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00例18~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the conflicts tactics scale-2,CTS-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精神施暴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觉察压力量表得分为(21.46±6.38)分,人格诊断问卷得分为(42.48±18.91)分,简版冲突策略量表精神施暴行为维度得分为(3.05±0.62)分。在过去一年中,精神施暴行为中辱骂伴侣行为发生率为41.67%(375/900),精神施暴行为中冷暴力行为发生率为33.44%(301/900),精神施暴行为中毁坏对方物品和威胁要打对方发生率为8.44%(76/900),综合3个条目的得分,精神施暴行为发生率为55.44%(499/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9岁(β=0.57,OR=2.53,95%CI=1.11~5.99)、男性(β=0.64,OR=3.68,95%CI=1.22~4.56)、农村(β=0.12,OR=2.49,95%CI=1.17~5.36)、中/重度饮酒(β=0.33,OR=2.87,95%CI=2.57~6.63)、觉察压力水平高(β=0.51,OR=1.05,95%CI=1.03~1.09)、人格偏离(β=0.43,OR=2.26,95%CI=2.13~2.39)、婚恋满意度低(β=0.18,OR=2.05,95%CI=1.03~8.76)、对伴侣行为控制(β=0.16,OR=2.55,95%CI=1.68~3.69)和经济控制(β=0.19,OR=1.36,95%CI=1.28~1.55)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危险因素,而个体对暴力持反对态度(β=0.29,OR=0.88,95%CI=0.80~0.94)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保护因素。结论精神施暴行为年发生率较高。因此,需重点关注低龄、男性、农村、人格偏离的人群,可以通过降低个体觉察压力水平、饮酒程度、对伴侣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以及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婚恋满意度、加强个体对暴力反对态度来降低精神施暴行为发生率。

  • 标签: 亲密关系暴力 精神施暴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情感表达与幼儿行为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幼儿园1 213名幼儿家长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4 ~16岁)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调查后,用SPSS 24.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家庭情感表达得分[6.0(5.0,7.0)分]、家庭亲密度得分[8.0(6.0,9.0)分]与幼儿行为得分[147.0(135.0,163.0)分]均呈负相关(r=-0.145,r=-0.187,P<0.01)。(2)家庭情感表达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得分呈正相关(r=0.443,P<0.01)。(3)家庭情感表达对幼儿行为直接效应为-0.072,95%置信区间为(-0.133,-0.010),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情感表达与幼儿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2,95%置信区间为(-0.129,-0.05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6.4%。结论家庭情感表达在影响幼儿行为过程中,家庭亲密度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幼儿行为 家庭情感表达 家庭亲密度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亲密伴侣暴力(IPV)经历情况并分析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相关性。方法2019年4-7月在济南市、青岛市和济宁市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最近1年IPV经历和6个月高危性行为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 122人,年龄(29.80±8.78)岁,未婚占68.1%(764/1 122)。最近1年有IPV经历比例为9.8%(110/1 122),来自济宁市和青岛市、本地居住时间>2年、寻找性伴场所为酒吧/浴室/公园、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患过STDMSM最近1年有IPV经历比例较高(P<0.05)。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比例分别为49.0%(550/1 122)和20.9%(234/1 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IPV经历者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风险高于无IPV经历者(aOR=1.82,95%CI:1.14~2.91;aOR=3.30,95%CI:2.10~5.20)。结论MSM中存在IPV现象,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存在正相关。应针对有IPV经历MSM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减少高危性行为发生。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亲密伴侣 暴力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状,以及与照护者应对方式和家庭亲密度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5家三甲医院血液科住院血液肿瘤患儿照护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亲密度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37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血液肿瘤患儿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8%、22.9%、10.7%、8.4%、39.7%、13.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照护者积极应对与患儿困难总分、多动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呈负相关(r=-0.186,-0.153,-0.174,均P<0.05),与亲社会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照护者消极应对与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和多动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3,0.204,0.170,均P<0.05);家庭亲密度则与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呈负相关(r=-0.254,-0.225,-0.183,-0.137,-0.195,均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r=0.23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护者积极应对是患儿良好同伴交往保护性因素(β=-0.050,OR=0.951, 95%CI=0.907~0.996),而家庭亲密度则是患儿亲社会行为保护性因素(β=-0.045,OR=0.956, 95%CI=0.923~0.991)。结论血液肿瘤患儿情绪行为问题较为严重,且照护者积极应对和家庭亲密度对患儿发生不良情绪行为问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发生。

