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去除根管内感染、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术前充分了解根形态及其变异情况是保证根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下颌尖牙的根系统通常为单根单,偶尔出现双根管及多根双根尖牙较罕见,副根的预备及充填在尖牙的根治疗中尚少见报道,本文报道双根双根伴副根的下颌尖牙根治疗1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形泪道支撑术治疗泪小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外伤性泪小断裂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断裂的泪小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至6个月拔,之后随访3~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末,39眼治愈,7眼好转,2眼无效。有效率为95.83%(46/48),术后未见明显眼睑畸形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泪小断裂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导泪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支撑管,环形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环形支撑术治疗深部泪小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深部泪小断裂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泪小逆向置联合远端支撑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硅胶支撑术。术后随访(53.36±27.43)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年龄9~76(39.52±14.86)岁,下泪小深部断裂52例,上泪小深部断裂5例,上下泪小均断裂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以泪小逆向置联合远端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支撑术治疗深部泪小断裂安全、有效。

  • 标签: 断裂,泪小管,深部 置管术,支撑管,泪道,逆行 环形,改良 效果,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泪小阻塞患者共90例,根据泪小阻塞长度分为≥5 mm组(A组)与<5 mm组(B组),每组各45例。均行改良泪小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治愈29例(64.44%),有效10例(22.22%),无效6例(13.34%);B组治愈31例(68.89%),有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 P=0.045)。结论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临床效果确切,对阻塞长度<5 mm者疗效优于阻塞≥5 mm患者。

  • 标签: 置管术,泪小管,改良 阻塞,泪小管 效果,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型硅胶支撑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南京市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小儿外伤性泪小断裂者25例(25眼),采用"双套环"技术顺行置入T型支撑。术后3~6个月拔,拔后随访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25例中,治愈21例(84.00%,21/25),好转4例(16.00%,4/25)。结论T型支撑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断裂,效果确切,安全方便。

  • 标签: 置管术,支撑管,T型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伤性泪小断裂RS泪道支撑和环形硅胶支撑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武昌艾格眼科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外伤性泪小断裂106例(10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51眼),置入RS泪道支撑;对照组55例(55眼),置入环形硅胶支撑。随访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耗时为(48.31±10.9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4±23.84)min(t=12.00, P<0.001)。拔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末观察组治愈率为98.04%(50/51),与对照组的94.55%(52/55)接近(χ2=0.19, P=0.665)。观察组术中鼻腔出血发生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90.91%(50/55)(χ2=80.34, 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低于对照组的36.36%(20/55)(χ2=10.71, P=0.001)。结论治疗外伤性泪小断裂,相比于环形硅胶支撑,RS泪道支撑吻合术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吻合术 支撑管,泪道,RS 支撑管,硅胶,环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治疗胰结石(P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RCP治疗的1例P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男,72岁。因"上腹部不适10 d"于2019年10月23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3次/min。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慢性胰腺炎史多年。入院血糖16.7 mmol/L。CT、MRI、MRCP诊断PDS。患者于2019年10月28日行ERCP治疗。结果ERCP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采用柱状球囊扩张胰开口及近端胰,采用球囊清理白色泥沙样结石,沿导丝支架放置7.5 cm胰支架,并在胆管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见胆汁及胰液排泄通畅。术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无腹痛,血糖控制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示胰通畅,结石无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根据PDS发生部位、大小、数量,以及胰解剖形态变化情况采用精准个体化治疗。当主胰管内有1个结石时,ERCP取石术并放置胰支架是最佳的选择。

  • 标签: 胰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简介:摘要胰结石是一种为数不多的良性胰腺疾病,常合并慢性胰腺炎,如若未能及时诊疗可诱发胰腺癌,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胰结石的检出率逐年增加。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胰结石的病因及诊治策略的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石 胰腺管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新型卷技术领域背景的基础上,在对一种卷装置及具有卷装置的送热装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此种装置的主要实现过程及具体实施方式。

  • 标签: 卷管装置 送热装置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小断裂吻合术不同泪道支撑的效果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开封眼病医院泪小断裂吻合术8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以硬膜外麻醉为支撑;B组41例,以双回路泪小环形硅胶作为支撑。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末,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33/39),显著低于B组的97.56%(40/41)(χ2 =4.195,P=0.041);A组的痊愈率为64.1%(25/39),显著低于B组的92.68%(40/63)(χ2 =9.756,P=0.002);未痊愈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低于24 h者占29.41%(5/17),明显低于痊愈组的63.49%(40/63)(χ2=6.318,P=0.012);痊愈组患者的断裂位置为近端者占52.38%,明显高于未痊愈组的11.76%(2/17)(χ2=3.335,P=0.001)。结论泪小断裂吻合术效果受到断裂至手术时间、断裂的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双回路环形硅胶作为支撑的效果更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吻合术,泪小管 管,麻醉,硬膜外 支撑管,环形,硅胶,双回路
  • 简介:摘要胰支撑移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罕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耗费。本院肝胆胰外二科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6例,其中达芬奇机器人辅助23例,3-D腹腔镜31例,开腹72例,均常规放置胰支撑。3例患者出现胰管内支撑移位,引起严重胰漏、腹腔感染及胃排空延迟,对3例胰支撑移位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现结合文献总结胰支撑移位临床特点及相关诊治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拔是全身麻醉中的关键环节,拔管过程发生意外往往造成死亡或脑损伤等严重后果。随着各种先进拔管工具和流程的更新,拔方案变得更加多样和完善。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单独一种绝对可靠的预测方法和拔策略可以应用于所有困难气管拔。麻醉医师仍须全面而仔细地评估患者后按照流程个体化拔。文章总结近年困难气管拔的预测因素及拔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气道评估、高危拔评估、其他工具和方法的评估来预测困难拔,介绍相关拔流程和各种拔管工具、药物等。

