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丹麦Radiometer(雷度)公司ABL825型血气分析检测人体血液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O2)、钙离子(calcium ion,Ca2+)、乳酸(lactic acid,Lac)的检测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15-A2文件,对ABL825血气分析于2021年1月到3月期间检测各质控品和临床样本进行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检测pH、PCO2、PO2、Ca2+和Lac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同时与另一台认可仪器ABL825的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电解质分析YY/T 0589/2016》评价仪器检测Ca2+的稳定性和携带污染率。结果ABL825检测系统检测各项目高低2个浓度总不精密度分别为:pH 0.001和0.001,PCO2 0.78%和1.31%,PO2 1.31%和2.03%,Ca2+ 1.07%和1.27%,Lac 4.60%和3.67%;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pH 0和0,PCO2 0.50%和0.77%,PO2 1.26%和1.30%,Ca2+ 0和0,Lac 2.75%和1.02%;二者均小于厂家声明,符合实验室要求。两个检测系统pH、PCO2、PO2、Ca2+、Lac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9 8、0.993 9、0.997 5、0.995 5、0.979 5,均R2>0.95,两个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好,相对偏倚小于厂家申明,准确度高。稳定性:钙离子波动百分比(R)为0。携带污染率: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LH)为0.50%,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HL)为1.49%,符合文件要求。结论ABL825血气分析主要仪器性能达到实验室要求,检测结果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 标签: 血气 性能评价 酸碱度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全口重度磨耗患者在Broadrick咬合平面分析辅助下确定平面并完成全口牙列功能与美学重建的过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复诊,咬合功能良好,无关节或咀嚼肌不适,对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F-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早期的效果和光学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中高度近视41例(41只眼)的临床资料,结合其眼科检查及个人需求分为SMILE组21例(21只眼)和WF-LASIK组20例(20只眼)。光学质量检测采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分析),泪膜稳定性检测采用眼表综合分析(Oculus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斯特列尔比值(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客观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 100%)、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BUT)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BUT)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SMILE和WF-LASIK两组术后SR和MTF cut off均降低,组间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421);MTF cut o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0);OSI呈增加趋势,组间O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06),术后两组OSI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MILE组的OSI低于WF-LASIK组(SMILE组:t=-3.09,P=0.006;WF-LASIK组:t=-2.88,P=0.009)。术后两组fBUT显著降低(SMILE组:t=5.69,P<0.001;WF-LASIK组:t=3.67,P=0.002);术后两组avBUT显著降低(SMILE组:t=4.88,P<0.001;WF-LASIK组:t=3.12,P=0.005),SMILE和WF-LASI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与OSI存在显著负相关(r=-0.38,P=0.013),SR和MTF cut off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P<0.001)。结论SMILE和WF-LASIK术后OSI增加和泪膜稳定性降低是导致术后光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OQAS和Oculus分析的组合可作为评估屈光手术后光学质量有效的补充测量。

  • 标签: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激光,准分子 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眼表综合分析仪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应用于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多中心性能评估。方法方法学建立。依据尿液细胞颗粒计数人工镜检方法和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发布的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建立了基于未离心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4家三甲医院检验科,每家3位经过培训的技师应用该程序,分别检测同1份标本,每份标本重复计数5次,得到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定量结果。4家医院分别使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和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本单位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尿液标本40~60份,对建立的参考测量程序进行应用评估,并对全自动尿液分析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性能评估。结果每家医院3位技师采用候选参考测量程序获得的检测结果变异系数符合要求(红细胞≤6.98%,白细胞≤6.99%,上皮细胞≤13.94%)。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性能评估结果显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正确度符合要求(偏倚≤4.98%),与参考测量程序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R2≥0.989)。结论成功建立了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精密度和准确性符合要求;应用该程序对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进行了多中心性能评估,准确性和一致性良好。

