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高度异质皮肤病,以往在年龄、严重度、炎症模式等方面的分型较为成熟,而对不同部位皮损特征的关注较少。最近发现不同部位AD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表明不同部位皮损可能具有不同的炎症模式。因此本文提出AD部位异质的概念,结合生理条件下不同部位皮肤的细胞生物学和微生态特点,分析不同部位AD临床表现、多组学研究及治疗应答的特征,探讨AD的发病机制,为AD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身体部位 微生物群落 转录组 治疗 异质性 炎症模式
  • 简介:摘要肝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同时肝癌展示出时间异质和空间异质。本文就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异质与肿瘤异质,从肝细胞癌异质特点、异质产生机制以及肝细胞癌异质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微环境 肿瘤异质性 肿瘤进展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在血糖感知和稳态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胰岛间、甚至同一个胰岛内的不同β细胞在胰腺发育、胰岛结构、细胞形态和功能、分子标志物等方面均存在异质。β细胞异质可能是其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充分了解β细胞异质将有助于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胰岛β细胞 异质性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非酒精脂肪肝病的疾病谱广泛,主要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差异巨大,与遗传、表观遗传、种族、性别、年龄、饮食、运动、饮酒、肠道微生态、并存疾病,以及激素和代谢状态等危险因素的异质有关。重视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发病机制和临床异质的研究,有助于该病的分层管理和提高临床试验的效果。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代谢紊乱 酒精 肝硬化 自然史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是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炎症诱导损伤的主要介导者。中性粒细胞一度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同一种类白细胞,并且功能特点单一,寿命短暂,转录活性低,迁移至组织后不能回归血液循环。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循环或组织中的确存在表型及功能各异的中性粒细胞亚型。现对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和肿瘤发生时表型及功能异质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炎症 脓毒症 肿瘤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异质较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内异质不但可以探索肿瘤进化过程,而且对结直肠癌患者面临的耐药和复发问题也有所帮助。但临床中存在多位点取样较为困难,肿瘤内异质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针对肿瘤内异质的判定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肿瘤内异质与进化的关系,肿瘤内异质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内异质性
  • 简介:摘要胆道恶性肿瘤被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转化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肿瘤降期,从而有可能获得根治切除的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在临床特点、细胞起源、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均存在高度异质,致使其缺乏特异性高、有效好的转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型并选择个体化转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未来转化治疗无疑将朝着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标签: 胆道恶性肿瘤 转化治疗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及转移淋巴结的细胞亚群分类及功能,探索上皮细胞向肿瘤细胞演化的轨迹。方法对2019年10月22日至12月16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5例喉癌组织、配对的转移淋巴结及3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70岁,使用Seurat软件分析上述组织的细胞亚群,功能富集分析探讨各类细胞亚群的生物学功能。运用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情况区分上皮细胞恶性与否,通过拟时序分析揭示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演变轨迹,并识别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经Seurat软件FindAllMarker函数分析得到过渡态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并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多重质控,共获得66 969个高质量单细胞,分为9个主要细胞簇:上皮细胞、T细胞、B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髓系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细胞,前5类细胞簇分别有8、6、4、3和2类亚群。4个上皮细胞亚群(C0、C1、C2、C5)来源于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CNV水平和肿瘤细胞含量。拟时序分析发现上皮细胞演变轨迹为正常上皮细胞亚群C4向早期癌变细胞群C0转化,C0继续分化为3个主要恶性肿瘤细胞亚群C1、C3和C5。上皮细胞C0可能代表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群,功能富集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其高表达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免疫组化验证发现SFN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阐述了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和功能的多样,同时C0在肿瘤细胞演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喉癌 单细胞测序 肿瘤异质性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肿瘤间质的主要成分,既可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和耐药,又可抑制肿瘤演进,具有功能异质。CAF可起源于不同细胞,具有来源多样,其来源多样导致其功能异质。不同来源的CAF具有不同的分子标志物,这将有助于对CAF进行分子分型。CAF的分子分型将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30年基于性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至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 433例患者,其中男30 729(52.6%)例,女27 704(47.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年轻(56.0岁对59.7岁),非吸烟患者比例更高(98.3%对52.3%),且Ⅰ期肺癌(60.6%对49.3%)和腺癌病理类型(93.7%对56.1%)比例显著高(P值均<0.001)。