  • 标签: 情绪行为问题 应对方式 家庭亲密度 儿童 照护者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亲密加强疗法概念、理论基础、常用评价指标以及该疗法在不同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之间应用现状和效果,旨在为发展适合我国文化亲密加强疗法提供借鉴和参考,提升癌症患者家庭生活质量。

  • 标签: 综述 肿瘤 夫妻 亲密加强疗法 亲密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关怀在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孤独感之间中介效应。方法2020年11~12月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自我关怀量表对抽取62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和PROCESS v 2.16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女生[(63.52±8.47)分,(65.48±9.07)分](t=-2.79,P<0.01),自我关怀[(37.68±5.26)分,(36.49±5.75)分]、孤独感[(37.74±10.44)分,(36.01±10.48)分]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70,2.06,均P<0.05)。留守和非留守学生家庭亲密度[(63.67±8.71)分,(64.74±8.85)分]、自我关怀[(37.45±5.71)分,(36.98±5.49)分]和孤独感得分[(36.60±10.52)分,(36.96±10.49)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87,0.38,均P>0.05)。七年级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八年级、十年级、十一年级(P<0.01),十年级自我关怀得分显著低于七年级、十一年级(P<0.05),十一年级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八年级、十年级(P<0.05)。青少年家庭亲密度[(64.50±8.82)分]与自我关怀[(37.09±5.54)分]呈正相关(r=0.22,P<0.01),家庭亲密度、自我关怀与孤独感[(36.88±10.49)分]均呈负相关(r=-0.28,-0.27;均P<0.01)。青少年自我关怀在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0.9%。结论家庭亲密度不仅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孤独感,还可以通过自我关怀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

  • 标签: 自我关怀 家庭亲密度 孤独感 青少年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军官兵负性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相关性。方法按照整群、方便抽样方法,获得海军某部4个单位610名官兵相关资料,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测量,并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海军官兵焦虑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r=-0.235、r=-0.200,均P<0.01),海军官兵抑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r=-0.294、r=-0.257,均P<0.01)。结论海军官兵负性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较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助于减少负性情绪。