  • 标签: 气管拔管 拔管困难 危险因素 拔管策略
  • 简介:摘要胰结石与慢性胰腺炎关系密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可引起顽固性腹痛并可能导致胰腺癌变。胰液成分的改变是胰结石形成的本质原因,局部炎症和胰狭窄是促进结石进展以及症状反复的直接原因,也是治疗的主要针对目标。联合体外碎石的内镜治疗对大部分胰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为复杂的结石则需要外科手术的干预,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结石的大小和分布等情况有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应以减少远期结石或疼痛复发、保留胰腺更多内外分泌功能为目标,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8—2019年插入胃失误原因。方法寻找原因,对患者意识不清、置方法、置入胃后判断方法等因素一一寻查,并提出今后安全、有效、可行的置入胃的方法。结果经分析原因后制定预防胃置入方法,此后再没有发生胃失误的问题。结论综合全面评估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正确的置方法、胃置入胃内后全面、正确的判断可避免胃误入呼吸道。

  • 标签: 胃管置入 失误原因
  • 简介:摘要以某机载探测器为例,在有限元建模的基础上,应用MSC.Nastran对其断裂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修正模型找到弯的薄弱位置及断裂原因。通过优化设计仿真验证,在不需要物理样机的基础上找到了满足产品要求的改进方案。

  • 标签: 有限元,振动,MSC.Nastran,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鼻泪道阻塞25例(32眼)接受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中操作、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拔,拔后3个月泪道冲洗通畅率A级(通畅)20眼(62.50%),B级(通,稍有不畅)4眼(12.50%),C级(通而不畅)3眼(9.38%),D级(不通)5眼(15.62%)。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患者泪河高度依次为(528.63±65.23)μm、(296.72±248.53)μm、(256.36±187.62)μm及(271.81±192.43)μm。结论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治疗鼻泪管阻塞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阻塞,鼻泪管 溢泪 探通 导管,Ritleng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型一体式胰支架置入治疗胰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胰狭窄,首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200例,其中改良组(置入改良型一体式胰支架)100例,传统组(置入传统胰支架)100例。记录并分析手术一次成功率、胰支架置入时间、医生及护士满意度评价及成本效益。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一次手术成功率[100%(100/100)比78%(78/100)]、胰支架置入时间[(7.66±1.64)min比(34.11±15.32)min]、医师满意度[100%(100/100)比34%(34/100)]、护士满意度[100%(100/100)比23%(23/100)]及手术材料费[(5 817.12±548.09)元比(7 533.51±878.72)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改良型一体式胰支架置入治疗胰狭窄,在治疗效果及成本控制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狭窄 胰管支架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拔和负压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后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压拔组(53例)和负压拔组(52例)。拔时所有患者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清除口、鼻、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负压拔组断开呼吸机,将吸痰插入气管导管并越过远端开口,行气管内持续负压吸引,同时抽空气管导管气囊后,将吸痰随同气管导管一起拔出;正压拔组不断开呼吸机,在原有SBT模式下,指导患者用力吸气,当患者达到吸气高峰时,抽空气囊后拔除气管导管;拔后两组均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 L/min)。记录两组患者拔后5 min及1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两组患者拔后30 min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严重呛咳、气道高反应、肺炎)。结果拔后5 min,正压拔组患者PaO2明显高于负压拔组〔mmHg(1 mmHg≈0.133 kPa):123.4±30.2比111.0±21.1,P<0.05〕,pH值和PaCO2略低于负压拔组〔pH值:7.411±0.042比7.419±0.040,PaCO2(mmHg):39.7±4.7比40.5±5.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后1 h,正压拔组患者pH值、PaO2、PaCO2均略低于负压拔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后30 min内,正压拔组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负压拔组〔呼吸急促:9.4%(5/53)比28.8%(15/52),心动过速:15.1%(8/53)比32.7%(17/52),血压升高:11.3%(6/53)比30.8%(16/52),血氧饱和度下降:7.5%(4/53)比34.6%(18/52),均P<0.05〕,严重呛咳发生率亦明显低于负压拔组〔9.4%(5/53)比30.8%(16/52),P<0.05〕,但两组间气道高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53)比5.8%(3/52),P>0.05〕。两组患者均未在拔后48 h内发生肺炎。结论正压拔能保证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得到充分氧合,避免低氧,还能降低严重呛咳发生率,有利于生命体征的稳定。

  • 标签: 正压拔管 负压拔管 低氧血症 气道高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胰括约肌切开(TPS)联合胰支架植入(PSO)在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的224例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4例,女110例;平均年龄(67±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不同插管方法将患者分为TPS+PSO组(135例)和对照组(89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术中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等。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TPS+PSO组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3%(125/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5/89) (χ2=15.938,P<0.05),而插管时间(25±1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min(t=-3.927,P<0.05)。TPS+PSO组术后胰腺炎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15/135)、1%(2/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22/89)、7%(6/89) (χ2=7.203,4.309;P<0.05)。TPS+PSO组和对照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1±0.5)、(3.2±0.7)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2,P>0.05)。结论TPS联合PSO可提高ERCP胆管困难插管成功率,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具有操作时间短的优势,且不增加住院费用,是一种安全实用、方便可行的内镜技术。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经胰管括约肌切开 胰管支架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