趋势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多,并于2015年超越男性,目前男女比为1∶1.5。2013年后女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平均年龄由58.7岁下降至54.7岁(P=0.02)。吸烟比例的下降主要因为男性患者的吸烟占比下降(由68.5%下降至31.1%,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Ⅰ期肺癌比例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超过中晚期肺癌,且女性Ⅰ期肺癌比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在男性患者中,腺癌在2012年超过鳞癌成为主要病理类型;女性患者腺癌始终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且占比持续增高已超过98%。结论近30年,外科诊治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已发生巨大转变,女性成为胸外科诊治肺癌的主要人群,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吸烟人群和鳞癌比例在男性患者中显著下降,腺癌已成为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

  • 标签: 肺癌 性别 人口学特征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结直肠癌(mCRC)原发灶及配对转移灶错配修复(MMR)状态的一致。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诊断为mCRC且可获得配对样本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表达,确定配对样本MMR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原发灶MMR状态分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组和错配修复完整(pMMR)组,根据配对样本MMR状态分为异质组和非异质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84例原发灶样本中,9例[10.7%(9/84)]呈dMMR,75例[89.3%(75/84)]呈pMMR,dMMR组较pMMR组肿瘤更多位于右半结肠[88.9%(8/9)比42.7%(32/75),χ2=7.168,P<0.05]、原发肿瘤直径更大(7.00 cm比4.00 cm,Z=2.555,P<0.01)、分化程度更差[66.7%(6/9)比21.3%(16/75),χ2=8.543,P<0.01];84例配对样本中,2例[2.4%(2/84)]呈单个MMR蛋白差异表达,10例[11.9%(10/84)]呈MMR状态异质,包括4例[4.8%(4/84)]原发灶dMMR、转移灶pMMR,6例[7.1%(6/84)]原发灶pMMR、转移灶dMMR,统计学分析显示,与非异质组比较,异质组具有较大原发肿瘤直径(5.75 cm比4.50 cm,Z=1.988,P<0.05)和较差分化程度[70.0%(7/10)比20.3%(15/74),χ2=11.271,P<0.01]。结论10.7%的mCRC配对样本MMR状态表现出异质,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多点、多部位取样,综合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MMR状态。

  • 标签: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变等位基因肿瘤异质(MATH)与子宫癌肉瘤(UC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的公共数据库下载并使用maftools R软件预处理UCS的测序数据及临床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MATH值与UC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影响UCS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MATH值对UCS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1)56例UCS患者的MATH值为47.1±15.6。UCS患者的MATH值,年龄≤68岁患者显著高于年龄>68岁者(分别为52.2±15.1、41.9±14.7,P=0.012),TP53基因突变型患者显著高于TP53基因野生型者(分别为48.8±15.1、29.8±10.0,P=0.009),PTEN基因突变型患者显著低于PTEN基因野生型者(分别为35.8±16.6、50.1±14.0,P=0.004);而不同体质指数、手术病理分期、种族以及FBXW7、PIK3CA、PPP2R1A基因突变状态UCS患者的MAT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56份UCS组织标本的MATH均值(为47.1)作为界值,将MATH值>47.1判定为高MATH,MATH值≤47.1判定为低MATH。单因素分析显示,MATH值、手术病理分期、术后放疗及术后化疗是影响UCS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ATH值(HR=0.32,95%CI为0.15~0.68)、手术病理分期(HR=2.23,95%CI为1.07~4.65)、术后放疗(HR=0.37,95%CI为0.17~0.78)是影响UCS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UCS患者的MATH值与患者年龄、PTEN基因及TP53基因突变型有关,且MATH值是UCS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KAN)术后疗效异质的原因。方法选择自2021年5月至8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一家系3例PKAN患者进行研究,该3例患者具有相同PANK2基因突变。对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表型以及DBS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Burke 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估量表(BFMDRS)评分、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异质:病例1发病年龄最晚,病程最短,主要表现为全身异常活动,强迫体位,无明显肢体变形,术前表面肌电图提示不自主肌肉收缩强度最小,以交替收缩放电活动模式为特征的不自主运动为主;病例2和病例3的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病情渐进加重,表现为下肢跛行,肢体不自主扭转(病例3同时还有明显的肢体变形),术前表面肌电图提示不自主肌肉收缩强度大,以协同收缩放电活动模式为特征的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为主。DBS术后3例患者的BFMDRS评分、表面肌电图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明显异质,其中病例1~3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BFMDR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8.1%、60.5%、43.2%,表面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2.36%、63.79%、72.25%。结论PKAN具有复杂的临床表型异质,且是DBS术后疗效异质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隆异质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70例ALL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3例、女77例,中位年龄17(2~80)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靶向检测52种ALL相关基因,将检出的基因突变位点根据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及同期流式细胞学结果进行克隆异质分析,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以及预后价值。结果121例(71.2%,121/170)患者检出基因突变,其中18例(52.9%,18/3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出2个及以上的克隆,而仅有23例(16.9%,23/136)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出多克隆(P<0.01)。基因突变相关克隆异质分析显示,NOTCH1突变患者出现2个及以上克隆的比例较高(13/19)(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携带3个及以上克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明显低于其他患者(χ2=10.330,P=0.016),而在儿童患者中,携带多个克隆患者的总生存期和EFS均低于其他患者(总生存期: χ2=7.974,P=0.047;EFS: χ2=10.860,P=0.013)。结论ALL作为一种高度异质血液肿瘤,克隆异质与其来源不同的淋巴细胞谱系以及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可进一步揭示疾病本质,评估预后风险。

