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陆东宁 徐加杰 郭海巍 郑传铭 葛明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浙江省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4,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腔镜甲状腺手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ETGUA)应用于侧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匹配研究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1例进行ETGUA的患者,其中8例为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3例为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对侧腺叶切除术(良性)。同时匹配23例行传统颈部切口开放甲状腺手术(conventional open thyroidectomy,CO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8例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5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对侧腺叶切除术(良性),记录ETGUA手术过程,并比较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安全性、创伤、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的差异。以IBM 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tudents t测试和χ2检验分析被用来各自分析持续和分类数据。结果手术时长腔镜组(148.67±57.44)min大于开放组(88.48±42.17)min,术后引流量腔镜组大于开放组[(186.52±83.24)ml vs(128.91±116.04)ml,P=0.010],术中出血量[(41.11±43.20)ml vs(29.44±24.55)ml,P=0.796]、术后住院时间[(4.90±0.94)d vs(4.86±1.06)d,P=0.774]、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在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颈部疼痛评分都优于开放组[(2.33±0.91)vs(3.48±1.12),(1.24±0.44)vs(1.70±0.76),(1 vs 1.17±0.39),P=0.001,P<0.032,P<0.048]。在术后美容满意度上,腔镜组优于开放组(1 vs 2.09±0.67,P<0.001)。结论ETGUA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美容满意度高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腋窝入路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口腔前庭入侧腋窝乳晕入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入(经口组)或经侧腋窝乳晕入(经腋乳组)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口组48例,经腋乳组52例,均接受单侧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和位置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3,成功匹配两组患者各31例。经口组男性5例,女性26例,年龄(33.2±7.9)岁(范围:21~53岁);经腋乳组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34.6±9.2)岁(范围:19~58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与经腋乳组患者相比,经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211.3±57.2)min比(126.2±37.8)min,t=6.915,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5.4±1.0)d比(6.4±1.2)d,t=-3.544,P=0.001],住院时间更短[(6.6±1.2)d比(7.4±1.3)d,t=-2.353,P=0.022],术后美容评分更高[(9.46±0.25)比(9.27±0.26),t=2.925,P=0.005]。两组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中,经口腔前庭入的手术效果与经腋乳入相似,但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对于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经口腔前庭入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 经口腔前庭入路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K超高清(UHD)腹腔镜进行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势。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UPJO患者60例,根据在不同腹腔镜下行肾盂成形术,将患者分为UHD组(n=30)及常规高清(HD)组(n=30)。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肾积水程度)及围术期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周引流量、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HD组和UHD组的人口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和UHD组的手术时间为(114.800±11.047) min比(107.500±8.42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8,P<0.05);出血量为(35.330±11.059) ml比(29.670±10.41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P<0.05)。HD组和UHD组其他围术期数据分别为:肾周引流量(45.670±8.172) ml比(44.000±7.589) ml;引流时间(3.270±0.944) d比(3.270±0.980) d;术后住院时间(7.230±0.430) d比(7.070±0.52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9、0.000、1.351,P>0.05)。60例患者均进行1年的术后随访,UHD组及HD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且均无再梗阻患者,不需再次行肾盂成形术或留置J管。HD组术后少量漏尿1例,1周后自愈。UHD组术后泌尿系感染1例,予以抗生素应用后症状好转。结论4K-UHD腹腔镜及HD腹腔镜系统下肾盂成形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HD腹腔镜系统比较,4K-UHD腹腔镜系统的优势体现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失血量。

  • 标签: 4K超高清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关节镜后入结合前方入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16例重度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行关节镜下后入结合前方入盂肱关节囊松解术,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6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后入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囊松解术,所有病例均同时行肩峰下滑囊清理术,分别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0.3±3.2)分、(28.2±3.3)分和(3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38.3±4.2)分、(89.2±4.5)分和(95.2±3.3)分;VAS评分平均为(6.3±1.9)分、(1.3±0.3)分和(1.0±0.2)分(P<0.01)。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后入结合前方入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便于术中操作,可以显著地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关节镜下后入结合前方入盂肱关节囊松解为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提供有效方法。

