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切除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开腹肝切除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输液组(常规组)43例、目标导向液组织灌注(GDFT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液体治疗后,GDFT组患者术中CBF为(129.16±15.89)ml/min、SV为(71.69±8.36)ml、SVV为(10.21±1.45)%、CVP为(8.16±4.89)kH2O、MVP为(90.35±4.29)mmHg以及HR为(89.36±11.36)次/min,均优于常规组,除MVP、HR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81%,GDF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术后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肝切除 组织灌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干眼症的预后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白内障干眼症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运用术后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不良反应、效果评价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9.4%)(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眼膜充血、泪腺损伤加重、局部炎症以及角膜糜烂不良症状的例数略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72.2%)(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治疗方式,术后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的治疗方式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且能够极大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白内障干眼症的应用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后 联合治疗 人工泪液 白内障干眼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球面散光型和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术前角膜散光为1.25 D以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6例(172眼)。根据自愿原则,其中50例(80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作为Toric组,56例(92眼)患者植入AcrySof IQ IOL(SN60WF)作为对照组。术前对照组和Toric组散光分别为(2.14±0.95)D、(2.08±0.74)D。术后6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DVA)、矫正远视力(CDVA)、脱镜率、残余眼散光和轴位旋转、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等。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例失访,失访率为8.5%,最终纳入对照组为51例(84眼),Toric组为46例(73眼)。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Toric组的UDVA(logMAR)分别为0.22±0.14和0.1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01);CDVA(logMAR)分别为0.11±0.09和0.09±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ric组看远脱镜率为78%(21/27),对照组为27%(9/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01)。Toric组残余眼散光为(0.77±0.39)D,对照组为(1.99±1.12)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01);Toric组的轴位旋转4.6°±5.7°。Toric组低阶像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7,P=0.006)。2组术后明视、暗视、暗视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视觉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型IOL相比,非球面散光型可有效、安全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稳定性好,大大提高术后脱镜率,且低阶像差更低。

  • 标签: 白内障 非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脱镜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充市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病与气温的相关性及滞后关系。方法收集南充市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ICH患者病例资料及同期气温数据,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确定最佳温度指标,将其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其与sICH日发病风险的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分层分析各温度节点在性别及年龄组别的滞后-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收集sICH患者资料13 95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sICH日发病人数与日均气温呈非线性负相关(r=-0.324,P<0.05)。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极低温和低温当天sICH的相对危险度为1.68(1.35~2.08)及1.47(1.24~1.72),危害效应最大,其随着滞后天数增加而减弱,极低温滞后1~2 d,低温持续滞后1~10 d。低龄组(18~60岁)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2 d,高龄组(>60岁)在极低温下滞后10 d,低温下滞后24 d。不同性别组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效应趋势一致,随滞后天数增加风险下降。结论低温增加sICH发病风险,早期呈明显急性影响,且具有滞后效应,老年人对低温反应更加滞后。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日均气温 发病率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再住院率高等特点,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健康生态学理论指出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是多水平、多层面的,采用系统的指标来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科学分析疾病背后各种复杂的因素,能为患者获得专业、规范及个体化的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健康生态学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效果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无创面罩垫对面型瘦小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改善作用及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面型瘦小患者8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呼吸机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无创面罩垫行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舒适度情况、面罩漏气、破损情况、压疮发生率、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面罩漏气、破损情况及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无创面罩垫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面型瘦小患者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状况,缓解传统呼吸机面罩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同时有利于降低面罩漏气、破损以及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自制无创面罩垫 面型瘦小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不同手术时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均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依据患者的手术时机差异,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63例)、早期组(45例),超早期组于发病6 h内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组患者于发病7~12 h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及血清半胱氨酸(Hcy)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早期患者术后7 d、术后6个月的NIHSS量表评分、Hcy均显著低于早期组(均P<0.05);超早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NIHSS、Barthel指数、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早期组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早期组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早期组[1.59%(1/63)比20.00%(9/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6 h内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速度更快,术后Hcy下降更为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复发风险更低,预后效果更佳。但发病后12 h内患者也应积极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术后1年可获得与超早期手术者相当的远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水平。

  • 标签: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日常生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住院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3),所有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药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接受2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后各体征缓解时间和肠内菌群数量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腹胀、腹痛及呕吐缓解时间分别为(2.34±0.29)d、(3.41±0.52)d、(2.95±0.49)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肠内菌群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总数分别为(5.26±1.03)In/d、(7.16±1.89)In/d、(5.97±1.68)In/d、(7.22±1.92)In/d,肠球菌及肠肝菌均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抑制肠道菌群移位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全身炎症反应,增强近期预后效果。

  • 标签: 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重组人生长激素 重症胰腺炎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