  • 标签: 尿液 细胞颗粒计数 参考方法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体液模式在脑脊液、胸腹水标本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临汾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50例患者的150份体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收集到的150份体液标本分别使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法)与改良牛鲍计数板(手工法)进行计数。比较两种计数方式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及胸腹水、脑脊液的各项参数。结果手工法在白细胞、红细胞高、中、低3种水平中的变异系数均高于仪器法,即精密度低于仪器法(P<0.05);手工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携带污染率(0.024%,0.13%)均高于仪器法(0.004%,0),P<0.05;两种计数方法测得的胸腹水、脑脊液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脊液和胸腹水标本的细胞计数、分类计数采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体液检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更精准,且携带污染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脑脊液 胸腹水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为ICM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的患者168例。植入ICM患者76例(ICM植入组),其中男40例(52.6%,40/76),年龄(62.1±14.4)岁;同期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经晕厥相关的系统性检查且未植入ICM患者92例(ICM未植入组),其中男60例(65.2%,60/92),年龄(63.8±11.9)岁。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22年7月,记录晕厥事件并分析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结果ICM未植入组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事件并明确病因者1例,确诊率为1.1%(1/92);ICM植入组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事件并明确病因者共30例,确诊率为39.5%(30/76),明显高于ICM未植入组患者(39.5%对1.1%,P<0.001)。22例(28.9%,22/76)患者因ICM监测结果而改变了治疗策略:13例(17.1%,13/76)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2.6%,2/76)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分别有2例(2.6%,2/76)和4例(5.3%,4/76)患者开始抗凝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1.3%,1/76)非心律失常病因患者接受抗癫痫治疗。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植入ICM后可以显著提高晕厥病因的诊断率,尤其对反复晕厥患者有助于排除心脏性晕厥,因此对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建议尽早植入ICM,及时得到精准治疗。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不明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应用显微扫描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以优化仪器检测参数,并不断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资料来源于广州市胸科医院。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对痰、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液、胸腔积液、脑脊液、关节腔积液等临床样本在仪器配套的玻片上按要求进行直接涂片,对干燥涂片行金胺O荧光染色,对所有仪器报告阳性涂片、约15%的仪器报告阴性涂片(随机抽取)进行人工复检。采用分类资料统计描述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假阴性者,应用显微镜玻片夹坐标尺标注人工复检到的抗酸菌在涂片中所在位置,估计其在仪器扫描区域内外的情况。结果在5 284张涂片中,仪器报告阳性1 290例,人工复检报告阳性850例,假阳性率为34.11%(440/1 290);随机抽查仪器报告阴性涂片665张,人工复报告阳性100例,假阴性率为15.04%,假阴性结果包括38例±、50例1+、6例2+、4例3+、2例4+;在假阴性涂片中,人工复检查见抗酸菌在仪器扫描区域内者42例、区域之外者58例,两类假阴性率分别为6.32%(42/665)和8.72%(58/665)。结论显微扫描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存在较高程度的假阳性与一定程度的假阴性,应不断改进和优化仪器扫描参数,并强化实验室人工复检程序。

  • 标签: 抗酸菌 金胺O荧光染色 涂片检查 显微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到2020年9月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痤疮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38例。A组采用米诺环素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红蓝光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睾酮(FT)、双氢睾酮(DHT)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B组总有效率(97.37%,37/38)高于A组(78.95%,30/38),P<0.05。治疗2个月后,B组血清IL-6、TNF-α、IL-1、IgA、IgG、IgM水平低于A组(P<0.05);B组血清SHBG水平高于A组,FT、DHT水平低于A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辅助治疗痤疮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减少复发。