  • 标签: 冻结肩 双后入路 肩关节镜 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总结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的筛检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高清晰度胃镜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或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469处病灶的胃镜图像进行重新判读,分析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态,病灶是否位于萎缩区域内、是否位于贲门部、形态学类型、有无清晰边界、边界是否规则、病灶颜色等信息,总结早期胃癌和胃HGIN在高清胃镜下的形态学规律。结果469处早期胃癌或HGIN中,无HP感染史的病灶占2.1%(10/469),溃疡型病灶占7.7%(36/469)。可疑HP感染的非溃疡型病灶(423处)中,萎缩区域外病灶57处,其中贲门部病灶共28处,白光内镜下呈红色调者占82.1%(23/28);非贲门部病灶共29处,具有清晰边界或白光内镜下呈白色调者占82.8%(24/29);萎缩区域内病灶366处,其中隆起型病灶共73处,具有清晰边界或顶部有不规则凹陷者占95.9%(70/73);平坦/凹陷型病灶共293处,边界不规则或窄带光成像下呈茶褐色调者占90.8%(266/293)。结论根据胃内有无HP感染、病灶发生的部位和形态学类别的不同,以上内镜下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高清胃镜下发现早期胃癌和HGIN的线索。

  • 标签: 胃肿瘤 胃镜检查 早期诊断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侧腋窝乳晕入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乳外科2014年2月至2019年5月连续1 000例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侧腋窝乳晕入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6例,女性784例,年龄(42.3±11.5)岁(范围:7~7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70例;恶性肿瘤730例,肿瘤最大径(7.9±6.7)mm(范围:0.1~60.0 mm)。结果999例患者成功完成机器人甲状腺手术,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住院时间(7.5±2.5)d(范围:2~30 d)。7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乳头状癌725例,微小乳头状癌占79.3%(579/730)。清扫中央区淋巴结(11.2±6.1)枚(范围:1~44枚),清扫颈侧区淋巴结(14.0±8.8)枚(范围:1~52枚),颈部淋巴结阳性比例50.8%(371/730)。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70%(247/1 000)和5.60%(56/1 000),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为0.20%(20/1 000)。随访(35.4±15.2)个月(范围:10.4~76.2个月),4例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合并中央区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经侧腋窝乳晕入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具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采用帽檐Trocar在免充气的2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资料,建立手术通道中位时间30(20~50)min,术中中位失血量约 20(5~50)ml。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刀手术。帽檐Trocar在免充气状态下维持手术空间好,安全性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腋窝乳晕入(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 198例经BABA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3例,女935例,年龄9~68岁。良性病变288例,恶性肿瘤910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和术中冰冻病理选择术式,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187例(15.61%)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如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0例(0.8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0.0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2例(12.69%),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舌下神经损伤1例(0.08%),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0.17%),气管损伤2例(0.17%),无食管损伤,乳糜漏5例(0.42%),颈部术区皮肤粘连错位3例(0.25%),皮下出血2例(0.17%),皮肤灼伤 2例(0.17%),血清肿5例(0.42%),颈总动脉破裂1例(0.08%),颈内静脉破裂1例(0.08%),无肿瘤种植,无臂丛神经、副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结论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术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中并发症 达芬奇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效果,以指导后续改进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侯马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前内外侧入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钢板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6个月测量并比较膝关节X线结果,术后3个月统计并比较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通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膝关节活动度(ROM)均较术前增加,且随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TPA、RO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效果较好,可加快骨折愈合,缩短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改善TPA与ROM,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快,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前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双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44例髋臼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1~72岁[(41.3±8.4)岁]。均采用单一腹直肌旁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获随访,4例患者失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30.5±6.4)个月]。手术时间为45~150 min[(111.2±20.6)min],术中出血量为200~1 200 ml[(398.5±78.5)ml]。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0~16周[(11.8±3.3)周]。末次随访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9例,良7例,中3例,差1例,解剖复位率为90%。