  • 标签: 焦虑 抑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夫妻自我表露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焦虑情绪、亲密关系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7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收治7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夫妻自我表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心理痛苦温度计(DT)]、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满意度问卷(QRI)]、自我表露水平[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和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DT评分、双方回避沟通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DT评分、双方回避沟通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QRI评分、DDI评分、要求/回避沟通评分、建设性沟通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QRI评分、DDI评分、要求/回避沟通评分、建设性沟通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夫妻自我表露干预可有效缓解前列腺癌患者焦虑和痛苦情绪,提高患者夫妻间亲密关系、自我表露水平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生活质量 焦虑 亲密关系 夫妻自我表露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行动:2030"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方向和工作,其中行为危险因素控制与不良行为方式改变与行为医学工作密不可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缺少运动。"行为决定健康"是行为医学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以贯之宣传、普及和实践主题,具体实施内容可围绕睡眠、运动与体质量控制、烟草与有害饮酒控制、饮食均衡与情绪调节等几方面的行为干预和教育,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预期寿命作出行为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 标签: 行为 健康 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健康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湖北3个省份11个城市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109所幼儿园全部27 98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 200份。通过问卷调查父母及儿童人口社会学特征、视屏时间和户外活动情况、饮食行为、睡眠时间及情绪与行为问题等信息,并对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和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关联。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 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2 587例)、 9.5%(2 590例)、18.2%(4 958例)、24.5%(6 670例)、11.2%(3 058例)、10.2%(2 770例)。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低、中、高分组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0.6%(8 316名)、60.9%(16 568名)和8.5%(2 316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得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较低分组相比,中、高分组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异常、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风险均较高(P值均<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儿童, 学龄前 健康行为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与其家庭亲密度、人生意义感相关性,为改善其对老年人态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对山东省3所高校385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S)、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和人生意义量表(MLQ)进行调查。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与家庭亲密度、人生意义感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0.39%。结果本科护生KAOPS得分为(165.58±23.24)分,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得分为(70.16±9.75)分,MLQ得分为(52.84±9.58)分。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得分、ML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本科护生KAOP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190~0.450;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老年护理实践经历、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与老年人关系、家庭亲密度、人生意义感是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30.1%。结论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仍有待提高,未来应加强本科护生家庭亲密度与人生意义感干预性研究,从而引导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持更积极态度,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学生,护理 老年人 态度 家庭亲密度 人生意义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采用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瘙痒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VAS得分:(1.96±1.54)分,PSQI得分:(8.83±2.05)分,DLQI得分:(10.46±2.24)分]搔抓行为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VAS得分:(4.68±1.48)分,PSQI得分:(12.89±2.02)分,DLQI得分:(14.62±2.12)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变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搔抓行为 跨理论模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亚临床抑郁作为一种特殊疾病临界状态,其相关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此外,亚临床抑郁人群相较于普通人群有较差生活质量以及较高抑郁障碍转归风险。因此,对于亚临床抑郁积极干预很有必要。目前认为,心理干预相较于药物干预能够更好用于亚临床抑郁干预实践,但目前暂无基于循证支持亚临床抑郁心理干预综述性文献以供实践参考。心理干预作为亚临床抑郁干预主要手段,方法多样、受众类型覆盖面广、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应用于亚临床干预实践。目前认为对亚临床抑郁有确切干预效果心理干预策略具体包括:认知行为干预、问题解决干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注意偏向修正训练、基于传统心理干预理论框架自助干预策略和基于电子邮件自助干预策略激励措施、基于网络平台亚临床抑郁综合性心理干预、基于各类心理干预办法亚临床抑郁阶梯干预等。未来研究应当围绕各种心理干预不同缺陷,对亚临床抑郁心理干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革新和开发。以基于网络结构化综合性心理干预自助平台为代表多种心理干预办法融合式心理干预策略构建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 标签: 亚临床抑郁 抑郁障碍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MSM涉药性行为(SDU)特征及应用二阶聚类算法对其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并探索SDU与HIV高危性行为关联,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依托成都市MSM社会组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同伴推荐招募MSM,收集社会人口学、SDU特征、性行为情况、STD诊断史和HIV感染等信息。对7项SDU特征进行二阶聚类分析,进一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U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关联。结果共调查MSM 727人,近6个月SDU报告率为39.8%(289/727)。二阶聚类将报告SDUMSM(SDU-MSM)聚成三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类MSM在月均收入、SDU所使用毒品类型、毒品使用方式、SDU频率、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群交等变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三类报告SDU-MSM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可能性是第一类2.22(95%CI:1.06~4.66)倍;第三类和第二类报告SDU-MSM发生群交可能性分别是第一类2.82(95%CI:1.18~6.77)倍和8.78(95%CI:3.42~22.42)倍。结论成都市MSM中SDU报告率超过1/3,不同SDU-MSM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相关,SDU频率较高、毒品用量较大和有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MSM更容易发生群交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高危性行为,增加HIV/STD感染风险,需加强SDU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涉药性行为 二阶聚类分析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Thomas Rouyard及其同事讨论关于以促进策略替代助推策略,制订提高健康素养非强制性干预措施。

