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黎泽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泸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105
  • 简介:大便是人体代谢的产物,主要是由消化道脱落的细胞、细菌、无机盐、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和水分组成。其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血液成分,能反映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状态。健康人粪便的颜色为黄色或黄褐色,且排便时会产生一定的气味。当排便过程中粪便出现异常,如出现便、脓血便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 标签: 大便检查;常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1年”就诊。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阴性。病程初期于外院查胸部CT可见右肺中叶结节伴空洞形成,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炎性假瘤,未予治疗后症状再发,复查胸部CT新见右肺上叶斑片实变影,上级医院会诊手术病理见血管炎改变,考虑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加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仍逐渐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病理诊断肺放线菌病,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本患者的诊治过程加深了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对感染与血管炎关系的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便失禁在急危重症和老年患者及长期住院卧床患者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易引发肛周皮炎、压力性溃疡和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支出。有效转移或引流粪便的装置对减少大便失禁后并发症至关重要。现以此为出发点,综述目前国内外内置型引流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使用现状和评价指标进展,为研制更科学可行的大便失禁辅助用具提供参考。

  • 标签: 内置型 大便失禁 引流装置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的危重急症,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多为剧烈的撕裂样胸痛,可放射至肩背及腹部,无明显疼痛症状者少见,特别是以痰中、咯血为首发症状相对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一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总结了该患者的病例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经验,提高主动脉夹层诊断率,减低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粪便收集装置预防大便致失禁性皮炎(IAD)的护理效果。方法即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予患者应用自制粪便收集装置。结果40例大便失禁患者应用自制粪袋收集装置后,均未发生大便失禁致IAD。结论使用自制粪便收集装置有效减少患者局部皮肤在粪便中的暴露机会,提高护士大便量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大便致IAD的发生率。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入路供的1/2腓骨瓣用于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收治的经外侧入路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54例,其中,应用供的1/2腓骨瓣踝关节融合术27例(腓骨瓣组),应用外侧钢板的踝关节融合术27例(钢板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通过融合成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后患者通过门诊复查随访。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时腓骨瓣组有24例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88.9%,钢板组有17例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腓骨瓣组27例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100.0%,钢板组有23例达到骨性愈合,有4例患者未愈合,融合成功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分别为(41.3±12.0)分、(65.6±5.6)分、(79.1±7.0)分,钢板组相同时间点的评分分别为(40.8±11.3)分、(64.5±4.1)分、(69.3±7.2)分,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得分差异,腓骨瓣组明显高于钢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组术前VAS评分为(7.6±1.3)分,钢板组术前VAS评分为(7.5±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1.8±0.9)分,腓骨瓣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入路供的1/2腓骨瓣踝关节融合术的并发症少,且融合成功率高于经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血供腓骨瓣 终末期 踝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 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介绍自行设计的一种用于大便失禁的引流器,有效解决临床上卧床患者大便失禁的问题,适用于不成形大便失禁的患者,不仅保护患者的肛周皮肤不容易潮红破损,而且提高患者舒适度,介绍护士工作量,保持床单整洁。

  • 标签: 大便失禁 引流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7~1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P<0.05。轻度组治疗前肛管最大收缩压为(84.03±45.07)mmHg,重度组为(63.39±38.22)mmHg;治疗6个疗程后轻度组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16.72±31.88)mmHg,重度组为(95.02±31.18)mmHg。全组43例(86.00%,43/50)结束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32.00%,16/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27例(54.00%,27/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6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另7例(14.00%,7/50)大便失禁症状好转,有不同程度的污粪现象。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治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儿大便失禁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生物反馈 大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护理装置在严重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严重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给予自制肛周皮肤护理装置干预,比较2组患者肛周皮肤损害程度、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疼痛指数。结果研究组肛周皮肤损害程度、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疼痛指数分别为(0.40 ± 0.11)分、(2.14 ± 0.22)次/d、(1.36 ± 0.4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0.84 ± 0.14)分、(3.58 ± 0.29)次/d、(3.28 ± 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3.934、2.652,均P<0.05)。结论自制肛周皮肤护理装置在严重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可减轻肛周皮肤损害程度,解放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肛周皮肤护理 自制装置 严重腹泻 大便失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4R危机理论的皮肤管理干预方案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U大便失禁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进行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探究其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AD发生率、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理论的皮肤管理干预方案对降低患者的IAD发生率具有较好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患者IAD发生严重程度,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4R危机理论 皮肤管理 大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原发性低镁症伴继发性低钙症(HSH)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罕见病因之一。现报道近期本科诊治的1例原发性HSH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病的诊治策略。患者为26岁男性,以反复四肢麻木、抽搐为主要表现,生化检测提示存在低镁症、低钙症、低钾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后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亚家族-成员6(TRPM6)基因突变。经规律口服补镁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患者症状无再发,电解质正常。原发性HSH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TRPM6基因突变导致肠道及肾脏的镁吸收障碍,进而引起系列临床表现,经补镁治疗通常可明显缓解相关症状。

