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胞囊泡(EVs)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携带有大量生物学活性物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组织活检相比,其检测具有无创、取样简便、可实时监测等优势,故EVs生物标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对EVs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的筛选策略与临床验证进行了梳理总结,鼓励加快疾病EVs生物标志的筛选验证与检测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进EVs生物标志研究成果向疾病临床诊疗的转化应用。

  • 标签: 胞外囊泡 生物标记 临床实验室技术 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泌体是由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小囊泡,性状稳定,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是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的良好来源。尿液泌体直接来源于泌尿系统,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更加直接的作用。本文对尿液泌体作为泌尿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尿 外泌体 泌尿系统肿瘤 分子标志物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细胞微小囊泡,以往认为它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然而近期的研究发现它含有种类丰富的生物活性内容,可以进行细胞通信、疾病传递、基因编辑等多种生理活动,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收集到的泌体中发现其内容与健康对照相比具有较大差异。本文简要介绍并综述了泌体及其内容作为精神分裂症标志的实用性、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未来的发展。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生物学标记 外泌体
  • 简介:摘要心血管系统不同来源的泌体微小RNA(miRNA)参与调控血管生成、心肌重塑、炎症反应、斑块破裂等过程,并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新型液体活检标志,可评估与监测ASCVD病情进展,具有作为ASCVD疗效监控新靶标的潜能。该文阐述近年来泌体miRNA在ASCVD检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并对循环泌体miRNA研究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外泌体 微小RNA 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血清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335-5p, miR-335-5p)和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 VEGFR-1, FLT1)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GEO)分析并筛选乳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集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56例TNBC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泌体并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FLT1作为miR-335-5p的靶基因。qRT-PCR分别检测miR-335-5p、FLT1在血清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35-5p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miR-335-5p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miR-335-5p和FLT1做生存预后分析。结果TNBC患者血清泌体中miR-335-5p表达低于对照组,FLT1在血清泌体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miR-335-5p表达情况与TNBC患者组织分级(χ2=22.02,P<0.000 1)、分化程度(χ2=20.67, P<0.000 1)、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667, P=0.030 8);miR-335-5p诊断ROC下面积为0.809 8(95% CI: 0.726 3~0.893 2, P<0.000 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335-5p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高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4 5)。其靶基因FLT1的高表达与低生存率相关(P=0.048 0)。结论血清泌体源性miR-335-5p可作为预测TNBF预后的重要指标,有望在TNBC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miR-335-5p 三阴性乳腺癌 血清外泌体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 作者: 刘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湖南安化圣力骨科医院,湖南益阳413500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用加味桃红四汤+有限内固定+固定架术治疗效果。方法:取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有限内固定+固定架术,观察组联合加味桃红四汤。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骨代谢、临床指标等均优(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汤+有限内固定+固定架术的干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有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架术;加味桃红四物汤;骨代谢;膝关节
  • 简介:摘要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骨糜烂、关节破坏和自身抗体的产生。泌体是一种细胞囊泡,参与细胞间通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在信息转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泌体内的分子载随着细胞的起源和状态发生变化,提示泌体活性分子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泌体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的潜力。本文综述了泌体来源的活性分子与RA的关系,及其作为RA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外泌体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碘作为哺乳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碘本身有化学元素的特性,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在一些与自由基相关的慢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碘还对部分肿瘤细胞起到抗增殖及促凋亡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有关碘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对碘在甲状腺的功能关注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碘在甲状腺具有摄取碘能力的组织器官中的作用及对代谢的影响。