  • 标签: 痤疮 米诺环素 血清炎症因子 红蓝光治疗仪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模型扫描研究比较4种三维面部扫描的扫描正确度,评价其临床适用性。方法以美术头颅模型为扫描对象,在封闭、光源亮度固定的环境中,使用便携式计量级三维扫描(Handyscan 3D)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种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A:3dMDface;B:Facego Pro;C:RDS Facescan)和1种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D:Revopoint POP 2)分别扫描头颅模型10次,获得4个扫描组模型各10个。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按解剖和肌肉走行将参考模型面部数据划分为16个区域,保存全脸和各区域边界曲线。分别将4个扫描组模型与参考模型通过最佳匹配功能配准后,使用已建立的边界曲线将各扫描模型面部数据划分为16个区域,通过三维比较功能计算各扫描组模型与参考模型全脸及各区域偏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作为各三维面部扫描扫描正确度(RMS越小扫描正确度越高)。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SNK法)分析各组差异。结果对于全脸,A、B、C、D组RMS分别为(0.295±0.005)、(0.216±0.053)、(0.059±0.012)和(0.103±0.026)mm(F=123.81,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面部各区域,鼻区、唇区、左眶区、右眶区D组扫描正确度均为4组中最高[RMS分别为(0.079±0.032)、(0.061±0.019)、(0.058±0.021)、(0.081±0.032)mm],而额面区、左颊区、右颊区、左颧区、右颧区、左腮腺咬肌区、右腮腺咬肌区、左颞面区、右颞面区、颏区、左眶下区、右眶下区C组扫描正确度均为4组中最高[RMS分别为(0.039±0.011)、(0.034±0.007)、(0.033±0.007)、(0.066±0.023)、(0.038±0.022)、(0.070±0.030)、(0.067±0.024)、(0.063±0.029)、(0.045±0.023)、(0.063±0.006)、(0.039±0.010)、(0.046±0.008)mm]。结论体外模型扫描显示,4种三维面部扫描的扫描模型与参考模型的全脸偏差较小;相对于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在眶区、鼻区、唇区等特征较复杂区域的扫描正确度较高。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面部 颌面假体 三维面部扫描 正确度
  • 简介:摘要便携式肺功能相较于传统实验室肺功能具有小型、便携、操作简便和造价低廉的优势。它可作为实验室肺功能的补充,适用于社区、基层等卫生机构。目前,国内尚缺乏便携式肺功能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本专家共识将从设备硬件、设备质量要求,操作要领、操作质控、临床应用和人员培训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便携式肺功能由肺量计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它的核心部件是流量传感器,其保留了实验室肺功能的核心功能即常规通气功能、舒张试验,但不具备测定肺容积、残气量和弥散功能的能力。便携式肺功能产品需通过国家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检测,需达到ISO26782:2009的标准。便携式肺功能的质控包括设备质控、操作过程质控、报告质控等,其技术细节与实验室肺功能的质控要求一致。它可用于呼吸疾病早筛、流行病学调查、体检筛查、临床试验、呼吸慢病管理及行动不便者床旁检查等。便携式肺功能仪器的操作技术培训主要针对基层社区医务工作者,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注重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便携式肺功能具备实验室肺功能没有的一些高科技技术,如数据智能传输、云数据库、大数据管理、生物传感器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肺功能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也将极大提升呼吸慢病管理的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款干眼理疗治疗干眼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7—1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苏州九龙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3家符合条件的轻、中度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滴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每次1滴,持续治疗4周[(28±5)d]。试验组使用干眼理疗1次/d,每次持续时间至少15 min,持续治疗4周[(28±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对患者的眼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进行评估后计算症征总积分,分析有效率。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构成比及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非劣效验证,设定非劣效界值为Δ=10%,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下限大于-Δ(-10%),则推断试验组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结果:共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1例,女71例;每组各56例;112例中109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右眼与左眼的主观症状总分(右眼:t=0.15,P=0.880;左眼:t=0.19,P=0.850)及症征总积分(右眼:t=0.20,P=0.840;左眼:t=0.43,P=0.6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症征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8%,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2.7%,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试验组出现2例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理疗治疗干眼有效率达72.7%,非劣于0.1%玻璃酸钠滴眼液,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按摩 热敷 理疗仪
  • 简介:摘要探讨初产妇使用分娩镇痛、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两种不同分娩镇痛形式的相关临床效果。研究发现,分娩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优;分娩镇痛组的出血量相对少于腰硬联合阻滞组;分娩镇痛组的并发症以软产道裂伤为主,而腰硬联合阻滞组以继发性宫缩乏力为主。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仍为分娩镇痛首选;分娩镇痛作为无创性操作,其优势为操作方便、无需麻醉医师观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镇痛仪 分娩镇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VAO)与传统主客观验光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9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健康受试者31例31眼,其中男15例15眼,女16例16眼;平均年龄(20.1±1.0)岁;均取右眼为受检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分别采用VAO和传统主客观验光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验光,记录球镜度、柱镜度以及矢量散光度J0和J45。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验光方法验光值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2种验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VAO主觉验光和综合验光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ICC分别为0.97、0.75、0.84和0.09。VAO和电脑验光客观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ICC分别为0.98、0.70、0.74和0.61。VAO主觉验光与综合验光主觉验光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差值分别为(0.05±0.32)、(-0.23±0.28)、(-0.10±0.14)和(-0.04±0.16)D,其中2种主觉验光方法测量的柱镜度和J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球镜度和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0.18);VAO与电脑验光客观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差值分别为(-0.70±0.26)、(-0.07±0.46)、(-0.03±0.27)和(0.01±0.12)D,其中VAO客观验光测量的球镜度较电脑验光明显偏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P<0.01),2种客观验光方法测量的柱镜度、J0和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0.59、0.63)。2种客观验光方法测量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与综合验光主觉验光相应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睫状肌麻痹状态下,VAO客观验光测量的球镜度与电脑验光相比更偏负;但VAO与综合验光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和散光矢量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测量差值临床可以接受。