  • 标签: 原发性低镁血症伴继发性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低镁血症 罕见病 TRPM6基因
  • 作者: 贺光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血透室,云南 昆明 650032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预防维持性透患者高磷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症的预防效果良好,改善了各项指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维持性血透;高磷血症
  • 简介:摘要高乳酸症常见于危重症患者,病因复杂。根据高乳酸症是否为严重缺氧导致,分为A型(由严重缺氧引起)和B型高乳酸症(非严重缺氧引起),根据乳酸的光学同分异构体类型可分为左旋乳酸增高和右旋乳酸增高。本文重点介绍高乳酸症的病因和诊断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内膜对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提出“-心屏障”的概念,系指心内膜形成电-化学梯度的屏障功能。近年来在心内膜内皮下层发现的一种名为特络细胞的新型细胞被证实参与了“-心屏障”的构成,形成细胞网络,发挥着机械支撑、信号转导、促进组织再生、免疫监视等作用。该文对心内膜的功能、“-心屏障”的概念、屏障功能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相关性等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内膜 特络细胞 血-心屏障
  • 简介:摘要1952年,受当时全国推行的"组织疗法"启发,民间科学爱好者俞昌时提出"鸡疗法"。1959年,此疗法被当成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重要苗头而得到支持。在随后几年,上海市静安区有关领导组织一批研究人员和多家医院先后进行了"鸡疗法"的动物试验、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鸡疗法"在此期间也得到广泛传播。可1965年的专家会议却以不安全和远期疗效不佳为理由给予"鸡疗法"基本否定的结论。

  • 标签: 鸡血疗法 组织疗法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大跃进 民间科学爱好者 俞昌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规范管理(standard management)-灵活教(flexible teaching)-注重护生综合素质提高(pay attention to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正确评价(correct evaluation)(SFPC)教应用于妇产科护生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妇产科实习的45名护生归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另将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实习的47名护生归为研究组,采取SFPC教。对比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教学前后的临床沟通能力与综合能力、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妇产科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4.28±5.77)vs.(83.91±5.19);(91.85±5.27) vs.(81.07±5.24)]。教学后两组临床沟通能力自评量表中的建立和谐关系、确认患者问题、敏锐倾听、传递有效信息、共同参与、验证感受的评分均高于教学前(P<0.05),综合能力评估中的思想素质、教学活动、能力评定、其他活动的评分均高于教学前(P<0.05),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的等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护生教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74% vs. 80.00%)。结论将SFPC教应用于妇产科护生临床教学中可提高护生出科成绩、临床沟通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带教模式 妇产科 护生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目标管理式教学模式在骨科实习护生教中应用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泰兴市人民医院骨科两个病区的实习护士160例,一病区实习生设为观察组(80例),二病区设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取目标管理式实习教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实习教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出科考试成绩、自我满意度、教师教满意度及实习情况测评。结果观察组实习自我满意度评分平均(9.01±1.45)分,对照组(8.18±2.43)分,观察组6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满意度评分平均(8.02±1.51)分,对照组(7.30±1.63)分,观察组6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老师满意度评分平均(8.29±1.42)分,对照组(7.86±1.54)分,观察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3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目标管理式教方法的护生和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均较高,实习护生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实习带教 目标管理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