  • 标签: 甲状腺外 代谢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直肌倾斜后徙术(S-LR)与直肌后徙术(LR)对集合不足型斜视[CIX(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斜视矫正术的CIX(T)患者101例,根据术式分为双眼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组44例和双眼直肌后徙术(BLR)组57例,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行不同术式的患者术后视近斜视角、视远斜视角及远近斜视角度差(NDD)。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NDD较术前的改善量在S-BLR组和BLR组分别为(8.0±3.3)棱镜度(PD)和(6.1±4.0)PD,S-BLR组较BLR组对NDD的改善更明显(Z=-1.995,P=0.046)。术后3个月,视近斜视角S-BLR组为(-5.1±5.5)PD,较BLR组的(-8.3±5.8)PD明显减小(Z=-2.882,P=0.004)。视远斜视角在S-BLR组与BLR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正位率在S-BLR组为82%,高于BLR组的53%(χ2=9.34,P=0.002)。S-LR前后,S-BLR组患者上视及下视斜视角度差及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R对CIX(T)的视近斜视角及NDD疗效优于L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标签: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远近斜视角度差 外直肌倾斜后徙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4318(miR-4318)靶向调控被体蛋白复合亚基β’(COPB2)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arget Scan Human 7.0数据库预测COPB2 3’非编码区(3’UTR)可能结合的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318与COPB2的靶向关系。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mics及inhibitors后的蛋白及RNA表达量,通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rget Scan Human 7.0数据库预测COPB2 3’UTR区可能结合的miRNAs,结果显示miR-4318结合可能性最大。通过临床15对前列腺癌与癌旁组织中miRNAs的表达量比对,结果发现上述3种miRNAs中只有miR-4318在大部分癌组织中表达(10.18±9.32)低于癌旁组织(21.46±36.19)。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表明,对比mimic-NC和WT-COPB2共转染比较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31±0.02),miR-4318和WT-COPB2共转染明显降低DU145细胞的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0.3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70,P<0.05)。RT-qPCR结果显示,在PC3、DU145细胞中转染miR-4318 mimics后,miR-4318的表达水平(3.94±0.34、2.42±0.33)显著高于mimic-NC组(1.09±0.07、0.9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0、6.157,P<0.05);转染miR-4318 inhibitors(0.26±0.02、0.30±0.06)后,miR-4318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nhibitor-NC组(0.89±0.10、1.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18.550,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PC3、DU145细胞中miR-4318 mimics组和mimic-NC组表达量分别为(0.12±0.01、0.14±0.01),(0.30±0.02、0.30±0.02),miR-4318 mimics组明显低于NC组,上调miR-4318明显降低了COPB2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0、12.310,P<0.05)。miR-4318 inhibitors组(0.35±0.02、0.59±0.04)的表达量与inhibitor-NC组(0.31±0.02、0.29±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2.919,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4318 mimics组的PC3、DU145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9.15±0.98)、(28.60±3.23)个,显著低于mimic-NC组[(31.90±2.54)、(44.7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0、6.069,P<0.05),上调miR-4318能够抑制PC3、DU145细胞迁移能力。与inhibitor-NC组[(37.14±1.92)、(38.91±2.45)个]比较,miR-4318 inhibitors组的PC3、DU145细胞迁移数[(41.65±0.75)、(53.04±2.80)个]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900,P<0.05)。miR-4318 mimics组和mimic-NC组的PC3、DU145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6.51±1.21)、(19.49±2.29)个和(24.50±2.60)、(25.14±1.53)个,miR-4318 mimics组明显低于mimi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5.371,P<0.05)。miR-4318 inhibitors组的PC3、DU145细胞侵袭数[(33.80±4.43)、(30.21±1.27)个]显著高于inhibitor-NC组[(24.72±0.10)、(26.29±0.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3.583,P<0.05)。结论miR-4318能够靶向调控COPB2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标签: 前列腺癌 微小RNA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眼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斜视(CI-IX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集合不足型斜视儿童患者58例,年龄4~10岁。根据S-BLRc直肌上、下缘止点后徙量的差异分为3组:A组(1 mm,22例)、B组(1.5 mm,18例)和C组(2 mm,18例)。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看近、看远斜视度,近远斜视度差(NDD),眼底客观旋转角,上转和下转25°时斜视度差,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立体视及手术成功率,屈光状态。手术成功的标准:看近、看远的斜视度,斜视<-8△,内斜视<+5△;NDD<5△。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立体视觉和手术成功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看近、远的斜视度分别由-37.1△±4.2△、-25.8△±3.7△下降至-1.4△±4.6△、-0.1△±4.1△,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01;t=32.54,P<0.001)。各组术后NDD(A组1.8△±1.9△,B组0.8△±2.1△,C组0.9△±2.5△)均较术前(A组10.0△±0△,B组11.2△±1.5△,C组13.3△±2.2△)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1;t=17.2,P<0.001;t=13.6,P<0.001);NDD平均改善量分别为8.2△±1.9△、10.3△±2.5△、12.4△±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0,P<0.001)。纳入的患者术前AC/A均值为(1.55±0.73)△/D,术后AC/A均值为(1.53±0.74)△/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旋转性复视、A-V型斜视。手术前后各组间的球镜度、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眼和左眼散光度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t=5.32,P<0.001)。术后6~9个月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为89.7%,3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LRc是治疗儿童CI-IX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有效矫正看近、看远斜视,降低NDD,有利于双眼视觉改善。NDD的改善量与直肌上、下缘的倾斜量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 外直肌斜形后退手术 远近斜视度差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被体蛋白复合亚基β’(COPB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COPB2在胆管癌细胞增殖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胆管癌和癌旁组织COPB2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COPB2表达的临床意义。通过慢病毒为载体构建COPB2基因敲减稳定转染的胆管癌RBE细胞株(shCOPB2),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OPB2的敲减率,利用PathScan® RTK Signaling Antibody Array Kit试剂盒筛选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信号差异分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OPB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胆管癌组织中COPB2表达的高低与与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shCOPB2组RBE细胞中,COPB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其敲减效率为85.0%;RTK信号分子表达有差异的共有13个,7个磷酸化水平上调,其中上调最显著的为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分子,上调了约39.4%;6个磷酸化水平下调,其中下调最明显的为Src,下调了约为25.5%(P<0.05)。结论COPB2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可能是胆管癌预后的危险性指标,COPB2敲减后抑制胆管癌增殖,可能通过激活ERK1/2并抑制Src途径实现的。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受体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瘦素是一种由ob基因编码,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瘦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发挥降低食欲、促进能耗、减轻体重的作用。除中枢,瘦素还能通过周组织和器官,如脂肪组织、胰腺、肝脏、骨骼肌、免疫细胞和心血管等,发挥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促进脂解和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质沉积、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糖素、促进免疫系统T、B细胞发育及炎症因子产生等作用。经周给予瘦素,能改善脂肪营养不良、先天性瘦素缺乏症及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在内的获得性瘦素缺乏症患者的代谢异常。对瘦素周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瘦素的功能,加深对瘦素的认识,而且可为研发基于瘦素的减肥药物提供依据。