  • 标签:
  • 作者: 王毅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王晓丽 刘江 杨干金 李伟 贾修伟 刘晓琴 杜婵娟 谭琴 任延飞 廖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同志关爱小组,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000,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江油 621700,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100,绵阳市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650,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750,梓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2150,绵阳市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高新区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性角色类型现状,分析均可型相关特征,为HIV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10月采用雪球抽样,对四川省绵阳市MSM性角色、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性角色均可型相关特征多因素分析。结果合格问卷回收1 125份,性角色被动型35.8%,主动型25.4%,均可型38.8%。不同性角色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和2.181,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丧偶(OR=6.095)、县城及其他地区居住(OR=2.284)、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OR=2.469)、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OR=6.095)、近6个月多性伴(OR=1.522)者性角色均可型可能大,年龄35岁以上(OR=0.386、0.446)、近1年参加社区活动(OR=0.583)者均可型可能较小。结论当地MSM性角色以均可型占比较高,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大部分是均可型,更可能发生多性伴和商业性行为,此人群HIV感染风险大,应针对性加强行为干预。

  • 标签: 性行为 性角色 特征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毒品滥用对MSM高危性行为及HIV感染影响,为制订有针对性艾滋病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在山东省3个MSM监测哨点,收集当地MSM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信息,采集血样做HIV和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MSM 1 203人,年龄(30.2±8.9)岁,未婚815人(6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05人(66.9%);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比例为54.2%(652/1 203);最近6个月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比例分别为62.2%(721/1 160)和16.3%(189/1 160);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37/1 203)和4.7%(56/1 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1.59倍(95%CI:1.13~2.2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61倍(95%CI:1.20~2.16)、从酒吧/歌舞厅等场所寻找男性性伴是互联网/交友软件1.69倍(95%CI:1.06~2.69)、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1.55倍(95%CI:1.01~2.37)、最近1周同性性伴数≥2人是<2人1.48倍(95%CI:1.12~1.95)、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是无群交行为2.43倍(95%CI:1.61~3.67),曾使用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1.46倍(95%CI:1.11~1.91)。MSM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2.21倍(95%CI:1.45~3.38)、外省户籍是本省户籍2.13倍(95%CI:1.28~3.55)、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3.11倍(95%CI:1.55~6.25)、最近6个月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坚持使用安全套2.60倍(95%CI:1.71~3.96)、最近6个月有同性商业性行为是无同性商业性行为3.38倍(95%CI:1.92~5.95)、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2.71倍(95%CI:1.82~4.04)、最近1年未检测HIV是检测HIV2.66倍(95%CI:1.59~4.43)。结论山东省MSM人群中使用新型毒品现象普遍,新型毒品滥用促进该人群无保护性行为和群交行为发生,应重点加强对吸毒MSM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HIV 男男性行为人群 高危行为 新型毒品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一个适于测量我国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对兰州市1 020例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年龄为(15.4±0.6)岁。使用体像忧虑问卷、进食障碍症状自评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作为校标,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一个月之后重测信度为0.62。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隔一个月之后重测信度为0.56。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与体像忧虑(rs=0.26,P<0.01)、进食障碍症状(rs=0.40,P<0.01)、自尊(rs=-0.09,P<0.01)及负性情绪(rs=0.20,P<0.01)等心理指标有着密切关系。结论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能够用于测查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

  • 标签: 青少年 体重控制行为 测量 体像忧虑 进食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消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城市迅速发展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对于现代生活中各种先进技术与设备,消防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消防环境,与传统消防战术相配合,使城市消防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 重要意义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有效性,但不是所有强迫症患者都能得到充分治疗而从中受益。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强迫症及其CBT理论欠缺,CBT临床实践缺乏。动态评估、与药物治疗联合、家庭顺应行为干预及督导、疾病管理等方面均需要关注。如何高效开展强迫症CBT及其综合干预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研究者们关注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强迫症CBT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多角度探讨,尝试从临床医师对强迫症及CBT知识体系更新、CBT临床治疗实践及实施过程细节、强迫症多维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改进策略,规范强迫症诊疗。未来可以引入多种有效优化CBT形式,本土适用性研究与临床干预随机对照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均有助于强迫症CBT在国内有效开展与应用推广。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治疗 暴露反应阻止治疗 规范诊疗