  • 标签: 验光 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仪 睫状肌麻痹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中频脉冲治疗同时配合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价值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2.63±4.05)岁,仅接受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2.89±4.42)岁,应用中频脉冲治疗+早期康复锻炼(心理康复、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肌肉与关节被动训练、主动训练等,并配合针灸)。对比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10.54±3.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71±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3,P<0.001);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8.54±6.02)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0.81±5.02)分,对照组分别为(61.71±6.32)分、(55.42±4.27)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949、5.172,均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结论在中频脉冲治疗治疗卒中偏患者过程中,开展早期康复锻炼,不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同时可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卒中 偏瘫 中频脉冲治疗仪 早期康复锻炼 神经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计算不同甲状腺-颈部刻度模体和测量位置对便携式γ谱的全能峰探测效率影响,为更加准确开展人体甲状腺内131I活度现场测量提供指导。方法在对4种典型的甲状腺-颈部模体和用于甲状腺内131I活度测量的便携式3英寸NaI(TI) γ谱进行建模的基础上,结合可能的现场测量情景,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便携式NaI(TI) γ谱在不同测量距离、不同甲状腺深度、不同甲状腺体积等条件下的全能峰(364.5 keV)探测效率。结果NaI(TI) γ谱的探测效率随探测器与颈部表面距离增加而显著递减,紧贴颈部表面的探测效率约为距颈部表面15 cm的15倍;探测效率随甲状腺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在颈部表面测量时,深度为2 mm的探测效率约为30 mm的3.6倍;探测效率随甲状腺体积增大而减小,在颈部表面测量时,体积为1 ml的探测效率是30 ml的1.71倍;探测效率随探测器中心偏移而降低,尤其是在颈部表面测量时,中心偏离2 cm会导致探测效率下降约15%。结论利用便携式NaI(TI) γ谱开展人体甲状腺内131I活度准确测量,不仅需要掌握探测效率刻度时的测量距离,还需了解所用刻度模体内的甲状腺深度与体积。

  • 标签: 131I 甲状腺-颈部模体 便携式γ谱仪 探测效率 蒙特卡罗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估辐射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受照剂量,指导放射性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判断辐射事故等级。方法使用自制辐射场测量架和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模拟重建事故源项X射线透射出束时的辐射场,以剂量率与距离平方反比关系拟合得到辐射水平空间分布图,作为剂量估算基础;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提出了手部皮肤吸收剂量估算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X射线透射出束口方向附近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在mGy/h量级以上,出束口外200 cm空间内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值为262 μGy/h,最低值为2.1 μGy/h,比环境本底水平高2个量级以上;无论是正常操作还是极端操作情况,辐射事故中两名女性受照射人员短期内总的手部皮肤吸收剂量均超过16.9 Gy,达Ⅲ度或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手部皮肤受照剂量估算结果为受照射人员放射性损伤的诊断、治疗以及辐射事故等级确定提供了有效支持,辐射场重建方法及剂量估算方法可为同类辐射事故的处置提供参考。

  • 标签: X射线 辐射事故 辐射场重建 剂量估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配合摄食细节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行吞咽功能障碍治疗配合摄食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营养不良、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录像吞咽造影检查法(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配合摄食细节管理能有效改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降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 摄食细节管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智能视力表投影在视力检查中的可重复性及其与传统视力表测量结果的比较。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2年1月4—2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眼部不适患者60例(120眼)。先通过智能视力表投影(LSJ-IVAC-6000A)对患者进行3次视力检测,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3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可重复性;再用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1次,并分别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智能视力表投影与传统视力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同一受检者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测量3次的ICC值分别为0.830和0.868,双眼的ICC值均>0.8(P<0.001);同一受检者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和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846和0.873,双眼的ICC值均>0.8(P<0.001)。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和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5~0.20和-0.24~0.17。结论:智能视力表投影的可重复性较好,与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的测量结果相比一致性较强,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可提高视力筛查的效率并节省人力和物力。

  • 标签: 智能视力表投影仪 可重复性 一致性 视力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ICM)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并植入ICM的患者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中位年龄52.6岁,年龄范围11~87岁。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是否再次发生晕厥及晕厥前兆事件、ICM程控读取随访期间记录到的事件。若患者出现晕厥,则及早行ICM程控。结果随访(15.0±12.3)个月,15例(15/45,33.3%)患者再发晕厥或晕厥前兆,其中9例为心动过缓导致的(窦性停搏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例为心房颤动(房颤),另有3例意识丧失发作时ICM未记录到心律失常事件,后经脑电图证实为癫痫。在心源性晕厥患者中,9例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选择药物治疗,有1例室速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结论ICM可有效提高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效率。

  • 标签: 晕厥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不明原因晕厥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被动活动(CPM)锻炼联合早期量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IF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进行自我常规锻炼,观察组进行CPM锻炼联合早期量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个月,两组NRS评分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BGP、PIC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血清BAL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BGP、PICP水平高于对照组,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2/42)低于对照组(23.81%,10/42),P<0.05。结论CPM锻炼与早期量化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IFF患者术后可有效提高其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调节血清BGP、BALP、PICP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股骨 股骨粗隆间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锻炼仪 早期量化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