  • 标签: 瘦素 外周效应 脂肪组织 糖脂代谢 肥胖
  • 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肠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肠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肠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肠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肠营养是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和(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能量需求的各类患者必需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营养技术的进步可以体现在理念(补充性肠营养)、配方(优化营养素组成)、制剂(工业化的多腔袋)等3个方面。补充性肠营养的核心是在肠内营养基础上的肠营养,既维护肠屏障功能,又能较快达到目标喂养量,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优化营养素组成,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代谢调理,维护器官功能。工业化生产的多腔袋肠营养制剂,符合"全合一"的理念,使用方便,可减少处方和配置差错,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适合病情稳定和短期应用肠营养的患者。

  • 标签: 补充性肠外营养 药理营养素 全合一 多腔袋 临床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4-3p在不同类型葡萄膜黑色素瘤(UM)患者血浆泌体中的差异性表达,评估其是否可作为UM诊疗的新型分子生物标志。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眼球摘除术并确诊为UM的患者25例,其中原位梭形细胞型UM组和原位类上皮细胞型UM组各10例,转移型UM组5例(包括1例梭形细胞型UM患者和4例类上皮细胞型UM患者);同期收集1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血液样本,提取血浆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泌体形态,分析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法鉴定泌体标记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泌体miR-214-3p表达水平。采用差异性检验比较U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和不同类型UM患者间的血浆泌体miR-214-3p的差异表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泌体miR-214-3p对UM的诊断及分型效能。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所提取泌体呈一侧凹陷的半球形结构,直径约100 nm。囊泡粒径大小为(82.0±2.7)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泌体特异性标记蛋白TSG101条带均为阳性,阴性标记蛋白Calnexin均呈阴性。健康对照组、原位UM组和转移型UM组血浆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57,1.49)、0.24(0.10,0.67)和0.43(0.23,0.56),原位UM组血浆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P<0.01);ROC曲线对血浆泌体中miR-214-3p的诊断效能分析显示,血浆泌体miR-214-3p的AUC为0.795。转移型UM组血浆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P<0.05);原位梭形细胞型UM组和原位类上皮细胞型UM组血浆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7,0.64)和0.46(0.14,0.91),2个组间以及转移型UM组与原位类上皮型UM组间患者血浆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泌体miR-214-3p在原位UM患者及转移型UM患者中均显著下降,循环miR-214-3p具有作为UM诊断生物标志的潜力,但血浆泌体miR-214-3p缺乏对UM分型的评估能力。

  • 标签: 葡萄膜黑色素瘤 循环微小RNA 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肌肉体积及水平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体积比值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共同性斜视患者,其中第一眼位不合并垂直斜视的患者为A组,第一眼位合并小角度垂直斜视(<5三棱镜度)的患者为B组;健康志愿者为C组。采用MRI冠状位扫描观察各组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及体积的差异,同时计算比较水平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比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A组患者19例(38只眼),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0岁;B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7岁;C组健康志愿者20名(40只眼),3个组间年龄和性别分布匹配(均P>0.05)。3个组间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内直肌肌肉体积为(358.6±44.9)mm3,B组内直肌肌肉体积为(334.7±35.6)mm3,C组内直肌肌肉体积为(437.5±49.3)mm3,A组、B组内直肌肌肉体积均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05,6.025;均P<0.01);除内直肌,其他直肌肌肉体积在3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内直肌及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体积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和C组比,B组患者体积比值更分散。结论共同性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变化不明显,内直肌体积明显减小,水平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体积比值分布较分散可能与小度数垂直斜视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23-227)

  • 标签: 外斜视 动眼肌 斜视 磁共振成像 垂直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眼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斜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儿童间歇性斜视7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8例,以单眼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研究组38例,以双眼直肌后徙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术后两组间无立体视、周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和中心立体视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0.692、0.666和0.655);术后1周的眼位正位率、过矫率和欠矫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正位率为78.95%(30/38)高于常规组的65.79%(25/38),P=0.037。研究组术后1年的斜视度(-2.542±4.315)PD和斜视退回量(4.375±2.279)PD分别少于常规组的(-6.536±6.682)PD和(9.068±3.824)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结论对儿童间歇性斜视双眼直肌后徙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外斜视,间歇性,儿童 后徙术,外直肌,双眼 效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