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30~45岁经产妇多发。子宫病相关的流产等生育问题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子宫病与流产的相关性、病理机制及临床处理。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流产 病理机制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子宫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本专家共识对子宫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归纳,对子宫病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进行了证据梳理并给出了推荐建议,也对子宫病合并不孕的治疗给予了专家建议和指导,对子宫病的长期管理诊疗流程提出了以证据为基础的专家共识性指导建议,均旨在为广大妇产科医师提供子宫病临床诊治的实用参考和专家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病合并不孕症女性发病率逐渐升高,缓解其症状和促进生育是目前临床的棘手问题。多学科诊疗是子宫病合并不孕症诊治的发展方向,患者诊治应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控制病灶、保持子宫完整性、缓解症状、保护生育力,在子宫病合并不孕女性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子宫病不孕患者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子宫病(A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338例AM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HIFU治疗(H组)、GnRH-a治疗(G组)、LNG-IUS治疗(L组)、HIFU联合GnRH-a治疗(H+G组)、HIFU联合LNG-IUS治疗(H+L组)、HIFU联合GnRH-a及LNG-IUS治疗(H+G+L组)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相关参数、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体积、痛经复发率、血红蛋白(Hb)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4组采用了HIFU的患者治疗声功率、治疗时间、病灶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PBAC评分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组、H+G组、H+L组、H+G+L组在治疗后Hb持续上升(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H组和L组(P<0.05);G组和H+G组在治疗后3个月痛经缓解达100%,后疗效下降;痛经复发率在H组、G组、L组、H+G组、H+L组、H+G+L组分别为19.44%、30.16%、26.67%、7.30%、8.10%、3.77%(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6、12个月PBAC评分明显小于H组、L组和G组。L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较治疗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G组、H+G组、H+G+L组子宫体积小于H和G组(P<0.05);G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后3、6个月,但仍小于治疗前。H+G+L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VAS评分、PBAC评分均小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IFU、GnRH-a、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AM安全有效,但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并减少复发,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超声,高强聚焦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子宫病(A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338例AM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HIFU治疗(H组)、GnRH-a治疗(G组)、LNG-IUS治疗(L组)、HIFU联合GnRH-a治疗(H+G组)、HIFU联合LNG-IUS治疗(H+L组)、HIFU联合GnRH-a及LNG-IUS治疗(H+G+L组)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相关参数、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体积、痛经复发率、血红蛋白(Hb)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4组采用了HIFU的患者治疗声功率、治疗时间、病灶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PBAC评分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组、H+G组、H+L组、H+G+L组在治疗后Hb持续上升(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H组和L组(P<0.05);G组和H+G组在治疗后3个月痛经缓解达100%,后疗效下降;痛经复发率在H组、G组、L组、H+G组、H+L组、H+G+L组分别为19.44%、30.16%、26.67%、7.30%、8.10%、3.77%(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6、12个月PBAC评分明显小于H组、L组和G组。L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较治疗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G组、H+G组、H+G+L组子宫体积小于H和G组(P<0.05);G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后3、6个月,但仍小于治疗前。H+G+L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VAS评分、PBAC评分均小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IFU、GnRH-a、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AM安全有效,但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并减少复发,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超声,高强聚焦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子宫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子宫病病灶切除术后的妊娠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患者35岁,孕2产0,子宫病病灶切除术后3年,停经66 d,间断阴道流血20余天,血β-hCG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底壁层瘢痕周围囊性灶,考虑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MTX)内注射及妊娠囊内注射治疗成功。妊娠囊内注射MTX后28 d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治疗后2个月月经恢复,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妊娠囊缩小。子宫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少见,MTX进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相关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特点、早期筛查、发病机制与基因表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生存率及预后等角度进行描述。