末次随访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定:优27例,良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为83%。1例发生异位骨化,未对髋关节功能造成影响,未予特殊处理;1例异物反应,给予抗感染治疗最终得到控制,于术后1年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3例轻度骨关节炎,给予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后缓解。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痊愈。结论单一腹直肌旁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柱骨折可以兼顾前柱、四边体及后柱,同时髋臼复位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腋窝入Ⅰ型平面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由同一术者实施的内镜辅助下腋窝入Ⅰ型平面假体隆乳术患者临床资料,并让患者于2018年7~10月来院复查,通过整复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询和乳房触诊,以及患者填写问卷,随访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乳房下皱襞(IMF)及乳房其他区域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感觉消失、感觉过敏、乳房疼痛等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3例女性小乳症隆乳患者,年龄26~41岁,术后随访21~52个月。医师触诊及问诊结果:53例患者中10例出现乳房感觉异常或疼痛,其中6例(11.3%)出现NAC感觉减退,1例(1.9%)出现NAC感觉过敏,2例(3.8%)IMF感觉减退,1例(1.9%)出现术后乳房长期疼痛,无NAC感觉消失、IMF感觉消失、IMF感觉过敏病例。共51例患者完成乳房感觉问卷调查,其中33例(64.7%)存在乳房疼痛,12例(23.5%)存在乳头感觉减退,5例(9.8%)存在一过性乳头感觉减退。结论内镜辅助下腋窝入Ⅰ型平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可能主要是由术中离断支配NAC的周围神经所导致。

  • 标签: 内窥镜 乳房植入物 感觉异常 隆乳术
  • 简介:摘要髋臼柱骨折导致髋臼顶与主骨失去连接,前后柱内移及旋转,影响正常髋臼的匹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髋臼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治疗方法选择是个难点。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髋臼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后柱通道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髂腹股沟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翼点入显微手术夹闭的53例前循环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患者共13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通过术中夹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32个动脉瘤中,术中成功夹闭动脉瘤129个,3个开颅侧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行自体筋膜包裹加固处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例(9.4%),脑积水10例(18.9%),再出血2例(3.8%),迟发性脑缺血19例(35.8%),严重激素或电解质紊乱6例(11.3%)。出院时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为预后良好)者44例(83.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者49例(92.4%)。住院时间为(17.4±5.7)d(范围为11~36 d),治疗费用为(7.5±1.7)万元(范围为6.0~16.8万元)。出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4.3%(50/53)。结论部分前循环侧多发动脉瘤可采用经单侧翼点入显微手术治疗。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以及恰当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双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翼点入显微手术夹闭的53例前循环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患者共13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通过术中夹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32个动脉瘤中,术中成功夹闭动脉瘤129个,3个开颅侧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行自体筋膜包裹加固处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例(9.4%),脑积水10例(18.9%),再出血2例(3.8%),迟发性脑缺血19例(35.8%),严重激素或电解质紊乱6例(11.3%)。出院时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为预后良好)者44例(83.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者49例(92.4%)。住院时间为(17.4±5.7)d(范围为11~36 d),治疗费用为(7.5±1.7)万元(范围为6.0~16.8万元)。出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4.3%(50/53)。结论部分前循环侧多发动脉瘤可采用经单侧翼点入显微手术治疗。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以及恰当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双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腹腔镜技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9±11.9)岁。体质指数(23.2±3.1)kg/m2。术前收缩压150~2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160 mmHg。术前CT检查均提示嗜铬细胞瘤;肿瘤位于右侧12例,左侧9例;平均最大径(9.1±3.3)cm。术前21例均予甲磺酸多沙唑嗪充分控制血压。21例均全麻下行单一体位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健侧折刀位,先经后腹腔充分游离肿瘤,然后纵向切开腹膜反折,于患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下2横指新建1个通道,联合经后腹腔操作通道转换行经腹腔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循环监测数据、术后并发症及随访信息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6.7±32.8)min;估计失血量(205.4±45.3)ml,5例因术中失血量大输血治疗。术中9例发生循环不稳定;术后5例出现持续>24 h的低血压,予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5±1.7)d。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中位随访12(6~30)个月,21例血压均恢复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技术有利于术野显露,避免暴力牵拉或压迫瘤体,可降低术中循环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为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手术 经后腹腔途径 经腹腔途径 术中循环不稳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双解调高清机顶盒为核心,设计双解调高清机顶盒系统框架,提出双解调高清机顶盒实现策略,并对设计后机顶盒系统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双解调高清机顶盒的正常运行,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 标签: 双解调高清机顶盒 软件设计 系统框架 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