗,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卵巢囊肿蒂扭转 阴道彩超 腹部彩超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独使用谷胱甘肽美白淡面膜改善黄褐斑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入选32例黄褐斑患者,女31例,男1例,年龄28~50岁,平均37.5岁。每晚敷贴一片谷胱甘肽面膜15~20 min;4周、8周后,评估患者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指数)、医师整体评估(PGA)、患者自我评估、VISIA图像分析黑素值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使用4周及8周后,MASI指数较基线分别下降3.66±2.59、7.00±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及8周时t值分别为7.99及8.78,均P<0.05)。平均PGA指数分别4.50分、3.33分;使用结束后,患者自我评估自觉满意者有28例,满意度87.50%;患者皮损处VISIA所测黑素值与自身对比,下降程度44.24±30.52、59.95±39.47,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及8周时,t值分别8.19,8.59,均P<0.05)。应用面膜前DLQI≥16分患者21例,占65.63%,8周后DLQI≥16分减少为12例,占37.50%。使用过程中,仅1例出现一过性灼热现象,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谷胱甘肽美白淡面膜可改善黄褐斑,且安全无刺激。

  • 标签: 黄褐斑 还原型谷胱甘肽 面膜 皮肤美白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家畜阿卡病毒(akabane virus, AKAV)的流行情况。方法2015年4月在云南省芒市设立5只山羊和10头黄牛作为哨兵动物进行家畜虫媒病毒监测,5~10月份每周采集动物血液,标本经实验室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物进行病毒基因(RT-PCR)扩增、核苷酸序测定及分析。结果1只哨兵山羊血液样品接种BHK-21细胞48 h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取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脑内接种1日龄乳鼠,3 d后乳鼠开始发病死亡,经RT-PCR鉴定和S片段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离毒株为AKAV(毒株编号16415)。16415毒株S片段基因全长856nt,编码N蛋白233aa和Ns蛋白91a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离16415毒株与国内外分离的AKAV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在83.8%~97.7%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16415株与广西2013年从竹鼠脑内分离到的AKAV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9.6%;与日本AKAV OBE-1毒株相比,16415株、广西竹鼠分离毒株和德宏迷糊按蚊分离毒株在N蛋白上存在2个共同的差异位点,分别是N115位和N206位。结论在云南省芒市地区设置的哨兵山羊血液标本分离到AKAV,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 标签: 阿卡斑病毒 山羊 病毒分离 S基因
  • 简介:摘要局部黏着激酶(FAK)是一种细胞质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和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FAK可以转移到癌细胞的细胞核,调节炎症基因表达,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TME),促进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抵抗,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FAK的研究与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 标签: 局部黏着斑激酶 肿瘤 局部黏着斑激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色素血管性痣性错构瘤(phac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以全身皮肤弥漫血管畸形合并全身皮肤弥漫色素增多为特征的先天性综合征,病变还可累及颅脑、眼部、全身静脉、骨骼等多个器官。PPV发病极为罕见,眼部表现特殊,可表现为青光眼、眼周皮肤鲜红斑、视网膜血管异常、脉络膜血管瘤、眼黑变、虹膜色素异常、虹膜发现乳头状凸起、眼底色素增多等。临床治疗应更关注PPV的皮肤外其他系统的病变,其青光眼的治疗十分棘手,多数仍参照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00-306)

  • 标签: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 青光眼
  • 简介:摘要色素血管性痣性错构瘤病(PPV)是一种以血管畸形合并色素沉积异常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可仅表现为皮肤病变,也可合并多器官系统的损害。由于临床少见,医生对其了解甚少,随着基因检测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于PPV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有关PPV的研究进展,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概述,为该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基因 病因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自身免疫病,而软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肉芽肿性炎性病变,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膀胱软病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膀胱软病,患者为中年女性,以血尿和膀胱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严重腹泻,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软病。术后服用小剂量泼尼松龙和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硬化症。随访6个月,行经尿道膀胱镜检查2次,未见复发。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膀胱软斑病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前氟牙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氟牙黏结修复中也没有确切的釉质酸蚀标准。原子力显微镜的出现代表了生物材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巨大进步,其优势在于能够为观察样品提供纳米级水平的三维图像和定量数据。近年来,原子力显微镜在釉质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釉质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能否成为研究氟牙发病机制和寻找最佳修复方法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因此,文中就原子力显微镜在氟牙釉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氟中毒,牙 釉质 原子力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