特发性炎性病患者存在肿瘤相关基因位点,可表达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如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某些细胞因子在体内高度表达诱发炎患者并发肿瘤,对TIF-1γ抗体的检测是肿瘤相关炎筛查的重要工具,通过对IFN-γ信号激活作用发现抗IFN-α的单克隆抗体目前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生物制剂。尽管肿瘤相关炎发病机制复杂,但对基因和自身抗体的早期检测、诊断与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肿瘤相关肌炎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子宫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9/L(212.0×109/L~308.5×109/L)]均增高(P均<0.01)。其中,FIB(r=0.237,P=0.004)和D-二聚体(r=0.373,P<0.001)均与CA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r=-0.208,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r=-0.201,P=0.015)均与CA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P均<0.01)。其中,FIB(r=0.252,P=0.038)、D-二聚体(r=0.321,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r=-0.190,P=0.018)和TT(r=-0.304,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P均<0.05)。结论子宫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血栓形成倾向 CA-125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2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在子宫病患者子宫内膜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和外周层(outer myometrium,OM)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子宫病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45例为子宫病组(其中增生期23例,分泌期22例),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或宫颈癌Ⅰa期等切除子宫的非腺病患者34例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22例,分泌期12例)。子宫切除后立即进行组织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B1和CB2 mRNA和蛋白表达,并比较CB1和CB2表达水平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相关性。结果子宫病组CB1和CB2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B1 mRNA:0.119±0.064比0.000±0.010,P<0.001;CB2 mRNA:0.048±0.033比0.005±0.009,P<0.001;CB1蛋白:1.76±0.12比1.14±0.15,P<0.001;CB2蛋白:1.89±0.15比1.13±0.18,P<0.001)。在子宫病组以及对照组子宫EMI以及OM,CB1 mRNA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子宫病组,CB1 mRNA的表达在EMI显著高于OM(增生期:0.119±0.064比0.059±0.035,分泌期:0.124±0.067比0.053±0.044,均P<0.001),但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I的CB1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R2=0.291,P<0.001)。结论子宫病患者子宫层中CB1和CB2的表达均上调,且在EMI中的表达高于OM。EMI的CB1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而CB2的表达与痛经程度无明显相关,提示CB1可能参与了子宫病患者痛经的发生。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大麻素受体 子宫肌层 痛经
  • 简介:摘要在针对暂无妊娠意愿或正在备孕的子宫病女性的孕前健康保健(preconception care,PCC)中,如何评估并减少生殖高危因素,尚无任何循证医学的证据。在子宫病影响子宫体50%以上时,或虽然影响子宫体25%~50%,但是伴有子宫腔明显变形、内膜菲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问题时,生殖功能严重受损,可以视为严重的生殖高危因素。尽早妊娠和分娩是最理想的生育力保护方案。对子宫层区域性解剖结构和子宫层机能的揭示,有助于评估子宫病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孕前健康保健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子宫内肌层 子宫肌层区域性解剖结构
  • 简介:摘要子宫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不仅可导致患者生育力低下,还可导致妊娠期母亲并发症,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病患者需要重视其生育的全程管理。本文从子宫病患者暂时不要求生育的管理、要求生育患者的孕前评估、孕前药物与手术处理、妊娠后管理以及分娩方式的生育全程进行叙述探讨,目的在于引起临床医师对子宫病患者生育的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MRI图像纹理分析对子宫肌瘤与子宫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子宫病患者,其中子宫肌瘤49例,子宫病3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MRI图像纹理分析直方图参数、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绘制ROC曲线对子宫肌瘤与子宫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子宫肌瘤患者T2WI最大值,T1WI、T2WI、ADC的标准差,T2WI、ADC偏度值均显著高于子宫病(t=8.283,P<0.05);直方图参数中以ADC偏度值的AUC值最高,以>2.071为cut-off,其诊断子宫肌瘤、子宫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76%、88.24%;子宫肌瘤T2WI显著低于子宫病,T1WI、T2WI、ADC的熵值均显著高于子宫病(P<0.05);灰度共生矩阵参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病时以ADC熵值的AUC值最高,以>6.57为cut-off,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47%、76.47%。结论MRI图像纹理分析用于子宫肌瘤与子宫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效能,其中以ADC偏度值效最佳,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磁共振成像 图像纹理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子宫病合并不孕症的临床诊疗过程涉及影像科、妇科、生殖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个学科。推行多学科综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与个体化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弥补专业深度细分后诊疗宽度不足的有效办法。针对子宫病合并不孕,开辟MDT专家视角专栏组织专题述评,可有效推动子宫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多学科、个体化的诊疗模式的实施,为该类患者提供通往活产、优生的最佳诊疗途径。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多学科综合诊疗