  • 标签: 克隆,分子 遗传异质性 突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发生肿瘤异质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2020年间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接受PD-1单抗单药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异质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χ2检验肿瘤异质发生率与临床特征间的相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共计33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其中男性占52%,中位年龄52岁(16~82岁)。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2例,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1例。33例患者中有27%发生肿瘤异质(9/33),其中帕博利珠单抗的8%(1/12),特瑞普利单抗的38%(8/21)(P=0.107)。肿瘤异质病灶中位增大时间为1.73个月(95% CI为1.52~1.95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2.3个月(95% CI为1.81~2.79个月),无假性进展发生。肿瘤异质病灶基线大小为(0.54±0.38)cm,明显小于靶病灶基线大小(2.09±1.19)cm(P<0.001)。RECIST 1.1标准判定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77个月(95% CI为1.23~12.3个月),irRECIST标准判定的为9.77个月(95% CI为1.88~17.66个月),iRECIST标准判定的为3.33个月(95% CI为0.31~6.35个月)。结论肿瘤异质是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的常见情况,且出现早、进展快、疗效判定困难,需引起临床关注。

  • 标签: 黑色素瘤/免疫疗法 肿瘤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克隆异质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靶向检测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65例AML患者的68种相关基因,将检出的基因突变位点根据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及同期流式细胞学结果进行克隆异质分析,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38例(81.4%)初诊患者检出基因突变,其中携带DNMT3A、NRAS和RUNX1突变患者出现2个及以上克隆比例显著增加(DNMT3A:χ2=15.231, P<0.001;NRAS:χ2=19.866, P<0.001;RUNX1:χ2=23.647, P<0.001)。不同年龄组间克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5, P=0.022),其中>60岁患者携带2个和≥3个克隆的比例增加。初诊患者与复发或继发AML患者间克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2, P=0.010),且患者多克隆的比例随预后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χ2=17.505, P=0.022)。而主克隆分析中,RUNX1突变标志的主克隆比例较高(χ2=4.527, P=0.033)。克隆异质与疗效相关分析显示,携带3个及以上克隆患者的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均远低于其他患者(OS:χ2=13.533,P=0.004;PFS:χ2=9.817,P=0.020),而在中危组患者中,克隆数目多的患者其PFS期显著缩短(χ2=10.883,P=0.01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携带3个及以上克隆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S期和PFS期显著短于无克隆患者(OS:HR=3.296,95%CI 1.568~6.932,P=0.002;PFS:HR=3.241,95%CI 1.411~7.440,P=0.006)。结论克隆异质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示其耐药性、难治及侵袭,可进一步用来评估疗效和AML中危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克隆异质性 基因突变 白血病,髓样,急性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独特功能,在稳态条件下参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DC表型和功能的异质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根据微环境变化调控获得免疫应答。文章介绍了人DC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分类及其在肿瘤中作为治疗及监测工具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树突细胞 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肿瘤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ComBat方法去除脑静息态功能MRI影像指标的设备间异质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收集2名健康男性被试在27个中心的28台MR设备的脑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并提取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ReHo)指标。使用ComBat方法对ALFF和ReHo指标的设备间差异进行校正,针对每名被试,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ComBat方法校正前、后ALFF和ReHo指标在设备间的一致。结果显示ComBat校正前两名被试的ALFF及ReHo在28台设备间、3个厂家间、同一厂家不同设备间的ICC值均较低(0.001 2~0.757 0),ComBat校正后所有ICC值均有所提高(0.472 9~0.970 0)。说明ComBat方法能有效去除设备间的异质,提高ALFF和ReHo指标的一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ComBat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异质性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生理进程,对细胞生长、分化、运动和凋亡加以调控。miR-146b-5p(miR-146b)是miR-146家族成员之一,是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miR-146b在不同肿瘤的进程中发挥促癌或者抑癌等截然不同的作用,甚至在相同肿瘤中也可表现出明显的异质作用,文章将对miR-146b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为探究miR-146b对恶行肿瘤的确切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miRNAs对肿瘤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MicroRNA 肿瘤 靶基因 异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