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居家鼻饲婴儿照顾者照护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相关概念、研究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今后国内护理人员进行婴儿居家鼻饲健康教育提供参考,降低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居家鼻饲 照顾者 照护能力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在苏州市推出和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并对失能老人提供居家照护的基础上,探究居家照护照护情境中的工作体验,了解其困难与问题,探讨其真实感受并分析成因,寻找规律和总结经验,为居家照护队伍的建设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法及半结构访谈法收集9名居家照护照护情境中的现场体验资料,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工作负担沉重,激励机制缺乏。照护体验多元化,有成就感和快乐感,但缺乏家属信任和认同。专业培训的需求迫切,期待同伴支持。结论优化居家照护员工作环境,减轻照护负担。提高居家照护从业待遇,积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关注居家照护的情感体验,帮助其适应照顾者角色。规范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供风险评估工具,提高照护质量。

  • 标签: 长期护理 居家照护员 工作体验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体化教育方案对于高血压老年患者居家照护照护行为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选取92例于该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及其照护者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地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6例。纳入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工作,病情稳定后出院。采用个体化教育方案对研究组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参照组患者及其照护者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照护者各项照护行为的规范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也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71.74%)高于参照组(39.13%),再次入院率(13.04%)低于参照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及其居家照护者应用个体化教育方案,可规范照护者的居家照护行为,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血压稳定,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再次就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教育 高血压 老年患者 居家照护者 照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21例首次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接受结构化干预,即结合疾病发展阶段,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同时在居家照护的基础上增加对照顾者的干预。对照组按照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总生存质量、照顾者照顾能力、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住院率方面出院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干预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结构化干预 脑卒中 居家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的阻碍因素,为改善居家营养照护质量、家庭营养教育管理方案和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13名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可归纳为3个类属、7个主题:认知因素类属包含饮食营养认知欠佳、健康自我维护意识削弱;行为因素类属包含依从性较差、饮食调整不当、个人应对无效;环境因素类属包含社会支持延迟、信息获取受限。结论关注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有助于详细了解配偶在营养照护中的困难与问题,为有效进行家庭营养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营养照护 老年人 脑卒中 配偶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社区居家老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居家老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居家老人评分均高于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居家老人的照护中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社区居家老人 心理护理
  • 作者: 于海娜 温贤秀 赖静 袁倩 胡晓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2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泸州 646000;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成都 610100,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泸州 646000;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成都 610072,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成都 6101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延伸照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照护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居家延伸照护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照护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照护满意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3.833、3.514、4.593,P=0.001、0.000、0.000、0.000);干预组患者对营养知识、进水知识、补铁知识、限钾限磷知识以及透析模式知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592、5.423、8.494、6.161、6.962,P=0.011、0.011、0.000、0.010、0.011);干预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75.0%(24/32)(χ2=8.460,P=0.000)。结论低文化水平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居家延伸照护模式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照护满意度,可考虑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肾透析 奥马哈系统 家庭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干预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居家护理管理,为期12周。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营养状况、生活质量(EQ-5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MBI得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EQ-5D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和MBI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MBI得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EQ-5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41%(4/54)、31.48%(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0,P=0.002)。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管理中,实施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营养及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居家护理 共管照护 移动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居家照护的真实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的照护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不断经历负性情绪;家庭照护知识缺乏;承受巨大的照护负担;迫切渴望支持力量。结论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在照护患儿的过程中对患儿疾病管理、家庭照护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且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应重视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及相关问题,对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家庭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父母 照护体验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小丑照护居家隔离手足口病(HFMD)患儿门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并实施居家隔离的90例HFMD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男27例,女18例,年龄(4.18±0.39)岁;研究组患儿男24例,女21例,年龄(4.10±0.43)岁。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门诊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ICARE沟通联合小丑照护。记录两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儿童孤独量评估患儿孤独感水平,自制HFMD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采用《HFMD儿童家长疾病认知表》评估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第4周随访情况评价家长居家遵医行为的执行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家长焦虑、抑郁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溃疡痊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食欲不振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及口腔黏膜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总分[(9.83±1.24)分比(18.79±1.56)分]、孤独感评分[(28.70±3.18)分比(39.20±6.1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家长居家隔离认知情况得分、居家隔离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小丑照护干预,利于缩短居家隔离HFMD患儿各症状的改善时间,缓解其孤独感,避免自我隔绝,促进遵医行为,夯实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隔离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儿健康。

  • 标签: CICARE沟通模式 手足口病 小丑照护 隔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居家照护平台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居家照护平台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居家患者静脉置管中的成效。方法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待了行静脉留置治疗的居家患者66例,以数字表作为工具,对满足纳入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期间静脉留置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期间静脉留置管的留置天数;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居家期间静脉留置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居家期间静脉留置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方案应用于静脉留置居家患者,能降低静脉留置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能延长静脉留置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 标签: "互联网+" 延续性护理 居家护理 静脉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主要的阻碍因素,为护理工作者提高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质量,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1—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14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的家庭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整理资料。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阻碍因素提炼出4个主题,9个副主题。(1)主题1:营养照护认知不足。①照护者对营养照护重要性认知不足;②照护者缺乏辅助进食营养风险相关认知。(2)主题2:营养照护能力欠缺。①照护者营养知识缺乏;②照护者实践操作能力欠佳;③照护者的依从性、主动性较差。(3)主题3:营养信息获取和利用困难。①照护者信息获取受限;②照护者信息运用困难。(4)主题4:营养照护照护者角色障碍。①缺少社会支持;②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结论护理工作者可以针对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阻碍因素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家庭照护者营养照护质量的提高,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家庭照护者 营养照护 阻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过渡期照护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护者各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照护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照护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照护者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配偶的75例(62.5%),子女的25(20.83%),年龄46~60岁的53例(44.17%),在职的76例(63.33%),每月照护所需费用<3 000元的61例(50.83%),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55例(45.83%),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平均分数为(27.45±9.45),照护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是否与患者同住、照护经历及应对能力均为影响老年CHF患者照护照护能力的相关因素;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能力、照护经历均为老年CHF患者照护照护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能力、照护经历均为老年CHF患者照护照护能力的独立因素,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照护照护能力的以上影响因素,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对策,进而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质量,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照护与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过渡期 照护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照护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父母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进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儿。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远程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体重、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患儿父母照顾技能以及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体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父母照顾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和出院1年时,观察组患儿母亲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患儿术后进行远程照护,能够提升患儿父母的照护能力,减少患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加快患儿术后恢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远程照护 父母 照护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Helen Cowan在家照顾四肢瘫痪的丈夫,她提出医务人员应重视家庭照护者的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自我效能的现状水平,并探讨社会支持对照护负担和自我效能关系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2名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28.62±3.97)分,处于较高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1),照护负担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自我效能感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722~-0.638,P<0.01)。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社会支持对照护负担与自我效能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98,占比为27.42%)。结论社会支持和照护负担均是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护者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社会支持能够降低照护负担对照护者自我效能的负性影响,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主要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照护负担,进而提升其自我效能。

  • 标签: 社会支持 照护负担 自我效能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的真实身心体验,为缓解照护者压力,减轻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6月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并提炼出主题。结果经过比对分析,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身心体验共析出3个主题:感恩的心;照护压力多元化;社会支持需进一步完善。结论长期的家庭照护工作给百岁老人家庭照护者生活造成了负性影响,政府、社区及社会工作人员需主动介入,提供多途径支持,减轻家庭照护者的身心压力,提高照护双方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家庭照护者 长期照护 身心体验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