  • 简介:摘要子宫病是一种良性子宫疾病,是痛经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因与核磁共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当,成为诊断子宫病的一线方法,但其诊断标准及流程迄今尚未规范。国际子宫形态学超声评估小组提出了子宫病超声下特征术语及标准化报告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弹性超声技术的发展,为超声下评估子宫病提供了新的手段。核磁共振、腹腔镜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也是诊断子宫病的备选方法。此外,超声引导下的子宫取样技术、腹腔镜及宫腔镜下子宫取样技术使在不切除子宫的情况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成为可能。上述检查手段为无创或微创诊断及评估子宫病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应用上述方法诊断子宫病可规范诊断流程、提高检出率,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子宫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超声检查 核磁共振 腹腔镜 宫腔镜
  • 简介:摘要本刊针对子宫病患者的生育问题,尤其是合并不孕症的处理,邀请9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述评,旁征博引,阐述观点,为遇到该问题时如何进行多学科诊疗提供指引。本文将归纳总结诸位专家观点,提出有争议可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解决子宫病相关生育问题进行多学科诊疗再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多学科综合诊疗
  • 简介:摘要子宫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不孕不育和子宫增大。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生育年龄的延迟,子宫病和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子宫病往往不单独存在,经常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输卵管积水等复杂妇科疾病情况。合并疾病的存在增加了子宫病相关不孕的诊治难度。对于复杂子宫病合并不孕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妊娠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对复杂子宫病相关不孕患者的诊疗进行专题述评,旨在为复杂子宫病合并不孕患者探索有效的诊疗模式,提高其妊娠和活产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输卵管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症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子宫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中170例子宫症患者治疗后共41例(24.12%)复发,129例(75.88%)未复发。未复发组发病年龄[(43.02±4.66)岁]大于复发组[(41.26±4.71)岁],糖类抗原125(CA125)[(23.79±3.88)U/mL]、糖类抗原153(CA153)[(49.19±19.90)U/mL]、糖类抗原199(CA199)[(39.70±3.91)U/mL]、非经期子宫体积[(162.94±34.57)cm3]均小于复发组[(25.30±3.94)U/mL、(58.41±20.12)U/mL、(41.16±3.44)U/mL、(181.70±38.38)cm3](t=2.10、2.16、2.57、2.14、2.79,均P < 0.05);未复发组宫腔操作史[19.38%(25/129)]、盆腔炎病史[23.26%(30/129)]、合并子宫肌瘤[11.63%(15/129)]低于复发组[36.59%(15/41)、41.46%(17/41)、26.83%(11/41)](χ2=5.11、5.15、5.55,均P < 0.05);两组间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1.11、0.61,均P > 0.05),婚姻状况、治疗方法、痛经史、家族史、剖宫产史、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2、0.41、1.28、0.75、3.78、0.05,均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是子宫症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95,P < 0.05);有宫腔操作史、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肌瘤、CA125水平高、CA153水平高、CA199水平高、非经期子宫体积大是子宫症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40、2.33、2.78、1.10、1.02、1.10、1.01,均P < 0.05)。结论发病年龄小、有宫腔操作史、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肌瘤、CA125水平高、CA153水平高、CA199水平高、非经期子宫体积大是子宫症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划分高风险群体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降低子宫症药物治疗的复发率。该研究具备科学性,在因素分析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 回顾性研究 药物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发病年龄 子宫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壁间妊娠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壁间妊娠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壁间妊娠的9例临床资料,总结壁间妊娠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结局。结果9例壁间妊娠患者中6例既往有人工流产术和宫腔、腹腔手术史,5例有胚胎移植术史。9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宫腹腔镜或经腹肌壁间妊娠物清除术后均保留了子宫完整性,1例早孕合并壁间复合妊娠的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妊娠得以继续。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应在妊娠早期就诊,提高对壁间妊娠的警惕性,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可快速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行微创手术,保留子宫完整性及生育能力,是治疗壁间妊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子宫肌壁间妊娠 宫腔镜 腹腔镜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子宫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病合并不孕症时的诊疗方案选择是临床棘手问题,缺乏共识性意见。为更好地规范子宫病伴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生殖外科学组专家结合国内外文献证据与临床实践,从子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子宫病引起不孕的发病机制、子宫病伴不孕症治疗方案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制定本共识,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改善该类患者的生育结局。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